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股票价值评估
6417700000011

第11章 移动平行线评估法《股市预测方法大全》(1)

(第一节)移动平行线概述

移动平均线原理,是利用移动平均线来追踪、分析股价趋势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它既能用于中长期趋势分析,又可指明短线买卖时机。

一、移动平均线

将连续若干交易日的股价收盘数求和,除以交易的天数,即可得到平均值。若将每日的股价递加递减计算下去,便可得出每日股价的平均值,将这些平均值在图表上各点连线,即可得到一条波动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移动平均线,英文简称MA线。

(一)按计算方法分

可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加权移动平均线”、“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三种。

1、算术移动平均线

算术移动平均线是简单而普遍的移动平均线。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指将一组数据加总求和,再除以数据个数,Gi:第i个时日的收盘价(1≤i≤N)

N:收盘价被采用的时日数

算术移动平均数是指在一个时间序列内,去排除在第一位置的数据,再加入新产生的一个数据所计算出来的另一个平均数.其移动就是所平均数据组成的旧去新来。

以5日算术移动平均线为例。将第1日至第5日的收盘价相加求和除以5,就得到第一个5日平均数;将第2日至第6日的收盘价相加求和除以5,就得到了第2个5日平均数;依此类推,将第N日至第N+4日的5个收盘价相加求和除以5就得到了第N个5日移动平均数。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画在坐标图上并连成线,即是5日移动平均线。其他移动平均线均体此类推。

2、加权移动平均线

加权的原因是基于移动平均线周期内最近一日的收盘价对未来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因此赋予它较大的权重即加权价量。加权的方式有三种:阶梯式加权、线形加权、平方系数加权。

(1)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

计算方法:

[(第1日收盘价×1)+(第2日收盘价×2)+(第3日收盘价×3)+(第4日收盘价×4)+(第5日收盘价×5)/(1+2+3+4+5)公式:

MA=(C1×1+×C2…Cn×n)/(1+2+3+…n)

(2)阶梯式加权移动平均线。

以5日周期2日阶梯日数为例。

计算方法:

[(第1日收盘价+第2日收盘价)×1+(第2日收盘价+第3日收盘价)×2+(第3日收盘价+第4日收盘价)×3+(第4日收盘价+第5日收盘价)×4/(2×1+2×2+2×3+2×4)公式:

MA=[(C1+C2)×1+(C2+C3)×2+…+(Cn一1+Cn)×(n一1)]÷[2×1+2×2+…+2×(n一1)]

(3)平方系数加权移动平均线

是线性加权演变而来,即将每一加权数平方(以5日为例)计算方法:

[(第1日收盘价×12)+(第2日收盘价×22)+(第3日收盘价×32)+(第4日收盘价×42)+(第5日收盘价×52)]÷(12+22+32+42+52。)公式:

MA=[(C1×12)+(C2×22)+(C3×32)+(C4×42)…+(Cn×n2)]/(12+22+…+n2)3.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EMA)

公式:

EMAT=C1×2/(n+1)+EMAT(t一1)×(n一1)/(n+1)(二)按时间分。

美国的兰比尔的兰比尔法则,一般以6日、1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股价短期走势,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短期走势,以30日、73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期走势,以13周(100日)、26周(200日)移动平均线分析长期趋势。

我国上海股市采用移动平均线也有短、中、长期三类,其中短期移动平均线的计算基期采用5天和10天居多;中期的移动平均线计算基期多用20天、30天和60天居多;长期的移动平均线计算基期采用120天和250天居多。

1、短期移动平均线

在大势运行转折初期,5日均线能较快地反应出均线支撑和压力作用,所以市场短线投资者经常使用;10日均线反映的是两个交易周的平均市场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短期操作者提供较为可靠的出市或人市的时机。

短期均线特点是采样期短,能较快地反应几日内股价平均状态,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由于它能勾画出大势的基本轮廓及状态,对大行情的分析和预测都有较大作用。但当大行情出现时,短期均线起伏太大,显示不出对股价的支撑和阻力作用,这是它的缺点。

2、中期移动平均线

目前沪市一周有5个交易日,一个月共有20几个交易日.所以20日均线反映的是一个月当中市场的交易情况。故有时也称20日移动平均线为月线,同理,60日移动平均线称为季线,30日移动平均线介于月线和季线之间。

3、中长期或长期移动平均线

120日和250日移动平均线亦分别称为半年线和年线。

由于中长期移动平均线选用的采样基期较长,所以运行轨道相当平滑,其惯性也最大,就是说一旦长期均线趋势已定,那么大的行情,将沿此方向运行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长期均线的这种特性,所以股市的超级机构,及一些基金对股市的操作,均参考长期均线的状态,从容地人市和出市。

二、移动平均线的特点

1、追踪趋势

MA能够表示股价的趋势方向,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如果从股价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MA的曲线将保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间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起伏。原始数据的股价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2、滞后性

在股价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MA的追踪趋势的特性,MA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调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MA的一个极大的弱点。等MA发生反转信号时,股价调头的深度已经很大了。

3、稳定性

由于MA的计算方法可知,要比较大地改变MA的数值,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比较困难,当天的股价必须有很大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

4、助涨助跌性

当某日某种股票的股价位于平均线之上,说明在此时买入股票的成本,要比前几日买人股票的平均成本要高,而市场行情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说明当前的市场状态是多方的力量占有优势地位,市场的人气较为旺盛,买盘力量偏大。因而,若此时移动平均线保持上行状态,则对股价呈现出一种不断上推的作用。这种作用即称为移动平均线对股价的助涨作用。由移动平均线的这种特性,又可预测到将来某段时间里,股价仍然是呈上行趋势。

相反,当某日某种股票股价处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说明此时买入股票的成本要比前几日买入股票的平均成本要低。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市场的状态是空方占了优势地位,抛盘加重,买盘力量支持不住,才使股价落人移动平均线的下方.股价将呈现下跌状态,此时移动平均线亦会跟随股价的滑落而下降。这样,股价的滑落,带动移动平均线下降,移动平均线的下降,又使市场买方的人气消散,股价继续下跌,由此,股价的行情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当中。由移动平均线的运行所表现出的这种特征,称为均线对股价的助跌作用。根据移动平均线的助跌特征,便可预测到股价在将来的某段时期中,将呈现下降的趋势。

5、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

由于MA的上述四个特性,使得它在股价走势中起支撑线和压力线的作用。MA的被突破,实际上是支撑线和压力线的被突破。

(第二节)移动平行线的运用和预测

一、单一移动平均线的应用

单一移动平均线的运用最具有权威的基本法则就是葛南维的股票买卖时机八大法则了。

1、葛南维移动平均线四大买进法则

(1)A点处。当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转为水平,股价从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移动并突破平均线时,为买进信号。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趋平,表明长期的股价已经从跌势中止跌回稳。因平均线移动的变率比价慢,所以一旦移动平均线出现止跌转平现象,即可判断为股价反转回升的信号。当然,如果到移动平均线完全转平趋升,而股价在突破移动线后虽有回落但未跌破平均线时再买进,则更为稳健。

(2)B点处。当股价连续上升并远离移动平均线之上时突然回落,后来跌破平均线就重新上升,此时为买进时机。但是,确定这个买进时机,需要三个前提条件:(1)股价远离平均线的幅度在10%以内。(2)股价回跌速度要快,而不县在高位震荡整理之后才大幅下跌,否则平均线可能形成转平向下的倾向。(3)股价从上升平均线上方回跌,但在接近平均线时止跌反涨3%以上,从而使股价及其平均线都继续保持上升走势。

(3)C点处。股价一时跌破平均线,但平均线短期内仍然继续上升,而股价也很快回到平均线之上时为买人时机。

应用这一法则需要注意四点:(1)股价的下跌是由于其连续快速上升所造成获利回吐的回调整理引起的。(2)股价回跌幅度最低不能超过股价此波始涨点。(3)股价回跌时,平均线仍继续上升。(4)股价快速跌破移动平均线后,最多3天回升到平均线之上,形成股价与平均线同步上升。

(4)D点处。股价跌破平均线后急速暴跌,远离平均线,造成超卖,此时为买进时机,股价将止跌反弹。

这一法则的市场依据在于,当股价跌破平均线,并连续暴跌,先前卖出者因此获利甚大,自然积蓄了反弹的力量。

2、葛南维移动平均线四大卖出法则

(1)E点处。股价急速上升,在平均线上方且相距越来越远,升幅很大,表明近期内获利盘甚大,随时会发生回吐下跌,此时为卖出时机。

这一法则说明当股价大幅远离平均线时,前期买家均获暴利,因而回吐压力会随股价上涨而越来越大,下跌随时可能发生,故股价高于平均线太多时是卖出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