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快乐心理学
6610400000025

第25章 乐在当下(2)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弹奏出生活的和谐乐章,就要不停地尝试,不停地练习,如果你想做一名律师,你就要对大大小小的法律条例了然于胸;如果你想当一名演员,你就要不断地修炼你的演技;如果你想成为马拉松冠军,你更要起早贪黑地疯狂练习才行。

生活中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不停地练习,直到你将生活的乐章弹奏得炉火纯青,这样别人才能听到你,才能感受到那犹如天籁的和谐,否则,我们的生活只是一堆麻木而嘈杂的噪音。

现实中的面包远比幻想中的烤鸭实用得多

你不能奢求生活具备这种“理性”来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用理性来适应生活,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在根基上就出了问题,那无论描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是白费力气。

一天,有个朋友对我说:“我们总是被教导要理性地生活,但是却不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不理性的!”

接着他开始解释这个惊人的论断,“如果生活是理性的话,就不会让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婴儿成长为一个说话漏风的老人,而是应该调个个儿,理想的生活应该是从老年开始,到青年结束,这样人生才能逐步步入辉煌,最后在最美好的那一刻结束。”

我听到这里时,不得不感叹这位朋友的睿智。马克?吐温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我们没有问题,是生活本身的问题,而生活的问题在于大方向上的错误,太阳应该在晚上出来,就像我们的人生应该从晚年开始一样,夕阳无限好的老年过后,是成熟稳健的中年,最后才应该以黄金时代般的青年收官,这才是一个美满的人生,而我们的现实的生活却是以浪漫开始,以现实结束。”如果我们的生活真的具备了这样的“理性”该多好啊,那样的话,就不必担心年少的无知,年老的体弱,让生命的足迹顺应完美的规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人能够做到。

也许事实就是这样,你不能奢求生活具备这种“理性”来适应我们,只能是我们用理性来适应生活,一个完美的世界如果在根基上就出了问题,那无论描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是白费力气。正如一位智者说的那样:“思考那些不靠谱的东西有什么用呢钥如果它们永远也不能成为现实。”

我们当然可以将马克?吐温先生的那句话当成一句富有智慧的话来欣赏,但是如果你真的较真起来就不那么好玩了,正如我这位读者,如果他继续认为生活应该按他设想的方式来出牌,那么他的这种行为才是真正不理性的。

生活本身带有很大的荒谬性,我们身处其中,无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我们唯有让自身具备理性,才能战胜生活本身的荒诞,就像一块现实中的面包要远比幻想中的烤鸭实用得多。

不要让别人的饶舌毁了你的生活

如果你信心满满,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那别人的话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一个小男孩儿忧心忡忡地走到我面前,他对我说:“我该怎么办呢?汤姆大叔说像我这么顽皮的小孩儿以后肯定会进监狱。”这个小男孩叫凯特,他的确顽皮了一点,比如经常爬树,经常踩坏一些花草,但是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家伙。我看着他的眼睛说:“不要担心,亲爱的孩子,除非你自己想去,否则你永远都不会到那种地方的。”凯特这才放下心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只是一个小孩子,我们这些成年人有时也会被别人的话左右,许多话出于别人的口中,或是不伤大雅的调侃,或是信口开河的玩笑,甚至还可能是恶意的诅咒,这个时候你是否能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英国有所着名大学的校门上写着这样一行字:“不要让别人的饶舌毁了你的生活!”确实是这样,在现实中,许多人只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变得消极颓丧,不思进取。我们每天要接触到多少人?每天又要听到多少人说的话呢?如果每个人的话我们都把它放在心上,那我们心灵的空间就会被这些流言蜚语所填满,从而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如果这些话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那这个世界一定是处在流言蜚语的统治之下,每个人都将深受其害,幸好事实并不是如此。

那些被言语所伤害的人多数是因为自身的问题,他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你信心满满,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那别人的话有什么好在意的呢?只有当我们的生活被空虚所包围,那些流言蜚语才会有空隙钻进我们的耳朵。

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容易受到流言蜚语的影响,比如老人和孩子,老人比较多疑,别人说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他也可能以为别人是在说自己;而孩子比较胆小,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别人说一句很不负责任甚至是很荒谬的话,他都可能会当真,就像凯特那样;当然了,还有最最敏感的一种人,那就是女人。那些因为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而给自己带来无限苦恼的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女人。

我们不但要有笑对流言蜚语的抗体,同时还要提醒自己,不要做流言蜚语的传播者,这是一个一体两面的问题。如果我们都曾受过流言蜚语的伤害,那么我们就要懂得在乎别人的感受,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百毒不侵的,有的人就是天性敏感,这可能是遗传基因或是童年时的创伤导致,对待这一类人,大家都要多加关注,不要因为自己说出的话给他们造成伤害。

还有一句非常潇洒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40岁,你可以为自己的内心而快乐生活了

你不过才40岁而已,跟年轻人比起来你经验丰富,不会走弯路;跟老年人比起来,你现在正身处壮年,正是做事的好时候。

“你说我要是从40岁开始做事还来得及吗钥”一位朋友问我。尽管这位朋友的语气像是20岁未经世事的年轻人,但我还是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来得及,绝对来得及。”

人们擅长于给任何事情订个截止日期,这样做的目的多是提醒自己要加快做事情的速度,但是把40岁订成人生奋斗的截止日期,太早了点吧钥不必多说什么,看看下面的例子:音乐之王贝多芬在42岁写出了第七、第八交响曲,在45岁写出了第九交响曲;而凯撒大帝在49岁之前居然从没有进过兵营。

还有更厉害的院着名画家丁尼生在70岁时开始学习油画曰马克思在74岁时开始学习俄语;还有一位伟大的牧师叫韦斯利,他在86岁时才开始布道,但是在布道时却精力充沛得像一个小伙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确实在到了40岁左右的时候感到有些迷惘,年轻时的激情已经过去,老年时的淡然还没有到来,40岁,确实有一点点尴尬,但是这也只不过是我们主观上给自己套的一副枷锁罢了。

人到中年,你的事业基本已经定型了,你自己适合做什么也已经了然于胸,也许你会想起童年时未曾实现的某个梦想,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条件实现的话,干吗不行动起来呢?比如去登一座向往已久的高山,或者是写一本能打动别人的小说,这些都是可以在40岁来完成的,因为在40岁,你已经不必为了金钱而疲于奔命,你的所作所为,只是纯粹地为了自己的内心。

或者你还要继续深入已经付出了几十年心血的事业,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啊,有一位着名的大歌唱家曾说过,自己要唱到80岁,唱到唱不动了为止,而他真的就唱到了80多岁,而你呢钥你不过才40岁而已,跟老年人比起来,你现在正身处壮年,正是做事的好时候。

我希望所有40岁上下的朋友都能振作起来,太阳在中午的热量是最高的,同样,人到40,正是发光发热的最佳时期。

希望大家像热爱美食那样热爱生活

美食可以由厨师们替我们操刀,但生活却必须由我们自己来烹调,至于具体的火候该如何掌握,调味料该放多少,需要怎样的刀工,这就要看我们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了?

如果眼前有一盒饼干,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挑自己喜欢吃的那块,如果都不喜欢吃的话,还可以把它潇洒地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如果是你的生活摆在面前,你会怎么做?你还会像挑饼干那样挑挑拣拣吗?如果生活不合你意,你会一股脑儿地把它丢进垃圾桶里面吗?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对于饼干的态度过于严肃,而对待生活的态度则过于轻佻。可能是在这样一个美食如云的时代,我们都不自觉地成了“美食家”,而枯燥紧张的现代生活却总是倒我们的胃口。当新的一天的晨曦掠过我们的眼睑,那份对生活的憧憬早已化作了对早餐的热爱,这让我们在灵魂饥饿的同时也增加了身体上的重量。

其实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像是一封封邀请函,邀请我们来参加人生这道盛宴,有的人西装革履、郑重其事地来赴宴;有的人则衣冠不整地就来了,甚至还拖拉着一双拖鞋;也有的人故作清高,爱摆架子,总是等到宴席快结束了还不见他的身影;还有的人就像强盗,一上来就把别人的食物抢个精光。

有的人擅长点菜,比如什么酒搭配什么样的甜点,牛排要烤到几分熟最好吃,这些他都门儿清,但一旦你把生活的“菜单”交到他手里,他就傻了眼了,对于未来他没有规划,对于现实的问题他也无从“烹调”,到最后可能会把所有问题搅在一起,做成一锅生活的“大杂烩”,让人无法下咽,弄不好还要别人来帮他收拾“烂摊子”。

有的人擅长品尝别人的生活,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他确实是一个无可挑剔的“美食家”,只要尝一口,他就能知道你生活味道的好坏,是盐放多了还是酱油放少了。但是对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有点“不屑一尝”了,因为他们太懒了,懒得烹调自己的生活,以至于他们所拥有的只是生活的一些原材料,没有一个成品,即使有也是那些“半生不熟”的东西。

许多家庭主妇用美食来拴住自己丈夫的心,她们恨不得用显微镜来观察自己丈夫的胃,其实对于现代人,只要观察他的脑袋就行,人类那万物之灵的头脑,今天被更多的用来思考诸如早饭吃什么、午饭怎么吃、晚饭吃多少等问题,这是非常荒谬的,如果我们的大脑全用来来思考这些关于吃饭的问题,那么生活中真正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该用什么来思考?难道用我们的脚趾头来思考吗?

我想真诚地对大家说一句:“希望大家能像热爱美食那样热爱生活!”只要能拿出一半的热情,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不那么倒胃口。美食可以由厨师们替我们操刀,但生活却必须由我们自己来烹调,至于具体的火候该如何掌握,调味料该放多少,需要怎样的刀工,这就要看我们个人的经验和悟性了,但是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端出一盘色、香、味倶全的大菜!

走出“迷宫”

大多数人要么把生活想象成遥远宇宙里的一颗星球,即使用望远镜来观察也只能看到一个小点;要么把生活想象成一个微生物,用显微镜来观察它的架构,结果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大家都走过迷宫吧?在公园里面有许多设计巧妙的迷宫,我们有时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从里面走出来,迷宫之所以难走,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身在局中,如果你坐在飞机上往下看,那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将很容易找到一些关键的拐角或出口。

生活的迷宫也是这样,如果你一直陷在生活里面,那可能撞得头破血流也找不到一个出口,如果你处在生活之上,向下俯视,那么局面就可能变得明朗了。有些读者会问院“什么叫处在生活之上啊钥难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买一架飞机吗?我可买不起!”这里的生活之上,不是说我们坐在飞机上,也不是说我们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在天堂里向下俯视一切,而是说我们要有一种看问题的高度。

大多数人要么把生活想象成遥远宇宙里的一颗星球,即使用望远镜来观察也只能看到一个小点曰要么把生活想象成一个微生物,用显微镜来观察它的架构,结果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眼高手低”实际上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态度,眼高是为了从大方向上看清生活的本质,手低是为了从小处着手、步步为营地经营生活。

你可以走不出公园里的迷宫,但是你一定要逃出单调无聊的生活。一位科学家研究,绝大多数患有神经衰弱的人不是因为工作的压力和某种未知的疾病,而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无聊了。无聊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侵蚀着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神经彻底地垮下来,没有什么比周而复始没有尽头的生活深渊更为可怕的了。

不光是普通人受不了这种重复枯燥的生活,就连大作家高尔基也是这样,他在作品中描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野蛮凶悍、行为不端,而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道德水平低劣,而是由于他们那重复机械的生活所致,甚至高尔基本人也是如此,他通过读书才得以摆脱这种单调、绝望的生活。

还有一种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追求新鲜,只要有一点点的重复,他们就会厌倦,这种在生活的迷宫走入另一种极端的人大多都是青年人,其实许多伟大的事情在一开始都是单调乏味的,曾经的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说过这样一句话院“在经过了漫长的单调乏味后,我才在工作中寻觅到了激情和快乐。”

我和朋友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摸索,终于走出了公园里的迷宫,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同时,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辆,我感觉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更辽阔、机关更多的迷宫,这就是生活本身,我自信地迈出了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