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化学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6417800000038

第38章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稿二

兴山县高阳镇中学,郑之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这作为酸和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进行介绍的。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运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运用价值。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安排探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增加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淡化概念——通过实验认识中和反应,增加化学亲和力——从生活现象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两条知识线,即:酸碱中和作用——化学反应。

活动探究——学生与技能。

2、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题中有关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1、科学探究。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碱,例Al(OH)3、Ca(OH)2。

3、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和反应。

4、化学与社会生活中和反应的运用。

三维目标的确定:

A.知识与技能。

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B.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认识探究活动的意义,进行探究活动。

能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与讨论。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兴趣。

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

本课题的重点是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本课题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探究实验,并能分析得出结论,从而来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因此,在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之后,对于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做好充分的引导,这也是本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教法与学法

本课题要完成的任务就是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中和反应:关于概念的教学,在新课标中,淡化了概念,重活动过程,重实验探究,学生已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结论,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在实验探究中,老师先给出几种常见的酸和碱让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完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对自己的结论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从而达到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中和反应的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各不相同,通过讨论,学生交流增大信息量,因此采用边讨论边讲授的方式。

3、我深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给学生适时进行鼓励。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浓盐酸和浓氨水的“无中生有”实验)通过趣味实验引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提出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吗?学生在此做出假设,然后给学生提供了几种酸和碱:NaOH溶液、Ba(OH)2。

溶液、Cu(OH)2。

和Fe(OH)3的悬浊液、稀盐酸和稀硫酸(并让学生进行分类和判断)。(评价:对学过地知识掌握牢固等方面来激励学生)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完成探究实验。

(在此处要求学生做两个探究实验,一个是反应没有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来进行判断的,也就是在稀盐酸和NaOH溶液、Ba(OH)2溶液及稀硫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中选择一个;另一个就有反应有现象发生的,要求学生在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与Cu(OH)2。

和Fe(OH)3的悬浊液及稀硫酸与Ba(OH)液反应中选择一个。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判断方法进行小结和理解,有得于学生以后的学习)4、通过活动探究,得出酸和碱是否反应。(教师提示:要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根据变化中的现象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是反应物是否还存在)(此处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创新点和细致的观察、准确的描述等方面来进行)5、引导学生看书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根据成分分析得出生成物,进一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时完成自己组内所做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讨论归纳引出盐的定义和中和反应)6、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后,让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提出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举例,讨论交流,列举生活的实际,教师补充。这样通过师生互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完成中和反应的运用的教学。(此处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可以采用先看书后举例的方式来进行)7、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反思:

你通过本课题学习,知道或了解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困惑需要老师帮助?

四、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