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不过诗经
647000000036

第36章 人生是一场悖论(2)

相鼠有皮,何况人乎

——《鄘风·相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魏风·硕鼠》这首民歌因为选入中学教材而被耳熟能详,《毛诗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不过,读起来比《伐檀》更有战斗力。《伐檀》中只有直呼其名的愤怒,并没有具体的反抗措施,而《硕鼠》不但有愤怒,还有反抗,“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贪婪的大老鼠,不要再吃的我粮食了!反映着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就如后代那么多次农民起义都有自己的革命要求一样,有着深刻的进步意义。

同时也形象地刻画剥削者的丑恶面目,“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乐国”,再到“乐郊”,奴隶们似乎已经有了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自此摆脱严重的剥削,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这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呈现,有点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乐土。

中学学习,大家记得了对剥削阶级“硕鼠”的痛恨,而《诗经》中,老鼠的面子似乎特别大,作为一种不讨人喜欢的动物,写到“鼠”的诗歌就有五首之多,不过都像《硕鼠》一样,把鼠作为痛斥或驱赶的对象,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其中一首给老鼠的面子最大——老鼠和礼仪沾上了边。这就是《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作者借着老鼠和人的对比,好生出了一口恶气,他认为老鼠都有张皮,人却不讲礼仪,这样的人还不如死掉算了。老鼠都有牙齿,人却不懂得廉耻,这样的人如何能继续活在世上?老鼠都四体健全,人却不懂得礼数,要是这样,不如现在就死掉算了。

不要看是和礼仪沾上边,其实是骂那些奸佞小人的,看骂得多过瘾。用丑陋、凶狠无度的老鼠与当时卫国的在位者作对比,这还不仅仅是痛斥,简直就是诅咒啊,诅咒他们一个个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哪一位?讽刺的是哪一件事?历来有多种说法,但是翻开卫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当时在位者做的无耻事情太多了,比如卫宣公强娶太子的未婚妻自己享用,卫宣公派杀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昭伯与后母宣姜乱伦,等等,没有一件能说得出口的。当时的民歌唱出《相鼠》来讽刺这些人的禽兽不如确实得当。

《相鼠》也可以看到孔子删改《诗》的影子,留下这首《相鼠》明确地提出讲求礼仪廉耻的重要性。“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口气一句比一句重,骂老鼠去死,不死活着还干什么?逐句强调礼仪的重要程度。后世也就都遵循着他删改的史书等学习,注重礼仪,强化入世,给社会带来了井然的秩序和强大的内聚力,使华夏文化历经数千年一脉相承。不过有些儒者却从中悟出了另外的道理,那就是秦国的李斯。

《史记》中这样记载他的悟道经历:“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起初是做小吏的,有一次去方便,看到厕所里的老鼠都是小个,吃的是人拉出来的便物,还十分怕人,一天之中屡次受到人的惊吓。而他去粮仓中见到的老鼠就不一样了,那里的老鼠吃的是大米,住的当然是大粮仓了,而且还不怕人。于是,李斯对比之下悟出了道理:做人和做老鼠原来是一样啊,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活的地方,是生活在厕所还是生活在谷仓啊!李斯顿时醍醐灌顶,从此,奋发向上,最后果然成了大器,帮助秦始皇灭了六国,官至宰相,位列诸侯。

他的言论也就是著名的“老鼠哲学”,都有了哲学意味,老鼠的面子确实够大。中国浩荡的历史大海中还有着几只比较特殊的老鼠:唐代文人曹邺的《官仓鼠》中继承着《硕鼠》的理念继续把鼠比喻成贪官污吏;唐代文人王度的《古镜记》则写了一只成精的老鼠,让老鼠与人结婚,吓着了不少人;到了《西游记》中,就有了无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的故事;而清代传奇故事《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既是鼠窃狗偷之徒,又是杀人凶手。

其实在那个时代,不论是王族世家还是平头百姓,他们都一样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在那天比人大的世界里,有时候的钻营却也是为了生存而必须的,只不过,鼠有鼠道,人有人格,鼠尚且有皮,何况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