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世界建筑文化
6611700000052

第52章 欧洲建筑文化(24)

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起,金属结构的多层楼房越来越多。这时,综合各种风格的趋向,在建筑中占了主要地位。卡·托恩创始的俄罗斯—拜占庭样式就是折衷主义风格,他得到官方支持,设计了莫斯科大克里姆林宫(1839~1849)、克里姆林官兵器馆(1844~1851)等建筑。同时,还兴起了模仿古俄罗斯民间建筑在城镇建房的风气,城镇里建起了不少木结构的私邸别墅,其型制多数较小,但也有大型建筑,如莫斯科近郊马尔菲诺庄园建筑群(建筑师贝科夫斯基)、拉多加湖瓦拉姆岛上的修道院(建筑师戈尔诺斯塔耶夫)。有的建筑师(如加尔特曼)用民间刺绣和木刻图案来装饰建筑物,这比古俄罗斯建筑更有俄罗斯风味。19世纪20世纪初,现代派建筑风格开始在俄国出现,它们采用钢筋水泥技术,把建筑外形、阳台、梯子、飞檐等设计得奇形怪状,窗户样式不一,玻璃上带绘画,室内护墙板上涂着彩画,整个设计给人以突出个性自由的印象。

2.俄罗斯建筑建筑特色

988年,基辅罗斯公国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命令全罗斯人受洗为基督教徒(东正教)。拜占庭的建筑形式随著基督教传入而全面影响占据东欧大半部的罗斯。拜占庭的建筑形式影响深远,直到18世纪初彼得大帝西化政策之前,都是大型宗教建筑的主流形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内的主要教堂圣母安息大教堂(1475~1479年建),就可以看到这个影响力。

(1)塔形建筑式样

早先,宗教建筑是一个民族部落或国家集会议事的地方,凝聚共识的标志。随著执政当权者的人事更替,宗教建筑的形式亦跟著新政权的意识型态调整。1132年,基辅罗斯公国分裂,基辅的政治地位没落,取而代之的是东北方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里公国。位于弗拉基米尔城郊外的涅尔利河圣母代祷教堂(1165年建),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俄罗斯宗教建筑渐渐摆脱拜占庭的拘谨形式。首先,很明显的,它的独立塔形建筑样式是一大突破。下半部结构缩小了,但维持了拜占庭的优点,是近乎完美均衡的正立方体,每个立面的三等份切割是典型的基督教数字观念,代表圣父、圣子、圣灵;其上跳脱而起的塔楼则象徵三位一体至高无上唯一的神,让信徒望之崇敬。其次,教堂外墙的浮雕则是将俄罗斯木造建筑的雕刻装饰手法体现在石造建筑上,它不同于罗马的浮雕注重宗教意义浓厚的纹饰图案,而采用俄罗斯民间木造房舍广为流传的雕刻母题,如花草、鸟、兽等来点缀墙面。

社会的经济变化也影响了宗教建筑的形式。以往多半由社会上层的统治者与贵族兴建教堂,社会富裕后,商人与一般平民也能集资兴建;也因此,教堂体型变小,装饰趋平民化。

位于弗拉基米尔城中心的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大教堂(1197年建),外墙浮雕装饰则是此建筑最大特色,它比以往的教堂更多样丰富,且几乎占满了整个外墙;上面除了宗教人像外,还有花草鱼虫鸟兽,甚至还出现类似人面兽身图纹,如此初民社会的泛神观图腾并不符合基督教义中禁止偶像崇拜的教条。基督教圣徒像穿插其中甚是突兀,但也充分显示俄罗斯正教走向自我风格的趋势。这样大胆夸饰的外墙,使它成为中世纪俄罗斯教堂建筑的一个经典作品。

(2)木造建筑特色

俄罗斯文化发端于前基辅时期东斯拉夫各部落的独特文化。斯拉夫民族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之一,也是俄罗斯的主要民族。而其中人数最多的是东斯拉夫人。他们有着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信奉多神教,如太阳神,林神,水神,雷神,风神,畜神等。在基辅罗斯初期,多神教曾经是国教。

最初东斯拉夫人没有专门的庙宇来祭祀自己的神灵。后来出现了木教堂建筑。基辅罗斯大公符拉基米尔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于统治东斯拉夫人,特意在基辅城内修建了多神教万神殿。万神殿是古罗斯多神教时期最早的木建筑物。神殿内有很多木雕,木像等。古罗斯在多神教时期已经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

俄罗斯木建筑物的构造方法是,用圆木水平的叠成承重墙,在墙角,圆木相互咬榫。为便于清除积雪,屋顶坡度很陡。这种圆木房屋是粗糙的,但保暖性能良好。由于结构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内部空间不发达,所以,比较大的建筑物需要用几幢小木屋组合起来,体形因此相当复杂。两层的房屋,下层作为仓库、畜栏等,上层住人。为了少占室内空间,楼梯设在户外,通过曲折的平台,联系各个组成部分。

复杂的组合体形,轻巧的户外楼梯和平台,经过匠师们的精心安排,活泼而又亲切。窗扇、山花板、阳台栏杆等地方点缀着雕花,留着分明的斧痕,染上鲜亮的颜色。体现着俄罗斯人热烈的性格。

在10世纪以前,古罗斯虽然有了丰富的木建筑传统,却还没有建造大型的石建筑物的经验。自罗斯受洗以后,从拜占庭传入了石建筑技术,开始在古罗斯大规模地修建基督教的祭祀场所——教堂。据说在基辅就建造了大约几百座教堂。这对今后的古罗斯的石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宗教成为了古罗斯建筑艺术等的动力因素,建筑的发展与宗教地位的演变是分不开的,因为包括建筑在内的罗斯艺术大都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染和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些艺术于是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性质。

(第三节)俄罗斯建筑建筑类型和典范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东正教,都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们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特别是在中世纪,宗教文化对建筑起过重大的作用,其宫殿建筑、庄园建筑、陵墓建筑等都无法摆脱宗教文化的影响。

1.宫殿建筑

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14到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在克里姆林宫内保存着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教堂与宫殿建筑。

曾引起世人无限尊崇的克里姆林宫,巍然矗立于红场上已800多年。克里姆林宫是建于公元11~17世纪的宏伟建筑群,它曾是历代沙皇的皇宫,是沙皇俄国和世俗权力的象征,在历史上曾发挥防御功能,是宗教和政治活动中心。除了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外,俄罗斯的其他宫殿建筑还有:

(1)夏宫建筑

彼得宫就是常说的夏宫,坐落在芬兰湾南岸,距彼得堡市区29公里,占地1000多公顷,是彼得大帝1710年建造的。该宫是历代沙皇郊外别墅,建筑豪华壮丽,被人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整个宫殿中最主要的建筑物是大殿,坐落在通往海边的高岗边缘上。在大殿的后面,与大殿在同一水平面上开阔的园区,称为上园,大殿面向大海,前面是陡峭的斜坡,被修成阶梯式的喷泉区,再往下是开阔的海边园区—成为下园。上园占地15公顷,比下园高出18米。大殿是一座宏伟的三层建筑物,正面宽达300米,十分壮观。明黄色的墙壁,白色塑像,各有一个金圆顶。建于1714~1724年,1747~1757年重建。二战期间遭到纳粹军队的有计划的破坏,1958年进行了整体修复。现仅保留了彼得大帝的橡木书房和通往书房的橡木楼梯。大宫殿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宴会厅和皇家宫室。1763年瓦廉德拉蒙,采用真正的中国漆屏风和家具,布置成充满东方情趣的中国厅。大宫殿前的阶梯式喷泉区,水流从七层台阶上奔流而下。这里有37座金色塑像、29座浅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两座梯形瀑布。下面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中央是“掰开雄狮大嘴的参孙”的雕像,为下花园中最大的喷泉。参孙像是1802年由戈斯罗夫斯基制作(高3.3米,重5吨),但现在这一座是1947年重新修整过的,涂了一层金箔。从狮子口喷出的水柱高达22米,是全宫最大的喷水柱。它象征着俄国在1700到1721年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大瀑布有参孙运河直通海湾。运河两岸有32个大理石石杯,排成两行,喷泉从杯中飞溅。所有喷泉通过水道与附近高地泉水相连。下花园依傍大宫殿呈扇形向芬兰湾展开,并以大宫殿前的水道为界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占地102.5公顷,有150个喷泉,2000余个喷柱。其中有两个梯级瀑布,东有棋盘山瀑布,系以黑白大理石沿坡铺成棋盘形台阶,最高的泉口饰有3条中国龙,水流两旁皆立有希腊天神大理石雕像。彼得宫中还有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橡树喷泉、小伞喷泉,罗马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等。

(2)冬宫建筑

冬宫位于俄罗斯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市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后辟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它和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冬宫初建于1754~1762年,为俄国巴洛克式建筑。最初是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由当时著名建筑师拉斯特列里设计。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欧洲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上千幅绘画,以及众多名家的其他珍品,装满17艘船,运进俄国,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幽静之地”),该馆由此而得名。

冬宫面向涅瓦河,中央稍为突出,是一座三层的封闭式长方形宏大建筑物。宫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占地97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气势雄伟。宫内有1057个厅室,1886个门,1945个窗,飞檐总长达2000米。屋顶上屹立着176尊诸神与装饰性花瓶造型的雕塑。冬宫现在作为由五座建筑组成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以其规模宏大、装饰丰富、气势雄伟成为一代建筑典范。从面向涅瓦河的大门进入冬宫后,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宽敞华丽的前厅,前厅的尽头耸立着伸向一楼的“约旦楼梯”。最初,“约旦楼梯”被称为“使节楼梯”,因为各国使节都要经此楼梯登上二楼等候沙皇的召见。

1826年为纪念亚历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由建筑师罗西设计了1812年军事画廊,包括多个大厅,共展出332位参战将军的肖像。达·芬奇厅有达·芬奇的两张圣母和圣子的画像。骑士大厅中展览着15~17世纪的骑士铁甲及他们的战马穿着的铁甲,四个骑士和他们的战马模型、刀剑等武器。毕加索厅有不少毕加索的真迹,人物画得非常传神。孔雀石大厅装饰的时候用了两吨孔雀石,深绿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自然纹理的几个孔雀石柱子作为窗旁墙壁的装饰,非常华美,全木的沙皇书房,除了白石的壁炉,整个书房以全木的褐色为主,肃穆庄重。

彼得大帝展厅,整个大厅是鲜明的暖色调,饰带以上的墙壁为金黄色。华丽的科林斯式的石柱把墙壁分割成若干部分,其间挂满柔软的朱红色壁毯,上面用金线和银线绣上图案。正面的墙的中间有一巨大的壁龛。里面挂有一幅描绘彼得大帝与智慧女神米涅尔瓦手牵手的画作,意在表现国王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大厅的穹顶也是金黄色的,上面布满装饰图案。大厅内陈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许多是他亲手制造的。展厅中的一个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腊坐像,头发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发。肖像旁立有一木杆,木杆上端两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线,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过两米。

冬宫中的皇家教堂是由斯达索夫按着拉斯特列里原设计修缮完成的,16个高大的科林斯式的石柱托起四个拱形的横梁,上有圆穹形的天顶,祭坛后面的墙上装饰有表现圣母的浮雕,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

格奥尔吉厅被称为冬宫的“心脏”,是冬宫内最完美的大厅之一,800多平方米,由克瓦连吉设计。克瓦连吉接手这项工程时,前任设计师拉斯特列里的设计尚未完成。1837年12月的那场大火几乎将厅内装饰化为灰烬。当时在位的尼古拉一世命令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重建,重建后的格奥尔吉厅天花板装饰着镀金图案,由16种颜色的珍稀木材镶拼的地板具有同样的花纹,上下呼应。

冬宫虽然外形庞大,但建筑物的表面色彩和雕塑赋予它非同寻常的雅致。浅果绿色基调配以砂岩黄,无数的白色壁柱排列得疏密有致,不仅使数百米长的建筑极富表现力,窗户上的镀金饰框和房顶柱形栏杆上的雕像、装饰花瓶,从整体上进一步加强了华丽的效果。另外,建筑师从具体情况出发,将每个外墙设计成不同的式样,既增添了变化之美,又使建筑物的风格在随周围自然环境而变化的同时,增强了建筑美与自然美的和谐。

2.宗教建筑

在俄罗斯的名胜古迹中,教堂和修道院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俄罗斯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多半是教堂和修道院。这种情况是和俄罗斯历史文化的特点分不开的。

自从公元988年“罗斯受洗”以后,俄罗斯就是一个宗教影响相当大的国家。目前俄罗斯信奉东正教的人数有7000万之巨,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与此相应的是,顶部呈洋葱头形状的东正教堂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同样如此。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一不留神面前就会有一座教堂出现。而在莫斯科为数众多的教堂中,菲利圣母帡幪教堂是比较有名的一座。它被认为是17世纪末期俄罗斯建筑艺术的杰作,当时兴起的新建筑流派——纳雷什金式(又称莫斯科巴洛克式、纳雷什金巴洛克式)的代表作。我看过的一本介绍莫斯科的书中甚至说它是莫斯科四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与红场和克里姆林宫建筑群、科罗缅斯科耶基督升天教堂以及新圣女修道院并列。但我查了许多相关资料,始终没有找到可以证实这种说法的根据,也可能是该书作者记错了。然而,既然它会被误认为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列,这恰好说明它还是有些不同凡响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