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识:健康生活的5000个细节
6643600000035

第35章 食部(10)

鸡肉里含有谷氨酸钠,这是“自带味精”。烹调鲜鸡时,只需放适量油、盐、葱、姜、酱油等,味道就很鲜美,如再加入花椒、茴香等厚味的调料,反而会把鸡的鲜味驱走或掩盖掉。

3.炖好再加盐。

炖鸡过程中加盐,既会影响营养素向汤内溶解,也影响汤汁的浓度和质量,且煮熟的鸡肉会变得硬、老,吃来感到肉质粗糙,肉无鲜香味。应等鸡汤炖好后降温至50℃~90℃,加适量盐并搅匀,或食用时再加盐调味。

4.清炖鸡。

做清炖鸡时,用纱布袋装一些大米粒放入锅内一起炖,能使鸡肉的味道更鲜美。

29.鸡蛋吃法3不宜

1.不宜生吃。

禽类的卵巢最容易带有沙门氏菌,常常使蛋壳表面乃至内部物质受到污染。生喝鸡蛋,潜在的沙门氏菌就进入人体,而使人发生食物中毒。

2.不宜冲吃。

用热水、热粥、热牛奶、热豆浆等冲生鸡蛋吃,也是不安全的。因为用热水、热粥、热牛奶、热豆浆冲,是不能把沙门氏菌细菌全部杀死的。

3.不宜炸蛋。

油炸鸡蛋或煎荷包蛋,烹调简便,色、香、味俱全,但由于温度过高,使部分蛋白焦糊,会影响消化与吸收。

30.煮鸡蛋时间不宜过长

鸡蛋煮过了火,蛋黄表面会出现一层灰绿色,这样的鸡蛋很难被人体吸收。煮鸡蛋的常规时间,以鸡蛋冷水下锅后,水沸再煮3分钟为宜。

另外,不宜用冷水冷却刚煮熟的鸡蛋。因为当煮熟的蛋放入冷水中,蛋发生猛烈收缩,蛋白与蛋壳之间就形成一真空空隙,水中的细菌、病毒很容易被负压吸收到鸡蛋的保护膜与蛋壳之间的空隙中。另外,冷水中的细菌也会通过气孔进入蛋内。

在煮蛋时放入少许食盐,煮熟的蛋壳会很容易剥掉。

31.鸡蛋烹制不宜放味精

鸡蛋加温后,会生成谷氨酸钠,这种物质即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纯正的鲜味。如在炒鸡蛋里放味精,产生出的鲜味就会影响鸡蛋的自然鲜味,吃起来,口感不良,口味不爽,同时鲜味的重复也是一种浪费。

32.烹鱼增香入味小知识

1.冻鱼。

冻鱼往往缺乏鲜味,如在烹制时,在汤中加少许牛奶,即可使冻鱼味道如同鲜鱼。

2.炖鱼。

一是在鱼身上剞上刀纹,二是烹调前腌渍,让鱼肉入味再烹,此法适用于清蒸。三是通过炸煎等方式,使鱼先排除部分水分,并使鱼的表皮毛糙,调料较易渗入。

3.腌渍。

鱼洗净以后,控水后撒上细盐,均匀地涂抹鱼身(如果是大鱼,应在腹内也涂上盐),然后腌渍半小时,再清蒸或油煎。经过这样处理的鱼,油煎时不粘锅,不易碎,成菜入味。

4.浸泡。

将洗净的鱼在牛奶中浸泡一下,接着再粘上一层干面粉,然后下到油锅里炸,这样做出来的鱼味道更加鲜美。用盐水代替牛奶也有同样功效。

5.酒醋。

油炸鱼块时,先把鱼块清洗干净,沥尽水,再在鱼块中滴上少许醋或酒,拌匀,焖3~5分钟后再炸,这样炸出的鱼块香而味浓。

6.啤酒。

炖鱼时,先把鱼用油煎至金黄,然后放入葱、蒜、醋、糖,最后浇上些许啤酒,鱼香的味道马上出来了。因为啤酒能助脂肪溶解,产生脂化反应,使鱼更加香美。

7.八角催香。

做红烧鱼时,待油沸放入八角,炸出香味,加入酱油和其他作料,再放入炸好的鱼,鱼肉更加醇香。

8.酸梅。

做小鱼时,选几颗酸梅与小鱼一块炖煮,开始煮时即放入酸梅,味道才会渗透出来,用此方法可使小鱼快熟,味道也格外鲜美,煮后的酸梅也十分好吃。

33.煎鱼防粘锅简法

将锅烧热,然后放油,将锅稍加转动,使锅内四周都有油。待油烧热,将鱼放入,鱼皮煎至金黄色时再翻动,这样鱼就不会粘锅。

也可将鸡蛋打碎倒入碗中搅匀,再将洗净的鱼或者鱼块分别放入碗中,使鱼裹上一层蛋汁,然后放入热油锅中煎,也不会粘锅。

还可利用姜汁。将锅洗净擦干烧热后,用鲜姜在锅底涂上一层姜汁,然后放油,待油热后,再将鱼放进去煎,可防粘锅。

34.做鱼放姜的时机

做鱼时,如果过早放生姜,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阻碍生姜的除腥作用。如让鱼先加热稍煮一会儿,等到其蛋白质凝固了,再添加生姜,就可有效去除鱼腥味。

35.做鱼宜放料酒和醋

做鱼时,加些料酒、米醋,料酒和米醋化合后生成乙酸乙酯散发出诱人的鲜香气,使鱼闻起来鲜香无比,去腥效果自然就十分显著了。

另外,烹鱼加入米醋,能使鱼骨和鱼刺里会有大量的钙与醋酸化合而转化为醋酸钙。醋酸钙较易溶于水,便于人体吸收,这就提高了钙的利用率,增加了人体对鱼的营养的吸收。

36.鳝鱼炒制宜忌

1.宜用热油。

用热油滑后,可使菜肴脆嫩、味浓。相反,如果用温油滑,因鳝鱼的胺性大,难以除去异味,成品菜肴解口。

2.宜加香菜。

炒鳝鱼配香菜,可以起到调味、鲜香、解腥的作用。

3.上浆不宜加调味品。

鳝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核黄素,如果在上浆时加入盐等调味品,会使鳝鱼中的蛋白质封闭,肉质收缩,水分外溢。如果用淀粉上浆,油滑后浆会脱落,因此在上浆时不加基本调味。

37.骨头汤烹制须知

1.用冷水。

熬骨头汤宜用冷水,并用小火慢慢熬,这样可以延长蛋白质的凝固时间,使骨肉中的新鲜物质充分渗到汤中,汤才好喝。

2.不宜中途加生水。

在烧煮时,骨头中的蛋白质和脂肪逐渐解聚而溶出,于是,骨头汤便越烧越浓,油脂如膏,骨酥可嚼。

如在煨烧中途加生水,会使蛋白质、脂肪迅速凝固变性,不再解聚;同时骨头也不易烧酥,骨髓内的蛋白质、脂肪无法大量溶出,从而影响了汤味的鲜美。

3.火候。

做汤要先用大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直至做好。这样熬制的汤汁也很清。

4.熬制时间不宜太长。

骨头中的钙质不易分解,如长时间熬制,不但不会将骨骼内的钙质溶化,反而会破坏骨头中的蛋白质,使熬出的汤中脂肪含量增加,反而对人体不利。

5.放调料要适时适量。

做汤不宜早放盐和酱油,因为盐水有渗透作用,最容易渗入原料,使其内部水分渗出,加剧蛋白质凝固,因而影响汤味鲜美。

其次,酱油也不宜早加或多加。其他作料如姜、葱、料酒,以适量为宜。

6.适量加醋。

醋能把骨头中的钙和磷溶解在汤里,增加汤的营养,同时还可以减少汤中的维生素的流失。

7.补救。

汤太咸时,可取几块豆腐或番茄片放入汤中,即可减轻咸味。汤过腻时,可将少量紫菜置于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汤内,也可减轻咸味。

38.虾类烹饪常识

1.炒鲜虾之前,可用浸泡桂皮的沸水冲烫一下,这样炒出来的虾,味道更鲜美。

2.做蒜茸或芝士虾时,不妨从虾背把壳剪开,这样使虾更易进味,但不要剥壳。

3.煮白灼虾的时候,可在开水中放入柠檬片,这样可使虾肉更香,味更美而且无腥味。

4.龙虾下锅时要用大火,如用慢火煮,肉容易糜。

5.干虾要经过浸发才可除去异味,因此第一次浸的水异味很重,不能用来烹煮,第二次浸的水才可用来烹煮。

6.将虾仁放入碗内,每250克虾仁加入精盐、食用碱粉1~1.5克,用手轻轻抓搓一会儿后用清水浸泡,然后再用清水洗干净。这样炒出的虾仁透明如水晶,爽嫩而可口。

39.做海参不宜加醋

海参大多是胶原蛋白质,它们呈纤维状分布,形成复杂的蛋白质结构。当加碱或加酸,就会影响蛋白质的两性分子,破坏其空间结构,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性质。

如果烹制海参时加醋,会使菜肴的酸碱度下降,从而接近胶原蛋白的等电点,使蛋白质空间构型发生变化,蛋白质分子便发生不同程度的凝集、紧缩。这样的海参食用时口感发艮,味道比不加醋时差多了。

40.炒菜不宜用铝锅

铝受热或遇到酸、碱性食物时,会发生变化形成铝化合物,这种物质在人体内蓄积过量,便可致病。

铝元素能抑制消化道对磷的吸收,扰乱磷代谢,破坏胃蛋白酶的活性,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使成年人早衰,生育痴呆子女,使儿童反应迟钝及早老,老年人易患痴呆症。

41.盛菜装盘的常识

1.选好餐具。

所用的餐具大小要和菜肴协调,比如鱼(整形)放入圆盘中就不好。

2.盛装适量。

盛菜应饱满圆润,不宜盛得太满,呈馒头形,不要平顶,也不要“崎岖不平”。

3.突出主料。

垫料、铺料宜装入盘底或外侧,主料要装在外表和中央位置,不要主副不分,也不要喧宾夺主。

4.讲究卫生。

所用餐具要洗净擦干,凉拌菜拼盘要消毒。盛菜时不要把锅靠在餐具上,餐具边沿上不要沾挂汤汁。

5.搭配装饰。

盛菜还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外表的美观,只要细心装饰,一桌菜肴就是很好的艺术品。

42.怎样炒好糖色

炒糖色是酱油不可代替的,在烹调红烧肉、红烧鱼等菜肴时尤其重要。

炒糖色时,要等油热后,再加入糖(最好是红糖)在锅内炒,然后加少许水。加水时要注意,一定要加温水,不要加冷水,这样可防爆,而且炒出的糖色也好。

43.凉拌菜制作食用应注意

1.凉菜不受污染。

凉拌菜在加工和储存时,都应严格防止污染。如用水果、蔬菜等做的凉拌菜,必须事先摘洗干净并反复清洗、削皮或开水烫泡等,同时注意清除农药残余量。

不论做冷菜或是凉拌菜,还应善于使用姜、蒜、醋等加以调垫,以增加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保险系数。

2.用具清洗防污。

防止细菌污染的可靠办法,就是在切拼前对所用物品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包括操作人员的手和所使用的刀、砧板、容器及台面等。

3.尽快食用。

对于做好的凉拌菜,距食用时间越短越好,以不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时间。如提前为客人制作好的凉拌菜,应及时用保鲜膜封好放入冰箱保存。在冰箱冷藏时注意不要重叠堆放,以防冷藏温度不够反而使细菌更快生长繁殖。

作料添加

1.把握投放作料的顺序

调味品的添加顺序,原则上是渗透力弱的先放,渗透力强的后放,即糖—盐—醋一酱油—味精。

1.放糖。

炒菜时应先放糖类,如先放了食盐,便会影响糖类的作用。因为食盐有脱水的作用,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变硬并有韧性,这样糖类的甜味就不易渗入到食品中去。

2.放盐。

一般来说,炒制脆嫩的蔬菜不宜晚放盐,而焖炒软烂的蔬菜不宜早放盐。如家常菜炒黄瓜、炒荷兰豆、炒脆白菜丝、脆炒蒜苗等脆嫩蔬菜,就不宜晚放盐。

3.放醋。

醋类受热后,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且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种香味。如果放醋太早,菜肴会呈酸涩味,鲜气减退。

4.放酱油。

放酱油宜在菜将熟时,或临出锅前才放,以便充分起到调味作用,又能保持蔬菜的原味,还不致损失营养。

5.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受不了高温,所以只能在最后加入食品中。

2.科学摄盐须知

盐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氯化钠的含量和纯净度。细盐又称精盐,其氯化钠的含量和纯净度均比粗盐高,且受到污染的环节少,产品洁白、干燥,久放不易溶化,符合卫生要求。因此食用细盐比粗盐好。

吃盐过量会损害健康。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钠总量,折合成食盐,不应超过5克。

3.放盐时机因菜而异

1.即熟时。

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并以菜下锅就有“噼啪”的响声为好,全部煸炒透时适量放盐,炒出来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

2.烹调前。

蒸制块肉时,因肉块厚,且蒸的过程中不能再放调味品,所以,蒸前要将盐、调味品一次放足。

烹制香酥鸡鸭、鱼丸、肉丸时,也应先放盐或用盐水腌渍。

3.食用前。

凉拌菜如凉拌莴苣、黄瓜,在食前片刻放盐,并略加腌渍沥干水分,放入调味品,食之会更觉脆爽可口。

4.刚烹时。

做红烧肉时,肉经过煸,或鱼经煎后,即应放盐及调味品,然后旺火烧开,小火煨炖。

5.烹烂后。

肉汤、骨头汤、鸡汤、鸭汤等荤汤,在熟烂后放盐调味,可使肉中蛋白质、脂肪较充分地溶在汤中,使汤更鲜美,炖豆腐时也应熟后放盐,与荤汤同理。

4.鲜味鸡汤少不了盐

用鸡煮汤时,许多呈鲜成分诸如谷氨酸等都溶于鸡汤中,而谷氨酸必须与食盐中的钠离子结合成谷氨酸钠时,才能显示出浓郁的鲜味。

因此,没有食盐的加入,鸡就出不来鲜味,煮骨头汤也这个道理。出锅前放入适量的食盐,不仅汤味鲜美,而且还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5.正确认识和食用碘盐

1.作用。

碘不足是发生碘缺乏症的主要原因。把碘加到食盐里,通过食用食盐来补碘,是迄今为止最实用、最有效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

2.特点。

碘具有非常活泼的特性,易于挥发,怕风吹、日晒、高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加工或存放方法不当,盐中的碘也会丢失。

3.清洁。

食用碘盐要随吃随买,装到加盖的坛罐里。万一买的大粒碘盐不太干净,可以细心挑拣,不能用水洗、用锅熬,水洗锅熬,否则碘会大部分或全部升华跑掉。

4.食用。

炒菜熬汤要先下菜,后放盐,千万不要用碘盐爆锅,防止碘质遇热升华掉。

6.酱油使用须知

1.使用时间。

酱油在锅内高温久煮,会破坏氨基酸成分,失去其鲜味,而且糖分也会因高温焦化变酸。因此,在菜即将出锅之前放酱油,既能起到调味作用,又能保持酱油的营养价值。

2.不宜长时间烧煮。

如果酱油长时间加热,会失去其鲜味;酱油中的糖分遇高温会焦化,产生苦味。酱油中酒精与酱油中的有机酸结合,经过烹调加热会生成酯类,能散发出浓厚芳香的气味。如果长时间加热,其香味也将会挥发掉。

3.不宜生吃。

酱油在生产、销售、贮存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污染,尤其是在卫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生产的酱油,污染更严重,更不可生吃。

炒菜时只要在菜出锅前将酱油放入菜锅内,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制作凉拌菜需用酱油调味,则需将酱油加热晾凉后再去拌凉菜。

7.醋在烹调饮食中的作用

1.催熟。

对一些较坚硬的肉类或野味禽类烹调时,加入适量的食醋,不仅使肉容易炖烂软化,并且有利于消化。

2.杀菌。

醋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杀死肠道中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嗜盐菌等肠道致病菌。在家庭制作凉拌菜时,加些醋既能增加风味促进食欲,又将起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

3.去味。

食醋具有除腥膻味作用,如鱼虾中含有三甲胺等胺类腥味物质,而食醋为酸性可中和胺类物质,可有效去除腥膻味。所以,在烧鱼、虾和煮羊肉时,应加少许食醋。

4.补救。

辣椒中的辣味是由辣椒碱产生的,而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所以,放醋可除掉辣椒中部分辣椒碱,除去大部分辣味。此外,菜肴太苦,加点醋也可减轻苦味。

5.保营养。

醋可保护维生素免受损失,如含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的蔬菜,在加热时易被破坏。而适当加点食醋,可使这些维生素很稳定,损失极少。

另外,它对蔬菜中所含的色素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使蔬菜维持原来的颜色不变。如去皮土豆,浸在加食醋的水中不会变黑。

6.益吸收。

食醋能促进食物中钙、磷、铜、锌、铬等矿物质的溶解,使人体更容易吸收。如钙与食醋同时摄入,会形成更易吸收的醋酸钙。

7.保健。

醋具有促进体内脂肪转变为体能消耗的作用,并能促进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因而醋还有降血脂和预防肥胖的作用。

8.醋变香的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