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脑右脑开发全案0-3岁
6491700000004

第4章 宝宝左右脑开发启程了(3)

系统归类。记忆应该是能记善忆。有的宝宝知道得不少,就是到时候想不起来,他不是没有记住,而是不善于回忆。所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不只是让宝宝善记,还要让他善忆。让他把记在脑子的东西系统地归类,整理得井然有序。比如,宝宝学了一定数量的字,你可以帮助他按字形或读音归类,以后再学,继续归入相应的类别。这样,系统地存在脑子里就容易回忆起来了。

右脑掌管的智能

人的右脑负责掌管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右脑像是个“艺术家”,对音乐、运动、美术、形象思维等一切艺术活动都充满了超常的感悟能力。科学研究显示,右脑的潜能相当于左脑的10倍,如果能在适当的时机开发宝宝的右脑,那么其潜力是无可限量的!

音乐智能训练

什么是音乐智能训练

音乐智能可以比喻为“耳朵智能”,它是指准确地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为了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应该为宝宝设置理想的音乐学习环境,提供下列的仪器玩具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唱游活动、听音乐会、弹奏乐器或音乐玩具等。幼儿园里可设置音乐活动区、表演区等区域来发展这一智能。

父母可教宝宝用身体作为乐器来感受节奏,随着乐曲的节奏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注意节奏的变化难度要与宝宝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之后随着宝宝对此项活动越来越熟悉而逐渐加大难度。

音乐智能训练的好处

感知空间方位。宝宝根据音乐的旋律产生了自身运动的韵律感,即手、脚、身段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的位置变化。另外,在音乐、游戏和舞蹈这类群体活动中,也能很好地发展宝宝的空间方位感知。

增强节奏感。它可以让宝宝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音乐中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

促进动作协调发展。宝宝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时,通过学习各种动作,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发展,宝宝音乐脑(右半球)的经常活动还可促进大脑左半球的活动,加强左右两半球的联系,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宝宝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时,有很多机会需要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在舞蹈中,宝宝“闻乐而思”,灵敏地感知特定的时间、空间的各种情态,把音响转化为形象,然后在头脑中反映出种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情节。

怎样开始让宝宝接触音乐

成人接触音乐的方式主要是歌唱与旋律,而宝宝主要是节奏和舞蹈,因为宝宝的声带和听力发育还不成熟,更多需要借助身体的运动来学习音乐。

父母要让宝宝听优美的轻音乐,避免高分贝的摇滚乐。可以在宝宝睡觉前或自己玩耍的时候播放。给宝宝唱儿歌,带着宝宝打拍子,如拍手、拍腿、扭身体等。鼓励宝宝即兴手舞足蹈。这是宝宝音乐表现力的形式,甚至父母可以主动带宝宝跳即兴舞蹈,与宝宝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

音乐对开发大脑的作用

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宝宝学习音乐。此外,还可以在宝宝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右脑是“艺术脑”,主管韵律、图画、想象、情感、创造力。宝宝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右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舞蹈训练、画画、听音乐以及让宝宝做简单的设计等,都会对右脑的发育有极大的帮助。

音乐记忆力训练方法

宝宝从5个月开始,对音乐已经具有初步的记忆力,不仅能够表现出明显的情绪,并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可以配合着音乐的节拍摆动四肢。这时的宝宝特别喜欢节奏明显的儿歌,虽然他还不懂儿歌的意思,却喜欢儿歌那欢快的节奏和有韵律的声音。

在音乐记忆力训练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宝宝反复听一首儿歌,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用画有相应形象的彩色图片或实物与儿歌配合,比如给宝宝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并让宝宝看相应的图片,爸爸或妈妈作相应的解说。这样既可以做到声、物、情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宝宝的兴趣和愉快的情绪,又能使记忆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此外,还应给宝宝听一些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以丰富宝宝的音乐范围。

音乐智能训练离不开听觉训练

对宝宝来说,听觉是智能里最基础的因素,当宝宝到了2个月的时候,很快就会对更多的事情感兴趣,许多宝宝都会注意到居家生活中的声音,如脚步声、开门声、吸尘器的响声、茶壶煮开的哨音、水流声、碗碟磕碰声、撕纸声、风铃声以及窗外的人声和车声等。这些细微生动的背景音效,不仅可以用来锻炼宝宝的听觉,而且还可以帮助宝宝认识周围的事物。

肢体运动智能训练

什么是肢体运动智能训练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速度、力量和弹性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一般来说运动员、演员、舞蹈家等是特别需要肢体运动智能的几种职业。这一类的人喜欢缝纫、编织、雕刻等手工制作活动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喜欢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对这类宝宝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是提供下列活动:演戏、动手操作、体育活动、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幼儿园中的大器械区、玩玩做做区、表演区等都可以满足这类宝宝的需要。

肢体运动智能训练的好处

肢体运动智能是通过运动使身体表现完美的能力。它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是源自我们体验生活时所获得的感官动作经验。演员、舞蹈家、发明家、外科医生等都表现出相当的运动智慧。

从小加强宝宝体格锻炼的意义

改变宝宝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目前,我国儿童的体质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总体情况来看,生长情况不理想。要改变体质必须从婴儿期进行体格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小进行体格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智力发展及培养良好的个性,提高宝宝体力及智力的均衡能力。

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和抵抗力。锻炼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呈现出良好的机能反应,故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

有利于体弱儿和患儿的身体康复。患病宝宝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减弱,其对机体恢复过程的调节发生困难。如果能给以适当的锻炼,可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这是由于全身各个器官对锻炼都发生了反应,于是氧化过程增强、新陈代谢得到改善,因此有利于身体康复。

有利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大脑皮层在宝宝时期兴奋状态占优势,通过锻炼并配合教育,使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以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

体格锻炼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利用自然因素进行体格锻炼,要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各种因素对宝宝身体的刺激强度,逐步延长锻炼时间。锻炼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这样才能使人体各种器官逐渐对锻炼产生良好适应。

持之以恒。经过持续的锻炼,宝宝大脑皮层建立起有关的联系,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能灵活准确地调节有关的器官,使之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保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大脑皮层上有关的联系就变成了巩固而复杂的条件反射,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目的。

结合年龄,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健康状况的宝宝选择锻炼的方法、时间、强度应有所区别。如对体弱儿的体格锻炼应较健康儿缓慢,时间应短并要仔细观察。

有营养及合理生活制度作保证。体格锻炼会增加热能的消耗,因此体格锻炼应适当增加各种营养的补充。锻炼时要注意内容的多样化,锻炼强度要符合年龄特点,时间要有所控制,否则会造成各种生理功能的不协调,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有准备和整理活动。开始做适当的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使心血管系统有足够时间提高其活动水平,同时消除肌肉、关节的僵硬状态,以减少外伤的发生。锻炼后的整理活动可使神经系统由紧张恢复到安静,以防止“运动性休克”的发生。

仔细观察宝宝对锻炼的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自我认知智能训练

什么是自我认知智能训练

自我认知智能可以比喻为“心智”,它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动机、脾气、欲望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有写日记或随时反思的习惯,常试图从各种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思考并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这样的人较适合从事与心理辅导有关的工作。有此倾向的宝宝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是为其提供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自我认知智能训练的帮助

自我认知智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了解一个人的感情生活和情绪变化,有效地辨别这些感情,最后加以标志,作为理解和指导自己的能力。具有较好自我认知智能的人,头脑中有一个关于自己并积极可行的有效行为模式。

宝宝的自我认知智能,主要是指宝宝自我意识的水平,即宝宝对其自身的认识、评价、监督、调节和控制等的水平。其中主要是自我评价。

自我认知智能是个性中最有影响的成分,是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一整套认识。它一方面包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包括对自己的社会能力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意识,所有这些都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发展起来的。

帮宝宝确立“自我”概念

自我是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信念及态度所构成的。自我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作用,可以掌握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自我可以从学习中得到,也可以从学习中改变。从宝宝时期已经不断地累积自己的资料,逐渐形成了知识、价值观等概念,在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中,婴幼儿期的经验极其重要。例如,宝宝如果不断受到别人的赞赏:“这宝宝既可爱又聪明。”日子久了,无形中宝宝就会相信自己是可爱又聪明的。相反,如果不断指责宝宝做什么事都一塌糊涂,那么即使宝宝有足够能力去应付,但是自信心的下降也会降低他的办事能力。

自我概念可以是积极而又具建设性的,也可以是消极而带有破坏力的。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要多关心宝宝,要帮助宝宝形成正确的态度及信念,特别是家长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宝宝,因而家长们应处处以身作则。

宝宝认识自我的方法

宝宝在1岁以前,还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还不知道自己与周围的关系是什么。进入1岁的宝宝开始意识到了自我的存在,宝宝会咬自己的手指,并因为咬疼了而放声大哭。但这一咬却有作用,宝宝会感觉到咬自己的手指和咬别的东西在感觉上不一样,从而形成了最初的自我意识。

宝宝还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来。比如,他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摇动了挂着的铃铛玩具,铃铛就会发出声音;拍布娃娃的肚子,布娃娃就会叫等,从中认识到自己跟事物的一些因果关系。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宝宝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宝宝逐步塑造自信、自强的自我形象都大有裨益。

教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

宝宝到了2岁左右,父母可能发现,宝宝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你会注意到,宝宝渐渐地对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他喜欢拿自己的身体和你作比较:“我的手小”或“妈妈的手大”。其实这些行为是宝宝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宝宝的这种举动说明他已到培养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了。所以,他开始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兴趣了。

当他还躺在婴儿车里时,已认识了自己的手和脚,他知道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以放进嘴巴里吮吸,也可以推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18个月大后,宝宝的重心开始放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并且开始知道区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在这个时期,宝宝需要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认同。

当宝宝将身体某个部位藏起来时,父母应该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个部位。父母也应该经常带宝宝照镜子,告诉他,他的身体各部位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将宝宝的手放在白纸上,帮他画一个手的形状让他看,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教宝宝认知自己的情绪

从6个月开始,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各种表情,不过他并不能明确地区分这些表情所表达的真实情绪。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他对情绪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并且开始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比如,某人有某个表情,可能就是某人不开心或者难过了。不过他可能难以理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情绪,比如,当妈妈对他说“我很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你再这样我就要惩罚你了”的时候,他就比较难以理解妈妈的这种行为,觉得妈妈的这种互相矛盾的情绪不可思议。

从宝宝半岁开始至学龄前这个阶段,妈妈需要帮助宝宝理解有关情绪的一些要素:

不管是谁,每个人都会有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比如,他不高兴了,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情绪传递着一个人的某些感受。比如,小朋友哭了,他是以哭来告诉大家,他很难过。

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高兴可以哭,难过也可以哭。

别人的情绪表达可能跟自己不一样。丁丁生气会哭,豆豆生气会叫唤,妞妞生气会摔东西,自己生气则会跺脚……所有这些都是在表达生气这个情绪。

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改变自己或别人的感受。比如,小朋友难过了,可以给他玩一会儿自己的玩具,让他高兴起来。

人际关系智能训练

什么是人际关系智能训练

人际关系智能又可以比喻为“心智”,它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可以说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而不太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如跑步。当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同时也喜欢为别人出谋划策。这样的人在群体中感觉很舒服自在,常常是群体中的领导者。

人际关系智能训练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