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化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17800000012

第12章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二

漳州市北斗中学,陈国良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本节内容较为零乱、单一,为常识性的知识,许多老师在教学中都随便带过,认为没什么好讲。我认为不然,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而许多地区对水资源浪费、污染很严重,污水任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用水和生活环境。因此,可以利用本节课加强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课本中只给学生关于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存在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爱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让学生明确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二、教法分析

通过学生进行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资料,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本节课将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

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学习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以《爱的奉献》作为结束语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缓解了学生的压力。

三、学法指导

通过录像、图片等大量有关水资源材料触动学生的情感,认识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节约用水标志、设计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语来提炼学生的情感;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引导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知识准备(1)查阅资料。

(2)准备图片。

(1)分组、查阅资料。

(2)每组设计一个节约用水标志。

(3)每位学生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广告语。

课前准备

授课过程:

提出问题(1)引发思考

(1)水的贡献,图片a引出用途。

(2)请学生分析、联想,观看图片联系生活。

想象思考

讨论、回答让学生回忆联想水的重要用途拉近关系、进入角色分析问题(1)设问:水资源如此重要,那你对水资源又了解多少?

各小组讨论分析汇报材料、交流数据。

培养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数据,并学会合作学习,认识水资源问题的严重性达成共识分析、归纳、小结听课、记录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

(1)人类的“杰作”

图片b。

(2)请学生谈感受观看图片联系思考、分析讨论、回答。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情感、揭示学习主题。

分析问题。

设问如果你是一条小鱼生活在这样的水中,你最想对人类说点什么?

头脑风暴:

发挥想象培养学生情感解决问题,表达交流。

1.认识节约用水标志幻灯(1)

2.幻灯(学生作品)

3.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分析涵义才艺比拼:

各小组展示自己设计的节约用水标志并解释涵义讨论、交流。

分析评价。

扩大知识面为以下作铺垫增强学生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体验艺术,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和重要性,从而突破难点。

课题结束音乐洗礼。

播放图片c。

《爱的奉献》。

思维放松。

陶冶情操,减小压力。

板书设计:

课题4,爱护水资源

一、水的用途。

二、水资源缺乏。

(1)淡水缺少,(2)分布不均,(3)人口增长,(4)水污染严重。

三、水资源的保护。

(1)节约用水,(2)预防和治理水的污染,(3)退耕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