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心胜
6417300000040

第40章 他山之石(1)

这支缺乏传统,甚至开列不出像样军事思想的军队,也是一支作战理论、战斗方式、军队条令更新最快的军队。其包被之轻、新理论对旧理论否定之大胆,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那个最不该谈论战争的国家

一个最不该有资格谈论战争的国家,却在世界上天天谈论战争

此小标题本身,就是我们在美国获得的强烈感受。

北美大陆是世界上一片经历了长时间和平的土地。当欧洲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而战火不断、亚洲成为二战后空前激烈的争夺点而战火不断、非洲因种族和部族冲突而战火不断的时候,当原来的新火药桶现在的老火药桶中东战火不断、原来的老火药桶现在的新火药桶巴尔干战火不断的时候,美国却得天独厚,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一百三余年未受战火洗劫。1941年破天荒地叫日本人偷袭了一次珍珠港,但珍珠港所在的夏威夷群岛,1898年美国人才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日本人袭击的,不过是一片攫取不到50年,且距美国本土尚有4500公里之遥的新土地。

长期和平,成为美国在空前动荡的20世纪获得空前发展的关键条件。

矛盾就矛盾在这个最不该有资格谈论战争的国家,却在天天谈论战争。其所处环境与所关注事物的矛盾比比皆是。从西点要塞算起,麦克奈尔堡、巴林空军基地、塞文堡、昆特克尔陆战队中心、迈耶尔堡、卡莱尔兵营,我们先后进过的7个美军基地,个个基地内绿荫如织,绿草如菌,公园一般环境优美。但与轻松的环境格调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个个基地内训练严谨,人们紧张忙碌于操演战争。在那些舒适安静、灯光从来不关、空调从来不停的建筑物内,明亮柔和的光线下,你也许一边喝着加奶咖啡,一边翻看一篇又一篇、一本又一本关于波黑武装冲突、索马里城市战斗,或穆斯林世界对未来挑战等堆积如山的材料。在安那波利斯塞文堡海军军官学院,你甚至可以一面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观看碧波荡漾的海湾、自由飞翔的海鸥、切开白浪的帆船及远处岛屿上梦境一般的别墅,一面就在如此迷人的景致之下,使用便携微机的电子地图部署兵力,规划毁灭对手的战争。

这真是一个充满奇怪矛盾现象的国家。这块长时期和平安定、一百多年未见硝烟的土地上,说起战争,大家竟然像说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毫不陌生。就连与我们接触较多的国防大学的几位文职雇员,人人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战争密切相联:罗娜的父亲是50年代退役的空军军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罗斯玛丽的母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军队护士,服役于欧洲战场;珍妮玛丽的父亲是空军退役军官,参加过朝鲜战争;卡罗琳的姐姐是上校军医,刚刚退役,参加过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至于布鲁斯,其家庭本身就是战争的产物。布鲁斯本人为越战老兵,1966年至1967年在西贡以北的边和空军基地服役,其妻子是越南人,1975年越南统一后作为难民跑到香港,后被布鲁斯接到美国。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外用兵的次数超过240次。无怪乎这些长期享受和平的人,对世界上哪一场战争都不陌生。

这是一支全世界扩张最为剧烈的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陆军仅有98,500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陆军竟达到8,268,000人。三十年时间几乎扩充了100倍。

这也是一支最缺乏传统的军队。美国军队既缺乏德国陆军那种一脉相承的军官团传统,也没有日本陆军那样延绵久远的武士道精神。与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威灵顿的英国军队、俾斯麦的德国军队比较,这支混杂在民军基础上于一片争论声中不伦不类建立起来职业军队,除了建国前后与宗主国英国的殖民军打过几仗外,其军事经历就限于与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西班牙人交战,长时间未曾与世界一流军队相遇。无怪1944年当美军从诺曼底滩头爬上欧洲大陆后,依然被那些精于战争艺术的德国军官看不起。他们认为美军战术单调,既不会实施纵深突破,也不敢实行大胆穿插,只会凭借火力优势一线平推;深远包抄与战役合围这些战争艺术中的精彩之笔,美军几乎一次也没有。

德国人说这些话也有一个前提:除了那个动辄骂人“狗崽子”、不像运筹帷幄的将军倒像个粗野的牧场马夫一般的美第三集团军司令巴顿。

不以为然也不得不以为然。德国、日本那些富于军事传统且充溢战争精神的军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与之交战的那个几乎没有什么军事传统更谈不上战斗精神的美国军队,却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而且两次参战,都对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真是那些吃透战争艺术经典的军事专家的尴尬之处。

这还是一支世界上作战理论与部队编成变化最快的军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杜鲁门泡制的“遏制战略”,到克林顿当局推出的“营造一反应一准备”,美国军事战略至少大规模变化了七次之多。几乎几年一变,反复调整。与此同时,美军作战纲要和条令的更迭就像微软公司的软件和英特尔公司的芯片一样,更加令人目不暇接。80年代中期出笼的“空地一体战”理论刚刚在海湾战争中得到验证,战争结束后人们蜂拥而上刚要开始认真研究它,美军就宣布将这一理论弃之不用,而代之以新推出的“联合作战”理论了。

不得不承认,这支缺乏传统甚至开列不出像样的军事思想的军队,也是一支包揪最轻的军队。美式实用主义同样在其军事领域居于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于是这支不拘泥于任何思想的军队成为世界上作战理论、战斗方式、战斗条令更新最快的军队。其新理论对旧理论否定之大胆,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英国雄狮还剩下一条尾巴,美国大兵挥舞着它鞭打全世界

这个小标题是60年代末越南战争高峰时期,英国路透社记者说出的一句俏皮话。当时美利坚合众国在世界上无事不管,其之霸道恰好映衬出“日不落”大不列颠的日益衰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240次对外用兵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5年的越南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朝鲜战争高峰时期动用兵力44万,越南战争高峰时期侵越美军为55万,海湾战争则先后动用兵力接近50万。半个世纪内,美国竟有20年时间在国家陷人大规模交战的状态下度过。

这种到处插手的做法给其国民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美军中有一句老话:“军装与军衔给你带来别人的尊重。”作为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获胜者,美国军人曾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威望。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对朝鲜和越南两场战争的卷人,使军人形象在社会上跌人低谷。现任总统克林顿60年代曾逃避服役未受惩罚,而且并未因此影响其在90年代进行的两次总统竞选,该时期美国军人的社会形象可见一斑。我们在美国看到一尊“美国大兵”的雕像,一个戴着钢盔、龇牙咧嘴的美军士兵,鼻子翘到天上、牙齿沾满鲜血,身躯由一堆痛苦挣扎蜷缩抽搐的尸体组成。这大约就是该时期美国军人社会形象的写照。现在这尊雕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着名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与我们很熟的布鲁斯,讲起当年越战时应征人伍至今气愤不已。他对我们说自己受了政府和将军们的欺骗,那些人讲打仗为了美国,否则越南成为多米诺骨牌,老挝、柬埔寨也要一张接一张倒下去,整个东南亚都会被共产党赤化。后来美国人还是不得不撤走,却根本没有发生他们预言的那种结果!

这位与克林顿同时代的人,谈起克林顿当年逃避服兵役,至今耿耿于怀。

在美国,从将军到校官,从现役军人到文职人员,越南战争仍然是一个最让他们动感情的话题。不管讲什么轻松有趣的事情,只要一涉及越战,他们马上就会变得严肃,为之动情。那场战争深深刺痛了他们,他们至今念念不忘。在他们的军事教程中,海湾战争至今未列人教案,越南战争却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多个教程之中:战争是怎么发生的,美国的决策在哪里出现了失误,军队如何一步一步地深陷泥潭……他们如数家珍,一一反复检讨,向后人警示。比较之下,他们似乎对在海湾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不屑一顾,相反对在越南战场栽的跟头,至今耿耿于怀。

不到美国,不和这些美国人接触,你想象不到越南战争给他们的创痛是何等深重。讲起在那场战争中死去的同事,国家军事学院教务长绍尔上校能够在餐桌上放下汤匙,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武装力量工业学院院长柯因斯将军也默默无言,抑制不住长叹。

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北侧,有一座嵌进绿地中的低矮建筑,远看很不起眼,近到跟前才觉出非同寻常。此即现在举世闻名的越战纪念墙。该纪念墙由两扇像手臂一样“V”字形伸开的黑色大理石墙组成,一扇朝向利剑般直指天空的华盛顿纪念碑,一扇朝向坚如磐石的林肯纪念堂。78米长的黑色大理石墙面上,58209名死亡或失踪的美国军人姓名密密麻麻地刻在上面,似是聚集在此,向开国元勋华盛顿和民权总统林肯无声地倾说与诉求。人们在这里默默地走,默默地看,默默地念。没有人高声宣泄,没有人哀声痛哭,却能感受到一个民族心脏中的鲜血,从这里默默向外流淌。

这个取低矮不取高大取压抑不取张扬的建筑,给人留下一种震撼心魄的至深印象。我们没有想到这个1982年建成的建筑,竟由一位21岁的耶鲁大学女学生设计。一位80年代的青年人,竟能如此深刻地理解60年代青年人的命运。

越战纪念墙现在每年接待15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华盛顿所有的纪念地,每年来这里的人最多。它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圣地。几乎任何时候,你都能看见墙下花圈不断,人们络绎不绝。很多人站在墙下寻找自己的家人或亲友,轻轻触摸刻在墙上的名字。孩子们则拿出白纸铺到上面,然后用铅笔精心拓下这些姓名。

这段黑色大理石墙壁是美国人的“哭墙”。当美国大兵挥舞英国雄狮的尾巴鞭打全世界的时候,很多场合不得不鞭及自身。

但参战者不一定都反战。在林肯纪念堂南侧,1995年建起了一段与越战纪念墙相对应的朝鲜战争纪念墙,也同样是由当年参战的老兵倡议修建的。在一段长达10余米的墙面上,刻有这样一行字:“FREEDOM IS NOT FREE”。最初有人以为它是反战口号,要表达“自由国家无自由”这样的概念,后来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其准确的意思是“自由并不意味着放弃义务”,意即面对国家需要,任何人都责无旁贷。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为名言,在美国社会广为流传。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底蕴,已变成对过去参战的歌颂与怀念了。

旁边一块小石碑上的另一段话就是最好的注解:“OUR NATION HONORS SONS AND DAUGHTERS WHO ANSWERED THE CALL TO DEFENCE A COUNTRY THEY NEVER KNOW AND A PEOPLE THEY NEVER MET”(译:光荣属于那些响应国家召唤的儿女,他们保卫的是他们从不了解的国家,和从不认识的人民)。

随着时间推移和形势变化,他们的国家观、战争观由兴而衰又由衰而兴。

两支连军徽都互不了解的军队,却早已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美国军队也许是世界上军徽标记最多的军队。武装力量总司令徽标、国防部徽标、参谋长联席会议徽标、五大军种徽标、各兵种徽标、各种专业徽标……几乎团以上单位都有自己的徽记。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大约没有一个中国军人能够将种类如此繁多的标记认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徽标则相对简单。八一军徽成为所有军种徽记的核心。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八一军徽,很多美国军人也弄不清是怎么回事。

访问陆战队大学的时候,我们把国防大学的校徽赠送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负责人、退役陆战队上校格罗夫专门拿出一个本子,问我们“八一”这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齿轮和麦穗象征着什么?要求我们一一解释。在海军军官学院,我们又碰到一模一样的情况。所有对校徽的解释都被认真记录下来,成为他们的收藏。当时我头脑中就生出一个十分强烈的印象:这是两支连军徽都互不了解的军队。

连军徽都互不了解,却不妨碍两军曾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在美国的学习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受到,正因为互相间有过较量,美军人员才对中国军人表现出特殊的尊重。

与美国军人谈话,他们尽量不涉及中美之间发生的战争冲突。带领我们参观军史陈列,他们可以详尽地介绍美军如何参加一战、二战,越战和海湾战争,却不愿当我们的面讲朝鲜战争。近年来美国务院和一些政府机构一再威胁要对中国实施“制裁”,其军方却一直强调要对中国保持接触,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什么?道理并不复杂。美国军人也知道政客决定战争,流血还需他们。他们从心眼里想要避免与中国军人为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队两次吃亏,都在亚洲,都是为了遏制中国。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持续3年零1个月,动用兵力44万,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1961年至1975年的越南战争,持续整整14年,动用兵力55万,死亡失踪58,209人。美国人形容说朝鲜是亚洲大陆伸出的拇指,那么越南则像这个大陆一张拉满的弯弓。伸出的拇指和张开的弯弓,真正成了美国人的噩梦。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美国人不再在东亚进行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标的地面战了,终于从噩梦中醒来。在海湾用兵47万,43天解决战斗,阵亡不到200人。

这三场战争的结局如此悬殊,美国人心中自有比较。

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总之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里面,我们都能感觉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为今日中国军人地位的奠基。

我又想到西点军校纪念馆内那个上甘岭战斗沙盘。陪同我们参观的美国驻华陆军副武官胡柏中校是1978年西点军校毕业生,他说教官在课堂上讲过这个战例,据我们所知你们只有几个连队守卫,我们以七个营轮番攻击为什么就攻不下来,让人一直不明白。

胡柏这样的美国军官,至今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怎样的条件下艰苦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