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关于这个世界,你不快乐什么
6641200000006

第6章 有些人他们不敢爱(1)

在爱的世界里,我常常觉得,我们可以爱这个人,也可以爱那个人,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爱来填塞我们的精神世界及物质世界。但是无论我们爱谁,其实我们最爱的人是我们自己。

因为害怕被遗忘,害怕自己没有归属感,所以我们拼命去抓住一个人,其实抓住的是自己的渴望。

因为我们太爱我们自己,不舍得自己难过,不舍得自己哭泣,我们保护自己,用爱的名义去爱别人,为的是这份爱能够得到回报,而这个回报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一旦得不到,就会对这段关系失望,也许不是对方的错,而是自己要得太多。那些温情的笑容、关切的眼神、掏心窝子的话语,我们需要从这些中得到肯定自己的价值。死命肯定自己的过程,也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

01单身男女:当单身成为一种习惯

丛扬洋

晚上参加了一个陌生的单身聚会活动,和一群单身男女一起,吃吃喝喝,游戏聊天,好不快乐。谁也不认识谁,所以放肆地张扬,放肆地忧伤,也放肆地快乐。然而,回来后却陷入了另一种恐慌。

这种恐慌无关于单身,而是关于这个城市的恐慌。

“单身”是这个城市一直在流动的主题。无数的男女或宅在家,或在寻觅,但一直单身。他们一直在扬言找对象,一直在讨论单身,一直在被介绍,但却依然在单身大军中游荡,从20岁到30岁,从年轻到中年。然后开始恐慌,对的那一半到底在哪里?然后开始自我安慰,缘分这东西强求不得,到了这个年纪,也急不得了,随遇而安吧。

我看着这个群体里有些称“80前”,还有些称“80后”。要有多大的勇气,才敢说我是“80前”,和1980年沾沾边,而去逃避掉“我是70后”这个伤感的句子。1980年出生,现年也已33周岁,在北京不算大,但在恋爱史上绝对是剩下的了。然后出现在单身聚会上,有或没有幻想,或者只是来玩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玩一玩,开心一下。然后听着同时聚会的人自我介绍:

我叫××,“90后”。不知道听到的人该是何种心情。

我对年龄没有多大的概念,却在这个群体里感到一丝的悲哀。

辗转过无数男人女人,在岁月里被蹉跎着,幻想过无数爱情,最后却落得空空。然后开始游走于“百合网”“非诚勿扰”,更多的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接连不断的单身聚会。其实在参加的时候,已经无数次地告诉自己,这里不会找到,虽然还是寄最后一丝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希望。更多的是,在这种单身交友活动中,喜欢表达一下最后的自己:网名、籍贯、星座、年龄、择偶标准。

然后听着另外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的故事,获得一丝安慰和认同感。我在这个城市,并不是特殊的。还有这么多人和我过着一样的生活,和我有一样的生活现状。在这个群体里,我是很正常的,于是找到归属,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单身群体也有着单身群体的生活圈。他们不乏能力,在各行业里都能成为一枝独秀。他们不乏才华,在这群体表演里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不乏表达的能力,他们很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状况和择偶的标准。但是一次次单身聚会,主角依然还是他们,在这个本属于陌生人的聚会上,他们一次次熟悉起来,一群熟悉的朋友彼此打着招呼、开着玩笑,然后让几个新加入的人感觉有些格格不入,不知所措。

我是一个新加入的人,刚去的时候,看他们彼此熟悉地问候着,而我却显得十分多余,全部是陌生的面孔。我只是短暂地停留,并不想沉溺于其中。只是更加好奇,为什么这些人一直在寻找,却一直寻不得。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好奇。

他们的标准并不高,并不是在要求一个“高富帅”或者“白富美”,他们想要的并不完美,只是要求投缘或者有感觉。他们要的很简单,却一直在单身。他们说自己很宅,或说自己的社交面很狭窄,他们有很多理由支持找不到心仪的另一半。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种活动,我也在询问着自己,是什么支持我第二次来参加呢?我给自己的理由是好奇。第一次参加的是桌游,第二次参加的是聚餐。但是我又发现,远非如此。在这个群体里,有另外一种动力在左右着我。

参加这两次活动,我没有学会打牌,没有学会三国杀,也没有学会“杀人”游戏,但我还是喜欢这个群体。

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被一些东西所吸引。

所谓的对单身的摆脱的渴望,只是一种说辞。我们常常有太多这种说辞,一方面说渴望挣很多钱,另一方面却讨厌钱的罪恶;一方面说想离开北京回家,另一方面却在北京一待就是很多年;一方面说该锻炼身体了,另一方面却躺在床上等着这种想运动的冲动离开;一方面说想恋爱了,另一方面却陶醉于单身的快乐中。

单身是一种习惯。有时候明明知道有些习惯不好,却迟迟不愿意去改,有些时候,当习惯称为习惯的时候已经意识不到是一种习惯了。单身的理由有很多:我是做技术的,认识人少;我初中毕业,学历低没人要;我年纪这么大了,好男孩或好女孩早就没了;如此云云。然后又去参加单身活动,和另外一群单身的异性在一起,讨论着我们彼此想要的另一半。有些世俗的观念在影响着我们,譬如说年纪大了该结婚了,父母在催了,自己也着急了。然后又给自己一个坚实的理由,像我们上面说的:找对象不容易找。其实,最终,我们还是陶醉于一种状态:单身。

当单身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我们习惯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一个人,虽然有时候有些着急,但一群着急的人在一块儿的时候就不着急了。因为我的单身在这个群体的情境下,成为了一种常态,并且乐在其中。

我喜欢一直保持着单身,到哪儿都说,网名、籍贯、星座、血型、择偶标准,然后看着一堆异性猜测着可能性。我喜欢和一群单身的人叫啊喊啊玩桌游玩到最尽兴,然后开开心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喜欢自由,无拘束,开放,喜欢和一群老朋友或陌生人随意聊天游戏,喜欢没有压力。

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未必会有人认同。因为他们真的是渴望摆脱单身,只是机缘没有到。在工作中,我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去努力,就一定能做到。为什么恰恰到了感情这儿无计可施?任何一种状态,只要在持续且没有被摆脱,那么这种状态必然有吸引我们的地方。

温柔不是问题,男人味也不是问题。

问题是,我们是否真的想找到,还是只是幻想我想要。

想起了那个古老的故事。在洪水暴发后,某人虔诚地说,“上帝会来救我”。船来了,他拒绝上船并且说上帝会来救我。飞机来了,他又拒绝登梯并说“上帝会来救我”。结果,他真的去见了上帝并且责怪上帝为何不救他。上帝只是轻言轻语:“我救了,只是你不要。”

那个理想的伴侣,上帝一直都有给。只是,我们不要,而在期望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以一种庄严的、浪漫的、神圣的或其他的方式出现,然后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说:“他就是你要找的人。”

可惜上帝没有这么做。

上帝只是把他放在不起眼儿的拐角处,而你却不曾认真地看他一眼,只是仰头大叫:“我的他,在哪里?”然后继续低头流连于单身聚会之间。

有的人说,自信或自卑,或真的是因为某某原因。但是,我不相信。真的想获得的时候,大千世界,总能获得。感情和工作一样,有天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定的。除非你像坐在河边的路人一样,对着河岸说:“啊,亲爱的彼岸,亲爱的彼岸你过来吧,我想领略你的风光。”对他来说,坐在这儿不动的好处要大于走到对岸去看风光。

那么对于你呢?你坐着不动,是什么吸引了你,让你宁愿在这坐着,也不愿意走过去看风景?

你看,人生和城市都这么好笑,一面要,一面又不要。

02有人对爱望穿秋水,有人视爱为洪水猛兽

沈万久

最近,我身边有不少朋友结婚了,这是一个好现象,虽然他们之中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姑娘肚子大了才仓促成事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脸上写满的幸福和我对他们的祝福,即便这种祝福带有一丝幸灾乐祸的意味。

另一个“最近”,我发现身边的一些女性同胞的年龄开始大了,奔三在即,迟迟无主,一副花木兰的架势,要不就是女强人的干劲,白天人前坚强,晚上孤影垂泪,开心时斗志昂扬,伤心时梨花带雨,最麻烦的是生病,甭管大病小恙,总之是千万不能生病,要是因为搬家或是加班太累所导致的生病那可不得了,用她们的心声来说就是——真恨不得随便找个雄的嫁了得了!

从以上的两个“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虽然我不太愿意,但我也跟身边的朋友一样,懵懵懂懂地就一事无成地活到了快要结婚的年龄,这真是一件让人沮丧的事——当然,这个结论并没有什么价值,有价值的结论就是,不知从何时起,都市里出现了两拨人:一是“恐婚族”,视婚姻为洪水猛兽;二是渴婚族,又叫作“圣(剩)斗士”,对恋爱望穿秋水。

两个人在一起谈恋爱,日子久了,套用“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种,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千千万万”的道理,结婚的理由似乎也只剩一个了,不结婚的借口倒值得好好琢磨:有想着骑驴找马的,有“若为自由故,婚姻皆可抛”的,还有暗自盼着初恋或前任情人回心转意的……诸般理由,不一而足,却头头“似”道。

一个人独自过日子,日子久了,借用“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之喻,就会发现咸淡也好,苦辣也好,都得自己品尝,不管你有多少朋友,朋友有多么交心,也甭管你有多少亲戚,亲戚有多爱你,真正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就像是在做梦,不管是Sweet的还是Horrible的,都得自己去做,没人帮得到你。

不可否认,伟大的人类虽然直立行走了这么多年的路,但依旧未能脱离动物的本性,总会有无助、彷徨、脆弱且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总希望有人可以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并不是神话,找对人扎堆总是硬道理。

众所周知,恐婚者多半为男性。在某网站对恐婚的调查中,53.67%的男人承认自己有恐婚倾向。考虑到男人是撒谎的动物,这一数据还得往上走好几个小数点才靠谱儿。究其原因,作为男性同胞,我是有发言权的,起码能代表部分男同胞发言——正如每一种恐惧总能找到一个根源,而且其往往是发生在小时候的一样,恐婚之源头或许也应该从小时候找起。

记得小时候在男孩圈里常常有这么一个说法,说谁要是结婚了,就是给一辈子套住了,即吊死在了一棵树上。这个说法让我们从小便对结婚没有好感,不管这棵树是州长的女儿还是奥地利的公主,性质都一样,总觉得一个人完全没有了自由,一辈子就这样过完的感觉。现在想起,虽然恐惧犹在,但其实领证前后的日子还是一样地过着,有理想的继续追,没理想的继续混,真正的差别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与“恐婚族”不同的是,“渴婚族”则多半为女性。据“百合网”网络数据统计,一、二线城市的剩男和剩女的比例为3∶7。数据虽不能尽信,但多少值得参考。这么多“剩女”,要是放在古代还是比较好对付的,一夫多妻制,现在可不行,女孩子家都顶着半边天了,你要是敢二妻(更别说多妻了),咱宪法不治你你也别想过半天好日子。

如你所知,每个人都会老,都会有晚景,都有踽踽独行老掉牙扶拐杖的时候,作为一名“剩斗士”,随着热闹的生日过了一个又一个,一方面乐观地坚信总会嫁出去的,另一方面又忍不住在心底暗自勾勒出一幅凄凉的晚景图。如此矛盾之下,难免会有“病急乱投医”之冲动,后果很可能是没把病治好,还错过了真正的好医生。

对于恐婚者来说,被逼婚时他们常常拿来挡箭的一句话是:“呃,这个啊,缓缓,还没准备好。”逼婚者往往会怒斥道:“说你还要准备啥啊?都准备了这么多年了!”由此可见,“准备”在这里成了男女双方博弈的关键词。

既然是关键词,所以有必要多费些笔墨。一般说来,“准备”可分为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说到物质准备,就不得不提到房子。在中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有房是结婚的必要条件,有车的话条件就更为充分了,但现实生活中这两大件都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即便是买彩票,中的人也都说了,得买上几年才能有这运气。

至于心理准备则更为复杂了。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是:“恋爱是两个人散打,婚姻是两家人群殴。”意思大家都懂,我也没必要解释了。话说回来,其实以上两种准备都是小事,是局部,是一盘菜里面的蒜瓣和姜、葱,最可怕的是辛辛苦苦拼掉老命把两种准备给办妥了,却突然发现眼前的这个人不是自己一辈子想吃的菜,那才真要命……对于“剩斗士”而言,如果说一天到晚给家人逼婚的感觉尚可应付,那么四处把自己当作商品一样推销给任何一个异性,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面试机会却被爽约或是几句话对付完的感觉可不是一般的好受。当然,自己爽别人的约和用两句把人打发走的感觉也照样好受不到哪儿去。好不容易在酒吧里逮到个对上眼神的哥们儿,可一深聊发现其年纪比自己小一手掌,而且人家压根儿不是奔着组建社会“细胞”的,说得好听是要体验新的恋爱生活,说得难听就是想找个成熟些的性伴侣。

然而,对于一个“剩斗士”来说,最可怕的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直接从认识期省略恋爱期冲入婚姻大堂——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更可怕的是结婚之后明明知道不是一个路子的人还要凑合着过完,这就像是不顾一切地冲进了围城,结果把自己围在了暗无天日的荒城里,从此随波逐流,岂不呜呼哀哉!

佛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当然,我们不是想宣传前世今生的因果循环。我真正想说的是,过日子跟电视剧不一样,特靠谱儿的反而不靠谱儿,不完美的才是更完美。

古人还教我们,有花折时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话的意思是让我们一定要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菜,珍惜好时机的人方能活得更灿烂。当然,也不能说看到花就伸手,不管是不是自己爱的花,不论是不是手上已经摘了好几枝花了——须知道,这种后果只能用6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玩火者,自焚之!

03越长大,越难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越长大,越难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不是因为条件。

还是有人喜欢你,你也活得比以前更好,不再那么任性,更像是在投资的艺术品。

也不是因为对爱情死心。

在KTV突然听到的某首歌,会让你情不自禁地模糊了视线。

一些场景,一些气息,始终无法忘怀。朋友帮你介绍时,你也会满心期待。

你却依然单身。

闭上眼睛吹蜡烛的时候,总是希望身边有另一个人一起许愿。在一些客气的场合,有人来搭讪,话题围绕着你单身的原因。而他们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你太挑了。你在心里面笑,难道其他人都不挑?

其实你自己知道,为什么不能好好谈一场恋爱。就是因为,你太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一块料,所以不会再轻而易举地把自己交出去。就像是有一天你发现跌倒以后磨破的伤口,会留下疤痕,于是走路时不敢再大步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