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皇后千岁
6500000000001

第1章 心结

2013年中国北京

“郁书,快放暑假了,记得准时回来。”

“可能会晚几天。”

“放了假不回来,呆在那边干什么?”听到女儿说不回家,电话另一头的张父的语气略为紧绷。

“我想看完日食再回家。”

“回来也可以看。”

“我知道,只是我已经跟同学说好一起看了。”

“既然说好了,那就算了,不过看完了马上回来,不要忘了你还有一大堆课要上,这是你当初答应我的。”张父的语气又恢复了一贯的不紧不慢、不冷不热。

“是,我知道,我会在开课前回去的。”电话这一头的张郁书语气始终平平淡淡,但是她的一只手却紧紧地扭拽着电话线,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的心情是多么地不平静,而另一头的张父没有丝毫察觉,只是交代着他的重点。

“知道就好,那就这样吧。”

“嗯,爹地再见。”刚说完,郁书便听到了电话里传来的嘟嘟声,她愣愣地拿着话筒久久回不了神。

“郁书。”

“……”

“郁书。”

“……”

“喂!张郁书!”林秋茵在郁书眼前用力挥了挥手,“回魂喽!发什么呆呢?”

郁书回过神,看了看秋茵,扯了抹淡笑:“没什么。”

“切!你那神情要说没事,骗鬼都不信。”秋茵翻了翻白眼,拿走了她手中的话筒挂了回去,“这电话又没惹你,看你把它虐待的都不成人样了。”她敢打赌,郁书手上拿的若是杯子之类的东西,肯定被她捏碎了。

“呵呵。”一听秋茵的话,郁书笑了,“它本来就没有人样好不好?要有也只有线样嘛。”

“管它是人样还是线样,总之能把你张大小姐逗笑它就是好样的。”在郁书的身边坐下,秋茵关切地看着她:“说吧,谁打来的电话,害你这么心神不宁?先申明,我可不是八卦要打听你的心事,只是觉得若有不开心的事,说出来会好受很多。”

“我明白。”郁书冲她感激一笑,“其实我也很想找一个人聊聊,只是一直不知道该和谁聊,不是因为我不信任任何人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只是我想没有经历过的人恐怕很难了解我的感受。”

“确实,我可不会铁齿地说什么我一定会了解,但是我要告诉你,如果我能了解那么很好,如果我不能了解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就当在倒垃圾,而我就是那个垃圾桶,倒光了也就舒坦了。”

“哪有人把自己说成是垃圾桶的?”

“有啊。”

“谁?”

“我呗。”大拇指朝自己一比,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而且还是自动化的哦。”

“自动化?”郁书一脸不解。

“不需要垃圾车来收,就可以自动消化啊。”

“呵呵。”

“所以咯,如果你想说,那就尽管说吧,不用担心撑死我。如果你不想说,那也没关系,我肩膀借你靠,大哭一场也是一种宣泄情绪的好方法。”

低头沉思了好久,郁书才又开口。

“你有没有发现,每当临近寒暑假的时候,所有同学都很兴奋,可是我却很沉默?”

“你又有没有发现,平日里我从不和家里联系?”

秋茵看着郁书,静静地等着她往下说,因为她知道,郁书并不是真的想要她回答,这只是她开场的方式。

“刚刚的电话是我爹地打来的,要放寒暑假的时候他都会打电话过来催我回家。这一次为了看日食,我延迟了回家的时间,所以我爹地他又打电话过来催我了。”

“那不是很好吗?这说明他想你嘛。”看着郁书脸上的苦涩,秋茵一脸不解。

“你以为他真的是要催我回家吗?他只是怕我忘了和他的约定。”

“约定?”

“是呀,约定,这是我爹地当初答应我来北京学中医的条件。”郁书长长一叹,“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二十几年前,台湾出现了一位人称鬼才的音乐天才,任何曲目他只要听过一遍就可以在没有曲谱的情况下丝毫不差地演奏出来,最可怕的是他精通多种乐器,其中以钢琴、大提琴、小提琴、贝斯、长笛、电吉他见长,甚至连打鼓他都驾轻就熟。”

不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不是他的才华。

二十几年前,他还是个年轻小伙子,性格开朗、阳光,长得帅气、潇洒,在乐坛中掀起一股旋风。然而这样的一个小伙子最喜欢的却不是流行音乐、摇滚音乐什么的,而是古典音乐,也正因为如此,在当时,台湾陷入了一股疯狂的古典乐潮流。

后来这位鬼才在一场文化节上认识了一位美丽的佳人,她的油画在台湾很有名气,甚至在国际上也小有成就。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陷入了热恋。

虽然当时那位音乐鬼才的成就不及那位美丽佳人,但是他丝毫不在意,因为他相信凭他的实力一定会享誉国际,他更相信他们是天作之合的一对。所有喜欢他们的人也不在意,因为他们也相信他们是最相配的一对。

后来,在众人的祝福中,音乐鬼才的名声如他所愿,越来越响亮,他们的感情也如众人所愿,越来越好。

终于,在他们相恋两年后结成连理,又过两年,他们的女儿出世了。那位音乐鬼才姓张,美丽佳人姓郁,因此为女儿取名为张郁书,代表女儿是他们的爱情结晶,从此一家三口过着让人欣羡的幸福生活。

女儿渐渐长大,他们惊喜地发现女儿遗传了他们的音乐天分和画画天分,更重要的是女儿自己也喜欢音乐和画画,于是他们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女儿的才能。

但是,鬼才毕竟不是可以随处可见的,女儿虽然有音乐天分,但并没有遗传到父亲那么厉害的才能,因此他们只让女儿专攻钢琴和笛子。

至于画画,他们很惊讶地发现女儿居然喜欢画国画,关于这一点他们一致认为是遗传至父亲(不愧是父女,居然都喜欢走古典风)。

而为了配合女儿的喜好,他们另外为女儿安排了一门课程—书法,虽然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他们想如果能在自己的画作上洋洋洒洒地挥上一笔应该是一种很不错的感觉。

但他们显然还不够了解他们的女儿,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她居然开口提出要学诗词歌赋,她觉得虽然在画作上挥一笔的感觉很不错,但远远还不够,如果能在画作上挥上一篇深情并茂的诗词,那就更完美了。

她比她老爸古典得更彻底!

因此,小小的郁书更忙了,但是她忙得很开心,因为这些都是她喜欢的事,想做的事。

然而,好景不长!

也许人真的不能太幸福,否则老天也会看不过去。

在郁书十二岁那年,她亲爱的妈咪得了胃癌,虽然积极地做治疗,积极地疗养,但一年后还是敌不过死神的召唤,离开了人世。

她清楚地记得妈咪离开时,爹地是多么地伤心、多么地痛苦,她深深相信,如果不是因为还有她,爹地一定会跟着妈咪一起走。

那段时间,她常常看到爹地拿着妈咪的照片专注地、悲伤地、落寞地看着,让她深深了解了元稹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想如果妈咪天上有知,一定会觉得很幸福。可是她知道,爹地很痛苦,因为他不再开朗、不再爱笑。

虽然失去妈咪她也很伤心,但那段时间她却忙得没空伤心。问她忙什么?当然是忙着担心伤心欲绝的爹地。

可是,又过一年后,她真的很想骂一句——狗屁曾经沧海难为水,如果真的难为水,那么眼前笑得一脸幸福马上要成为她后母的女人又是谁?

她并不是反对爹地再娶,爹地还年轻,再娶也无可厚非,而且他能走出痛苦,她和妈咪都会很欣慰的,可是这一切不该发生的那么快。

明明一年前他还痛不欲生,可一年后他却在举行他人生里的第二场婚礼。更可笑的是,那个女人已经怀了三个多月的身孕。

她不禁怀疑,爹地是真的爱妈咪吗?妈咪走的时候爹地真的痛苦吗?这个问题她至今无解,因为爹地依旧不爱笑、不开朗,可是他也确实在和另一个女人好好地生活着,而且还有了一个儿子。

为此,她常常怀疑什么是爱情。

至于爹地娶进门的那个女人,她不得不说她确实是个好女人。

虽然她不是她亲生的,但她对她很好,非常好,有时候她甚至觉得是不是好过头了?

即使是在弟弟出生后,她也没有变的偏心,凡是弟弟有的东西她也一定会有,除非是她不喜欢或是东西不适合女孩子。即使是这样,她也一定会另买一样合她心意的东西送她。

后母做到这样真的是很好了,可是她还是不想叫她一声妈,一直以来她都只称呼她阿姨。她想,如果爹地不要那么快就另娶,她是很乐意唤这样的好女人一声妈妈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她始终觉得在那个家格格不入,她总有一个很荒谬的感觉,觉得她是这个家多余的人,尤其是近几年来,爹地对她越来越冷淡,她也越来越想逃离这个家。

十六岁那年,机会终于到了,趁着大学联考的机会,她想去别的地方读书。不要怀疑,就是大学联考,虽然她只有十六岁,但她偏好跳级念书,所以十六岁考大学也就不奇怪了。

可是,她该去哪呢?思来想去,她决定到北京学中医。

人们常说久病成医,虽然她没有久病过,但在妈咪生病的那一年里她看了很多医书,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渐渐地也看出了兴趣,更何况学医可以救人,挺好的。不过她的确古典得很彻底,就连学医她都对中医比较感兴趣。

本来她还担心爹地会反对,毕竟她还小,不管怎么说她都是他女儿,这么小就一个人出远门怎么样都会担心吧?没想到,爹地很阿沙力地同意了,只要她答应他的条件。

是的,重点来了,就是那个约定。

她想去北京学中医?可以!条件是寒暑假的时候她必须准时回家,不准在外面逗留。至于回家后干什么呢?当然不是让她享天伦之乐,而是要上课,上油画课、上古筝课。

爹地说油画是妈咪的专长,他希望她学。虽然她不喜欢油画,但既然爹地这么说她学学也无妨,最重要的是爹地的话让她很欣慰,她终于知道,爹地并没有完全忘记妈咪。

但是她为什么还要上古筝课?难道就因为阿姨是弹古筝的?为了以示公平,亲妈的要学,后妈的也要学?她想不明白,可她始终没能提起勇气开口问爹地。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了。

总之,她的故事没有多悲情,只是有点小小的郁结,真的是那么小小的一点,可是来到北京后,她却发现她越来越悲情。她甚至还未成年,她的爹地却放心地可以整整半年对她不闻不问。

“郁书,你……我……”看着郁书脸上的苦涩,秋茵很想出言安慰安慰她,却不知从何说起,才起了个头就立刻打住了。

她很想告诉她那件事,可是她答应过他要保密,她究竟该不该说呢?

“谢谢你愿意听我讲完我的故事。”看着秋茵的欲言又止,她想她的确是无法了解。即使如此,她还是很感谢她愿意听完这个故事,这让她心情放松不少。

可她并不知道秋茵的烦恼其实并不在于她能不能了解这个故事,而是该不该改写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