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红宝书——中医语录
6641400000022

第22章 治疗——治病求本,标本兼治(3)

本文向您介绍了成人罹患黄疸症的治疗方法,但若幼儿特别是新生儿患了此症又该如何处理呢?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胎黄。孕母常因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就出现胎黄。建议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第二,婴儿出生后需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第三,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第四,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语录链接】

外感之黄,热解而黄自消;内伤之黄,虚回而黄始退。外发体实者,投清凉可愈;内发元亏者,非补益不痊。

——《会心录》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黄帝内经·灵枢·诸疾诊尺》

伤寒淤血不解,郁发于表,发为黄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关幼波。

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

——尤在泾。

阳黄当清湿热,开太阳;阴黄当温脾肾,化膀胱。

——沈绍九。

人有病黄肿者,不可以误以为黄疸。盖黄疸者,遍身为重,眼目俱黄,而面无肿状;黄肿之黄,则其色带白,而眼目如故。

——陆九芝。

11.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陈良甫

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角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中风的类型

中风分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脑出血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型叫做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主要包括三大类:脑梗塞、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风的治疗

(1)中药处方

地黄30克,巴戟天10克,石斛10克,肉苁蓉1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熟附子8克,石菖蒲10克。每日1剂。

(2)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若中风已发生,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捏压少冲、关冲、商阳、肝穴,每穴10~20次,轻缓进行,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另外,外关是非常有效的穴位,可按压之。

按摩疗法二:若中风已3个月以上,成为中风后遗症期时,按压肾穴、肝穴、心穴、健理三针区,均可达到促进语言、肢体恢复的作用。

(3)食疗方法

猪肉杞子汤:将100克瘦猪肉切片,与3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枸杞、10枚大枣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汤,汤成拣去黄芪、当归,调味即可。食肉喝汤,并吃枸杞与大枣。每日1剂,可连用1~2个月。主要治疗脑中风及脑中风留下的后遗症。

乌龟冰糖饮:取750克乌龟血放碗中,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入锅中隔水炖熟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主要治疗脑中风。

【贴心提示】

在生活中,如果碰到脑中风病人,应迅速叫救护车,送到有神经内科和脑外科的医院急救,并要将以下病情准确地转告医生。如发作的具体时间,是否呕吐,症状是否逐渐恶化,意识情况如何,头痛的程度,手脚麻痹、语言障碍有没有,是否在服用降血压药,有没有受伤等。

【语录链接】

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其久也,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理。

——戴复庵。

大概以气药治风犹可,以风药治气则不可;以血药袪风,以气药治痰均可;以风药治血,以痰药治气均不可也。

——冯楚瞻。

中风,大便必然结燥,盖由痰热郁结于中,宜服润肠丸,使大便常润,则风亦易愈。此釜底抽薪之法,屡试验者。

——《医述》

12.治惊莫若安心,治悸莫若顺气

——方隅。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本病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心悸的类型

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也可导致心悸。其类型如下。

(1)心神不宁型:此类心悸患者平时精神过于紧张,一点小事就会思前想后,常见于女性。而当受惊吓后,就会出现心悸。

(2)心血不足型:此类心悸患者多为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血虚明显,平时又思虑过度,致使心脾两虚而造成心悸。

(3)阴虚火旺型:此类心悸是肾虚心火旺而致,久病体弱者多发。中医认为,心主神志,需靠肾阴的滋养,心火也需肾阴的制约才能防止过旺。当各种原因引起肾阴虚弱时,心脏没有了制约和滋养,就可出现心火过旺而见心悸。

心悸的治疗

(1)中药处方

柏子仁30克,当归10克,生、熟地各12克,白芍10克,龙眼肉10克,党参10克,生黄芪15克,太子参15克,木香10克,大枣10克。每日1剂。

(2)穴道治疗

按压推揉心包区,至皮肤潮红发热。同时,刺激内关。当右侧伴有胸痛时,刺激右侧手腕的内关,当左侧伴有胸痛时,则刺激左侧手腕的内关。

(3)食疗方法

柏子仁粥:先将10~15克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50~100克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蜂蜜,稍煮沸即可。每日2次,2~3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以及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大便泄泻者不宜用。

酸枣仁粥:先将洗净的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放入15克酸枣仁末再煮,煮至米开粥稠为度。空腹温热食。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心烦。肝、胆、脾、心有实热或暑湿内停以及初感风寒者,不宜用。

双仁粥:先煎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红枣5枚,取汁去渣,同100克粳米煮粥,粥熟调入红糖稍煮即可。空腹温热食,每日1~2次。适用于心悸、头晕、倦怠、舌质淡红、脉细弱。内有实热、大便溏泄者不宜用。

【贴心提示】

心悸患者伴有多种症状,如伴随出现胸痛、冒冷汗、晕倒等症,都有可能是患了严重的疾病,要加倍注意。平日要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如病情严重须及时入院就医。

【语录链接】

怔者血之虚,忡者火之盛,养血则怔自安,降火则忡自定。

——方隅。

心虚则心神不安而怔忡,有淤血亦怔忡。

——唐容川。

13.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

——《古今医鉴》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痞”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当肝脏脂肪含量超过肝重量的5%,就可诊断为脂肪肝了,有的甚至高达40%~50%。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并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脂肪肝的类型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

(2)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3)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4)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脂肪肝的治疗

(1)中药处方

(1)气滞型:治法为疏肝解郁,行气和中。方当以柴胡疏肝散与逍遥散和方。

全方特点:理气为主,兼有行血,调肝为重,佐以健脾,柴胡为升,枳壳为降。

主要药物:柴胡10克,枳壳6克,白芍15克,甘草6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泽泻15克。

(2)血淤型:治法为疏肝养血,活血化淤。以膈下逐淤汤为主加减。

全方特点:气血双调,养血破淤,以降为主,降中有升。

主要药物:桃仁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川芎10克,草决明6克,山楂15克。

(3)湿热型:疗法为祛湿化浊,清热解毒。方用平胃散加减。

全方要点:行气理气,分利湿热。

主要药物:苍术10克,厚朴6克,青皮10克,陈皮6克,车前子15克,荷叶20克,泽泻15克,甘草6克。

(4)痰淤型:治法为柔肝养血,化浊消淤。以旋复花汤和大黄蔗虫丸。

全方特点:通利三焦,利胆降浊,化痰消淤。

主要药物:青黛15克,昆布10克,栀子15克,茵陈6克,大黄10克,蔗虫15克,首乌15克,郁金6克。

(2)穴道治疗

用右手拇指指端,压迫耳部内分泌穴(部位在耳屏间切进底部稍前方),每次10分钟,停3分钟,然后再用同法压迫10分钟,10天为一疗程,每日2次,坚持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3)食疗方法

鱼脑粉:将鱼脑或鱼子焙黄研细末。温开水冲服,每次服3~5克。

脊骨海带汤:将海带丝洗净,先蒸一下。将动物脊骨炖汤,汤开后去浮沫,投入海带丝炖烂,加精盐、醋、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食海带,饮汤。

【贴心提示】

脂肪肝病人需要注意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减少食量,控制体重增长,特别是减少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多食些豆制品和含有B族维生素的食物。

【语录链接】

肝壅,两胁痛。

——《黄帝内经·素问》

心下坚,大如旋盘。

——《金匮要略》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

14.滋阴养血,制其阳亢

——《本草述》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可归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类型

(1)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易怒,夜睡不宁,口苦或干,舌边尖红,苔白或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眩晕,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耳鸣,失眠,心悸,腰膝无力,或盗汗,舌质红嫩,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3)阴阳两虚:头晕,眼花,耳鸣,腰酸痛,阳痿,遗精,夜尿,或自汗盗汗,舌淡嫩或嫩红,苔白厚或薄白,脉虚弦或紧,或沉细尺弱。

(4)气虚痰浊:眩晕,头脑欠清醒,胸闷,食少,怠倦乏力,或恶心,吐痰,舌胖嫩,舌边齿印,苔白厚油浊,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高血压的治疗

(1)中药处方:按照不同类型的病症用不同处方。

处方一:肝阳上亢宜平肝潜阳,用石决牡蛎汤。石决明(先煎)30克,生牡蛎(先煎)30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莲子心6克,莲须10克。

此方用石决明、牡蛎以平肝潜阳为主药,钩藤、白芍平肝熄风为辅药,莲子心清心平肝,莲须益肾固精为佐,牛膝下行为使药。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明天麻;失眠者,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处方二:肝肾阴虚宜滋肾养肝,用莲椹汤。莲须12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山药15克,龟板(先煎)30克,牛膝15克。此方以莲须、桑椹、女贞子、旱莲草滋养肝肾为主药,山药、龟板、生牡蛎为辅药,牛膝为使药。气虚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心悸加酸枣仁、柏子仁。

处方三:阴阳两虚宜补肝肾潜阳,用肝肾双补汤。桑寄生30克,首乌24克,川芎9克,淫羊霍9克,玉米须30克,杜仲9克,磁石(先煎)30克,生龙骨(先煎)30克。若兼气虚者,加黄芪30克。若以肾阳虚为主者,用附桂十味汤(肉桂3克,熟附10克,黄精20克,桑椹10克,丹皮9克,云苔10克,泽泻10克,莲须12克,玉米须30克,牛膝9克)。若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黄芪30克,杜仲12克。

处方四:气虚痰浊宜健脾益气,用赭决九味汤。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6克,法半夏12克,云芩15克,代赭石(先煎)30克,草决明24克,白术9克,甘草2克。

重用黄芪合六君子汤补气以除痰浊,配以赭石、决明子以降逆平肝。若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格、女贞之属,若兼肾阳虚者加肉桂、仙茅、淫羊霍之属,若兼血淤者加川芎、丹参之属。

(2)穴道治疗

按摩疗法一:轻叩头部、脊柱两侧,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15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

按摩疗法二:保健按摩,如洗面、揉叩头皮、浴眼、擦鼻、叩齿、梳头、鼓耳、抚枕后、举手、搓腰眼、揉腹、练腿、搓脚心等都有疏导气血、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的作用。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贴心提示】

如果您已患高血压且夜间难眠,请在睡眠时把腿部的床稍垫高7~10厘米,这有助于迅速入睡和睡觉香甜。不过,如果血压低于100/60毫米汞柱的话就不需要这样做了。

【语录链接】

先生治法,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是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用清上实下之法。若由思虑劳身心过动,风阳内扰则用酸枣仁汤之类;若由动怒郁勃,痰火交炽则用二陈龙荟之属。风木过动必犯中宫,则呕吐不食,可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其他如辛甘化风,甘酸化阴,清金平木,种种治法未能备叙。

——叶天士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

——《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15.健脾除湿泄浊,贯穿始终

——中医高脂血症的论治法则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它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但其症状散见于“眩晕”、“中风”、“脑痹”等病证中,属“痰浊”、“痰痹”范畴。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指的是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

高脂血症的类型

高脂血症多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虚引起脏腑功能失常所致。其主要病机类型如下。

(1)禀赋不足,好逸恶劳:因先天禀赋不足,肾虚不能温煦脾胃,以致脾虚不运,聚湿生痰;或生性好逸恶劳,贪睡恣食,或终日伏案,多坐少动,致使膏脂来源增多,利用减少,积于体内,滞留脉道,而变生本病。

(2)饮食不节,脾胃损伤: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精微”浊化而成脂浊痰湿;或因恣食肥甘、醇酒奶酪,以致膏脂过多,传输、利用、排泄不及,而成脂浊之变,侵淫脉道,而变生本病。

(3)情志内伤,肝胆失利:除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致使膏脂传输、利用、排泄障碍,食浊变为痰湿之外,尚可因郁怒伤肝,而致肝胆疏泄失利,或肝郁脾虚,或肝郁脾困,最终亦导致膏脂聚集,变生痰湿。还可因肝郁化火烁津为痰,阻滞脉道,亦可变生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