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以后,每天学点谋略学
6607300000010

第10章 优势竞争谋略(5)

第三,韩信是那种业务型的人,做业务(带领军队打仗)非常强,但是搞行政的能力很弱,现在,刘邦需要韩信来破局,所以,韩信如此冒失如此不礼貌的问话,虽然让刘邦心里很不爽快,但刘邦还是容忍了他。到了后来,刘邦已经当上了皇帝,两人对弈的时候,韩信轻蔑地说刘邦带兵能力不足而自己带兵多多益善,此时当上皇帝的刘邦已经不再需要韩信为他打敌人了,韩信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这个时候,刘邦就可以灭掉韩信了。所以,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即使你业务能力很强,但是,做人一定要低调。30岁以后的人,特别是已经具有某些立足本领的人,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韩信听到刘邦很大度地承认自己不行,于是向刘邦作揖祝贺,说:“说实在话,我也认为大王比不过他。不过,我曾经跟从过项羽,所以,我还是向大王说说他的为人吧。”

接下来,韩信全面分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为处于弱小地位的刘邦策划了一个运用优势避开劣势和项羽竞争天下的大谋略。而正是靠着这个谋略,刘邦才最终在与项羽的竞争中,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

首先,韩信在之前分析过项羽的优势之后,也深入分析了项羽的劣势。

他是这样说的,项羽一发怒咆哮,千百人都会被他的气势所震慑。但是,项羽也有一大缺点,这个缺点就是他不能任用贤能的将领。所以,项羽固然很勇猛,但他这个勇猛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韩信在这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来解释一下。比如,两个人互砍,谁力气大,谁就能把对方砍死。但是,行军打仗,理论上应该是无数人对砍。这个时候,你一个人力气再大,也砍不死对方成千上万的人。所以,你必须也带着成千上万的人和对方互砍。而要想让成千上万的人听你,你就必须有一批听自己话,而且特别能打仗的手下——这样的人,简称“将领”。这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用战争打天下占江山,就必须有得力的将领,不能只你一个人。而韩信告诉刘邦,项羽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却不能发现和提拔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所以,项羽虽然看似很强大,但在他的强势下面埋藏着祸患,优势里面藏着劣势,这个劣势就在于项羽势单力孤,不懂得聚合众人的力量。

接着,韩信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说话和气,有人病了,他流泪送上饭食;到了派人打仗,有了战功的时候,当封官授爵,他却把印拿在手里,直到弄得磨光棱角还舍不得给人家。这就是妇人之仁。”你要想让别人跟着你打天下,是不是得有策略去收拢人心?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要想队伍不散,就得会笼络人心。进一步来看,究竟如何笼络人心呢?项羽的方法就是施以小恩小惠,靠感情关怀去笼络别人。但是,韩信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这样的做法是妇人之仁。妇人者,女人也。女人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当然是给感情胜过给物质。女性重感情,这是古今都有定论的。项羽关心部下,就如同女人对孩子一样,这确实是他的一大优势。但是,大家可别幼稚,千万不要忘记了,楚汉争霸的时候,天下处在乱世。自古至今,盛世为才子,乱世为枭雄;盛世重品德,乱世看才能;盛世待人礼,乱世待人利。项羽虽然也关心部下,但他却不知道,乱世的时候,人家拎着脑袋玩着命跟着你打天下,可不是图你在他生病的时候不疼不痒地安慰几句。人家也有老婆孩子,也要生存发展。之所以连命都不要了跟着你干,是为了博个更好的前途出路。现在,你项羽不疼不痒地问候几句,即使是真的很动情吧,难道你就能笼络群雄的心?只有像刘邦,要钱给钱要官给官,人家才甘愿为你卖命,你才能笼络那些胸怀大志(如陈平)、野心勃勃(如英布)之类的人才。

在上文,韩信直言不讳地告诉刘邦,项羽是逞匹夫之勇。从项羽的个体特征出发,韩信分析了项羽的劣势,指出了项羽失败的个性因素。而项羽的个性因素是改变不了的(除非经历生死的考验和磨炼,如韩信一般),所以项羽的这个劣势是很容易被抓住的。接下来,韩信没有劝刘邦去练武直接和项羽PK,而是劝刘邦努力练好组织斗争的功夫,这都是从刘项两人的优劣条件出发的。

接着,韩信又从政治局势和天下大局出发,分析了双方的优劣。韩信说,项羽称霸天下,这是他的一大优势。但是,他不占据关中而在彭城建立都城,这就违背了义帝(名义上的主子)“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从而在政治上失去了号召力。项羽把自己亲近喜欢的人封为王,而驱逐过去的诸侯王,反让旧诸侯王们曾经的手下为王,这就埋下了祸根。项羽把义帝赶到江南去,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满目疮痍,所以老百姓虽然表面归附他,但实际上不过是被他的强势所胁迫。他名义上虽然是霸王,但是不得人心。在分析了项羽的这些劣势之后,韩信郑重地告诉刘邦,项羽确实很强大,这是他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项羽的强大也很容易被削弱。

说完了项羽的优劣之后,韩信又从刘邦的长处出发,分析了刘邦的优势,为其策划了优势竞争的谋略。刘邦的优势是什么呢?据史书记载,刘邦这个人豁达大度,最擅长的就是任用贤能。他的组织能力在当时是独步天下无出其右的。武功比他高不止一点点而且高很多的人,他能用且能用好;智慧比他高不止一点点而且高很多的人,他也能用而且能用好。这种境界恰似海纳百川,千流入海;刘邦驱策天下豪杰,只在翻掌之间。

韩信紧扣刘邦的优势,重点告诉了刘邦这么几句话:

第一,大王,你如果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武勇猛人士,怎么会平定不了天下呢?这句话提醒刘邦,争夺天下,看似凭士卒,实则靠将领。

刘邦反项羽之道而用之,不用自己徒逞匹夫之勇,而是大胆任用那些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跨马定江山的人才,这样,怎么可能平定不了天下呢?

第二,大王,你如果能够把天下城邑分封功臣,又有谁不信服你呢?刚才说了,乱世笼络人心,光凭哥们儿感情就让别人为你两肋插刀,这是不现实的。只有靠许以功名利禄的手段,才能真正驱策天下豪杰。韩信郑重地提出了这一点,而这一点恰恰是刘邦的优势所在,今后,这也是刘邦的一个努力方向。

韩信分析了双方的优劣,指出了刘邦作为领导者,在领导自己团队的时候,应从个体方面努力的两个重点。在这里,韩信给刘邦做出了一个非常符合逻辑的理论推演:要想打天下,就得靠人才;要想用人才,就得给名利。而刘邦过去最擅长的正是这一点,以后你也要继续发扬光大之;而项羽缺乏的正是这种眼光,所以,今后不能在功夫上和他拼高低,而要在争夺人才上跟他掰手腕。

第三,大王,如果你兴兵,率领那些东归的士卒作战(刘邦手下士兵大都是东南一带人),那么,还有谁的军队能是你的对手?在这里,韩信说完了用将才之后,紧接着就谈到了用兵。刘邦的劣势在于兵卒归乡心切,军心不稳;但是,这恰恰也可以在他东征的时候转化为“打回老家去,让我当皇帝”的优势。只要名正言顺,能在道义上站住脚,那么,士兵是一定会卖命的。

第四,大王,你可知道,项羽分封的三个秦王都是秦朝原来的将领,他们率领秦军多年,被杀死和逃亡的部下不计其数;而且,他们又欺骗了自己的部下,投降了诸侯。被项羽用欺骗手段活埋了投降的士卒二十多万人,而唯独他们自己活了下来,所以,秦地老百姓都痛恨这三个人。现在西楚霸王虽然封他们为王,但是百姓根本就不真心拥戴他们。以上所说,韩信明白地告诉刘邦,你的对手政治上“不义”,士兵不真心为他们卖命,这就是你的优势,是你打败对手的资本。

第五,大王你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黜秦朝苛刻法律和百姓约法三章,老百姓都想让你当秦王。按照事先约定,你先入关中,应该当汉中王,这是天下百姓都知道的。而大王你失去了应得的职位而进入汉中,秦国百姓没有不遗憾的。所以,现在大王你起兵东进,三秦一带,只要你发布一道文告,马上就能平定了。韩信说的这第五句既是总结,也是鼓励。他在深入分析了刘邦优势的基础上,指出了刘邦今后发展的根本依靠和努力方向,为刘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其实,韩信的话很容易理解,我简单评价一下。了解历史的都知道,楚汉相争之初,项羽力量强,而刘邦力量弱;项羽占据优势,刘邦占据劣势;项羽处于主动,刘邦处于被动。但是,这仅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之所以我说韩信是辩证主义大师,是因为他能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占据优势。你可能在这方面强一点,我可能在那方面强一点。而真正的胜利,则完全是来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打击你,而拼命遏制你的优势不让你打倒我。项羽固然有他的优势,同样刘邦也有他的优势。更简单地说,韩信认为,项羽拥有的是军事优势,而刘邦拥有的是政治上的优势。军事上的优势决定了项羽暂时处于主动地位,但是政治上的优势才是决定战争结局的最终因素。只要刘邦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政治优势,进一步挖掘它,并将它逐步扩大,进而转化为军事优势,最后就一定能够大败项羽,灭掉西楚霸王。

每次读《汉书》,看到这一节的时候,我都会拍案叫绝。韩信固然是个钻裤裆的胆小鬼,但是,他也是一个懂得择优弃劣并实现优劣转化的智者。韩信为刘邦策划的这个立足政治优势逐步削弱项羽的军事优势,最终在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之后决胜项羽的谋略,是千古以来非常出色的一个谋略。而这个谋略的实质,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对方的优势;保护自己的劣势,攻击对手的劣势,最终用我的优势打你的劣势,从而实现斗争的胜利。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韩信为刘邦策划的这个优势谋略,几乎可以和东汉末年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隆中对》相媲美。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谋略,恰恰也是要刘备避开北方优势的曹操集团和东南优势的孙权集团,集中自己的优势力量全力拿下荆益两州割据势力,然后三分天下裂土封王。立足自己的优势,寻找对手的劣势,以优击劣,以实击虚,这就是韩信和诸葛亮策划的高超谋略的共同精髓之所在,也是刘邦和刘备最后赖以成就帝王伟业的指导方针。

之所以绕了这么远,啰唆了这么多,我无非是让朋友们看看,学会运用自己的优势去PK别人的劣势,这是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果真学会了这个本领,真正精通以优击劣,上,可以为帝王;下,可以为丐帮帮主;中,当然了,可以在职场上如鱼得水,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