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6416400000021

第21章 辩论口才培训(3)

1.论辩大都是以比赛较量的形式出现,对双方发言的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即使规定不很严格,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你为了压缩时间而加快发言的速度,把你的话像连珠炮似的说给对方,这样就使人听不清你的意思,还有损沉着应战、从容不追的风度。

所以,加快语速不是办法,只有在较小的篇幅里容纳较多的信息,只有在简练明快上下功夫,才能既节省时间,又容易奏效。

2.假如你能三言两语亮明观点,击中对方的要害,就绝无必要喋喋不休地长篇大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杜绝令人生厌的空谈和罗嗦,避免话未说完,时间已到,处境被动,而且也是为了避免由于语言庞杂、论述过多而容易出现的漏洞和破绽。

3.论辩是舌战,也是智斗。你的发言时间长短是与对方思考时间多少成正比的。这就是说,你的发言越精炼,所用的时间越短,给对方考虑如何辩驳的时间也就越少,给对方造成的困难也就越大。所以,只有简短才能有力。

语言机智幽默这个特点在针锋相对的论辩中具有奇特的功效,不仅可以增强说服力,巧妙地反驳对方,而且会赢得听众的兴趣和赞同。论辩当然是为了探求真理,但也需要比赛技巧和动力,所以它应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观众很想从双方的论辩中获得愉悦。

因此,高明的论辩者应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尽力使自己的语言机智幽默、妙趣横生,以便获得最佳效果。

论辩中很需要反应机敏的幽默口才,它不仅能以调侃、轻松的态度反驳对方,活跃气氛,而且能在观众和评委面前表现出一种洒脱自如、才华横溢的自我形象。但需注意幽默不同于滑稽,也不同于讽刺,而是一种言简意赅、饶有情趣的传递艺术和豁达而机敏的为人处事的风度。

论辩口才要求严谨而准确。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语言逻辑本身要严谨准确,不能词不达意或自相矛盾;另一个是话该怎么说要从具体的场合和对象出发,使人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因为在论辩的场合,对方和观众总是密切注意着你的一言一语。

论辩口才一定要严谨和准确,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释义灵活,留有余地,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要模糊,要恰当掌握口才表达的具体性和概括性。

7.论辩罗辑要严谨

在论辩口才培训中,其逻辑一定要严密、有条理,使立论牢不可破,不致于给论敌以可乘之机。如果论敌的逻辑不严谨,辩者就可通过逻辑分析的方法,把对手的谬误明明白白地显露出来。

在培训论辩口才时首先要培训辩者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思考一切与辩题有关的参考材料,使所有正面的、反面的论证形成一个整体,尤其不要忽略一切重要的但又是纤微的细节。

爱尔兰哲学家约翰?司各脱?伊里杰纳任法国宫廷学校校长时,查理二世时常同他开玩笑。某次查理二世与伊里杰纳共进午餐,两人频频举杯。查理二世突然问他:“一个爱尔兰人和一个酒鬼有何区别?”

查理二世的问话是双关语,因为伊里杰纳是爱尔兰人,爱尔兰人的发音是scot,而酒鬼的发音是sot,很相近。查理二世的意思很明显是要说伊里杰纳是酒鬼。

伊里杰纳机智地回答说:“一张桌子。”意思说桌子这边是爱尔兰人,那边是酒鬼,反而把查理二世奚落了一顿。

伊里杰纳用严密的逻辑,将“酒鬼”的称号还给了查理二世。在伊里杰纳不否认自己是爱尔兰人,就得承认是酒鬼的情况下,惟一被对方所忽略的条件就是当时的情景,伊里杰纳就抓住了这一情景,从而还击了查理二世。

逻辑论辩口才的培训要求辩者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并力求论辩中没有漏洞让人捕捉,这样就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反之,若被对手抓住漏洞,那就毫无办法了。

据说萧伯纳出名后,有个皮鞋制造厂老板请求萧伯纳允许以他的名字作一种鞋油新产品的商标。

老板说:“这样一来,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你的大名了。”

萧伯纳立刻回答说:“没有鞋穿的人可以例外呀!”

萧伯纳抓住“鞋”这个字,既然对方说千百万人都会知道其大名,那只是针对有鞋穿的人而言,没有鞋穿的呢?这就成了对方的漏洞。

一个辩手在论辩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思维严密、逻辑严谨,就能稳扎稳打,不致被对手击破。要做到逻辑严密,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善于归纳。一个辩手如果不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一说就是一大套不得要领的话,他在论辩中就很难占到有利位置的;同样,一个辩手如果不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迅速地归纳对方的观点,就很容易会在论辩中随波逐流,甚至迷失方向。只有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论辩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局面。

论辩口才培训中要让辩者根据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明显地表达出来,从而予以否定。比如“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繁荣”这个命题建立在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辩者对这种简单的、线性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的话,就可以说:“按照对方的逻辑,只要把经济抓好了,即使没有人去搞文化,文化也会自然而然地繁荣起来,这岂不是把经济和文化等同起来了吗?”也可以说:“根据对方的逻辑,凡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文化一定是不会繁荣的,那又怎么解释古希腊的文化是在其城邦经济制度走向衰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呢?另外十八、十九世纪的德国虽然在经济上比较落后,在哲学文化上却成了第一把手呢?”

对方的逻辑错误本来是不明显的,使用了归纳法,就使其错误明白地摆出来,从而能帮助观众迅速地判明对方的逻辑弱点。

逻辑论辩口才培训的特点是运用逻辑关系,这是建立在全面缜密思索的基础上的。在论辩中,逻辑论辩口才的灵活运用,会让你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辩论的基本性

辩论,就是对于同一事物的是非之争,也就是持不同见解的双方彼此之间为确立自己的见解而进行的论证与反驳的说理过程。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辩论,就没有真理。没有辩论,伽俐略就不可能战胜亚里士多德,建立起自由落体定律;没有辩论,哥白尼就无法推翻在西方统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建立起日心说,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大踏步地前进。

当某些国家提出让台湾加入联合国时,我们能不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而辩吗?当我们要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却硬要以中国承认自己是发达国家为条件,妄图使我们承担与国力不相适应的义务,我们能不为国家的利益而辩吗?

当你的合法权益遭到侵犯的时候,当你遭到冤枉、诽谤、诬陷,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大难临头的时候,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难道你不想具备能言善辩的本领吗?

总而言之,大到世界争端、国家大事,小到个人利害得失,都离不开辩论。

然而辩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在激烈的唇枪舌剑中,谁都想出奇制胜,都在制造“杀手锏”,随时都想克敌制胜,把对方置于“死地”。

1.基本特点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辩论显然表现为“舌战”,但目的仍是说服,即通过合乎逻辑的立论来阐明真理,分清是非,使对方信服,论辩的崇高目的性对辩论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符合论辩要求的语言才能有地说服对方。从语言、思维、言评语环境采看,论辩语言有说服性、逻辑性、目的性、健康性等特点,下面分类说明。

2.说服能力

辩论者应具有多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是辩论者必须首先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辩论时,自信我方必胜。对方必败,有战胜对方的勇气,才能用语言的力量征服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辩明真理。

我国学者彭倚云,成为了世界最着名的行为治疗专家阿加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这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正是彭倚云借助语言的力量取得的:

阿加尔教授咆哮如雷:“……你认为你可以说服我吗?”

“当然不一定,因为我还没有出生时,你已经是心理医生了。”彭倚云毫不示弱,响亮地答道:“只有实验本身能说服你或者我,但是如果没有人来做这些实验,那就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我与你谁对谁错。”

“就凭你那个实验方案?我马上可以指出它不下十处的错误。”

到这时,双方的争论火药味十足,看来是很难继续下去。彭倚云接着说:“这只能表明实验方案还不成熟。要是你接受我当你的学生,你自己可以把这个方案改得尽善尽美。”

“你想让我指导一个反对我的理论的研究生吗?”

“我是这样想的”。彭倚云笑了起来,“可是经过这两个小时的争吵,我知道牛津大学是不会录取我了。”

“最后我问你”,阿加尔教授在倔强自信的中国小姐面前渐渐让步了,“为什么你要选择行为治疗这一科目?为什么要选择我做你的导师?”

“因为你在那本书里曾写道:‘行为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给予在心灵上备受痛苦的人一个能回到正常生活的机会,从而享受正常人应有的幸福和权利’。老实说,你书里的其他话我不一定赞成,可这句话我能给予全心全意的赞同。”

“为什么?”

“因为我知道不能做正常人的痛苦,也曾看见许多人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而痛不欲生。我觉得行为治疗能让心灵畸形的人重新做正常的人,不再忍受精神折磨。在这一方面,我完全赞同你的看法,也许咱们的分歧只在于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这种治疗。”

最后,这位四五年才收一名研究生的教授被鼓倚云小姐的自信、雄辩征服了,而彭倚云正是靠着自己的见解和辩才做了阿加尔的学生。

说论的气氛相当紧张,双方都试图压服对方。彭倚云凭自己出色的口才和坚强的自信,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令倔强暴躁的阿加尔教授接受了自己。

3.严密结构

说服性只有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上,才能有说服力。论辩的语言符合逻辑,就要避免语无伦次、似是而非、矛盾百出等现象出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巧借逻辑的雄辩力量“舌战群儒”而使吴主孙权主战的。诸葛亮先用刘备“博望烧屯,一白河用水,使夏侯夷、曹仁之辈心惊胆裂”的战线作反驳论据,驳斥了江南“第一谋士”张昭所谓“曹兵一出,充甲抛戈”的虚假论据,接着列举汉高祖刘邦出身卑微,然而击败了秦国许多名将,围歼了“霸王”项羽,“终有天下”,驳倒了儒生陆绩的“织席贩履之失”刘备不足与相国后裔曹操抗衡的论题。最后,诸葛亮用“必有一假”的矛盾律,指出了匡扶宇宙之才“必按经典办事”论题的虚伪性,使得那些主降的“江东英俊”,或是“默默无语”,或是“满面惭愧”,或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从而揭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最终大败曹操,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和帅才,他的才能不只表现在带兵打伏仗,定国安邦上,他的口才更为众人所佩服和称道。正因为他语言中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才在这场敌众我寡的论战中,力挫江东群儒,说服了吴主孙权出兵抗曹。

4.目的性

辩论是一种一定要辩明是非曲直的激烈角逐,针对对方的漏洞、谬误,有的放矢地驾驭有声语言,方能击败对方,使己方论点得以确立。

在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出现了空前的政治透明度,代表们反思、争辩,“代表意识”崛起。

一位女代表说:“上一届我也是代表,每年开会都是听领导讲,总是觉得国家的大政方针咱不懂,应该好好学习,回去好贯彻执行。这一次开会。大家你说我说,我脑子都乱了。”

一位男代表提出异议:“我认为国家意志应是人民意志的最高体现。人民代表如果不主动反映他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民众的意见和呼声。那么国家意志的形成就缺了一个重要环节”。

女代表有自己的观点:“可是你所代表的只是小部分,国家都是代表绝大多数的。我认为自己不比国家高明。”

男代表立即回答道:“人民代表不是一个人的概念,我承认我的代表性还不足以反映我所代表的那个社会阶层群众的意愿,但每个人大代表都认为自己只是‘自己’,放弃代表人民的权利,那么,国家何以能代表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