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是最好的修行:办公室里的修行课
6591000000006

第6章 本职工作不屑做,哪有基石往高走

生活:嫌弃本职工作太简单,想做大项目,好高骛远。

修行:看得远是好事,但只看远处会被脚下的石头绊倒。

阿杰在校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经亲戚介绍到了一家装潢公司任职。由于老板是阿杰亲戚的好朋友,所以阿杰认为自己入职后可以从设计师做起,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但入职那天,老板告诉阿杰,他的工作是跟施工队到现场施工,等三个月试用期结束后再安排其他职位。阿杰当时就有点不乐意,他学习了四年室内设计,还当过几个月的实习设计师助理,怎么能跟施工队一起工作!但他想一想,只是试用期而已,说不定老板是想考验他的基本功,于是就答应了。

这三个月对阿杰来说简直是煎熬,他跟施工队为一个中型饭店做装修,每天跟工人干一样的活儿,回家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第二天浑身酸痛。最让他不舒服的是,他拿着设计师设计的图纸,觉得自己的想法比设计图更出色,于是三番五次地跟老板沟通,要求改图纸,可都被老板拒绝了。

三个月后,阿杰以为可以被安排到其他岗位上,没想到老板又让他继续跟施工队工作。他很不满意,找为他联系的亲戚诉苦。亲戚说,现在工作不好找,先这么干着,有机会帮他跟老板沟通一下。

时间越久,阿杰越是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不是大材小用嘛,就是骗我当工人呗!”他越来越气愤,这种气愤的情绪也影响了他的工作。他开始消极怠工,每天迟到早退,工人干活的时候他就躲在一旁休息,谁叫也不理。

工人大概觉得阿杰是大学生,而且是老板熟人介绍进来的,也不敢将他怎么样。可日子一久,阿杰越来越颓废,开始考虑要不要辞职。

阿杰的症结在于自我认知的不充分,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认为自己有过设计师助理的实习经验,就可以找到一份设计师的工作,结果预期没有达到,落差感和挫败感一拥而上,将他牢牢捆绑。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不是新人心态,对这个行业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不知道当工人可以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基础知识。

我曾问过他 :“你会不会用钉枪?会不会用冲击钻?贴过墙纸没有?贴过瓷砖没有?铺过地板没有?”

他说 :“上学的时候用过,但次数不多,我学的是设计,主要是培养对美的敏感度。”

我说道 :“你应该知道我说的那些都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如果美是一个人的话,那么我说的那些就是美的细胞。抛开这些不说,如果你连钉枪、冲击钻都不熟悉,那么怎么确认工人有没有把工作完成好?我建议你把你的烦恼跟你的老板谈谈,他比你有经验,或许会让你茅塞顿开。”

他听了我的建议,回去后跟老板谈了谈。几天后他来找我,精神奕奕,神采飞扬,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该有的激情和活力。

他告诉我,当他跟老板说出这些困惑之后,老板第二天就到了施工现场,跟所有工人一样,拿起冲击钻开始干活,手法纯熟,利落准确,让他十分惊讶。老板跟他说 :“我也是念设计的,但我毕业后先找了施工队的活儿干。我在施工队待了两年,活儿好活儿坏,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没人能糊弄我。”

阿杰说他听了老板这番话后,备受鼓舞,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很多职场新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职工作太简单,跟自己的预期不相符,难以获得成就感,眼睛只盯着那些大项目,忘了干好本职工作。这就如同佛教修行一样,没有人一开始就去修高深的法义,不管你从前对佛法有多了解,一入佛门都要从基础开始。

说到这里,我要分享一个佛教故事。

五祖法演禅师有天晚上跟三位徒弟——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在寺院外面讨论佛法。入夜之后,天气转凉,几人准备回禅房休息。

回去的路上,一阵寒风吹来,吹熄了手中的灯笼。四周顿时漆黑一片,远处的路也看不清楚。法演禅师突然问道 :“风把灯吹灭了,

你们想到了什么?”

佛鉴首先说道 :“彩凤舞丹霄。”意思是黑暗中不管有没有灯火,都没有区别,如彩凤在红色的霞光中飞舞,根本看不出是彩凤还是霞光,不如任由它去。

佛眼接着说道 :“铁蛇横古路。”意思是黑暗如同道路上的一条铁蛇,看似让人惊恐,却是不会动,也不会咬人,只是分别心在作怪而已,没什么能阻止修行者的脚步。

法演禅师看了看佛果,佛果说道 :“在脚下。”法演禅师说道 :“能超越我的成就的人,就是佛果。”

黑暗之中,没有比看脚下更能走远的方法。前路漫漫,看得远是好事,但总是盯着远处看就容易被脚下的石头绊倒。面对长路,只有看脚下才能走得扎实,才能走得更远。

其实说到底,阿杰这样的好高骛远是对自我认知的过高评价。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指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错误的自我认知有两种 :一种是过低评估自己,一种是过高评估自己。前者会造成不自信,后者会造成盲目自大。好高骛远就是盲目自大的一个表现形式。

由于我们自我认知的能力有限,常常会出现错误的自我认知,尤以过高评估自己的情况为多。要修正自我认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镜子法。这里的镜子不是实物,而是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反应。心理学家库里曾说,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我们在与他人接触的时候,是以外在行为来展现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别人的评价则影响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其实我们的自我认知大多来自别人的评价,因此关注别人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当然,别人的评价也不完全正确。但如果我们能多与人交往,听更多人的意见和反馈,观察更多人的态度,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外界对自身较为客观的评价。这点对职场新人非常重要,多与同事、同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

(2)比较法。在没有客观、非社会标准的情况下,人人都会通过跟别人比较来获取自我认知。比如我们困惑的时候会想 :“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却不行?”对劣势的认知会逐渐形成。职场新人要与别人做对比来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他为什么能当领导”,“他为什么能获得‘优秀员工’称号”,这是提高自我认知的一种途径。

(3)自己和自己比较。有一种情况是典型的自己和自己比较,学生这一次考试比上一次考试前进了几个名次就会很开心,落后就会很难过。这是“现在的我”在跟“过去的我”做比较。还有一种自我比较,是“期望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做比较,比如阿杰就是拿“期望中的设计师的我”和“现实中的施工队的我”做比较,当“现实中的我”不如“期望中的我”时,会产生挫败感。而正确的自我比较是把“期望中的我”当作目标,从“现实中的我”做起,从而获得更积极、

富有激情的情感。

(4)自我反省法。在遵循客观的社会准则、社会文化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反省,对内心状态和外显行为进行对比和剖析,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更多问题。

认清自我,包括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和规则,可以帮助职场新人快速融入新的环境,减少不适感的出现。说到底就一句话,做好本职工作,做好眼下的事情,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