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化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17800000020

第20章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二

济宁一中分校,郭,萍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的课题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而本节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以往一些学生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进行分类归纳。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

(1)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我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和结合做练习题突出本课的重点,运用已建立微观概念和动画模拟来突破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我希望能营造宽松、自主、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化学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根据本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我设计的学习方法有:合作学习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练习法等。我希望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掌握探究实验、规范操作实验的技能,能独立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独立思考,学会自学。

四、说教学辅助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实验仪器:天平、砝码、烧杯、锥形瓶、镊子、药匙、小刀、集气瓶、导气管、小试管、气球、橡皮塞等。

药品:白磷、蜡烛、碳酸钙、稀盐酸溶液、硫酸铜溶液、澄清的石灰水。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按“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活动探索、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交流收获、体验成功—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本环节用时5分钟)上课之初,我先由已学过知识化学变化是定性认识问题和生活中常见的四个实例结合课件播放,蜡烛的燃烧只留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也没有留下,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质量会增加,镁条燃烧会生成白色粉末,质量如何变化,提出问题: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课件播放问题,使学生明确探索方面中激发学习动机。

2、活动探索、建立模型(本环节用时30分钟)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

(1)提出假设(本环节用时3分钟)

当学生发现:“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1)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2)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3)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4)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填写学习卡上的猜想栏。

(2)设计实验(本环节用时5分钟)

在充分假设基础上,我说:同学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定量的去研究,然后说出供选择的几个实验:(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2)蜡烛的燃烧反应;(3)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4)CaCO3溶液与HCl溶液反应。每组自主选取1~2个实验验证猜想。

(3)实验求证(本环节用时10分钟)

学生实验中教师不断巡视指导,在指导时有些问题教师和同学一块讨论,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规范操作,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

(4)得出结论(本环节用时12分钟)

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结果,有问题的可以大胆质疑,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组内、组间讨论交流,共同解决。这样通过学生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提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学生做课堂学习卡上的练习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关键词,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课件播放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注意点。

提出问题过渡到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相等呢?由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假如自己是一个镁原子或是一个氧原子参与到化学变化中,将整个化学变化过程看个透彻,体会其中的不变和改变的因素,使学生能从微观上找到质量守恒原因。播放动画微观模拟镁和氧气反应,我希望学生能从形象直观的动画中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找到化学变化中的六不变和两变,进而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深化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构成新分子,新分子构成新的物质。

3、解释应用,拓展提高(本环节用时6分钟)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我设置了两个习题:

(1)解释生活实例,回应引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学生解释下列问题:蜡烛燃烧只留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也没有留下,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质量会增加,镁条燃烧会生成白色粉末,质量如何变化?

此练习题的目的是:巩固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2)课堂学习卡练习二

此练习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补充:我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早于欧洲100多年,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交流收获,体验成功(本环节用时3分钟)

学生从知识、实验、体会中谈收获,反思归纳学习的重点、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学习化学的深切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5、布置作业(本环节用时1分钟)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撰写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和化学科学学习方法的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我想通过作业的布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及时总结所学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认为板书设计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突显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