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生活就是北京时间最后一响儿
6437700000023

第23章 赖宝爱体育(3)

当然有一点,我不是说谁都像巴洛特利这样我的生活我做主的活着都行,以免造成很多巴神的青少年球迷的误解。这么说吧,历数世界足坛任何一个特立独行的球星,都是天赋异禀,球技出众,刻苦训练,名扬天下。我的意思是,巴神能够是巴神,有他的资本,如果没有球场上的表现,他还那么不正常,那就是神经病。所以想像他那样活着,现在自己混的饭碗界鹤立鸡群再说。哎?你看结尾我这么一转吧,就有点教育的意义了,这把我升华的,看来我还是一个心地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啊。

用失眠的力量善始善终

最近失眠很严重,哪怕强迫自己躺在床上,也属于闭着眼睛醒到天亮。然后白天也不困,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快成仙了。上天比较眷顾我的就是,在我失眠比较严重的这期间,安排了欧洲杯,实在是太给面子了。睡不着可以爬起来看球,这比睡不着爬起来看鬼片实用多了。

我不知道失眠算不算是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反正最近是挺不顺的,运气都被用光了,自己跟自己赌球都总是输。而最让我觉得最近无运气的事儿,莫过于又错过了足球场上的一幕经典时刻。眼睁睁看着西班牙已经四比零领先爱尔兰了,距离比赛结束也没多久了,肯定是没戏了,我居然一冲动关了电视准备试试能不能睡着。结果依然睡不着,也没有球可看了,只得无聊的拿着手机切了半个多小时水果。但第二天一开网页一看,满屏都是盛赞爱尔兰球迷集体高歌感动全世界的新闻,马上找视频来看,却绝对找不到昨晚看直播所能延续出来的那种感情了,哎呀我这个呜呼哀哉!

今天大半天都用来反省,自己干嘛好死不死的非得提前那么一会儿关掉电视,错过了这么感人的一幕,真是自作孽,心里各种不平衡,怨天尤人也没用。然后这种悲催的难以名状委屈开始延续,让我回想起很多因为各种不慎错失的经典时刻。比较难受的有那么两次:想当年看NBA的时候,乔老爷第二个三连冠,最后一场对犹他爵士的比赛。没错,就是他奉献了史上最精彩的一次抢断和绝杀的时刻,我中午骑自行车回家吃饭,要是能快点蹬或者提前点出发就肯定能在第一时间亲眼目睹,可惜阴差阳错,到家的时候已经在颁奖了。还有一次是2002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英格兰对巴西,没错,就是那个欧文横空出世,贝克汉姆被罚下场的经典赛事,在等比赛开场之前,我居然在一种无比悬疑的困倦下睡着了,一睁眼万事休矣,那种欲哭无泪,不亚于忘记女朋友生日的悲惨,我至今刻骨铭心……

就此事反省了一天,我还真是结出了那么一点儿心得。基本上这是一种心态问题。我是说,这是一种惯性。在比赛结果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再坚持看完全场,在很多和我一样的球迷看来是无意义的。想当年,无论是甲A还是中超,我们朋友几个都多次约一起看现场,各种扯着脖子加油呐喊,但在我们主队比分落后必输无疑的情况下,基本上都会骂着娘提前离场。而在那些比赛中,同样提前离场的球迷不在少数,这是如我一样大部分人的普遍心态。

爱尔兰球迷当真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在我们于各种时候狂骂自己主队,狂骂国足的时候,爱尔兰球迷义无反顾的支持着他们自己的球队,坚持终场,集体高歌,这是一种对球员和球队的尊重,一种对足球的爱。

我决定了,余下的欧洲杯比赛,只要我看,就一定坚持看完,坚持到最后,坚持到踢比赛的球员回到酒店睡了我都不睡,咳咳,反正我失眠。

远去的黄金一代,远去的我们自己

俄罗斯3:1领先捷克的时候,一个远在老家的多年好友大半夜打来电话,问我看没看球?我说在看呢。又问和朋友一起?我答不是,自己。他貌似悲哀的说捷克完了。我说我知道,黄金一代也完了。他说别逗了,现在捷克队里哪还有黄金一代了?

这个我当然知道,其实去年科勒退役后,所谓捷克队的黄金一代就已经全军覆没了。不知道在看到捷克队的防守如此千疮百孔时,内德维德会不会咬牙切齿的恨铁不成钢。只是,虽然俄罗斯大比分战胜捷克,扎戈耶夫的横空出世也噱爆眼球,但看球时我却找不到当年的那股子激情,甚至有点索然无味。

想当初96年的英格兰欧洲杯,那时还在老家,一群小哥们挤在某一个家里,在苦苦央求其老妈后,手舞足蹈的熬夜看比赛,半夜饿了还猜拳让输的那位去煮面条,一锅面放点盐啥菜没有一群人还能吃成抢逼围态势。那时候我还完全称不上球迷,除了几个超级大牌基本都不认识,坐在那跟朋友瞎看乱侃,不亦乐乎。

我们都知道,一群朋友坐一起熬夜看球是一项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活动,光是贫嘴扯淡都充满欢乐,尤其年岁大了以后,在2000年的欧洲杯熬夜派对中,又增加了啤酒和烤串等选项,气氛就更加热烈。还是96年熬夜看球的原班人马,人手一瓶边看边侃,隔一会儿就一阵噼里啪啦的碰撞干杯,那真是夜有多浓,脸有多红。生活正轻松,次日可懒觉,所以比赛完了都不散局儿,能聊到一起出去吃早点。所谓驴不吃夜草不肥,每届欧洲杯下来,哥们几个都会胖好几斤。

再到下一届,人就开始不全了,外飘的,出国的,结婚老婆不让出门的。好在大部分主力还在,依然有如往昔的欢声笑语,一箱啤酒两夜比赛三点不睡四肢酸疼……但凭借钢铁般的意志我们依然坚持着,因为工作开始辛苦,这样没心没肺的快乐也开始越来越少。但印象中那是我还在该阵容中的最后一届欧洲杯了,后来我也离开了老家,外飘混饭吃。和老家的一群朋友偶有电话短信往来,远远听着各种人事变迁。

08年欧洲杯我打过电话给经常组局看球的那个朋友,他只和另外一个朋友俩人在看球,余下的主力都隐退了,老婆看管、孩子太小,次日上班、工作太累,理由不一而足,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其实事实如此,工作挣钱养家房租房贷早起加班早开始慢慢成了生活的全部,那种毫无压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早已替换给了更年轻的孩子们。

上面说的那个半夜给我打电话的朋友,就是以前经常组局的那位。他在一个人看球,而且是因为赶上了周末,打电话跟我聊了很久,谈起以前一起熬夜看球的日子,回忆着各种欢乐的片段,我说黄金一代完了被他斥之。我低声告诉他:我说的不是捷克,我说的是我们这批黄金一代,过去了。

超越极限,成为食神

我一向是把下厨烹饪美食也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来看的,因为洗菜切菜炒菜的过程中,包含了很多力量与速度的结合,技术动作与心理状态的相互呼应。想必下厨过的朋友都有过类似经历,竞技状态不好的时候,烹饪出来的菜肴也是大打折扣的。

常年在外独自过活,除了锻炼了自己抗寒防暑的能力,也会被动的不断提高厨艺——在方便面、速冻食品和周遭外卖已经吃到恶心的时候,这也是无奈之举。经过长期在家的艰苦卓绝的封闭式训练,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掂勺的力量,切菜的速度,炒菜的技术动作,放调料多少的心理状态……各方面的趋于完美。

比如昨天天气很好,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准备晚饭。准备做一道已经失传的美味绝世好菜,名字叫:牛肉炖土豆块。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准备工作,我终于削好了土豆皮,开始做菜。

哼着小曲,挥舞着菜刀开始切土豆。一共五个土豆,十几分钟就切好了。但明眼一看,土豆块的大小切的很不均匀。我说了我要求各方面要趋于完美,骨子里是完美主义者。盯着满菜板的土豆块我灵光一现:要不改良一下,做青椒土豆片吧?

把土豆块切成土豆片是很有技术含量的,需要极好的刀功,讲究个眼疾手快。我一边挥舞着菜刀一边暗自叮嘱自己。刚刚这么一想,我就放下了菜刀,离开厨房,不一会握着贴好创可贴的手又回到厨房,操刀继续切。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土豆块切成了土豆片。但明眼一看,土豆片切的大小薄厚不一。我说了我要求各方面要趋于完美,骨子里是完美主义者。盯着满菜板的土豆片我灵光一现:要不改良一下,做呛炒土豆丝吧?

把土豆片切成土豆丝是很有技术含量的,需要极好的……想到这我吸取前车之鉴,制止了自己的走神。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土豆片切成了土豆丝。但明眼一看,土豆丝切的长短宽度都有差异。我说了我要求各方面要趋于完美,骨子里是完美主义者。而且做菜和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求超越自己的极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最后,昨晚的晚餐,我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完美的土豆泥。

吊丝爬楼欢乐多

我至今早已经忘记第一次爬楼梯的兴奋,但依稀能记得我们家从平房搬到楼房里以后,站在阳台往下看觉得“好高哦”的那种新奇感,而在那时候,完全不可能想到从此我这腿脚就告别平房了,无论是上学、工作、买房或租房,全都奔波于楼上楼下的各种台阶之间。

小时候真是活泼可爱啊,身子骨皮实还有多动症,腰不酸腿不疼一口气上六楼不费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楼梯早就不是新鲜玩意,反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恐惧。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更尤其是真正开始自己赚钱养家糊口之后,这楼梯就变成一种梦魇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或者还在和我有一样的感触:上了一天的班,倒霉点儿再加几个小时班,然后挤着公交回家,就想赶紧洗洗睡。下了车,觉得家近在咫尺了,忽然想到还有好几层好几层楼梯要爬,顿时一声哀嚎,倍感凄凉……

最崩溃的一段时间,我刚背井离乡在外混生活不久,租了个房子,十八楼,有电梯,但十二点就关闭运行,而我的工作经常要过十二点,休息日跟朋友出去酒局大多也必过十二点,于是每次回家都变成了一次艰苦卓绝的征程,偶尔再加上微醺或大罪,上一阶退两阶……别提了,各种不堪回首。

不过也就是那段时间,我的体重开始明显下降,开始我还纳闷我这晚饭啤酒加宵夜烧烤的,怎么还逆生长了?后来经过耐心细致的排查和分析,肯定和爬楼有关,毕竟这是我那段时间唯一的大运动量。而且想必和我不是抱着运动心态,爬楼梯爬得又慢又缓,把无氧运动变成了有氧运动有关。

以前真听说过爬楼梯算运动,专门有一种比赛,但长期以来一直当成折磨。那次之后,我开始琢磨这个事儿,晚饭后十八楼爬一个来回,还真是一身湿汗,气喘吁吁,于是慢慢摸索,无师自通。比如不能一步迈俩台阶的往上爬,很快就会胸闷气短;比如不能用脚掌当着力点爬楼梯,很快小腿就会疼得痉挛,比如动作要有节奏,呼吸也要调整等等。

爬楼梯比跑步更枯燥,空间有限又无风景可看,但也正因为这,倒比跑步更有助于在百无聊赖时思考。最无聊时甚至能把上个月的大致开销都计算一遍,这对于一个老爷们儿来说,不能不说是个传奇啊。当然爬楼梯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好处,至于是什么好处,说了也白说,你又看不见我的翘臀。

翻滚吧!二货

众所周知,过年回家和上班一样累已经是个守恒定律了,就我们北方偏北而言,吃菜喝酒打麻将,一样都不能少。每年都这样比上班还千篇一律,有时候就想要不是为了放几天假睡几天懒觉谁过年啊!

于是乎今年我就一直惦记着改变这种现状,把年过得健康一点,清新一点,风华正茂一点,正巧老家一个风景区新开了一处滑雪场,而我一个发小儿在那还负点小责,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个年假的一部分时间就跟滑雪亲密接触了。

丝毫不苦逼的说,这是我第一次到正规滑雪场玩这种现代滑雪,怀揣着哪儿哪儿都新鲜的激动还尽量装得不形于色,怕被发小儿挤兑。其实遥想当年豆蔻年华时候也滑过雪,但完全没这么Fashion,是彻底土鳖那种。要么是用几块木板钉一起自制的小滑车,或者干脆就是个坐在个图土篮子里从坡上往下滑,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也欢乐多多。那时候偶尔在电视上看见这种高级滑雪,特羡慕,觉得那种穿得跟克赛前来拜访似的然后飞一般的感觉肯定特过瘾。但哪里想过我也能全副武装的玩一把。没想到我也有今天,哈哈哈……

有朋友帮忙,各种便捷。戴了有色眼镜,穿上滑雪装,雪板雪杖全副武装,觉得自己跟超人似的,伸腿就直接趴雪里了。迅速掩饰尴尬佯装没事准备起身,但人生总是越掩饰越尴尬,我试了几次都没能起,心里瞬间一曲悲歌“也许我倒下,再不能起来……”朋友扶起我笑着挤兑:“我还以为你上流社会呢,以前滑过雪呢。”我只好继续掩饰:“你还说呢,你这滑雪场的雪质跟瑞士策马特的完全不一样。”朋友一把推倒我:“你别跟我装国足啊,踢不赢赖草皮。”

自己往高处走,实属举步维艰,就跌倒爬起再跌倒这一项运动,估计就能耗费光我的小宇宙,于是缆车地干活。朋友也没害我,直接把我领初学者道了,然后示范了动作,讲了要领,接着先行滑下,动作潇洒。我急于体验轻舞飞扬的感觉,按照要领也开始往下滑。诚恳的说,滑雪还真是个技术活儿,它的主要技巧是滑,不是翻滚,我一开始理解错了……

艰苦的征程开始,我一次次回到初学者道顶端,一次次滑下来。第一次,我滑到半路遇到了自己左腿的阻击;第二次,我的滑雪杖比我先到达了终点;第三次最可气,一个明显半成手的家伙还玩初学者道,从我身后超速行驶,险些追尾,吓得我一个急刹;第四次本来滑的很顺,但赛程过半背上了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快到终点时遭遇黑色三秒钟……

不管如何,最后我还是完成了几次滑雪,多多少少有点成就感,假以时日,没准我已经开始玩越野滑雪呢。其实哪里有什么健美硬朗的体魄,我只不过是把别人过年打麻将的时间用来在雪道上各种翻滚各种天旋地转而已。

发现跑题已经晚了

早些年,我有过特胖的一段日子,基本上快一百八十斤了,脑袋大得跟刘欢似的,下巴直接贴着锁骨——如果能看得到锁骨的话。主要是宅在家里写稿子,吃的喝的抽的都不用下楼买,打电话叫外卖。那段时间唯一的运动估计也就是睡觉的时候翻身了。那时候还自我安慰,哥这物种花了几千万年混到食物链最顶层必须要各种吃,不然白混了。

后来自我觉醒了,都胖到镜子都装不下了,然后开始减肥,每天节食加散步,又买了各种健身器材摆家里激励自己。说到这我忽然想起一位来。我当时一时兴起的减肥计划跟他也算有莫大的干系,虽然我到现在也不认识这位兄台。我用人品保证不是虚构的段子,是亲眼所见。是和我住同一栋楼的一位兄台,他家的阳台在我家阳台的斜下方,低头就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