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别让医生害了你
6641600000009

第9章 医疗产生伤害(1)

医疗与伤害如影随形

临床诊疗中经常会遭遇这样的景况:因公费医疗,或因为他人责任致伤不用自己掏医疗费的病人,反复多次要求医生重复一些不必要的贵重检查。曾经有年轻体健的小伙子,就仅仅因为被汽车擦伤一点儿头皮,一周内要求几次做全身CT。如果是一个不讲医德的医生,这正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多多创收何乐而不为?但恰恰他碰上一位正统、古板、医德高尚的医生,并不迁就他的愚昧。小伙子反而状告该医生服务态度不好。

在他的思想认识中,CT是毫无损伤的,不做白不做,反正不花自己的钱。事实恰恰相反,CT所发射的X射线,超过一定量对人体是有害的,反复多次检查在一定程度上伤害身体。

许多诊疗技术所介入的方法、措施,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只不过,有些伤害十分轻微,如采血、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所做的机械损伤等,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有些伤害相对较重,如手术、X光检查等。

客观了解损伤的程度、性质,在求医的过程中能让我们保持几分理智: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手术等,另一方面,避免对损伤过度敏感,错误地拒绝该做的检查和治疗。

诊疗技术副损伤

各种诊疗手段在给疾病诊断带来便利和进步的前提下,相应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伤害。常见仪器操作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如下:

筲肌肉注射。

注射偏斜损伤神经血管,比如青霉素注射到坐骨神经上可以引起下肢瘫痪;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小儿多次臀部肌肉注射,容易引起臀肌挛缩。

筲静脉穿刺。

造成局部血肿、静脉炎症;空气进入血管引起静脉栓塞。

筲导尿术。

局部疼痛刺激;尿路感染。

筲灌肠术。

压力太高、速度太快、温度过高或过低伤害肠道。

筲腹腔穿刺术。

损伤腹腔内脏器;穿刺抽取液太多,引起水盐代谢失衡。因此,肝硬化时抽液一般不超过3000ml。

筲胸腔穿刺术。

刺伤肺和心脏、胸腔血管;并发胸腔感染;过多、过快致心肺功能障碍——首次抽液量不超过600ml,再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ml。

筲腰椎穿刺术。

损伤脊神经血管。

筲心包穿刺术。

损伤肺;误注入空气。

筲骨髓穿刺术。

骨髓感染;抽取过多——每次每部位以不超过2ml为宜。

筲胃镜检查。

损伤喉、食管、胃。

筲X光透视、摄片。

X光是一种放射线,能够穿过物质,如人体、木板、书籍等。X射线对机体有电离作用,使其体液和细胞发生一系列生化作用。这种作用是损害作用,并且有积累性。

一台给人体使用的X射线检查仪器设备,必须充分考虑到检查时所产生的X光剂量。少量运用此项检查,对机体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超过一定剂量会引起机体明显改变——轻者局部变形,重者骨髓抑制、白血病等。因为铅对X射线有阻挡作用,我们所见到的X光室均设有铅板隔离,暴露操作时医护人员穿铅衣、戴铅手套。

筲CT、核磁共振。

均利用X射线的原理,对人体的伤害同上。

筲B超、脑电图、心电图。

因所使用的电脉冲波束无放射性,到今天为止未发现对人体有明显伤害。但对于孕妇来说,多做B超是否绝对无害,目前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为了优生,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把做B超当做经常性的产前检查。特别是在怀孕早期,胎儿容易产生畸形。

手术造成损伤

因为现代技术所限,要求医生在去除病灶的情况下,丝毫不损伤人体正常组织是不可能的。不同部位的手术、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人体正常组织损伤的程度不一样。

这些损伤包括:

筲所有手术入路的损伤。

要进入病变部位,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神经、骨头等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切割损伤。开腹手术,需要切开腹部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膜;开颅手术需要切开头皮,锯开颅骨。

筲与病变组织、器官临近的正常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

有些包块的界限不清,必须切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

筲麻醉可能造成的局部和全身伤害。

出血、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全脊髓麻痹、呼吸抑制等,严重时致人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近来,腹腔镜手术的开展,在一些手术中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的强度,因此称其为“微创手术”。虽然它们对表皮切口的微损伤毫无疑问,但有些情况下(手术不熟练),操作过程中对内部组织的损伤加大,导致总的损伤不一定减少。

比如,胆囊手术时可能对肝脏产生灼烧,不熟练操作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等。阑尾炎、甲状腺囊肿等直接手术所做的切口,有时候比腹腔镜三个穿刺孔加起来大不了多少,而手术时间可能更短,且可以不用全麻。这种情况下,一味追求腹腔镜手术,从经济角度、健康角度来比较是否有益,值得商榷。但有些医务人员为了经济利益、轰动效应和锻炼手术技巧,有可能诱导病人作出不当选择。

新开展的手术因为医生技术的不熟练,副损伤相对会大。重要部位的手术像脊柱、大脑、心脏、大的血管神经附近,副损伤后果比较严重。不容易暴露部位的手术为了开辟手术路径,容易造成较大的副损伤。

了解手术会有副损伤,了解各种新开展的高科技手术的另一面,根据自己的疾病和身体的具体情况,与医生一起作出最佳选择,不要被新鲜时髦的名词和广告宣传所误导。

手术酿成事故

手术事故指因为医生操作失误导致的对人体的损伤。德国外科学协会主席马蒂亚斯·罗特蒙德教授说,医院手术事故造成的病人死亡人数,可能比交通事故、艾滋病或者乳腺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

罗特蒙德说,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每年至少有4.4万个死亡病例是由本来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引起的,这一数字甚至可能高达9.8万。专家认为,德国尽管没有类似统计,但基本状况应该相差不大。中国这方面虽没有统计,但相对发达国家落后的国内医疗条件,医疗手术事故的发生率肯定也不会低。

手术事故造成患者轻则身体功能减退或者丧失(残疾),重则死亡。手术事故根据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笞手术前准备不足和错误造成的事故

筲手术前诊断错误,如把内科病当成外科病,使本来体质虚弱的病人承受又一次大的打击。病变部位判断错误,加重手术创伤。

筲手术前对手术治疗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不作必要的化验和检查,手术医生采取打开看的轻率态度,盲目开刀手术,因而造成医疗过失。如肠道手术在手术前未行常规清洁灌肠,影响手术操作,造成手术后吻合口、感染。盆腔手术时,手术前未插导尿管,由于膀胱充盈,手术中误伤膀胱等。

筲手术前对手术区的备皮不合要求,备皮不干净,手术区的皮肤原有皮肤感染病灶,手术前未作必要的处理,造成手术后伤口的化脓感染等。

筲手术前未充分考虑手术的难度,未作输血准备工作,待手术中发生变化急需输血时而措手不及,血库找不到同型血,造成不良后果等。

筲手术前在患者体表画错手术部位,开错刀,左胸部手术而开了右侧胸等。

筲手术前未给患者用药,造成手术中因肌肉紧张而操作困难,麻醉失败等。

筲手术前对患者未作详细的内科检查,未排除手术禁忌症,如为严重糖尿病患者作外科手术,造成手术后伤口经久不愈合、感染等。

笞手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

筲手术粗暴。

手术粗暴可能误伤手术对象以外的其他脏器或组织,后果尤为严重的是切伤重要血管。胆囊手术、胰头癌手术中因误伤肝动脉而大出血不止死亡;盆腔手术,切断髓动脉;子宫切除术中误伤输尿管而发生尿瘘以致尿毒症死亡;刮宫术中发生子宫穿孔;小儿先天性腭裂施行修补术时,因血液吸入呼吸道而致窒息死亡等。

筲手术室制度不健全。

手术室制度不健全,器械上的职责不分明,清腹马虎,不按制度严格清点,以致手术后遗留纱布、止血钳等异物在体腔内。

筲错开手术部位。

左脚的肿瘤,切除掉右脚;扁桃体肿大做了心脏手术等。

笞手术后观察不仔细引起的事故

手术以后的医疗和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是一门专门的学问。特别是较大手术后,要配备专护,全麻术后病人完全苏醒之前的6~12小时,要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和脉象,等病情稳定后,方可进入常规护理。

医护人员既要注意对术后病人细微的变化,又要有较高的医学预见性,防止术后早期病情的突然恶化。手术后患者的内出血最为常见,发现和处理不及时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是药三分毒

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毒副作用,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使用量较大时,更容易在病人身上出现毒副反应。即使像维生素C这样的公认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长期大量服用也发现了对人体的不利反应。

据报道,在某城市曾经发生一件十分荒唐的事:一对夫妇把鱼肝油当补药给自己的儿子服用,结果造成儿子的骨骺过早闭合,再也无法长高,15岁仍然只有1米左右高度。想当初,在许多人的眼里,鱼肝油就是一种补药。

据有关资料表明,药源性疾病占常见病的8%,药物引起的事故占医疗事故的30%;美国统计,登记的药源性疾病达12000起,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表明,任何一类药物都存在着双重性。如卡那霉素对耳蜗神经表现有较大的毒性,使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有引起永久性耳聋的危险。长期服降压药利血平的高血压病人,乳癌发病率比不服利血平者高3倍。甚至于许多抗癌药,本身就可引起癌肿。许多抗过敏药,包括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内,亦可引起过敏反应,并偶可引起流产。

众所周知,中药主要是天然材料——植物及部分动物和矿物,一般作用缓和,和西药相比安全得多。但也有不少剧毒药,如砒霜。有的中药虽是补品,如使用不得法,也可产生不良后果。如人参虽能补虚、抗疲劳、抗衰老,但乱用或滥用,也可出现中毒表现。

一些新药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对其毒副作用观察及了解不够,加上新药早期管理不严,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例如曾在西欧市场上出售的新药“反应停”,作为镇静药广泛应用于妊娠反应,以致造成8000多例畸形胎儿的悲惨后果。

在日本,由于长期连续服用氯碘喹,造成万余人患亚急性脊髓神经炎。国内曾一度应用呋喃西林内服治疗细菌性痢疾,后来各临床单位陆续发现其毒性反应颇为严重,且中毒症状长久不易消除。

这类例子还很多,所以对于新药一定要小心。现今发达国家,对于新药的开发到临床使用,强调必须要经过几十年的观察。

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笞药物对人体各系统的不良反应

筲消化系统反应。

毒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其症状是恶心、呕吐。

筲肝脏毒性反应。

可引起黄疸、转氨酶增高。

筲泌尿系统反应。

损害肾脏,引起血尿、蛋白尿,严重时可引起尿毒症。

筲神经系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