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东方育儿经:0——3岁宝宝同步养育速查手册
6656200000064

第64章 幼儿期(13)

对数量有所知晓:在这个年龄,宝宝能够区别出少与多,开始理解数词是跟数量相关的词语。到2岁的时候,宝宝能够明白1就是指一个物体,2、3等数词就表示多个物体,但真正计数还要到更大一些才会。如何促进孩子识数能力的发展?爸爸妈妈可以在餐前,和宝宝一起摆桌子,一起数出3个碗。给宝宝扣纽扣时,一起数出扣上的4颗扣子。发饼干时,一起数出2块饼干。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形容数量的词,比如“许多”、“少”等。

在认知方面,宝宝1岁的时候,会伸出食指告诉自己1岁了,快2岁的宝宝仍然愿意说他1岁了,而不愿意说他2岁了。这是宝宝喜欢趋小,很正常,没有什么问题。

自我意识

随着语言理解程度的发达,孩子也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他们会回头看叫他名字的人,也会记住其他孩子的名字并加以区别。之前他们只意识到自己的事,满1岁后开始意识到其他人的存在。

有的女孩子会把自己的包包或袋子挂在肩上得意地走着,也会看到不拿着自己喜欢的小汽车就不高兴的小男孩。这些袋子或小汽车并不是比任何一个都好,这个举动的最大的意义是表示这个东西是自己的所有物。所以,就算其他孩子或兄、姐想要这个东西,他也会拒绝借出去。要让孩子交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真的很困难。因为他们担心交给对方后,就会变成对方的所有物。所以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没有一直放在自己手边就会很不安。刚刚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东西的宝宝,对自己的所有物的防卫感是很强的。

同样的情形也可以在吃饭时看到。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餐具、汤匙和杯子,偶尔也不愿意接受不喜欢的汤匙。从大人来看,用哪个汤匙都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对宝宝来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尤其不是自己喜欢的汤匙就不要,而且相当固执。所以在大人忙碌的时候,宝宝的这种顽固性往往会触动大人的烦躁心情。但是,宝宝的这个举动只是为了区别出自己和他人,是他自我意识成长的原动力。

共感的萌芽

1岁多的宝宝在自我意识萌芽的同时,也开始会理解别人的心情。在宝宝的生活中,毫不掩饰地直接对对方表现出心情,大多是在用餐及入浴等和谐的气氛之下。

例如,宝宝正在吃饭的时候,妈妈跑来说:“好像很好吃耶!”宝宝就会很高兴地把食物分给妈妈吃;自己打翻水时一边说着“啊——啊”,一边想和母亲一起擦水。前者的情形,是基于以往体验到双亲和他人分许多好吃的东西给自己时的喜悦,也想让对方体验自己现在觉得好吃的快乐,而衍生出分享的行为。而后者的情形,则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母亲处理的样子,当她面临同样的状况时,会表现出和母亲一样的举动。

在浴缸中,宝宝可以和家人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父亲可以开玩笑地向宝宝泼水,宝宝也会自己用手回泼父亲,然后开始玩泼水的游戏。但是洗澡水弄进眼睛或耳朵中时,宝宝也会不舒服地哭出来。体验过这种事后,下次洗澡水泼进父亲的眼睛时,如果父亲假哭的话,宝宝就会担心地偷看。这也显示宝宝因为自己有了那样的经验,而能够了解对方现在的心情。宝宝以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为基础,而能够体谅对方的心情,正是共感的萌生,正因为这种共感性才能配合对方行动。在日后的游戏发展及语言发展中,这种共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宝宝充分地体验家人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独立性

孩子的独立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延长。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离开父母或看护人独自玩耍20分钟左右,但当宝宝抬头找不到父母或看护人时,会表现出不安情绪而立即起身寻找父母或看护人。如果他能够证明父母和看护人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找到他们,可能会继续安心地玩一会,但独自玩耍时间会越来越短。如果宝宝抬头就能够看到父母,那宝宝就会继续玩下去。所以,父母如果想做一点其他的事情,需要让孩子独自玩一会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宝宝能看见自己。

依赖性

2岁是一个爱哭啼的年龄,这正是一种依赖性强的表现。一个2岁幼儿在晚间会经常爬出小床,再次回到家人中间,否则他就会在自己的房间里哭闹。这是因为幼儿被单独放在一个地方而感到胆怯的表现。如果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离开他几天,或者是搬进一所新房子,都会使他感到心烦意乱。所以,无论家人有什么小小的变动,都要把幼儿放在心上,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模仿能力

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模仿能力越来越强。1岁半~2岁的孩子模仿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成人动作和语言的模仿。小儿常跟在父母后面,学着父母的样子用牙刷刷牙、拿勺子吃饭、拿杯子喝水以及扫地、抹桌子等。虽然他们做这些动作有困难,往往做得也不太好,甚至有时是“帮倒忙”,但孩子模仿做事的态度却很认真,而且兴趣也很浓。这时,父母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把东西弄坏了等,更不要责怪孩子,而要利用孩子这种积极性,为他创造条件,多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的本领本来就是学来的,而学本领必须从小开始。当然,引导孩子模仿哪些东西应有所选择。

小儿模仿成人的语言也很严肃认真,时常反复说个不停。父母应抓住这一特点,用示范的方法,教孩子模仿说一些简单句,最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学,这样孩子容易运用,感觉也比较亲切,也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注意力

在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够专心致志地玩一个玩具了,而且可以集中注意力听你给他讲故事,但是专注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你拿他感兴趣的书给他看,他能自己聚精会神地“翻阅”十几分钟。虽然,他能按照你的话语去注意某一个事物,但是这种有意的注意还只占一小部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和转移。大多数时候宝宝的注意力是“无意的注意”。

在认识到孩子的注意力很短时,父母怎么做,才能让他的兴趣停留得时间更长久些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一次性提供过多的选择:一次只给孩子几个玩具,而且每次也可以提供不同的玩具来提高孩子的新鲜感。

提供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玩具:任何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情都会令他很快放弃,转而去关注其他的东西。

确保足够的睡眠以及健康的饮食:不健康的饮食和缺少睡眠会影响到大人的关注能力,对孩子亦是如此。

控制看电视时间:如果1~3岁的孩子每天多看1个小时电视,他到7岁时出现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将近10%。

增加趣味性:为了鼓励孩子延长对某件事的关注,你可以设定一个时间,然后察看孩子是否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也不要气馁,总有一天孩子可以学会对自己选择的活动或玩具保持兴趣。

切忌“疲劳轰炸”虽然宝宝的注意力需要耐心地培养,但是每次让2岁的宝宝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是在学习几分钟之后,给他几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而且要经常更换让宝宝注意的内容,以便能让宝宝有更高的兴趣,把“注意力”坚持到底。

好奇心

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非常强,所以父母经常会看到,新买的玩具还没有玩两天就被拆散、敲坏。这不是孩子想搞破坏,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想探一下新玩具的奥秘。

正是小儿的这种自发的好奇心,才引导着他去认识各种事物的特征。通过他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和活动性,认识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孩子在这些他深感兴趣的活动中锻炼了智力和行为技能。这种引导着他探索的好奇心,与今后他在学校或社会上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好奇心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按你的要求去玩弄而弄坏了玩具就制止他、训斥他,这样做不但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压制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变得缩手缩脚,而且会抑制孩子学习的动机,不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

当然,为了发展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无意识地损坏玩具也是欠妥的,最好的办法是给这时期的孩子买些结实而又能装拆的玩具,让他爱怎样玩就怎样玩,这样既不损坏玩具,又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可达到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

记忆能力

1岁半~2岁的孩子能够记住他曾经感兴趣的事情或事物,能够清晰地回忆起他曾经玩过的东西,对放在某个地方的东西,宝宝也可能会记忆下来,并能够按照妈妈的指令,把东西拿给妈妈。但这么大的孩子对家中东西的记忆主要靠的是熟悉程度和机械记忆,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空间的概念。

幼儿的记忆主要是来源于对所见实物的联想,宝宝没有看到的东西,通常不会想到要,如果妈妈把东西藏起来,用其他东西代替,宝宝很快就能把那件东西忘掉。

宝宝的记忆力增加,在养育宝宝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如果父母怕手机被孩子摔坏,那么就不要为了哄孩子做某些事情,而总是拿手机作为“奖赏”的礼物,这样宝宝会记住爸爸妈妈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玩具——手机,以后见到爸爸妈妈就会想起手机,就会要,不给就会以哭来达到目的。再者,打火机一按就能冒出火苗,会让宝宝感到很新鲜,所以在宝宝不好好吃饭,或不知为什么哭闹时,作为玩具哄他,往往会非常凑效。但宝宝会开始迷恋上打火机,并模仿爸爸妈妈打火,造成危险。总之,贵重的东西、不安全的东西或有危险隐患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孩子玩。

另外,宝宝的记忆力增强,也暗示着爸爸妈妈不要总是说空话,对孩子承诺过的事情要及时兑现。这对孩子的品格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妒忌心

幼儿也会产生妒忌心。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说别人好就等于说自己不好,不能把要想超过别人就得自己不断努力联系起来,而是希望别人不如自己。这是幼儿产生妒忌心理的认识根源。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评价的意识开始萌芽,但他们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比如,父母为了巩固孩子的优点经常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来增加他们不断进步的自信心,但如果表扬过分,就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他们以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进而看不起别人,甚至当父母说别人好而没说他好时,他就接受不了,于是产生嫉妒。

孩子的情感是脆弱的,成人稍不注意就会使孩子的积极情感变为消极情感。比如,许多妈妈常指着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你这点就不如他。家长想通过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渴望集别人孩子的优点于自己孩子一身,但是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妈妈爱别人,不再爱自己,使孩子的情感受挫,产生不服气,也会导致嫉妒。另外,不公正的评价会使孩子受到压抑,时间长了也容易使孩子变得心胸狭窄和嫉妒。

妒忌心常常会令孩子改变自己的看法。比如,家里添了小妹妹或小弟弟后,尽管他们会很喜欢,总是趴在摇篮旁看着妹妹或弟弟,但因为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于是心生嫉妒,所以,他们有时在和妹妹或弟弟玩的时候,会突然打弟弟妹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宝宝参与到对小弟弟小妹妹的哺育中,他就不会因为有被冷落的感觉而“讨厌”弟弟妹妹了。父母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会因为有了小弟弟就不再喜炊他了。

安全意识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但在1岁半~2岁之间的某个月的某天,特别爱洗澡的宝宝,可能开始害怕进入放满水的浴盆中。父母可能会怀疑孩子年龄大了,胆子反而变小了,是不是能力倒退了?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很可能是宝宝有了安全意识的萌芽,觉得水太多不安全。这可是一个好消息,孩子有了安全意识的萌芽,就会接受爸爸妈妈的警告了,回避意外事故隐患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如何确定孩子是否能够意识到自我

如果父母不能确定孩子是否能够意识到自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试。方法是:父母把孩子带到镜子前玩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父母乘孩子不注意时,在宝宝的脸上抹一点口红,然后让孩子照镜子。如果孩子发现镜子中的自己的脸上有红点,感到非常惊讶,并用手去摸自己的脸时,就证明孩子有自我意识了。

亲子互动,潜能开发

游戏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掌握本领、领悟道理、体会快乐。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以自己很忙为由而给孩子买一大堆玩具,把宝宝扔到玩具堆里。给孩子买玩具很有必要,但玩具并不能代替父母与孩子做游戏。认识到这一点很有必要,能够让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以下是一些日常养育宝宝时经常会玩到的游戏,现列举如下。

推东西

如果那些与视觉和肌肉运动技能有关的大脑神经在早期得不到锻炼,成年后“可塑性”则较差,难以产生新连接。

幼儿喜欢推东西,他们以观察运动和知道自己能使物体移动为乐。推东西游戏能让宝宝感到自己强健有力,这是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及协调性的好方法。为宝宝选择几种非常轻巧的东西供其推动,例如毛绒动物或其他小型玩具。说:“一、二、三,推!”然后推动其中的一个玩具。重复数数并鼓励宝宝推东西。如果小家伙整天都在嘟囔着“一、二、三”,这说明宝宝一定很喜欢这个游戏!

悉心关爱

和宝宝坐在地板上,把宝宝喜欢的两三个毛绒动物玩具也放在地板上。

父母拿起一个玩具抱在怀里,同时说些充满爱意的话,比如“同你玩真开心”,“我喜欢你棕色的毛”,或是“我喜欢抱你”,再让宝宝做同样的事。

给宝宝一个动物玩具,让宝宝抱着它并亲吻它。

只要宝宝感兴趣,就应该把游戏一直做下去,不久你就会发现宝宝会自己做这个游戏。

阅读

为宝宝读书或讲故事将有助于大脑发育,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将书和其最喜欢的东西——你的声音和关爱联系起来。

很多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读书兴趣,如:

鼓励宝宝与这些书一起玩耍。指着书上的图片说出上面物品的名称。

唱书上的儿歌。

在读书时不时改变你的语调,或者做些鬼脸以激发宝宝对书和故事的兴趣。

要经常为宝宝读书,但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趣味积木

动手能力和整体运动能力赖以发展的身体基础是统一的,但它们的发育却是分别进行的。如果孩子在一周内大量地训练了整体运动能力,就没有机会多锻炼动手能力了。因此,父母可以带宝宝进行这些活动:

用牛奶盒做成一次性的积木。

用胶条把盒子的所有开口都粘上,再用纸把它们裹起来。

鼓励宝宝用蜡笔在积木上画画或者用贴画装饰一下。

和宝宝一起玩堆积木的游戏。每多堆一层,都要夸奖一下。

有时,宝宝会觉得将堆好的积木推倒更有趣。

这种积木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当它们损坏时可以随时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