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最后一个汉人皇帝:崇祯大败局2
6562300000027

第27章 祖大寿被皇太极逼上绝路(1)

辽军绝粮

金军以大炮轰击大凌河城四围台堡,尽行夺去。这使何可纲怒不可遏:“我援军大炮落入敌手了,这帮家伙降了,反过来打咱了!”正恼着,接报城外有金汗使者求见。

祖大寿、何可纲登上城头,见是一员武将。

“你是何人?”祖大寿问。

“我是孟乔芳。”

“孟乔芳?”何可纲一愣,忙道,“你可是被阿敏俘去的永平守将孟乔芳?”

“是我。”

“你降金了?”

“是。”

何可纲大怒:“你来劝降?混蛋!滚回去!咱们战场上见,看我取你的首级沤粪!”

不想孟乔芳扑通跪下,将一个大信封双手高举过头:“二位大人,不错,这是劝降书,可这不是金汗的劝降书,而是我大明二十三名文武降官,各凭己意写的劝降书,是用我们的血和泪写的啊!”说到此,孟乔芳竟号啕大哭。

“张春呢?”祖大寿道,“也降金了?”

“没有。”

何可纲一指孟乔芳,斥道:“那你这个大明罪人,还有何脸面来此摇唇鼓舌?”

孟乔芳连连摇头:“二位大人,你们知道张大人是怎么被俘的么?九月二十七日吴襄、宋伟军到达长山,与两万金兵迎头相遇。金军右翼先冲张大人营,张大人抵挡不住后撤,吴襄竟先逃。

“张大人收溃兵重新立营,大风突起,天涌黑云,张大人乘风纵火,不想天雨反风,张大人军反多被烧死,宋伟力不能支,也逃去了。张大人力战不屈,将士多战死,张大人等力竭被俘。二位大人,你们说,到底谁是大明罪人?”

何可纲刚要再骂,祖大寿抬手止住他,对孟乔芳道:“你们战败,为求活命降贼,也就罢了。却将大炮掉转,轰我台堡,尽行毁去,至我将士多死伤,从此就是仇人了,再不必多言!”

“大人,那炮是金人自己造的!”

“什么,皇太极学会铸炮了?”

“是,共四十位。”

祖大寿像吞了一粒炮弹,心沉到肠子里:“你回去吧,也不必再来,我宁死于此城,绝不投降。”

听了孟乔芳的回报,多尔衮先怒了,骂将起来。

皇太极更是恼恨,冷冷道:“祖大寿不识好歹,朕惜他是明廷少有的知兵善战的上将,有心保全于他,他却如此藐视朕,那就只有让他玉石俱焚了。你们谁愿攻打他四门?”

多尔衮、济尔哈朗、德格类、阿济格、岳托、硕托一齐站起,争先请命。“慢,”范文程慢悠悠站起来,“陛下不必急于求成,损失我子弟兵。臣料再有数日,祖大寿就该降了。”

“何以见得?”多尔衮问。

范文程反问道:“大凌河城被围多久了?”

“八十余天了。”皇太极记得最清楚。

“大凌河城是座新城,而且尚未筑成,粮食须从锦州运来,不可能有贮存。援兵不到,粮饷不济,突围不成,八十余天弹尽粮绝,不投降,只有饿死。这是一。袁崇焕被杀,祖大寿虽恨我大汗计高一筹,但他更恨崇祯有眼无珠,而且担心自己会落得同样下场。看他在袁崇焕被杀后,竟弃危在旦夕的京师和皇上于不顾,而引兵东奔之举,可知他那时就已存了反叛之心。这是二。祖大寿眼睁睁看着大凌河城四围几十座台堡被我一一攻破,台堡守将或降或逃,堡中粮食均为我所得,祖大寿会以为我军粮饷尚足,大毁信心。这是三了。”

皇太极点了点头:“先生虽是想得深透,但我军粮草也已不足,要与他比耐力么?”

“当然不是,不过尚差一把火。”

“火?你是说火攻?”

“哼!”多尔衮一撇嘴,“根本近不得城下,如何施火?”

范文程笑笑:“臣是说须陛下亲自开示于他,在他心中点一把火,烧开他的心结。”

“他有何心结?”

范文程把眼扫了一圈:“他怕陛下食言,永平屠城之事重演!”

皇太极频频点头,正要说话,豪格跑进来:“父汗,抓了个汉人,他说是来投降的。”

皇太极眼睛一亮:“哦?带进来。”等人带进来,众人都吓了一跳,此人脸色蜡黄,颧骨突出,两腮凹陷,蓬头垢面,满脸寸长的胡子,无盔无甲,一身绽开花的破棉袄显得空荡荡,一步三晃,进了门就不由自主地跪倒了。

皇太极打量他半天,与范文程会心一笑,问道:“你怎么这样一身装束?”

“回大汗,城中人已经撑不起一身铠甲了。”来人声音比蚊子大不了多少。

“你叫什么名字?”

“王世龙。”

“为何来降?”

“饿。”

“城中绝粮了么?”

“岂止绝粮,战马都杀来吃了,只剩了三十匹,祖将军不让杀了,就杀夫役商贾吃,百姓吃光了,又杀老弱病伤的兵士来吃,也吃完了,现在当官儿的准备杀守城的兵士了。”

“哈哈哈哈……”多尔衮、豪格等人一阵狂笑。范文程拉过身边一名巴牙喇,低声道:“取十斤羊肉来,听清了,要半生不熟的。”巴牙喇小跑着去了。范文程对王世龙道:“你怎能轻易越城而出?”

“谁还有力气管别人的事?都提防着别被他人杀来吃了!”

“祖将军吃什么?”

王世龙眨眨眼:“我不知道,但祖大人一向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想来也与我们一样。”

“那为何还不降?”豪格喝问。

“听说当官儿的议过,何中军大怒,就罢了。”

“何可纲?”范文程问。

“正是。”

看见巴牙喇端着盛着十斤羊肉的大盆进来,皇太极道:“你起来吧。”王世龙颤巍巍挪腾半天,也没能站起。巴牙喇将大盆放在王世龙面前,王世龙两眼放光,再挪不开眼。巴牙喇想将他架起,他却是再不起来,只盯着血糊糊的肉。范文程走过来,刚说了“吃吧”,王世龙就抓起这半生的肉向嘴里塞,没嚼几下就咽了下去,没吃几口就噎住了,使劲儿地抻脖掐喉捶胸。范文程一招手:“拿水来。”一个巴牙喇很快端来一大海碗,王世龙接过一口气灌下,喘了几口气,接茬抓肉吃。

众人都不做一声,看他虎咽,尿泡尿的工夫就吃了个盆干碗净。

皇太极看他吃完,向后一靠,冷笑道:“朕是该给祖大寿、何可纲一书了。”

何可纲正在巡城,被祖大寿请了回来。屏退左右之后,祖大寿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何可纲。何可纲接过道:“这是啥玩意儿?”

“皇太极射进来的劝降书。”

何可纲扔到地下:“我不看!”

祖大寿长叹一声,说道:“锦州一线已经被金兵封死了,你还指望援兵么?”

何可纲瞪大了眼:“你想投降?”

祖大寿反问:“你想让弟兄们自己把自己杀光么?”

何可纲噌地立起:“你真的想降?!”

“我不想降,可我不能看着这上万弟兄活活饿死啊!”

“你还是祖大寿么?袁大帅流着泪的嘱托你全忘了么?在锦州的老娘亲知道你降了贼,他老人家还活得了么?”

祖大寿垂下头,不说话了。“我何可纲生是大明边关一员大将,死也对得起天地、朝廷、百姓、祖宗,我宁死不降!”何可纲说完转身就走,一边还吼着,“祖大寿呀祖大寿!”

祖大寿呆坐了半天,才慢慢弯身捡起信封。副将张存仁进来道:“大人,城外又来了一位。”

“汉人?鞑子?”

“汉人,他说是张春张大人的属下。”

“又是个降了的。我不见,也不许他进城,让他把书信射进来。”

“没有书信,他说是皇太极请大人派个人去金营看看。”

“看看?看啥?”

“他说……”张存仁话噎在嗓子眼儿了。

“快说!”

“他说,金营存粮还可用两个月。”

祖大寿默然了,半天才说:“你说呢?”

张存仁进上一步:“大人,不妨先去看看虚实,再想对策。”

祖大寿想了想,点点头:“谁在城上?”

“游击韩栋。”

“就让韩栋随他去,天黑前回来。”

韩栋果然在天将黑时回来。“怎么样?”祖大寿问。

“金军确是粮草充足。”

“哼,你不会上鞑子的当吧?你怎知那粮包里是粮,不是塞些石头、草蒙你?”

“皇太极的营地有五座毡篷储粮,都是满满的,码到篷顶。他们允许我任意打开粮包查看。我打开了五六包,都是粮食。他们先是从吴襄、宋伟、张春手中夺得大批粮草,后从台堡中不但得了粮草,还得了大批火器。”

这是祖大寿的心病,大凌河城虽还没有红夷大将军,但运来了锦州自造的佛朗机铳,建台堡时都放置了大铳,现在落到了皇太极手里,人家是蛟龙得雨,鹰隼盘空,自己更是瓮中的王八了。“你说孟乔芳这些降将会用大铳么?”

“孙承宗老大人的属下,怎不会用?”

祖大寿长吁一口气:“见到张春张大人了么?”

“见到了,张大人绝食了,已经奄奄一息。”

“他有话么?”

“他说……”韩栋略一犹疑,“他说,被俘后被带到皇太极面前,依次叩拜,只有他站而不跪。皇太极怒极,从身边兵士手中夺过弓箭,要当场射杀他。代善等人纷纷劝说求情,皇太极才消了气,并赐他珍馔,但他不食。三天后皇太极竟亲自探访,亲手赐酒食。他对皇太极说,‘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金人亦安用我。’”

祖大寿又轻叹一声:“他们给你吃饭了?”

“是,羊肉饭。”

祖大寿挥挥手:“你去吧。”

“大人……”韩栋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

韩栋从怀中掏出一纸递给大寿。祖大寿展纸,是皇太极的一纸胁书。大意是指责祖大寿、何可纲杀人而食,说他们是为保全名节而拒降,不顾部下困苦,并说城中杀人者和指使杀人者将来到了阴间要被割成碎肉,然后说,凡杀其长官归顺大金者,皆赦免其罪,并量功授职。

“他们说,如果明天午时前大人不给答复,就将此信缮写多封,射入城中。”韩栋小声道,“还有皇太极给大人的一信。”韩栋又递过一封口的信。祖大寿读罢,沉默不语。

吴桥造反

孙元化招募辽兵,东江辽兵闻讯大至,本就引起山东兵不满,辽人又自恃久居边关有功,不放山东兵在眼里,遂多有摩擦,渐致引起鲁民反感。孔有德奉命援辽,行抵吴桥时,吴桥县人闻听辽兵来了,皆闭门罢市。孔有德一路走来,见家家店铺都闭扇落栓,百姓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处抱胸叉腰地看着这些兵,就有了气。

孔有德正走着,听见街拐角处有喧哗声,赶过去看,见一百姓手拎一只鸡,正与一名兵士口角,数名辽兵和一些百姓围着看。

孔有德问:“吵啥吵?”

一个小旗儿见是孔有德,忙跑过来道:“大人,弟兄们饿得慌,想找老乡赊只鸡,那老乡就是不肯,故而吵起。”

那吵架的百姓也是个盛年汉子,说话气冲,见来了长官,大声道:“说什么赊,分明是抢!你们是过路兵,吃饱了喝足了抬屁股走人,俺们哪里去要账?再说了,俺们是小民百姓,敢去那大营要账么?”

跑到关外去打仗,每天只能吃个半饱,还拿不到饷,有德本就气着呢,见这汉子无理,更是大怒:“拿鞭子抽他!”说完一夹马肚走了。

当兵的见长官怂恿,一哄而上,一顿拳脚,抢了鸡扬长而去。

那被打的汉子是吴桥大财主王象春的家仆。王氏是山东望族,其家科第极盛,因而势大。王象春的管家找上千总李应元,李应元是李九成之子,见王象春势大气大,朝中有人,自己官小职卑,怕事闹大,上面追究,自己也没个收场了,遂将抢鸡兵士穿鼻游营。

这下激怒了辽东兵,孔有德都让打,还有啥不能干的。于是众兵纠集,抢入王象春家,将那家仆揪出,一阵乱打,竟当众击杀。

王象春岂肯罢休,立刻申详抚按,必欲查办首乱之人。

李应元见事情果然闹大了,自己定无好果子吃,只好去找李九成商量。李九成也正在愁眉不展,为出关作战,孙元化命李九成去买马,李九成贪赌,荡尽了买马之钱,正琢磨如何才能免遭议罪,却是无计可施。二人一商量,决定铤而走险。

孔有德正在借酒浇愁,正灌得晕乎,忽听外面一片喧哗,遂怒冲冲放下杯,出到外面,见黑压压兵士挤满了院子,李九成父子站在前面。

“咋回事?”

李九成跨前一步道:“领不到饷,吃不饱粮,还要跑上上千里去送命,弟兄们不干了!”

孔有德盯着李九成:“是你煽乎的吧?”

“我有那能耐?弟兄们先找了我,我有啥辙?这才来找你。”

孔有德看着众人:“又不是老子不关饷,不给粮,李大人没辙,老子就有辙了?”

李应元跨前一步:“那我们就不走了!”

“对!”响起一片呼应声,“我们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