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皇后千岁
6500000000026

第26章 结缘

怕万贞儿派眼线盯着她,她特地挑了十五那日假装和玉凌去庙里上香,到了庙里乔装一番后,便一个人偷偷去了德州。

“莫某似乎并不认识姑娘。”莫再缘打量着眼前一身白衣书生装扮、自称是他故友的女人。

“……谁说我是姑娘?”

“莫某可没见过不长喉结的男人。”他喝着茶,淡淡地道。

“……”所以说电视里都是骗人的。

“不知姑娘今日来所为何事?为何自称是莫某故友?”

“我虽非你故友,可我弟弟是,这沾亲带故的,我们自然也算是朋友啦。”郁书理所当然地说,有那么点土匪的天分。

“……不知令弟是?”

“青县张氏兄弟。”

“原来是他们。”莫再缘恍然大悟,“这么说来,你便是那位为灾民义诊的未来太子妃了?”

“你知道我?”郁书惊讶。

“张姑娘的义行早已传遍,更何况姑娘乃是皇上下旨所定的太子妃。”

“公子见笑了,我这算不上什么义行,只是尽些绵薄之力。比起公子你的慷慨大方,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我大明朝能有你这样的太子妃,是天下万民之福。”莫再缘由衷道。

“过奖。”郁书微微一笑,“不瞒公子,我近日遇到了件难事,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

“姑娘直言无妨。”

“我想请公子帮我三个忙。”郁书伸出右手比了个“一”字,“第一,烦请公子派人去东岳泰山,安排那里的村民尽快转移。”

“这是为何?”他不解。

“那里即将发生地动。”

“姑娘如何得知?”

“如何得知请恕不便告知,但请公子相信,这话绝不是空穴来风,地动一定会发生。”

他锁眉沉思,没有说话。

“我知道无凭无据很难令公子信服,可反之想想,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果真有地动,岂不可救民于危难之中?”

“姑娘这话也有理。”他点点头,“可你为何不找太子?”听说她本就认识太子不是吗?安置灾民的银两也是太子给的。

“远水救不了近火。”郁书顿了顿,“再说,太子恐怕有心无力了。”

“何解?”

“这便是我想请公子帮的第二个忙。请公子在地动发生后多派些人手去宣扬一个传言。”

“什么传言?”

“地动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当今皇上欲废太子的缘故。”

废太子?!莫再缘倾身向前,吃惊地望着郁书。

“姑娘这话可不能胡说。”

“也许公子有所不知,皇上对太子向来不怎么上心,可对万贵妃却是万般宠爱。我怕总有一天皇上会如万贵妃所愿废了太子。”

“你怕当不成太子妃?”

“我要真在意这个,又何必来找你。圣旨上只说赐我太子妃位,可没说非得是他朱祐樘的太子妃。”

朱祐樘?她居然直呼太子的名讳?看来她和太子比传言中更熟。莫再缘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

“我不怕他当不了太子,我倒巴不得他不是太子,可他偏偏是。他既已是,又岂能轻易不是?他如今还是太子,可已经是危机重重,他日他若不再是太子,某些人还不趁机赶尽杀绝?”

“姑娘想保护太子?”

“这是其一,其二也算是为天下百姓。太子是个好储君,这一点公子不会否认吧?”

“听说安置灾民的银两是太子给的?”

“是。”

“这也是姑娘派人宣扬的吧?”

“是。”郁书笑着说,“公子是个聪明人。”

“莫某本也这么认为,可今日见了姑娘,却有些不敢肯定了。”

“公子这话何意?”

“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莫某偏偏想做这不识时务之人,这还能算是聪明人吗?”莫再缘促狭道。

“当然算,公子没听过‘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吗?”郁书忍不住又调皮了一回。

“呃?”什么意思?

“呵呵。”郁书开怀地笑了,“既然前两个忙公子都肯帮了,这第三个忙公子就没有不帮的理了。”

“哦?”他好奇地看着她。

“第三,请公子派个人去京城,暗助太子。”

“张姑娘果然想的周到,太子能有你这样的妻子,真是有福气。”他顿了顿道,“玄影。”

“属下在。”一袭青影忽然冒了出来。

“这事就交给你了。”

“是。”说着玄影转身便往外走。

“等等。”郁书出声叫住他。

“姑娘还有何吩咐?”玄影抱拳问道。

“你知道太子长什么样吗?”

“……”

“这里是太子和他侍卫索居的画像。”郁书拿起从她进门便搁在茶几上的木匣子递给他。

玄影上前接过。

“另外,既是暗助就不便表明身份。他们若是对你有所怀疑,你只需告诉他们一句话。”郁书顿了顿又说,“就说‘五百多年的跨越只为了你我的相遇’。”

玄影听闻此话明显怔了怔,但他并未多说什么,仅是抱拳道:“是。”说完便离开了。

看着玄影离开的背影,一回头,便见莫再缘以审视的目光看着她。

她故作好奇地问:“这便是传说中的暗卫?”

“暗卫倒是暗卫,至于是否是传说中的就不好说了。”莫再缘收回目光懒懒地道。

听到这样的回答,郁书无声地笑了。这莫再缘还挺有意思的。

“至于泰山那儿,莫某会找个得道高僧去。”

“如此就更好了。”郁书一脸惊喜,“可公子能找到吗?”她不是质疑他的能力,而是电视上都是这么演的,能被称为得道高僧的,自律一定甚严,让他说谎比杀了他还难受。

“莫某既然说得出,便一定办得到。”言语之间,尽是自信。

“那就有劳公子了。”所以说电视果然是骗人的。

“姑娘不必如此客气,莫某所为只为百姓。”

“我明白。”郁书点点头,“那第四……”

“第四?姑娘不是说帮三个忙吗?”

“第四,我只是想问公子一个问题。”眼神充满期待。

“……”他用眼神询问她。

“公子成亲了么?”

“尚未。”

“那我把妹妹介绍给你如何?”这么个好男人,先下手为强。

“多谢姑娘美意,只是莫某心中已有人了。”想到她,他的眼神都柔了。

“哦?不知是何家小姐?公子不介意告诉我吧?”

“本来告诉你也无妨,可不瞒姑娘,莫某也不知她是何人,莫某只见过她一次。”他派人四处打听,可已过了快半年,却还是没有消息。

“那岂不无望?”

“莫某会找到她的。”他坚信。

“那就祝公子早日心想事成了。”看来他还是个难得的痴情种,那位姑娘若是心中无人,嫁给他必会幸福。

“多谢。”

这便是郁书和莫再缘相识的过程,事情谈妥后郁书便告辞离开了莫府。

后来,泰山出现了一位得道高僧,法号了尘,他预言不久之后当地便会发生地动。据说,德州大善人莫再缘听闻此言后,出钱出力转移了当地村民。

村民安顿好不久,泰山果然发生了地动。后来有村民说亲耳听到了尘大师在地动当日喃喃叹息,反复说着“真命天子岂可随意改之”、“何苦废太子”。自此,地动起因于废太子的传言不胫而走。

“原来如此。”听完郁书的述说,朱祐樘恍然大悟。他握着郁书的手,大为感动:“书儿,谢谢你如此为我。“

“你是我丈夫,是我爱的男人,不为你,为谁?”郁书难得如此大胆言爱,双颊毫无悬念地红了。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他双眼中闪烁着满足。

“但愿你一直这么想才好。”言语中不乏撒娇的意味。

“这个自然。”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问,“这个是你写的吧?”

郁书看了一眼便认出是她起床以后试着写的一首诗。

“你不是说你唱情歌,我便该写诗嘛!”

“你不是说你没写过?”

“所以写的不好啊,你可不许笑我。”她警告他。她一个现代人学古人写诗,可不容易呢。

“我怎会笑你?谁说你写的不好,我倒觉得浅显易懂,一看便知你浓浓的情意。”

“什么浓浓的情意,哪有?”死鸭子嘴硬。

“没有?”朱祐樘坏坏一笑,开口朗声读道:

“流火兰秋送千里,离愁别绪惹君惜。明月夜,影独依。日日盼君君不知,苦不可解相思意,自是有情痴。

吐绿酣春欣婚至,凤冠霞帔为君披。红烛下,结连理。日日盼君终有期,喜不用画圈儿替,从此不相离。”

“朱祐樘!”从他开口朗读起,郁书便试图阻止他,却没能成功。看到索居和转意一脸笑意,她不禁恼羞成怒。

“哈哈哈……”朱祐樘朗笑。她脸红的样子就是可爱。

“哼!”郁书撅嘴冷哼,“笑、笑、笑,笑死你算了。”

“你舍得?”

“有何不舍?”

“真舍得?”

“舍得!”

“哦。”朱祐樘点点头,一脸淡定,反正他不信。“能问你个问题么?”

“嗯?”问什么?问他死了她怎么办?

“这琴棋书画之中,唯独这琴你怎就弹成那样呢?”

“很难听?”郁书蹙眉。

“不算难听,可也算不上好听,”唉!太后都皱眉了。

“我才学了三个月,你还能指望我弹出什么天籁之音么?”她没好气道。其中一个月,还是她找玉凌帮她恶补的呢。

“三个月?”朱祐樘吃惊,“那倒真是不错了。”看来他娘子天分很好,稍加调教,必能让太后改观。

“你觉得好有什么用。”郁书嘟囔。唉!嫁人真烦,嫁给古人就更烦!嫁个古人太子那是烦上加烦!

朱祐樘刚想说些什么,便见有个小太监急匆匆而来,立在门口弯腰作揖道:“启禀太子、太子妃,太子妃娘家大人来了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