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边戎
654800000073

第73章

第73章 一村之治(上)

汉村建成以后,杨应麒便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日读书不倦。女真地方书少,根本不够他读。后来赵观刘从带来许多书籍,这两年来也已被他读尽。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这个时代里面,为这个古文明所倾倒。

这次和折彦冲道别后回到汉村,他也不谈战事,也不论部政,偶尔人家来问他这个刚从前线来的人“战事如何了”,他也只是轻轻说声“很好”,然后便不再多提。他每日都坚持散步,日复一日,把汉村走了一遍又一遍。国小民稀,易出亲民之领袖。杨应麒散步的时候并未介入汉村的事务,但有他这个高阶领导人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争吵也不好在他面前发生,所以每天杨应麒外出散步的一个时辰,便是汉村最平静的时光。而各村村长、各大队队长更不敢在他的眼皮底下以权谋私,潜伏在汉村的许多恶性因子,都在杨应麒轻轻的脚步声中散于无形。

每天早上他散完步回来,照例是读两个时辰的书,然后给杨朴招揽来的三十几个年轻的读书人讲课——这些人小伙子在大宋连秀才的水平也达不到,但总算比瘟疫谷的那些人好多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年轻,容易接受杨应麒的灌输。从外表看来,这些学生的年纪都比杨应麒大,所以当初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个个看杨应麒时都是一副诧异而不服气的眼神。但一堂课下来杨应麒就把他们给折服了——有真本领,到了哪里都能服人,否则再怎么穿越也没用。

杨应麒给这些学子讲课会一直讲到中午以后,然后午睡,睡醒后便会有一群完颜部的孩子来找他讲书,一直讲到黄昏。

这日杨应麒正和孩子们讲《论语》,完颜宗磐和完颜希尹冲了进来,宗磐兴冲冲道:“大捷了!大捷!爹爹让孩子们一起去庆祝!”他口中的爹爹,便是阿骨打的弟弟完颜吴乞买。每逢阿骨打征战在外,吴乞买便担负起金国的整个后方,是女真族内排名第二实权人物,根据女真兄终地及的传统,也是阿骨打之后的第一顺位继承者,因此在国中族中都极为尊贵。

几乎所有的孩子一听宗磐的话兴奋起来,只有一个十岁不到的孩子依旧拿着书本坐着。杨应麒头也不转,斜了完颜宗磐和完颜希尹一眼,继续讲书,站起来的孩子见了杨应麒的样子,尴尬了一阵,又都乖乖坐下。

宗磐皱了皱眉头,就要说话,却被完颜希尹一扯,退了出去。宗磐在门外大声道:“这算什么!他们汉人老说守礼,他自己却这样无礼!”

完颜希尹道:“你小声些。我们本不当这样贸贸然冲进去的,说起来是我们失礼在先。”

两人走出一段路程,宗磐又道:“我看孩子们迟早要被杨应麒这小子带坏!”

完颜希尹忙道:“你这是什么话!应麒兄弟年纪虽小,但胸中学问却大,这一点可是连皇上都称赞的。”

宗磐哼了一声道:“我看那些都是没用的学问。说起来,那个没站起来的小子是谁来着,挺眼熟的。”

完颜希尹呵呵笑道:“那是宗宪。”

“宗宪?”宗磐却想不起来是谁。

完颜希尹道:“就是阿癞。”

宗磐惊道:“阿癞?那不是粘罕(宗翰)的弟弟么?宗翰海东青一样的人物,他弟弟怎么这样斯文!”

两人渐说渐远,不再闻汉村书斋里杨应麒的讲书之声。这边杨应麒又讲了半柱香时间,这才道:“好了,今天有喜事,就到这里,去玩吧。”

众少年争先恐后地抢出门去,刚才没有起身的宗宪却依然坐着,杨应麒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道:“你很好。也去玩吧。”

宗宪恭敬地站了起来道声“先生,我走了”,这才离开。

学堂散课后,杨应麒来到庙算堂,召来杨朴,杨朴一入门便道:“大喜啊!我军大捷,歼灭辽军七十万!”

杨应麒笑笑道:“七十万?哪有那么多!”

杨朴道:“便没有七十万,这次大胜也足以威震天下!”

杨应麒却半点不为所动,似乎早就料到了,只是说:“那也是。”

对于杨应麒这种举重若轻的姿态,杨朴却也见惯了,只听他岔开了话题问自己道:“东京一道人才如何?”

杨朴心中一动,回答道:“东京道在大唐时是安东都护府所在,南临东海,东接高丽,汉人旧裔、渤海遗种甚多,虽不如南京道西京道这些汉人聚居的地方繁庶,但其腹心地带也颇有教化,若论文学之士,比上京道和大金已有之地强多了。”

杨应麒又问道:“你久为东京道士子,想来和他们多有沟通。”

杨朴笑道:“小杨将军要网罗士子了么?其实这事我早就在做了,铁州、信州、咸州、宁江州的良才已经被我们和撒改国相瓜分殆尽。不过大金所占均是极北之地,此地所谓良才,不过粗通文墨而已。”

杨应麒问道:“那辽阳府附近呢?辽阳府乃东京道人文荟萃之地,人才必多。此刻东京虽然还在契丹人控制之下,不过你常常托赵观刘从送信,想来是有和南边的士子互通音讯。”

杨朴叹道:“那边的士子深服辽化,虽然我军连番大胜,可他们还是不很看好我们。我这几个月来发信相邀,大部分如泥牛入海,连封回信也没有。就是偶尔有一两个回信的,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跟我谈诗词,论经学,对我的殷勤之意却全然不管。”说着瞄了杨应麒一眼,心道:“这段时间他不是读书就是游玩,似乎什么事情也不管,但其实把什么都看在眼里!我给南方士子通信这种事情也瞒不过他的法眼!”

杨应麒似乎没注意杨朴的眼神,只是点头道:“这是读书人的臭脾气,倒也不必放在心上。这次我们大捷了,他们的态度多半会大有转变,以后你做起事情来也会顺当很多。”

杨朴嘿了一声说道:“不错!这次可是大辽皇帝亲征!我原来也觉得我们胜算颇大,只是没想到辽人会输得这么惨!”

说到这里兴奋得声音微微颤抖。他生养于辽代,打心里埋藏着对契丹政权的敬畏。虽然金军连番大胜,但许多人还是不是很相信金人可以克辽。在许多人心中——甚至是金国的首脑人物心中,都只希望金国可以顺利建国便属侥幸了。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