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东南非洲之旅之二:莫桑比克指南
6436200000024

第24章 国情概况(8)

莫桑比克“五大兽”中,非洲象、野牛仍是游客可以看到的大型哺乳动物,但见到狮、豹和犀牛的尊容却非易事。由于过去食草动物数量的骤降以及人们对其残酷的猎杀,食肉动物的狮子、猎豹及印度豹遭到生存的双重压力,数量直线下降,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猫科动物中的狮、豹主要幸存于戈龙戈萨、吉林巴斯、林波波国家公园以及尼亚萨保护区内。赞比西亚省的基莱保护区(Gile Reserve)面积为2,100平方公里,其首要任务就是努力避免区内为数不多的犀牛免遭偷猎着的杀害以及尽量恢复犀牛的原有数量。戈龙戈萨公园内也尚存少量犀牛,除此之外莫桑比克再无其踪迹。简而言之,犀牛在莫桑比克已到了濒临灭亡的险境。

莫桑比克仍有许多蛮荒之地尚未得到开发,正是这些人类难以涉足的地方为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最后的避难所。除上述“五霸”外,境内还有许多人们熟悉的其它类动物,诸如斑马、角马、河马、长颈鹿、非洲野狗、狒狒、黑貂、鳄鱼、非洲大羚羊、黑斑大羚羊、弯角大羚羊等羚羊类家族成员,等等。所有动物的情况大致雷同,若干年前在莫桑比克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经过殖民主义者的猎杀、内战时的滥杀以及偷猎者的屠杀之后,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动物种群的数量大幅度缩减,幸免于难的动物也退缩至与周边邻国交界处的荒野地带。所以,现在莫桑比克有非常多的野生动物就栖息在这些人烟稀少、后来被划为国家公园或动物保护区的边界地方。

鸟 类

莫桑比克的鸟类资源同样丰富,有超过900种的鸟儿在该国得以确认,不同的区域生活着不同的鸟儿,像金莹、金丝雀、犀鸟、鹦鹉、食蜂鸟、猫头鹰、猎鹰等属于陆生鸟类,而火烈鸟、鹈鹕、鸬 、食蟹鸟、鱼鹰、鹭鸟、翠鸟、信天翁等则是涉水禽鸟,大多生活在沿海、岛屿以及内陆湖泊附近。莫桑比克的鸟儿品种繁多、色彩艳丽,是广大鸟类爱好者理想的观鸟场所。莫桑比克主要的观鸟胜地有:戈龙戈萨国家公园;赞比西亚省的古鲁埃(Gurue)和米兰热(Milange);尼亚萨省的梅坦古拉和戈布埃(Cobue);伊尼扬巴内省的潘达(Panda);马普托大象保护区;马尼卡省的希康巴湖(Lake Chicamba);伊尼亚卡岛(Inhaca)岛以及巴扎鲁托群岛(Bazaruto Archipelago)。

海洋生物

虽然莫桑比克有瑰丽的陆地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但这个国家最独特的魅力却来自于海底资源和海洋风光,每年到达的几十万名游客中,绝大多数是在海岸线上欢度时光。在莫桑比克的领海水域,大约有超过1,200种鱼类被记录入册,约有1,500多种海洋贝类归属于126类不同种的软体动物得以辨认。温和的莫桑比克暖流、富含营养的海峡水域、适宜的气候、漫长的海滩、野性的海岸赋予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许多鱼类以珊瑚虫为食,更重要的是珊瑚丛或珊瑚礁作为一种天然建筑物,是其它类海洋生物最理想的避难场所,例如:蛤蚌、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将其当成理想的隐藏地;鹦鹉鱼、小丑鱼等鱼儿当其为保护伞;海绵则栖息于礁石的空洞中,以免自身的组织受到掠食者的撕咬发生碳酸盐或钙遗失从而导致腐蚀现象;海星、海胆、牡蛎、水母等各类生物均是珊瑚礁常见的“房客”,可以说珊瑚是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链节。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海域都适合珊瑚生活,它的滋生与繁衍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温暖而高含盐量的海水、充足的阳光、低凹的淤泥以及稳定的河床,这些条件一般在岛屿附近的水域方能产生。莫桑比克漫长的海岸线旁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岛屿,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印度洋西海岸地带,从北端的吉林巴斯群岛(周围海域发现有50种珊瑚)到南面的伊尼亚卡岛(发现珊瑚70种),许多地方的海床仍保持着原始风貌,珊瑚千奇百怪层叠丛生,鱼儿五颜六色轻歌曼舞,共同组成一幅万花筒般充满梦幻色彩的海底世界。

莫桑比克也以产虾而闻名,每年都会出口大量对虾来赚取国家急需的外汇。印度洋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宝藏,受益的不仅是沿岸以捕捞为生的渔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无烟工业所蕴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到政府当局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莫桑比克沿岸许许多多的风景名胜景点,都设有令广大游客砰然心动的潜水项目,从而让旅游者有机会身临其境地目击海洋生物的多样与绚丽。另一个让游客乐此不疲的运动项目是乘小艇去深水钓大鱼。梭鱼、青鱼、旗鱼、鳕鱼、斑纹鱼以及枪鱼家族等鱼类均是垂钓者常见的战利品。这些鱼体长多在半米至2米多,于海水中穿行强劲有力,更使钓鱼本身的过程倍加狂乱与刺激。另外还有一项与鱼类有关的游乐项目是乘船观鱼,因为在莫桑比克的海域,还生活着一些重量级的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

在莫桑比克的近海水域,大约游弋着5到6种海龟(Turtle),其中革背海龟(LeatherbackTurtle)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从发掘的化石研究得出,它已有两亿年历史。至今,它仍保持着另一项世界记录─地球上最大的海龟,硕者体长3米,体重达900公斤,令人难以置信。玳瑁大概是海龟家族中最小的一员,体长尚不到1米,它的壳不同于其它龟类,由一片片的玳瑁片镶嵌在背上,非常特别,伊尼亚卡岛屿有4种海龟,巴扎鲁托群岛有5种,基林巴斯群岛也是海龟聚集的地方,但种类不详。每年12或1月份的夜晚,革背等类海龟就会从水边探出头,爬到海水冲刷不到的海滩上掘洞产卵,有些海龟一次能产下几百枚蛋,然后将卵穴掩埋,其上扒撒一些松软的沙子作为伪装,方才离去。从理论上讲,莫桑比克的海滩及珍稀类海洋生物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但实际上却是一纸空文,当地渔民仍在捕杀这些珍贵而温顺的动物,食其肉,卖其壳,暴殄天物,现实情况依然残酷而严峻。

鲸鱼(Whale)是地球上体积最大的动物,它生活在水中,却并非鱼类,归属于哺乳动物之列。座头鲸(Humpback)是东南非洲最常见的一种鲸鱼,体长15米左右,夏季,它们迁徙至南极附近水域进行捕食,冬季则返回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生育后代。每年10月份,座头鲸南下莫桑比克海峡,它们的头部黑白相间,不计其数的甲壳类软体动物吸附其上,看上去颇为怪诞。

鲸鲨( Whale Shark)是海洋动物中另一类庞然大物,体长可达18米。它的背鳍高高竖起,尾如钩月,外观像是一种很恐怖的食肉动物,但却非常驯服,并不伤害人类。它的幼子在卵中孵化,以海洋浮游生物为食,这大概是其不叫鲨鲸的原因。莫桑比克的黄金海角( Pontado Quro)和马龙加内海岸(Ponta Malongane)之间的海域是最易观到鲸鲨的地方。白头斑点鲨鱼( White—Spotted Shark)也是莫桑比克一种体积庞大的鱼类,它有一幅短胖而滚圆的身躯,猪一样的大鼻和一个延展的长尾,外表十分古怪。它的皮肤呈红棕色,脊背的鳍呈黑色,体长10─12米,也被称为莫桑比克大头鲨( Mozambique Bullhead Sh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