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抗日战争的细节2(空间换时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6521400000034

第34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5)

孙连仲手下田镇南第30军在9月16日退出商城,与宋希濂第71军联手拉起小界岭防线(麻城福田河镇,鄂豫两省交界处)。这一防线是阻击江北日军向武汉攻击的最重要防线。宋、田两军在小界岭守备中配合得极好。在最激烈的沙窝一线,日军进攻一路,必遭两面夹击,第16师团一直到10月9日才占领部分阵地。此战中,日军炮兵几乎失效,一直被中国军队的8门苏式野战重炮及4门15厘米口径榴弹炮压制。由于日军的“三八式”野炮射程比苏式战炮短,所以只能在转换炮兵阵地中推近发射,而在推进中又遭中国军队火力封锁。

川军孙震的部下放弃罗山后,重镇信阳暴露出来,但胡宗南第17军团已经布防了。但奇怪的是,日军迟迟不向信阳进攻,这叫胡宗南有些晕。他担心日军沿罗山到宣化店的公路,直接越过大别山,攻入武汉北面的孝感、花园火车站,在那里切断平汉线,所以他叫部队立即封锁罗宣公路。后来,通过一个日虏才知道了他们没向信阳进攻的原因:日军情报做得非常细,事先已得知在信阳布防的是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的中央军,而且有一支坦克部队,外加独立炮兵团,这个阵容叫日军有些含糊,担心伤亡过大,所以没敢贸然进攻。

胡宗南往往叫人一言难尽,因为你也不知道他是优秀还是平庸。

现实中他确实又是蒋介石最器重的黄埔学生。既然如此,必当有过人之处吧?但无论是抗战期间,还是后来,这种明显的过人之处都很难寻找。从这个角度说,蒋介石在用胡宗南上是失败的。有人会说,人才都在那里放着,就这些人,不用胡宗南用谁?就抗战初期来说,中日战力悬殊,用谁对一次战役来说结果都差不多,只是一个能守3天和能守5天的区别。理儿倒也是这个理儿。但尽管如此,胡宗南还是有叫人不爽的地方,在不少方面他比不上汤恩伯,或者说,他没有汤恩伯可爱。

当时胡手里握有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杜聿明的这个部队有5个团,本来是由军委会直辖的。为在豫南鄂北拦截日军南下,蒋介石把这个师拨给了胡宗南。向信阳集结的部队,看到公路上行驶的中国坦克后都很兴奋。但后来在使用这个师和独立炮兵部队时,胡宗南尽可能地让他们围绕着自己的部队转,这叫其他参战部队愤愤不平。

在信阳一带,这支机械化部队发挥的作用却不大。

不是说中国的坦克比日本的坦克落后(实际上日本的轻型坦克非常不经打),而是整体协同上没使用好。这跟战场情势有直接关系。坦克当然是那个时代很厉害的东西,因为首先会对敌人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对中国士兵来说是这样,对日本士兵来说其实也是这样。问题出现了:抗战之初的战役,都是日本军队进攻,中国军队防守,而坦克这种武器,完全是进攻性武器,只有在进攻时作用才能发挥。况且,坦克作战需要步兵协同,对中国军队来说,步兵的布置与节奏常会被日军打乱,这样一来,即使坦克部队在局部有可能发起进攻,也缺乏步兵的跟进,孤军冲入日军阵地,而被日军炮火打坏。

在信阳,胡宗南军团主力第1军跟日军第10师团冈田支队打了一仗。

胡宗南本来想包抄冈田两翼,但不料第10师团主力在筱冢义男率领下很快前来增援,部队右翼遭日军袭击。

为支援胡宗南,蒋介石叫军委会从湖南把驻留在那里的炮兵第15团调往河南。本来胡宗南这边已经有炮兵第11团了,对重炮不足的中国军队来说,像炮兵第11团、第15团这样的独立炮兵部队,是军中绝对的王牌,团长是相当于师长的,像炮兵团长出身的彭孟缉等人后来都成为蒋介石身边的骨干人物。

胡宗南身边一下子有了两个独立炮兵团,是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从这个细节处也确实能看出他的地位。

信阳之战中,胡宗南主力董钊第1师防守的罗山一线战斗尤其激烈,激烈到部队长都开始说胡话了。

在一次进攻前,日军阵地上烟雾缭绕,疑似又在施放毒气。在指挥部里,炮兵连长叫第15团的副营长湛先治闻一闻是不是毒气,湛营长愣了一下,说:“你给我一个防毒面具,我就去闻。”

一下子把周围的人都说笑了。

那名连长也笑了,说自己不是那个意思。

湛先治说:“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别废话了,快带弟兄们进入炮位吧!”

胡宗南的一个团长在9月12日擅自放弃了信阳,已经返回战区的李宗仁叫胡率部向南移到位于桐柏山的平靖关,掩护战区大军向西转移。但胡宗南根本不买李宗仁的账,这一点比汤恩伯还绝,连搭理都没搭理,就直接带着部队往南阳去了。

按蒋介石的脾气,没有命令而放弃城池,无论军长,还是师长都是要枪毙的。一年后,在西安召开江北各战区师长以上军事峰会,检讨武汉会战,蒋介石当面质问放弃罗山的第124师曾姓师长,吓得后者魂不附体,说如果不撤退的话,全师有被歼灭的危险。

蒋介石的回答是:“只有不打仗,你的师才会不被歼灭,难道就不打仗了?”

在即将成为又一个被枪毙的师长时,曾姓师长的上级孙震站出来讲情:“放弃罗山的将领固然有罪,那么放弃信阳的呢?”

这确实问住了蒋介石。

当时的日军不知道胡宗南直接往南阳撤了,为确保攻占地势重要的平靖关,第3师团派出上村支队前去助战,但实际上第10师团的骑兵联队此时已冲过这一隘口。就这样,第10师团在前,第3师团在后,一路向平汉线上的要冲——花园火车站疾进。第16师团在藤江惠辅的指挥下,也攻占鸡公山下的另一隘口武胜关。

武胜关、平靖关,都在河南与湖北的交界处,一个靠东,一个靠西,自古就同属于天下九关之一,地理位置非常之重要。现在两关皆失,湖北面向河南的大门洞开,江北的战场到这儿就不好打了。

此时李宗仁的司令长官部刚从夏店(湖北大悟县,距武汉只有60公里)转移到不远处的陈家庄。李焦灼万状,入夜后无法入睡。仿佛是第六感在提醒他:这个地方也不能待。

李宗仁下令连夜开拔向西转移。

参谋长徐祖贻还在睡觉。接令后,问:“长官一向镇静,如何今晚心神不安?”

李宗仁也说不出缘由,只催促大家马上撤。

黎明时分,李宗仁一行抵达安陆。就在李宗仁带人走后两小时,日军一个大队的骑兵就包围了陈家庄。

日军骑兵冲过平靖关后,切断了花园火车站到襄樊的公路。南北日军实际上在平汉线上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武汉会战,蒋介石意在武汉之外与日军搏杀,留驻武汉三镇的军队并不多,算起来只有郭忏兼职的第94军、方天(黄埔军校2期,江西赣县人)第185师、方靖(黄埔军校潮州分校2期,江苏江都人)第13师,都是陈诚的嫡系。

9月19日,已是初秋,但武汉的天气依旧热得叫人喘不上气来。第13师正在武汉外围修建防御工事。

下午4点,师长方靖突然收到蒋介石手令,命其率部队乘坐150辆卡车,于当日急赴湖北与河南交界的宣化店阻击日军,因为前面平汉线上的柳林车站(信阳南20公里)发现了敌情。

淞沪会战时,方靖在夏楚中第98师做旅长,经历了弹肉横飞的3个月。打完上海战,夏升任第79军军长,方则做了其属下第76师副师长。到了7月,由于从徐州战场上撤下来的第13师师长还没归队,仍在失踪中,所以陈诚一纸调令过来,叫方靖去周碞第75军第13师做师长。本来是提升了,但方靖觉得更习惯在夏楚中这边干,因为夏是他的老长官,脾气也对路,他和彭善本就是夏手下的两员大将,对第13师情况则不太熟。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5年前他曾被第13师扣押。

当时,作为第98师旅长的方靖,正在江西围攻红军。在一次战前,到临川督导部下(“土木系”另一大将罗广文)。为躲避红军袭击,当晚方靖坐了辆装甲车,不成想跟驻扎在临川城外的一支部队产生误会,发生了交火。这把临川城里的人吓坏了,以为部队发生哗变。谁在城里呢?蒋介石和宋美龄。

最后事情搞清楚,方靖也被扣押起来,关在临川城里的师部。而城内的驻师,正好就是第13师。这个第13师,也算得上是蒋介石的嫡系了,早年在广东组建,历史也比较长,凡是这样的部队,各部队长之间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方靖现在跑到这个师做师长,实在怕指挥不动。

方靖虽然是陈诚第11师出身,但跟何应钦私下关系也不错,因为方靖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毕业,当时何是分校代校长。加上此时陈诚正在前线视察,所以方靖很自然地找到何应钦,随后两个人有一番对话。

何应钦说:“第13师也是早年成立的老队伍了,战斗力不弱。”

方靖说:“只担心下面各行其是。”

何应钦说:“这有何难?”

方靖说:“愿闻高见。”

何应钦说:“我帮你把第13师的一个旅长调到军委会做高参,剩下的一个旅长,你到任后,把他提为副师长。至于那4个团长,你选两个,一个升旅长,一个升副旅长。这样的话,还空出一个旅长、一个副旅长和两个团长的名额,再从你的老部队里带过来4个人,往里一塞,不就全摆平了吗?”

方靖笑了。

兵贵神速。

方靖带着第13师官兵乘卡车由武汉直趋位于湖北大悟县的宣化店。抵达后,虽然在附近与日军第3师团一部接战,但终不能挽回柳林车站的失陷,平汉线被切断是倒计时的事了。

李宗仁的日子不好过。

按军令部命令,胡宗南的部队划归第5战区,但胡有自己的傲慢劲头,很少主动跟李宗仁联系,更别说汇报敌情了。李宗仁先是在台儿庄叫汤恩伯搞得不痛快,现在又被胡宗南欺负,当时如果他在电话里对胡宗南说:“中央军不要太气盛!”那么胡宗南一定会回:“不气盛叫中央军吗?”

在豫南战场上,张自忠的表现依旧不错,率第59军支援商城的于学忠,但至罗山时商城已失,继而在潢川、息县一线阻击日军多日。任务完成后,张亲带手枪营和一团步兵掩护大军转进,一如徐州战场。由于再次出色完成掩护任务,张自忠受到军委会嘉奖,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第77军和曹福林第55军划归他指挥。受命时,张自忠说:“军人为国家为民族战,应抱必死决心,贪生怕死,是军人耻辱。”

没有决绝的思想,只有决绝的行动。张自忠在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出平靖关、武胜关后,日军走应山、安陆、云梦、孝感、汉川,在大别山东北作战的中国部队就将被包围。所以军委会电令李宗仁迅速指挥部队向西北转移,同时提醒李宗仁,大别山仍需留一支部队。

李宗仁把两个老部下李品仙和廖磊找来,说军委会有令,留一支部队在大别山打游击,问他俩谁能留下。李品仙还是比较滑的,他一声不吭,担子只好压给廖磊(此后廖磊在大别山苦心经营,到1939年10月,因积劳成疾,竟过早地去世)。

在柳林车站被日军攻占后,江北的局势迅速恶化了。

接着说宋希濂。他接孙连仲电话,后者要他从小界岭一线经花园、云梦、京山撤向钟祥以西。此时第36师和第88师的伤员已被两师师长带到襄樊休整,两师剩余有战力的人员由宋希濂亲自带领,沿黄安到花园的公路西退,

直到这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日军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才突破大别山,分别向孝感和花园附近的京汉线突击。

经历了上海和南京的撤退,宋希濂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有经验了。当然,这并非贬义。

天上有日机呼啸而过,但没攻击他们,而是飞向西南。宋希濂判断,他们是去轰炸那里的桥梁去了。

到了花园,宋希濂得知钟松率部没向钟祥撤退,而是往孝感方向去了。此时,各路退下来的人马云集花园火车站,那些群龙无首的都加入了宋希濂的部队,希望宋带他们跳出日军的包围圈。

花园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中国军队重要的补给地,存放有大量武器、弹药、军粮。为避免落到日军之手,军需官吆喝着叫经过这里的军队能拿多少就拿多少,有健壮的士兵,一个人背了两三挺轻机枪。

宋希濂判断:如果此时再向西行,情况反而不妙,因为安陆方向已传来枪声,不出意外的话,日军已攻占安陆。北面一带暂无敌情。在这种情况下,宋希濂果断下令顺原路向东走,一小时后再折向北面,转天抵达宣化店、三里城。

三里城行人如织,一点战争的气氛也没有。当地军需官告诉宋希濂,这里还有两千多包军粮,这叫连续行军、饥饿不堪的士兵大喜过望,因为除了吃的外,连带的都有了。

宋希濂带着这一万多名老兵,于夜间穿越信阳到潢川的公路,经息县到达河南驻马店。

蒋介石一直在关注第71军的处境。当宋希濂在驻马店电报蒋介石说已跳出日军包围圈时,蒋大喜,命其到南阳休整。

两年后,宋希濂军驻河南灵宝,在纪念“七七抗战”两周年的全军大会上他说:“淞沪鏖战,予贼重创。富沙歼敌,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嗣当激励士气,功期再战,驱逐倭寇,还我河山,余之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