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股票价值评估
6417700000009

第9章 股价分析理论(2)

在实证研究中,常用股票指数代替市场组合。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股市中所有的股票。因此,选取上证指数作为研究对象。我们把研究的时间定在1990年12月—1999年11月。本文所用的原始数据取自(1)STOCK股票分析系统(2)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月报》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整理、计算,得到各年各月的回报率及标准差如后,从统计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到1990—1999年期间5月份的回报率是最高的,达到18.599%,其次是8月份的为14.811%,大大高于1990—1999年期间的月平均回报率3.752%。对各个月的回报率与其相对应年份的月平均回报率相比较来看,11月份的回报率超过其对应年份的月平均回报率在9年中其共有6次,其次是8月份的5次,2、4、9、10四个月各有4次,1、3、5、6四个月有3次,12月有2次,7月只有1次,由此可看出在一年中11月份股票的回报率超过其对应年份的月平均回报率的概率最大,而7月份的概率最小。

虽然5月份和8月份的回报率最高,但我们若从此就得出5月份和8月份是一年中入市的最佳时机,那就违背了马柯维茨的“现代组合理论”。马柯维茨认为典型的投资者不仅要求“高的回报率”,还要求“回报率是可以确定的”,因此除了考虑股票的收益率外,还应考虑其风险水平。通过对5月份和8月份的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在这两个月分别出现了沪市月回报率的最高和第二涨幅,即1992年5月份的177.23%和1994年8月份的135.19%,这就使得5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回报率大大提高。

这一点也可以从这两个月的收益率标准差中得出,5月份的标准差为61.292,8月份的标准差为46.833,同样位居沪市一年12个月标准差的第一和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年中5月份和8月份股价最不稳定,其风险水平最高。在一年中收益率标准差最小的是2月份和9月份,分别为6.896和7.508,说明这两个月的股价最稳定,波动幅度最小。

针对收益率和标准差的特点,为了测度相对于总风险的回报率,我们引入回报变动比率(RVARp)测定指标,它是一个建立在事后资本市场线(CML)之上的风险调整业绩测定。RVARp的计算公式为:

RVARp=(arp—arf)/op

(其中arp为该月的回报率,arf为无险收益率,Op为标准差)在本文我们用1990—1999年之间的平均月回报率来代替arf.通过计算得出RVARp值最高的是11月份0.289,其次是5月份的0.243,8月份的0.237,4月份的0.222,6月份及1月份的0.093和0.066,RVARp值分别为负值的为2月份的—0.022,12月份的—0.211,3月份的—0.232,10月份的—0.271,9月份的—0.336,以及7月份的—0.784。

结合收益率、风险水平和月回报率与该年的月平均回报率之间的差异来看,可以认为我国最佳入市机会为11月份,因为11月份的回报变动比率是最高的,同时它的月涨幅超过月平均涨幅的概率也是最高的。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我国并没有象美国、日本一样具有明显的一月效应,而是具有11月效应。也许这一点与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不如人意有关,再由于我国股市目前还处于非有效市场阶段,各种投机行为比较严重,一些证券公司或投资机构为了使自己的财政年度报表尽量好看,会抓住年终结算前的最后一次机会进行股票炒作,拉抬股价,提高自己的收益率。

而机构选择炒作的最佳时间是11月份,若选在12月就太迟了,到时外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年终收益已基本有所了解,机构要想拉抬股价就比较困难,因此9年中11月份的回报率超过月平均回报率的有6年,12月份的回报率超过月平均回报率的只有2年。一年中回报率最低的月份是7月份,在9个有效年份中只有1年的回报率超过月平均回报率,这与上市公司的中报公布时间有关,上市公司的中报一般在6月份已全部出完,许多公司的中报业绩出乎投资者意料,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信心动摇。

综合各方面考虑,我们可得出一年12个月中较佳的入市月份为2月、4月、6月、5月、8月、11月;而一年中比较差的入市月份则为1月、3月、9月、10月、12月、7月。既然我们了解了一年中综合回报率较佳与较差的月份后,在实际投资操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利用这些经验规律。如果想购买股票的投资者应尽量避免在入市较差月份的月初购买股票,特别是12月初与7月初,较合理的时机是在3月底4月初介入,在6月底退出,从而逃离一年中最差的月份—7月份。这一点在今年的“5.19”行情中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另一时机是在10月底进入市场,11月底12月初退出,从而抓住一年中涨幅最高的月份。

以上仅是参照沪市历年指数涨跌幅得出的一些经验规律,这些经验规律仅是根据历史情况得出的,并不能保证按其行事就能带来财富。但作为一名投资者或市场研究人员应了解股市的历史,只有在通晓股市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够说明未来市场的运动周期,并能在每个重要的时间循环(以往重复次数最多的循环)的尾声,警惕转势的出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战胜市场,获了较高的收益率。

(第四节)股价形态分析技巧

1、像雾像雨又像风

就某些形态分析与判断看,与其说是见仁见智,还不如说没有一个客观标准,或是根据某种需要而定,其主要问题就是取样是否合理(尤其时间是关键),形态未完成前便妄下断言,或不符合形态本身约定俗成的要求等,如一会儿视为双顶,稍后便看成双底,使很多人如坠云雾之中,这一谜团似乎只有事后才能搞清,还有什么意义呢?

2、“两把尺子闹股海”

股价运行方向虽只有三种趋势,但某种趋势的改变并非意味着与之对立的另一种趋势的开始,即对立两者之间若要真正转化,就必须有一个量变过程或先决条件,如东方明珠去年至今的走势。在操作中,早有人提出一把直尺闯天涯的观点,而“毛刺儿”随时可能破坏其功效,且个股走势常呈圆弧状,一把直尺已明显不够用,因此,两把尺子闹股海来得会更实在。

3、几点疑问与思考

尽管各种形态都可能存在一些变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几乎所有形态始终未曾有过统一的、较客观的标准,或即使股价已经出界,也将面临许多问题,这究竟是给信徒以更多的托词,还是为大家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抑或给特殊需要留下充分发挥的余地?同样值得思考的,还有,头肩形态究竟在等什么?双顶与双底的颈线怎能由一个点确定?四个局部转向点能否构成有效的三角形,是否更象双顶与双底的儿戏?何谓假突破或决定性突破,何谓形态失败等等。这些疑问的提出,并非说形态分析没有用,而是说她亟需一个客观准绳,并据以研判市场对哪一方更有利,凝聚了多大的势能等,唯其如此,才能找到较有参考价值或能指导操作的东西。

4、非形态的归属

缺口虽常被视为形态,但也是一种非形态的形态,与V型不同的是它不一定意味着反转,仅表明一方占有较大优势,所反映的是股价出现了断层或不连续性,交易缺口如个股1分的缺口一般不具分析价值,而除权缺口则常给人以错觉,因此,要想对市场演变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就有必要分析和研究K线本身。

(第五节)缺口理论

一、缺口理论的指导意义

由于市场不是昼夜不停的交易,股指及股价便会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跳空缺口,因此市场也就出现了相应的“缺口理论”。“缺口”测市的投资者不在少数,而且该理论的一些名言名句,如“三跳空,气数尽”在市场中广为流传。那么,缺口理论对市场的指导意义究竟有多大呢?

笔者认为,“缺口”本身很直观,易于测市,但该理论不过是市场涨跌互换规律中一种派生品种。例如“三跳空,气数尽”,市场如果出现向上或向下的三跳空,短期内向上做多或向下做空的能量大量释放,即便是不出现缺口,在短期内多方或空方都会“气数尽”。缺口理论并无特别神秘之处,它的最大特点是给投资者提供一个直观测市的机会,其构成原理其实很简单。

当然,市场是信奉“存在就合理”的,该理论在市场中存在多年,有其生存的基础。该理论的市场地位已被主力机构认可,并经常加以利用。缺口理论中一个重要形态即缺口对缺口产生的向上或向下的“岛形”反转,是市场中机构最为认可的。但也要注意,岛形反转形态,也会被多方或空方用来进行骗线,该形态有成交量的支持才最可靠。这不仅仅是指大盘,个股也是一样。投资者对此一定要关注。

一般来讲,市场主力较为重视缺口理论,这使该理论地位较突出。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注不等于迷信,毕竟该理论也是技术分析中的一种。股指走牛,几个跳空缺口肯定阻止不了市场的前进。某些个股有严重透支炒作行为,出现大跌,几个向下跳空缺口出现后,该股也不是就此止跌了。投资者应当像对待其它技术指标一样,对缺口理论的市场地位不可定得偏高,使用时也要结合当时市场情况,结合其它指标进行操作。例如,去年“5·19”行情启动后,市场曾出现过三跳空现象,但多方并未气数尽,这虽有一定特殊情况,但也反映出适时把握市场,技术指标辅之才是最重要的。任何理论都有缺陷,关键在于发现其长处,避其短处,这样才可以提高市场生存能力。

二、测量缺口的神奇作用

但缺口理论又如同江恩理论、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一样,有其独到之处。在深沪大盘指数以及个股的走势中经常出现缺口,其形态十分明确,容易辩认。运用缺口判势,最重要的是正确判别不同缺口的种类。每一种缺口的市场含义均不同,作用也不一样。本文主要介绍测量缺口(也称中继性缺口)的识别、认定及其实践运用。如果投资者能够正确运用缺口预测行情发展的目标位,将使自己的实战成绩大为提高。

测量缺口往往出现在一个漫长的升势之中,在出现的当天和未来几日,必须伴有较大的成交量;测量缺口出现的位置应远离前一个整理形态,即启动时的形态。测量缺口出现之后,大盘指数或股价将进入快速的拉升阶段,同时我们用测量缺口产生的位置,减去启动形态底边所得的绝对值,再加上测量缺口出现时的点位,就可预测到这一轮行情的目标位。

例如天桥百货从97年12月初的最低点5.80元启动,至98年3月24日产生突破性缺口,价位9.35至9.80元。而后在98年5月14日又产生了测量缺口,价位是14.80元。我们用14.80减去5.80,得其绝对值为9,再加上14.80,测得目标位为23.80元,比目前实际的高点23.58仅高出0.22元,与17.78元的巨大升幅相比,误差率可以忽略不计。

又如,在上证指数从97年9月23日1025点至98年6月4日摸高1423点的这轮行情中,突破性缺口产生的位置在1116.71点(97年10月8日),该缺口在长达9个月的反复震荡盘升中,始终没有被回补;当行情发展到98年3月30日,上证指数在大成交量的配合下,又产生了测量缺口(1223点至1228点),该缺口产生后,上证指数加速上升。我们仍用缺口产生的点位1228点,减去启动点位1025点,其绝对值等于203点,再加上1228点,运用测量缺口预测的目标位为1431点,比实际的高点仅相差8个点,误差率仅为2%。

我们再看一下96年12月至97年5月上证指数从855点上攻到1510点的行情中,测量缺口的位置是1181点。用1181点减去启动点位855点,其绝对值等于326点,再加上1181点,等于1507点,这个目标位仅比这轮行情的实际高点相差3个点,误差率小于0.5%。

通过以上实例,缺口理论的神奇作用可见一斑。在运用测量缺口时,不少人常常错误地认为是中途缺口减去突破缺口的位置,产生的绝对值,再加上中途缺口的点位,为测量目标位;另外,在一轮漫长的升势中,如果产生两个以上的中途缺口,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以第一个测量缺口为计算依据。这样,即使你没有在最高点出货,至少你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利润,更不会被套牢在顶部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以缺口理论预测的目标位应理解为一个顶部区域,而不是具体点位,所以在使用时打出提前量留有余地非常重要。当然缺口理论也同其它的技术分析方法一样,其正确性有一个概率的问题,如能够综合K线形态、RSI指标、MACD指标进行综合研判,准确性将大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