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化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17800000036

第36章 《酸碱性的测定》说课稿

温州实验中学,徐承翔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主要是关于物质科学的内容,本章的第六节物质的酸碱性是在前面学习了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熔点、沸点,物质的溶解性等物质的性质后,让学生再来学习物质的酸碱性。这些性质的学习是为第7节作准备的,在第7节中,要按一定的分类标准,把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首先对各种性质要了解和熟悉,所以学习这节内容是为下面的分类做好准备的,并且对物质的酸碱性的初步认识,还为第五册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在本节的学习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的酸碱性可以用石蕊试液来测定,并学会用石蕊试液测定酸碱性。但有时只知道酸碱性还不够,还要知道酸碱性强弱,所以还要让学生知道测定酸碱性强弱的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学会如何使用,pH值如何反映酸碱性强弱,也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此外这节课要达到独立操作来测定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技能目标,体验实验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学会相互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会测定酸碱性和测定酸碱性强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本节课中也有几个难点的地方,我们采取避开或不展开的方式简化,如:我们只讲物质的酸碱性强弱,不提酸碱度这个概念,减轻学生负担;测定pH值时,让学生知道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液,玻璃棒洗后要擦干,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会对pH值造成什么影响等都不展开讲。

四、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学会用石蕊试液,学会使用pH试纸,就得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自观察、探究、发现问题、寻找规律,然后获得知识和技能。我利用探究式的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寻找规律;而学生也通过探究式的学,主动建构新知识,而且学会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在实验中学会分工、合作和交流。

五、教具准备

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用的药品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学习,设计了课堂实验记录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学习习惯,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从复习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入手,让学生自己讲出知道的酸性和碱性物质,利用学生已有的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方法,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未知的A溶液或B溶液,如何知道它的酸碱性?这时学生也纷纷用自己的方法去试,但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了,引出石蕊,石蕊如何帮助判断酸碱性呢?让学生通过实验寻找规律,并记录下来。

组别物质名称石蕊呈现的颜色规,律A组。

稀盐酸,白醋。

B组。

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醒学生滴管不能伸到试管里面去,所加的石蕊量要一样多等。然后学以致用,测定A或B的酸碱性。

未知液酸碱性A溶液。

B溶液。

再引导学生思考,石蕊测定酸碱性确实简单、方便,但有没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学生思考讨论后,能提出如石蕊携带不方便,石蕊不能告诉我们酸碱性强弱等看法,而酸碱性强弱在生产生活中又是非常重要的,有碰到问题了,怎么解决?引出pH试纸,如何正确使用,通过阅读自学,然后马上实践,测出A或B的pH值。值是测出来了,如何反映酸碱性强弱呢?

引出pH值的意义。再让学生练习使用pH试纸,测定盐酸、白醋、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的pH。

组别物质名称pH。

实验结果由学生自己汇报,并引导学生思考由pH值可以反映什么?比如酸碱性、酸碱性强弱,还可体会到石蕊不能解决的问题,pH试纸可以解决。之后,学生测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pH值,进一步巩固。

这里的实验,由于时间关系让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也可让学生学会合作和交流。最后,让他们看课后的阅读材料。

作业:1、利用作业本中的作业题,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完成。

2、让学生带回去几张pH试纸,去测唾液、汗液、尿液等其他他们想知道的物质的pH值,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pH与工农业生产及与人的各项生命活动的关系,来体会酸碱性和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