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股票价值评估
6417700000006

第6章 影响股价的因素(3)

观察企业本身的内在环境,那就是行业的问题。行业的前景好或不好,有着相同的因素左右。假设有两家酒楼,食品水平和服务质量皆不俗,所在的地点情况也相近,皆在闹市中,当一些影响整个饮食业的因素出现时,两家酒楼便会受到相同的影响,同行受到的影响相近。

例如,同样是海鲜酒家,当有消息指出海鲜成为某种严重肠胃病的传染源头时,大家闻海鲜色变时,这些海鲜酒家的海鲜销路就会大受影响。又例如,同样是做游客生意为主的酒家,当旅游业不景气,游客数目大减或是游客消费力大大减弱时,他们都会受着相同的影响。

香港的电影充斥着很多劣货渣货。在香港经济良好的大黄金时代,电影市道非常兴旺,人人都赚得到金钱时,讲求生活享受,假期时看电影是重要的娱乐节目,大家但求消遣,饥不择食,什么样的电影都看,这就宠坏了香港的电影公司,很多片商都只求出货出得快,找两个大明星,胡乱地搞笑,全不管剧本故事差劲,除了明星的片酬外,制作成本甚轻。电影观众也但求有明星可看,便不理会是什么样的片,都照旧买票入电影院捧场,养成了电影七日鲜,粗制滥造的坏习惯。

结果,当盗版光盘大量出笼,当金融风暴冲击,大家的收入大幅减少,电影业便中招。那些原本已经不太被观众欢迎的电影,加上了廉价的盗版,大家就不入场看港产片了,反正一看的价值也没有。而且盗版光盘远比入场便宜得多,结果,电影院门外好像放了毒药,把所有观众都毒死了。

任何行业的好景与否,都能一下子影响同行所有企业。货运市道好时,任何货运从业人员和公司都受惠。货运市道不佳,则全部都受累;零售市道差,全部商户都受到影响,市道好时,则带旺所有零售店。当然,因为各公司的个别因素并不相同,所以,各公司受到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也有分别。

从事股票投资管理,行业因素(Industry Factors)可以帮助投资者做选择。一般而言,投资人应该选择那些行业兴旺向好的企业,有发展的潜力与空间,避免选择那些已到饱和甚至正在衰落的行业的股票,前者的股噪升值潜力大,后者的股票就特别容易大跌暴跌,或是跌了再弹不起来。

在经济向好时,并不是所有行业向好的幅度都相同,有些大好,有些其实不过是微好。当前,向好的高科技股的升幅都比传统股要好,差异极大。有些古旧行业,甚至在经济全面向好时,它偏偏“一枝独秀”,众人皆上我独落,都是由于行业差别之故。

股票依行业分类,有金融银行股、公用事业股、地产股、建筑股、综合企业股、工业股、酒店旅游饮食股、零售百货股、运输股、传播股、科技股等。管理股票投资时,务必要注意这些行业的盛衰升降,从中判断应该买入哪些股票,而回避哪些股票。

每个行业都有所谓“行业生命周期”(Life Cycle),这是一个循环,此共分为四个阶段:

(1)开创期(Introduction Stage)

(2)增长期(Growth Stage)

(3)饱和期(Saturation Stage)

(4)衰退期(Declining Stage)

在开创期,这些行业是新兴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但因为大家还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一行业,所以,行业经营者需要把产品和服务推介出去,使顾客对象群接受。在香港,如70年代的个人计算机市场、汉堡包市场、储蓄及人寿保险市场、速递市场等。

当行业发展起来,行内各同类机构一路占领市场,因为空间还大,所以竞争还不算十分激烈,前景颇为理想。这是增长期。

等到竞争慢慢白热化,加入市场竞争的企业愈来愈多,那就慢慢走上饱和,可能成为顾客的,都已经光顾了,买了这类货品或接受了这类服务。竞争日渐激烈,要扩大市场占有率,只能从竞争对手的手上争夺客户。有些实力弱的,要接受结业或是被并吞的命运。淘弱留强,竞争非常激烈。这是饱和期。

慢慢地,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尽头,再没有新的发展模式,沿用旧有的风格和服务,顾客不再喜爱,或有新的服务或产品足以取代旧有的。于是,这个行业就步向夕阳,衰退而半死不活。

依行业的生命周期而言,处于开创期的行业的股票,应宜于做长线投资,当前股价还未算高,有庞大的发展空间,股价上升的空间也同样甚大。增长期可考虑中线长线。

但到饱和期时,股价能有实质支持而稳步上升的空间很小,就算忽然股价劲升,也多是一时声势,被炒家炒起来的。处于这时期的股票,较不宜长线持有,炒短线才比较理想,以免夜长梦多。

至于行业在衰退期的股票,这些投资的价值不大,与其让资金给这类股票压死,倒不如转向其他投资工具,反而可能有更加理想的回报。不过,衰退期的股票价格比较低,如果这时能把握得到一些什么消息,显示行业处于衰退期的股票,能被注人生命力和活力,股价是有可能起死回生的。具有远见的,这时趁低价买人,做长线持货,以后升起来的回报,便非常可观。

例如,一家老药油行业,由新一代主持,用现代管理方法经营,注入时代气息,开发新的产品,新的包装,针对不同阶层的消费者群,建立新的形象,但又不埋没老字号的江湖地位,那就可能从夕阳工业当中跳出来,恢复青春。

影响行业盛衰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需求

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如果一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一直维持着高位,甚至愈来愈多支持者,那么,该行业的增长期和饱和期,可能持续得非常长,需求可以使行业的生命力历久不衰。产品之所以衰颓,主因也在于需求减少或停滞不增。企业产品或服务需求弱,该行业的股票必然大跌暴跌,处于低位。

2、价格

一般情况下,货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需求就会增加,而价格增加,需求就会下跌。但这并不是必然的,善忘的人,当价格调高之后,需求可能只是跌一阵子,稍后又回复“正常”。够胆加价的行业,必然是有其理据,使经营者相信就算加了价,用户也跑不掉。那些愈难寻找代替品的生意,愈是这样。例如,煤气在香港的燃料业中,一枝独秀,方便而清洁,竞争对手石油气难以与其竞争,其他如煤油之类,更是弱势。

又例如,公共巴士公司、地铁公司等加价,他们也有信心乘客人次总量不会有多少下跌。

因此,当有关公司加价时,显示他们对业务前景有信心,不会流失很多顾客,继续有利可图。股民因此对其股票会有信心,因而推高股价,使股价向好。

3、技术发展

新技术面世,增强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产品质素,甚至有远远超过目前的优质产品上市,都可算是行业的强心针。有些行业的生产技术及服务技术,50年不变,没有利用上新的科技知识处理,因循苛且,以致行业表现低落,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足,最后就会步人夕阳工业的行列。不过,当经营者愿意革新,引入新技术,或是一些技术性问题在研究中心里获得解决,公诸于世时,行业也可以重新步入新纪元。

技术的改革和发展,给一些旧行业注入新血,而有关企业的股价,也会给注入强心剂。

4、政府干预

政府有一无形之手,可对任何行业有所影响。传统的不干预政策,彻底的自由化,在某种特定时问和环境下,是行不通的。政府要协调整体社会和个别企业之间的利益,不能完全不干涉企业营运,而需要透过立法以及行政手段,给经济作一有效的导向,不必直接改变,但一些政策的变化,已能达成相关的效果。

例如,减免某些产品的税项,便具有推动该行业的作用。例如,政府取消了看电影的娱乐税,便有推动电影业的意义;大幅增加烟酒税,便有不鼓励饮酒吸烟的意义。降低货车的牌价,可以帮助货运经营者,调高楼宇买卖印花税,可以抑制楼宇炒风等。

政府给予的支持或压抑,对于该行业必然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有利的,可以帮助推高该行业各股票的股价,而不利的,则反而会挫折该类股票的股价。

二、内在环境分析——公司评析

行业兴旺,并不代表行内每一家企业都可以赚大钱,有些赚钱,但也有一些蚀钱,甚至有一些要倒闭结业。同样是酒楼餐厅,有些年年赚大钱,客似云来,有些开业不到几个星期就要关门。这和行业本身无关,重点在于不同企业各有其内在因素。

股票投资管理,考虑各家公司本身的内在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是每家公司每只股票所独有的。打开各上市公司的资料,股价不同,市盈率有异,派发的股息率有别,全都不同,这都是因为内在环境不同之故。

管理股票投资时,需要好好观察每家公司的内在环境,把各个因素好好研究,其内容非常广泛。以下尽量罗列和介绍需要观察的项目,这些资料有助于判断哪些股票是金,值得投资;哪些是沙,不必一顾。

1、企业信誉

信誉是企业无形的资产,虽然无形,但其价值却每每是企业所有资产当中最高的。企业的信誉,主要是来自管理决策层的信誉。

企业并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存在,而是该企业的董事局。

董事局是企业的头脑,是企业的灵魂。占有最大股份的人,有权力委任董事局的人选。一般来说,这些大股东会让自己进入董事局,或是把一些亲信带进董事局中。这是企业最高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决定整家企业如何营运,任何重要的决策,都需要通过董事局才可以落实执行。

董事局是管理组织的灵魂和头脑,如果董事局成员的素质不佳,尤其是董事局的主席能力不济,公司就很难有强大的竞争力,业务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就算财雄势大,也一样可能日渐虚耗,以致衰落。

董事局负责建立起企业的管理架构,订立计划和确保计划有效执行,要对所有股东负责。如果他们才德兼优,既可以为企业赚大钱,也会照顾到所有小股东,在盈利容许的范围内,让众股东都获得好处,获派股息、红股、认股证等。董事局主席如果光有才而无德,可能是个剥削小股东的暴君。相反,董事局主席光有德而无才,便只是好人一个,好心办坏事,无能力统领整家企业,更无能力为股东带来利润。

有些董事在商场上,早有江湖地位,早有声誉,成就已经有目共睹,而且具有王者风范,经他手的业务,打理得蒸蒸日上,受人推崇,那可不是空口说说的,而是有业绩可见。另一类董事,事业并不见有何突出的表现,只是依仗着背景或是因缘际遇而担任董事。

两类企业高层,投资人自必要分得清清楚楚。

2、董事作风

董事局对于股东的利益,虽不能说是操足百分百的生杀大权。可是,无可否认的,董事局若干管理政策,足以影响各股东的利益。这些政策,一方面反映了公司的实际盈亏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董事局成员重自肥还是重公利。

董事并不是白做的,无论他们做了些什么,或甚至不管他们有没有做事,他们都有薪金可拿。在公司赚了钱时,有盈利,他们还可以拿取那董事袍金(Director Remuneration)。董事袍金多少,不一定取决于盈利的百分比。有些董事年薪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但公司却蚀本。董事拿的袍金愈丰厚,余下来按股份分得的股息,自然就会愈少。董事袍金合理的,才是真正的与民共乐,大家共享荣华富贵。

董事局可以自行决定派息政策(Dividerd Policy)。当公司蚀钱时,固然不可能派发股息,就算当公司有盈利,但要偿还债务时,也一样不一定会分股息。没有上述的情况,只要公司有钱赚,公司就可以按照派息政策,决定是不是派发股息,决定权则在董事局身上。

说是派息政策.其实还不是来自董事局的集体意志?他们有权决定是不是派股息。有些董事根本就不把小股东们放在眼内,他们喜欢怎样处理盈利就怎样处理,说不派息就不派息,有业绩可见,但不派息就不派息,我自吹皱一池春水,你奈他如何?

董事局决定不派息,那就不必派息。他们留着利润,可以巧立任何名目运用这些钱,甚至根本不必实时向股东大会交代,因为是商业秘密。有些老千股,就是这样子骗股东的钱,拿了企业的钱去炒自己的股票地皮,去偿还自己的债务,把公司视为自己的私人财库,非常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