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与周公的博弈
——《周颂·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由于年代的久远,西周初年关于周公和成王的那一段历史已经几乎找不到真相,我们只能在诗歌中寻找些蛛丝马迹,所以,我们在《周颂?烈文》与《尚书》中发觉一些真实吧。
周武王讨伐商纣,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尚书》中记载“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就是说其中除了自己的部下之外,便是赶来助战的八百诸侯。由于家喻户晓的《封神演义》宣传,大多数人都认定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但是,并不知晓他在位四年就病逝了,当时时局根本不稳固,而真正奠定周朝大业的是周公和成王。
周公曾辅佐武王伐商,多有建功,现在他摄理政事辅佐刚十三岁的成王。当时,周文王海有别的儿子在——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三人都在朝歌监视商纣的残余势力。他们对周公的辅佐摄政十分不满,乱是必然的。结果是周公亲率大军东征三年,平定了他们三个的动乱,稳定局势,又在全国实行封邦建国方针,改革经济制度等等。在成王年满二十岁时,周公将手中的政权还给了周成王,自己则去制订了一系列的礼乐制度及其典章。这首《烈文》就是在周公归政成王之后,成王首次以一个独立的天子身份进行祭祀所作的诗。
这应该不是一首简单的祭祀诗歌,这位少年天子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祭祀呢?他是否怀疑过周公?周公的摄政对他来说是靠山还是炸弹?他到底对周公有着怎么的感情?两个人又有着怎么样的斗争博弈?在政治权利的中心,这些问题都不能避免。从这首《烈文》可以看出些事情来。
这少年天子对周公当然有过怀疑。《尚书?周书?金縢》中就有着详细的记录。武王死后,周公摄政代管朝堂,什么事情都要听周公安排。三位叔叔作乱,而周公东征平定,回朝的时候,作了一首诗歌送给成王表明心迹。可是成王收到这首诗之后并没有接受周公的表白,没有采取安抚的行动,只是接受了既成事实的辅政,看来在内心中惧怕周公。自己没有作为天子的自信,也害怕周公迫害自己。
在《周颂》中另外一首诗《闵予小子》,后人研究说这是成王幼年即位时所作的诗,“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意思就是说:“上帝啊,可怜可怜我这个小孩子吧,我幼年的时候就遭到失去父亲的不幸,凄凄惨惨,孤苦伶仃……”痛苦哀凄之感跃然纸上。是不是周公也曾要挟过这位天子呢?
即使是担惊受怕地长大,但是结局却是皆大欢喜,等到自己年满二十,周公还政的时候,这位少年天子吃下了定心丸,于是做了一次高明的政治表演——亲自到郊外以国家之礼迎接周公。这时候国家稳定,各项政策上也推行得差不多了。周公还政,去全身心制订章程去了。
于是,就有了这首《烈文》。不过,成年后的天子并不简单,来看看他在首次以独立身份面对诸侯时怎么说。
你们这些诸侯公,你们来助我祭祀,上天会保佑你们。想想就有言外之意了:我是天子,天命在身,我再也不是那个悲叹着“闵予小子”的小孩子了。
你们要效忠我们周王室,直到永远,不只你们,你们的子子孙孙也都要这样。也就是说我是周代所有诸侯的宗主,拥有对你们的绝对管辖权。不相信么?就连周公这个曾经权倾天下的人,不也匍匐在我面前么?
你们不要在封地作乱,要尊重先王所制定的规矩。你们要顾念祖先的戎马功劳,要像他们一样为我效劳。潜台词就是:难道你们没看到作乱者的下场吗?要是作乱了,你们不是给你们那些拼了老命才赚得荣誉的祖先脸上抹黑么?
你们要礼贤下士,好好治理封地,四方的人民都在看着你们,向你们学习;先王的恩德泽被到你们,你们要学习先王。——我在四方布置了很多耳目,要规规矩矩的啊。
啊!我们不能忘了先王!这句话,怕是说给周公听的,意思是我们可是一家,没有我爷爷文王,就没有你和我,没有我的父亲武王,也不会把我托孤给你。别忘了他们,记得他们对你的信任,可一定要效忠于我啊。
这就是周成王对着祖庙的誓词。誓词背后隐藏着这么多话,估计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曾一句句演习,而今终于派上了用场,不知道周公在听到这些时候有没有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样汗流浃背。即使没有汗流浃背,周公也明白所有的用意,所以在他还政之后,就再也没有插手过治理国家事宜——一个属于周成王的时代到来。
那么这位少年天子在掌握实权之后做的怎么样呢?史书上记载着“成康之治”,他继续周公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周王朝的强大始基,这个治世值得歌颂,所以,《周颂》中的三十一篇中,直接或间接与成王相关的就有十一篇,不少都可以读出这位少年天子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