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世界建筑文化
6611700000068

第68章 大洋洲建筑文化(1)

(第一章)大洋洲建筑

大洋洲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仅指太平洋三大岛群,即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广义的除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共约1万多个岛屿。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现在一般指广义而言。大洋洲原始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其中有带精美装饰的独木舟、船浆,有图案丰富多彩的树皮布、彩绘墙壁和布满各种装饰的聚会所、神屋、祭室、仓库等建筑。本章将引领读者领略大洋洲建筑文化的丰姿。

(第一节)大洋洲建筑起源与发展

大洋洲原始民族信奉传统的原始宗教,即信仰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流行以男人秘密会社为中心的各种宗教祭祀仪式,创作各种怪诞离奇的雕像和面具,建造饰以精美绘画和雕刻的“神屋”。这些都是形成千变万化的大洋洲原始民族艺术的社会背景。

直到20世纪中期,大洋洲原始部族仍处于史前的石器时代。不论怪诞离奇的毛利木雕和富有神秘色彩的复活节石雕像,还是新几内亚的祖先雕像和面具,都证明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原始建筑地区之一。

1.大洋洲地理区域

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其余十几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在地理上划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澳大利亚:以动植物的珍异闻名,是蓝桉、大叶桉、柠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黄、蜡菊等载培植物的原产地。

新西兰:是新西兰麻及考力代绵羊的原产地。

新几内亚:面积约81万多平方千米,其中新几内亚(亦称伊里安岛或巴布亚岛)的面积为78.5万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东部居民讲美拉尼西亚语和皮钦语,西部居民通用马来语。约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脉和马勒山脉横贯全岛,海拔达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莱平原为该岛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泽和红树林。东南部沿海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高山地区终年积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热带飓风影响。矿物以金、石油较重要。主要产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等。

美拉尼西亚:意为“黑人群岛”。位于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归线之间。陆地总面积约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当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亚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有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群岛”。位于中太平洋,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陆地总面积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罗尼西亚人。主要有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岛、吉尔伯特群岛等。群岛分列为两弧,中隔马里亚纳海沟。群岛以珊瑚礁为主,有许多大环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岛。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

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陆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岛、中途岛、威克岛、图瓦卢群岛、汤加群岛、社会群岛、土布艾群岛、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纽埃岛、萨摩亚群岛、托克劳群岛、库克群岛、莱恩群岛、菲尼克斯群岛、约翰斯顿岛、瓦利斯群岛、富图纳群岛、皮特凯恩群岛等。由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赤道附近各岛属热带草原气候,其他各岛属热带雨林气候。

2.萨摩亚独立国建筑艺术

萨摩亚独立国位于太平洋南部,萨摩亚群岛西部,全境由萨瓦伊岛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7个小岛组成。3000年前已有萨摩亚人在此定居。约1000年前被汤加王国征服。1250年马列托亚家族赶走汤加入侵者,萨摩亚成为独立王国。1722年荷兰人发现萨摩亚。19世纪中叶,英、美、德国相继侵入,1899年,三国签订条约,西萨摩亚沦为德国殖民地,东萨摩亚由美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西兰对德宣战,占领西萨摩亚。1920年,国际联盟把西萨交新西兰管理。1946年,联合国又把西萨交新西兰托管。1920至1936年间,西萨发生了著名的反对殖民统治的“马乌”运动,提出了“萨摩亚人的萨摩亚”的斗争口号。1954年开始实行内部自治。1962年1月1日,西萨在南太岛国中率先获得独立,定国名为“西萨摩亚独立国”。独立后,马列托亚与另一位传统首领共同履行国家元首职责。1963年4月该传统首领去世,马列托亚成为唯一的终身元首。由于1月多雨,又值圣诞节假期,不便举行庆祝,因此自1963年起改6月1日为独立日。1997年7月,经议会批准,元首签署,西萨摩亚独立国更名为萨摩亚独立国。

萨摩亚人生活简朴,但饮食无忧。因为地处热带,萨摩亚绝大部分地区为丛林覆盖,有成片自然生长的椰林,椰果无人采摘坠落满地,香蕉、木瓜、芋头、面包果等四处可见。“树产品”是居民的主要食物。海产品是萨摩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金枪鱼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是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木材的加工和出口也有可观的收入。不过,萨摩亚最主要的经济支柱还是旅游,每年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约10万人。

萨摩亚不少家庭还居住在比较原始的建筑“法垒”里,那是用几根木柱支起来的圆形木屋,屋顶覆盖着茅草或板条。地面由石头砌就,上铺草席,有一两个木箱放置家当,别无其他家什。

岛上最好的建筑是基督教堂。萨摩亚有70%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据说,基督教文化在萨摩亚深植与一位英国小说家史蒂文森有关,他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年,在萨摩亚是很受崇敬的人物,他的旧居现在是总统官邸。

随着与世界的交往日深,萨摩亚人正在努力摆脱落后的面貌。

3.瓦努阿图建筑艺术

瓦努阿图位于斐济和澳大利亚之间,由四个大岛和八十个小岛组成,人口不到二十万。瓦努阿图经济落后,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瓦努阿图虽然于1980年才建国,但她的历史却很悠久。据考证,瓦努阿图人的祖先是约公元前三千年前从东南亚经过印度尼西亚迁移过去的。他们通常以家庭和部落为单位,分散定居在各个岛屿上。每户都有一块祖传或酋长分配的土地,世世代代在这块人间伊甸园中过着亚当、夏娃式的生活,“吃饭一棵树,穿衣一块布”。

由于恰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澳洲板块的撞击带上,瓦国现仍有7座活火山在喷烟吐火,常常可以看到海水沸腾,海面隆起的奇观,而岛上的地震更是一日数次,无日无之。据考证,瓦国人是四五万年前经由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乘独木舟来此定居的美拉尼西亚人。他们以家族和部落为单位,分散生活在各自的定居点上,说着100多种不同语言,难以沟通,互相间常起刀兵。

直到17、18世纪,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探险家们先后到达。现在的瓦国于1980年宣布独立,人口约20万。从上世纪初开始,由英法两国共管,法国总统和英国女王同为国家元首。在这里保持着两套不同的系统:两支不同的警察队伍,两种不同的监狱制度,就连医疗体系和教育制度也是不同的。

瓦国塔纳岛的土著村寨别具特色,屋顶是厚厚的椰叶,四壁有的是芦草捆成,有的则是竹竿编就,只有门是木板的。屋中十分昏暗,空空如也,只有草席铺于泥地之上。这就是真正的土著生活了:他们每户都有一块祖传的或酋长分配的土地,种些木薯和地瓜之类,再采摘些热带水果即可维持全年生活,他们从不必为食物发愁。男人们有时出去捕点鱼或抓几只椰子蟹卖给旅馆,得些零花钱。而至今尚不知钱币为何物的岛民也还大有人在。如果谁家一时没了吃的,可以到邻人、亲属家分享,而不会被拒之门外。

瓦努阿图有一种传统文化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那就是蹦极。在瓦努阿图的一个岛上,每年都有蹦极的节日,这起源于一种成年仪式。正如非洲的马塞男人必须杀死一头狮子才算成年,而几百年前的瓦努阿图男人必须经受住空悬跳的考验,才能算是到了成年。

这里的蹦极是依着大榕树以藤条绑木杆搭起一个三、四十米高的塔,勇士们立于塔顶,以藤条捆住双腿,从35米高度往下跳,在离地面十几厘米时突然停住,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围着他载歌载舞,庆祝他成功通过了成年的考验。这种形式后来传到英国,发扬光大于新西兰。

4.马克萨斯群岛古代文化遗迹

马克萨斯群岛位于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东端,由12个岛屿组成,分为南部岛群和北部岛群。岛上的古代文化遗迹属波利尼西亚古代文化体系,一般认为年代约从14世纪至19世纪初,其发展水平仍处于新石器时代。自1956年起,美国考古学家R·C·萨格斯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并对岛上的古代文化遗迹进行分期与编年。1963~1968年,日本考古学家远喜彦结合发掘与放射性碳素断代,又作了新的编年研究。

该群岛的古代文化遗迹以广场和石像为主。广场大多分布于各岛屿的谷地内,以长方形暗红色凝灰岩厚石板建成,多半呈长方形,因山谷的宽度而大小不一。在中央或边缘往往供奉着石雕人像。有的广场四周筑有围墙或深沟,最著名的广场建于北部岛群努库希瓦岛上的一个人造阶地上,当地人称为托瓦基科夸,意为“奇异的榕树广场”。该广场面积约为132米×36米,一端矗立着两尊石雕像。这种广场主要用于居民的集会和祭祀活动,具有宗教礼仪的作用。马克萨斯群岛的石雕人像以暗红色的火山凝灰岩雕琢而成。取立姿或坐姿,形态矮胖,无颈,臂呈弯曲状,双手捧住突出的腹部。部分石像的嘴是张开的,露出舌头。石像平均高度约0.9米。最大的一尊发现于希瓦瓦岛,高约2.6米,当地人称为塔卡伊。旁边有一重约3吨的石雕人头像,代表一位名叫提乌奥奥的英雄酋长。根据民族学的材料,石雕人像代表氏族酋长和祭司等受人尊敬的人物,或者显示当地的菲基教教义的神圣权力。除石雕人像外,群岛上还有狗形或半人半兽形的雕刻。

马克萨斯群岛上的古代文化遗迹,可能与波利尼西亚东部各岛屿的文化有关。但这里的石像在形象、大小、制作技术和风格上,与复活节岛石雕像迥然不同。19世纪初,由于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外界疾病的传入以及部落之间的战争,马克萨斯群岛上原有居民的人数骤减,其文化也随之衰落。

(第二节)大洋洲建筑风格与特点

由于大洋洲具有长期的殖民地历史和早期探险、考察的历史,许多地方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如悉尼是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的最早流放地之一。现今在该市杰克逊港的单拱海港大桥下的罗克斯岬是早期移民的登陆地点。达尔文市的范尼湾,是流放囚犯的地方,并建有监狱。现已成为居民避暑休憩之所。1893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到此考察。然而保留最多的是伴随欧洲移民大量涌入而形成的早期城市建筑。这些建筑物充满了欧洲色彩和风格,如悉尼市内英国维多利亚式的市大会堂、州议会大厦、文艺复兴式的邮政总局、古老的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博物馆等。新西兰奥克兰的“帕涅尔村”集中了殖民时代的各种住宅。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许多古老城市在本世纪以来又建设了大量的现代化建筑物。如悉尼市内高304.8米的悉尼塔、风帆形的悉尼大歌剧院、圆形的“澳大利亚广场塔”等等。古老的西欧风格的建筑与现代化的新式高楼大厦,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成为外国游客观光的主要对象。

1.大洋洲建筑风格

同样是因为大海的隔绝,大洋洲的历史变迁相对单纯,早期的土著居民和16世纪后登陆的欧洲移民共同描绘了大洋洲的文明轨迹。欧洲移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要海滨城市,如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殖民文化一样,有其一贯的优雅和形制典范,并不鲜见。真正地道的大洋洲文化,还是出自其原始民族,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土著、毛利人和三大群岛原住民(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巴布亚人、波利尼西亚人)三大支系。虽然是散居在近万个小岛上,大洋洲的原住民依然被认为是远古时期自亚洲迁徙而自的种族。他们都信奉传统的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盛行各种宗教祭祀仪式,其雕刻艺术总是与原始图腾联系在一起,喜爱创作各种以图腾符号为主题的雕像和面具,建造装饰着精美绘画和雕刻的“神屋”。他们的原始文化独特而强势,尤其是在三大群岛地区,造型丰富的彩绘木雕、怪诞变形的面具石雕以及独木舟上的船头雕刻都令人着迷。直到20世纪中期,仍有一些处于史前石器时代的原始部族延续着这种朴拙而神秘的艺术形式。

大洋洲的传统建筑装饰风格,便是以这种原住民艺术为基础的。在建筑格式方面,因为海岛的地理环境,一般都极为简单,以毛利人的民居为典型代表。用蒲草和棕榈树枝搭建斜顶的茅屋,少数宗教和祭祀建筑会辅之以石料增强坚固度,或贝壳等材料增加华丽感。名为“托塔拉”的柱子是毛利人建筑的重要特色支撑结构,通常柱身会被漆成棕红色,并装饰上漩涡图案和芦饰工艺,为建筑物营造出高耸欲飞的姿态,自然柔美中不乏仰而弥高的神迹。民居间隔疏阔,一般高度较低,正适应变幻多端的海岛气候。

在装饰元素方面,大洋洲风格偏爱木雕、石雕、彩绘、陶器和树皮织物镶嵌的家具。木雕主要出自毛利人,鱼、鸟首人身的羽人、曲线型和双螺旋的纹样均为典型纹样,鸟爪的造型尤其常见。毛利人对纹样的喜好还体现在使用的面积比例上,通常都非常大。巴布亚人在石雕方面的贡献则比较突出,面目开阔,宽鼻广额的复活节岛石像是巴布亚艺术风格的代表,同样的面孔也出现各式装饰石雕上。

2.萨摩亚的建筑特色

萨摩亚传统居住用的建筑物有“法雷特雷(大屋子,接近圆形)”、“法雷阿侯劳(长椭圆形)”和“法雷欧欧(小屋子,椭圆形)”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都没有墙壁,是视野和通风都很好的开放性建筑,里面是一个大房间,适合高温多湿的萨摩亚气候。笔者曾在萨摩亚的房子住了将近半年,有时一大早就有鸡或一群小鸡、狗或猪只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