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
6416400000009

第9章 社交口才培训(1)

1.社交口才培训的基本要求

具有高超的口才艺术是社交成功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口才的重要性愈天愈明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也加深了口才培训的迫切性。下面是几点关于社交口才培训的基本要求:

(一)要适时

在社交中,口才培训要求根据交际对象、时间和具体场景的不同,把握好说话的时机,说在该说时,止在该止处。如1972年9月25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举行宴会,答谢辞中,田中角荣把日军侵华罪行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添麻烦”,这显然是不能含糊的重大问题,周总理立即起身,面对中外来宾,于大庭广众之中当然反驳,历数事实,讲透道理。尽管如此,措词仍十分平稳,无半句侮辱谩骂之词,于温文尔雅之中见其坚定之态,在彬彬有礼之间显其严峻之状。一旦田中对此表示“那是事实,没有反驳的余地”并再次“赔罪”,周总理马上掉转话锋,做到适可而止。

外交场合如此,日常交际中的口才也应这样。拿一般礼节来讲,人们见面时要及时问候,失礼时及时道歉,可是,有的人该说时不说,该止时又不停止。有人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诉说自己的不幸,在别人悲伤忧愁时嘻嘻哈哈开玩笑,这样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所以口才不单单是一个人说话的技巧问题,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的体现。

(二)要适量

适量指说话的多少要适当,也包括说话的音量适宜。说话适量的标准应以是否达到说话目的为前提。人际交往中口语表达应该疏密适宜、快慢得体。社交场合,有的人少言寡语,沉默有余,言辞过少,给人冰冷僵硬的感觉,令人郁闷和压抑;有的人巧舌如簧,天南海北,铺天盖地,说话过密,又令人心烦和反胃,所以,社交口才培训中应根据交际对象、环境、时间的不同,该多说时不少说,该少说时不多说,这对融洽双方关系,确立自我形象,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某法院招干,有一青年投考得中,庆贺宴会上朋友们纷纷道喜、祝贺。有的人过于含蓄,不善言辞,只是笑容满面;有的人又过于激动,什么“前途远大,功德无量”,什么“鹏程万里,平步青云”口若悬河,洋洋洒洒。独有一位不“疏”不“密”讲得精妙:“政界跻身,用武之地,但人民的权杖毕竟是人民给予,但愿你修身洁行,也做得一方:湛湛青天’”。一语既出,满座沉寂。这形象生动的语言,言约意丰,令人警醒。

口才的培训还包括声音大小适量。大庭广众之中说话音量宜大一点,私人拜访交谈音量宜适中,如果是密友、情侣交谈,小声则可以表现亲密无间的亲切感。

(三)要适度

口才培训中要求的适度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对象把握言谈的深浅度,根据不同场合把握盲谈的得体度,根据自己的身份把握言谈的分寸度。1960年5月,熊向晖奉命陪同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到洛阳参观。在观看豫剧《穆桂英挂帅》时,蒙哥马利认为这出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呢?熊向晖解释说:这是中国的传奇,群众很爱看的。蒙哥马利不以为然地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熊向晖听了很不服气,当场反驳蒙哥马利元帅说“英国的女王也是女的,按你们的体制,女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和全国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蒙哥马利元帅被驳得不吱声了,十分窘迫。事后周总理狠狠批评了熊向晖,这也是他一生中不多见的言词失误。

口才培训要求不论社交场合,还是日常生活,都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和深浅。适度的言语是人际交际的润滑剂。交际中无论是评论一个人,还是谈论一件事,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都不能说过头话,赞扬的话语不要说绝,批评的盲辞不要说死,表述适度,恰如其分,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沟通感情,增进了解,促进合作,加深友谊。

2.口才的言语特征

口才是人们运用口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才能,也是口语表达技巧的展示。具有非凡口才的人之所以具有感人的魅力,能使听话者为之陶醉、折服和倾倒,就是因为他掌握了口才的言语特征,熟悉口语在表达方面的奥妙。

口才的言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浅白易懂——口语化。

话是说给人听的,自然要让人听懂,还得让人喜欢听,这就不能不考虑话该如何说了。俗话说:“话须通俗方传远。”所谓通俗,就是说话要大众化,要用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要口语化。因为口语化的语言通俗平易,浅白清晰,好说易懂,说之上口,听之入耳,容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口才表达的口语化首先表现在词法上。具体地说,就是表现在词汇的通俗化和用词的通俗化上。口语化的词汇一般由俗语词、具有地方色彩的词和日常会话用词等所构成,在语音形式上多为单音节,具有亲切、朴实、轻松的风格。它拥有大量表情性和描绘性的词语,如“真可爱”、“幸福极了”、“扑通”、“哗啦”、“雪白”、“飞跑”、“笔直”、“挺帅”、“特靓”、“血淋淋”、“黑不溜秋”、“叽里咕噜”、“慌里慌张”等。它还可以充分利用语音因素,如双声(“美满”、“改革”)、叠韵(“玫瑰”、“响亮”)和儿化(“小孩儿”、“红花儿”),或利用惯用语(“开后门”、“吹牛皮”)、俗话(“一干二净”、“指手划脚”)、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歇后语(“大路上的电杆——告边站”、“窗户口吹喇叭——鸣(名)声在外”)等。这样说浅白易懂,人们喜欢听。

口才表达的口语化还表现在句法上。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的,而且大多数是随意谈话,话题灵活多变。在交谈中,往往只消一方说出一言半语,甚至几个主要的词儿,就可为对方所理解和领会,给以意义上的补充、拓宽,使之完整、全面,而达到思想感情交流的目的。因此,口语化的句型,一般都较简短,在言语形式上不受严格的语法约束,甚至还存在某些非规范化的成分,如“请坐您!”、“人家别人早想出来了”等。有时还可省略某些词语和某些语法成分。省略之后,留下必要的主干词语,有时只留下具有指示作用的语气词,就可起到传情达意的功用。

口才表达的口语化在修辞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就是:语音中的语调、重音、停顿、笑声、哭声、叹息声等与自然有声语言一起成为话语信息的主要承担者;词语以选择通俗易懂、使用率高、生动活泼、生命力强的基本词为主;句式稳定,句法关系一目了然;大量运用眼色、表情、手势等态势语言来辅助交流;对言语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等。

由于口才表达的口语化生动活泼,绘声绘色,富有个性,不落俗套,亲切自然,形之于声,会之于意,引人人胜,所以,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当然,口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语言,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虽然生动活泼,精彩鲜明,富有表现力,但难免粗糙、不纯,带有杂质。因此,口才表达的口语化,就要求加以规范化,尽可能采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口语,不用或少用方言土语,以免造成言语障碍。还有,口语化、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畸趣化,它与文明、高雅是并不矛盾的。因此,在运用词语、句式时,一定要有所选择。

2.声情并茂——节奏感。

节奏是连续的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人类有声语言的节奏就是以语音的选择、组合、调配和控制为主,以语义、语词、语法和表现手法的调节为辅的一种综合性的、有秩序的、符合规律的言语表达形态的变化。口才表达的这种节奏有效发挥的实际成果,就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它是口才表达声情并茂魅力的直接渊源。

根据语音形式、语意内容、文辞风格、逻辑格式结构及表现手法的不同组合特征,词语节奏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

高板式。高板式是以声调高亢铿锵,内容相对凝练,语速稳中有快,风格浓烈刚正为主要特征的节奏形式。一般来说,高板式常用于各类工作动员、激励式演讲、施政声明等讲话中,感情色彩比较浓烈,震撼力较大。

低板式。低板式是以声调轻细平和,语速持中略缓,内容相对悠散,风格柔和雅致为主要特征的节奏形式,人们常用娓娓而言,侃侃而谈,和风细雨,行云流水一类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板式。它在劝说、交友、应酬等多种口才表达中广泛应用。其感情色彩一般比较优雅柔和,渗透力较强。

快板式。快板式又称连珠式,是以语速快,停顿短,内容、风格及手法的变换较快、较多,层次结构特别紧凑为主要特征的节奏形式。快板式在现代西方人的口头语言中用得较多,这大概与西方生活的快节奏有关。快板式节奏还常见于论辩、申辩、问答等言语形式中。

慢板式。慢板式是以语速慢,停顿长,内容、风格及手法等的变换较缓、较少,层次结构相对松散为主要特征的节奏形式。一些庄重场合的讲话,如政治演讲、工作报告等就常采用这种节奏。其感情色彩一般显得比较深沉和稳重。

中板式。中板式是发音不高不低,声调不抑不扬,语速不快不慢,停顿不长不短,内容相对平淡,风格、手法无明显变化的节奏形式。如切人正题的严肃谈判,陌生人之间的问答,会议上的勉强表态或发言,均采用这种节奏板式。其感情色彩通常比较苍白贫乏。

综合式。短小的言语交际大都采用单一的节奏板式,但稍长的说话其节奏板式的采用就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板式的交织组合。这种多板式的交织组合的节奏形式,就叫综合式。这种板式的表现力较强,感情也比较丰富。

3.维妙维肖——具象性。

具象,与抽象相对而言,指的是具体而鲜明、生动而形象。口才表达的具象性,是指主体说出的话不仅浅白易懂,声情并茂,而且维妙维肖,活灵活现;不仅要口语化、通俗化,而且要生动化、形象化。这也就是要求主体采用富于具体可感的口语来描绘生活现象或事物形象,从而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

具象性的言语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一般言语所不及的特别长处,这主要体现在“易”、“快”、“情”三个字上。也就是说,具象性的言语具有传感直接(易)、明晰浅显(快)、感情浓烈(情)三个特点。

传感直接。这里说的是“易”,即言语的传达和感受都是直接的,使受体易于接受。例如,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对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起义队伍作了一次演讲。他说:“我们的工农武装现在的力量还很小,就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现在的力量还很大,就好比是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咬牙,挺过这一关,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在这里,毛泽东用“小石头”和“大水缸”这些出身工农的起义战士非常熟悉的形象来说明革命必胜的道理,极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在起义战士心目中可见可感、可触可摸,从而起到了直接传感的作用,达到了不仅明理,而且传情的目的。

明晰浅显。这里说的是“快”,即言语的表达明晰浅显,一目了然,使受体很快就能接受。例如,在北京有两家湘菜馆,一家的招牌上写的是“湘菜风味,色香味美”;另一家招牌上则写着“红烧猪肉、火焙小鱼、麻辣鸡丁、家乡豆腐……”前者抽象,后者具体。如果在北京工作的湖南人想吃家乡菜,或外省人想换换口味,一定会对前一个湘菜馆犹豫迟疑,而欣然走进后一个湘菜馆。因为具象性的言语明确具体,人们很快就能理解和接受。

感情浓厚。这里说的“情”,即具象性的言语常常带有的浓厚的感情色彩,受体容易受其情绪所感染。俗话说:“言语贵在情真,功在情深。”讲话时运用饱含真挚感情的言语,最容易打动对方,达到口才表达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口才表达具有具象性呢?一般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善于运用描摹的手法,即通过摹声、摹色、摹状和摹味的手法,把客观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味道等具体生动地描摹出来;二是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简明化、通俗化,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三是适当地运用典故,使听讲者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

4.机智风趣——幽默感。

善说者必善幽默,有口才的人必是擅长幽默的人。幽默是口才表达主体的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机敏在言语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在现代社会里,幽默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需要。言谈幽默能使口才如虎添翼,倍增魅力,还可使口才表达主体富于人情味,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所以,言语幽默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又是口才表达主体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好的素质。

幽默的口才大体上可分为愉悦式幽默、哲理式幽默、讥讽式幽默和解嘲式幽默四种。

愉悦式幽默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口才表达主体运用具体的幽默性谈话,表现出自己的智慧、风度和素养,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借助轻松愉悦的氛围,达到口才表达的目的。这是一种一举多得、深受欢迎的口才表达方式。

哲理式幽默是使自己的言谈内容精当,见解深刻,有个人独到的看法,通过理性的内容揭示出生活中的哲理,引发人们对人生、对社会的严肃思考,并从中受到某种启迪和教育。

讥讽式幽默是采用倒错、乖谬、背理的形式,通过“寓庄于谐”的手法,嘲讽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以达到鞭挞邪恶,伸张正义的目的。

解嘲式幽默是当别人有意无意地戏弄了你,或当你不意处于尴尬地位的时候,借助于自我解嘲的言辞,使自己体面地摆脱窘境。这是一种豁达大度和充满智慧的表现,是处于这种境况下再好不过的选择。

3.口才培训八诀

在社交活动中,你遇见的人是千奇百怪的,所以口才培训中要求你学会适时的变通。归纳一下,社交口才培训有以下八个要诀:

1.激

交谈不像接球,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要是有人漏接下球,就会有一阵尴尬的沉默,直到球再度被人捡起,继续抛掷,才能再度进行。

一些年轻人经常抱怨说他们在约会中无法保持谈话生动有趣。事实上,这项谈话技巧非常简单:问一些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此谈话便能继续下去。要是你只问:“天气不错,是吧?”对方只用一句话便可回答:“是啊!天气真好。”(有一次,马克?吐温在一天中就听了12遍相同的话。“天气真好,是吧?克莱门先生。”他答道:“是的,我已经听见人们对此赞誉备至。”)

“天气真好,是吗?”可能是一个僵局问题,但却并不一定会产生僵局回答。毕竟,天气还是引人注意的,否则电视新闻不会花整整5分钟的时间来播报,还附有图表说明。

如果你发现要使你的谈话对象开口畅谈十分困难,可以用下列句子来开头:

“为什么会……?”

“你认为如何才能……?”

“你的看法是……?”,

“你怎么会刚巧……?”

“你如何解释……?”

“你能否举例说明?”

“如何、什么,为何。”真是问话三宝。

当然,一个僵局的回答,就像一个僵局的问题一样,无法引发一步的谈话,你必须尽力使话球保持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