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
6544600000036

第36章 秦始皇奠定两千年专制基础(3)

儒家的政治哲学,主张“使民以时”,量力而行,就是要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役使百姓。但是在秦始皇的字典中,是找不到爱惜二字的。修筑长城便也罢了,好歹是为了防御外族入侵,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则完全是挥霍无度,浪费民力。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咸阳宫中人员增加,而先王留下来的宫室又小,已经不敷使用。又听说当年周文王建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看来丰、镐一带确实是风水宝地,于是着手在渭水南岸的阿房修建宫殿。当时的想法,要等宫殿修好之后再命名,于是暂时叫作阿房宫。但是这座宫殿的规模实在太大了,以秦始皇的魄力,动员了数十万刑徒来修筑,也没能在他去世前完成,后人便干脆把阿房宫当作正式的名称了。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仅从前殿的设计就可窥见一斑。前殿是阿房宫最先开建的建筑,史书记载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据后人在其遗迹上测量,占地约为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二个北京故宫。环殿建有阁道,从殿下直通终南山,并在终南山修建了宫门。又从阿房宫修建通道北渡渭水,一直与咸阳相连。

除了阿房宫,秦始皇还在关中地区设立行宫三百多所,关东地区设立行宫四百多处,以备其出巡所需。

为了检阅各地的专制主义建设成就,同时也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炫耀武力,秦始皇开始频繁地出巡。

公元前220年,统一中国的次年,秦始皇出巡陇西、北地二郡,检阅边防部队,威慑北方的匈奴。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车驾出函谷关,经雒邑至荥阳,沿河直下,抵达泰山。此行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履行天子的职责,封禅泰山。

自古以来,泰山都是祭祀上帝的场所,只有天子才有资格前往泰山祭祀。在泰山上祭祀,称为“封”;在泰山下祭祀,称为“禅”,合称封禅。

秦始皇登上泰山,立石刻写铭文,筑坛祭天,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下山后,沿着海滨东行,经山东龙口、烟台等地,抵达琅琊,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之久,然后回头向西南行进。经过彭城的时候,因为传说九鼎沉于泗水,秦始皇斋戒沐浴,令千人下泗水打捞九鼎,结果一无所获。又继续南下渡过淮河,至南郡和衡山郡。在洞庭湖,秦始皇的船队遇到大风,以为是湘君(传说是尧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死后葬于此)作怪,便派人将湘山的树统统砍光,然后才心满意足地北上武关,返回咸阳。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度东巡。途经博浪沙(今河南省中牟)的时候,路边的芦苇丛中突然飞来一只铁锤,将他的副车打得粉碎。卫士们立刻展开追捕,但是刺客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已经逃得无影无踪。

这次袭击的主谋名叫张良,祖上长期为韩国王室服务,其祖父、父亲都曾担任韩国的相国。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的时候,张良还只是一个少年,他怀着对秦国的仇恨,“弟死不葬”,倾尽家财网罗刺客,企图行刺秦王。后来得到一名大力士,张良特地为他打造了一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锤,埋伏于博浪沙中。当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大力士便将铁锤向车驾扔去,不料误中副车,秦始皇得以幸免。

经历这次袭击后,秦始皇仍然继续东行,再次来到琅琊,然后折返咸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方向还是东方。这一次出巡,除了震慑天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派人寻找长生不死之药。

中国古代的传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分别叫蓬莱、方丈和瀛洲,是仙人的居所。早在第二次出巡的时候,秦始皇就曾委托山东的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乘坐大船入海寻找仙山,结果无功而返。秦始皇并不气馁,这一次又派方士卢生等人入海寻找仙人。结果可想而知,卢生也空着手回来了,但是带回一本神秘的书籍,其中有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认为胡是指匈奴,于是派蒙恬抓紧进攻匈奴,并且发配大量囚徒前往边疆,加快了修筑长城的步伐。

秦始皇每次出巡,都有数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随行,黑色的“秦”字大旗遮天蔽日,鲜明的兵器衣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天下人昭示皇帝的威严和权力。他坐在并不舒适的马车上——虽然马车经过能工巧匠的改装,通过窗户可以调节空气,但仍然颠簸得很厉害,与后人使用的专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走遍了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

“这就是皇帝啊!”各个地方的人们操着不同的方言,互相惊叹着,情不自禁地将头低下去,继而屈膝跪下来。即便是那些恨他入骨的人,面对这华贵无比的车队,看到他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也难免从心里感到一丝震撼。

但是也有人对他持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当他出巡到江南的时候,项羽站在围观的人群中,竟然大声地喊了一句:“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

此举让一旁的叔父项梁大惊失色,连忙用手捂住项羽的嘴,将他拖出了人群。

当秦始皇出巡回来,经过咸阳的大街的时候,时任沛县泗水亭亭长的刘邦正好以小吏的身份在参与修建阿房宫。他看着皇帝的车队庄严肃穆地在宽敞的大街上徐徐行进,不禁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喃喃地说了一句:“男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嘛!”

刘邦对皇帝没有任何仇恨,只有羡慕,而且潜意识里的想法和项羽一致:“这个位置,皇帝坐得,我为何坐不得?”

这恐怕是秦始皇始料不及的。

秦始皇东巡求仙记

但凡成功的统治者,做到秦始皇这个份上,都会不约而同地想一件事——如何长生不死,永享荣华。

自公元前219年遣徐福入海求仙开始,秦始皇就和形形色色的方士打上了交道,期望他们能够带来长生不死之药,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久而久之,秦始皇自然产生了怀疑,不是对世上是否有仙药产生怀疑,而是对方士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当他有一天终于略带不快地向方士卢生抱怨了一两句的时候,卢生马上意识到了危险来临,于是辩解道:“我们之所以一直找不到仙人与长生不死之药,主要是受到了某种干扰。”

据卢生解释,仙人入水不湿,入火不烧,可以腾云驾雾,与天地共存,但是喜欢清静的地方,不喜欢被人打扰。而秦始皇治理天下很繁忙,不能清心寡欲,所以总是求仙而不得。“希望陛下以后居住在什么地方,不要让别人知道,然后才有可能得到不死之药。”

如此低劣的谎言,秦始皇竟然也相信了,从此不再自称为“朕”,而是自称“真人”。又修建甬道,将咸阳附近的二百七十多座宫殿连接起来,每晚都住在不同的地方,只有赵高等少数几名亲信知道。凡泄露皇帝行踪者,一律处死。

有一次,秦始皇在梁山宫中,远远地看见丞相李斯的车队十分庞大,脸上露出不快的神色,随口说了一句:“丞相很威风啊!”宫中有人将这话告诉了李斯。李斯很害怕,从此减少了侍从。秦始皇知道后,龙颜大怒:“一定是宫中有人将我的话泄露了出去!”拷问身边的人,没有人承认,于是下令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秦始皇的行踪了。

再说方士卢生,凭借着一句谎言唬住了秦始皇,但也知道不能长久,便跟同伙侯生商量说:“皇帝为人刚愎自用,觉得谁也比不过他,从来不相信任何人。他身边倒是设有博士七十人,只不过实际上都是摆设。连丞相这样的大臣,也不过是听令行事,没有任何自主权。国家的事情不分大小,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每天等待皇帝批阅的奏章,多得要用秤来称,每晚不完成一定的份额,他就不睡觉。一个人贪恋权势到这种地步,怎么可能找到不死之药呢?”

两个人越想越害怕,带着自己的徒弟,偷偷逃跑了。

这件事情,本来应该足以使秦始皇醒悟。但是没想到,秦始皇发了一通火,将脾气全部撒到了书生身上,说:“我已经将那些无用的书全部烧掉,之所以还招纳一些方术之士,是因为他们自称能够使国家太平。我对卢生也算是够看重了,他们居然敢诽谤我,到处说我的坏话。我听说,咸阳城中有不少书生也在妖言惑众,真是罪该万死!”于是命御史将书生统统逮捕起来进行审讯,最后圈定了四百六十人,全部活埋于咸阳,并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个忠厚的年轻人,对秦始皇这种做法感到难以接受,劝谏说:“现在天下初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心服。这些书生读的都是圣贤之书,在民间很有影响力,如今您一律用重刑来整治他们,我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请您明鉴。”

秦始皇哪里听得进扶苏的意见,一怒之下,将扶苏派往上郡,去蒙恬军中担任监军。

做完这些事,他又命方士徐福继续抓紧到海上寻找仙药。徐福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又带着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出海。

徐福这一去,没有再回来,很有可能迷失了航向,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中。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徐福一路东行,漂到了日本诸岛,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了日本人的始祖。

这多少有点意淫的成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