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常识书
6666300000010

第10章 化学王国(1)

什么是分子和原子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物质中能够单独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大大小小的分子又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空气的构成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它里面都有哪些成分呢?1771年,瑞典的一个药剂师杜勒通过黄磷自燃的实验,发现了空气中的奥秘。这件事引起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注意,他经过反复的研究,最后证明空气中含有下列物质: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惰性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杂质约占0.03%。

清新的海滨空气

在海滨、林区、农村的早晨或傍晚,人们往往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这是为什么呢?是空气中的负离子使空气变得清新。所谓负离子,是指带负电的微粒,带负电荷的氧分子和微小的水分子结合可生成负离子,它通过肺进入血液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海滨、森林之所以给人清爽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能闷死人的菜窖

在农村,常常会听到菜窖闷死人的事,这是二氧化碳在作怪。菜窖里放的蔬菜跟人一样,也在进行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时间长了,菜窖内二氧化碳量就会很多,因为菜窖口不通风,二氧化碳不容易排出,人如果突然进入窖内,就会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造成窒息死亡。

大自然制造“汽水”

汽水,是我们夏天常选择的一种饮品。它是通过人工给二氧化碳加压制造出来的。那么大自然又是怎样制造汽水的呢?在火山的旁边,往往会有地下水从地底冒出,形成温泉。温泉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当地下水喷出地面时,二氧化碳气体就会挣脱水跑到空气中,这时的温泉是白浪滚滚,大冒气泡,和刚开瓶的汽水一样,因此说大自然也会制造汽水。

变大的馒头

馒头大家常吃,但是馒头里的学问并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比如说,馒头熟了以后会变得比原来大,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面团发酵时,酵母在潮湿的面团里会制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把发酵好的面团做成一个个馒头,然后放进蒸笼去蒸,馒头里的二氧化碳气体受热后会膨胀起来,使馒头变得越来越大。

为什么会煤气中毒

冬天,煤气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煤气中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种叫一氧化碳的气体在使坏。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是碳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冬天生火炉取暖,关窗户是正常的,然而,一旦所有的门窗都关闭着,房间里的氧气会被燃烧的火炉逐渐消耗完,一氧化碳大量滋生,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变成“碳氧血红蛋白”,使氧气进入不了人体,人就会中毒。

不生锈的铁

铁器受潮后会锈迹斑斑,但有一种不生锈的“铁”,它就是我们常说的不锈钢。不锈钢不生锈,是因为它是一种合金钢。这种合金钢里加有少量的镍和铬,使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增强,任凭日晒雨淋,它都不会锈迹斑斑。正因为不锈钢不易生锈,所以化工厂里许多耐腐蚀的设备都是用不锈钢来制造的。

加热带水的小刀会变蓝

带水的小刀放在火上一烤,表面就会有一层蓝色的闪光,怎么会这样呢?原来,铁和水在做游戏呢。当把带水的小刀放在火上烤时,火的高温会使铁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会发出蓝闪闪的光。这层蓝光能很好的保护小刀,使它不至于生锈。

怕光的胶卷

照相的胶卷上涂有一层溴化银,它对光线特别敏感。在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光线会马上透过镜头,使溴化银分解。光线的强弱不同,溴化银的分解程度就不同,曝光后的胶卷,再经过显影和定影的处理就成了黑白分明的照片。为了不让溴化银感光,胶卷没有进行显影和定影处理之前绝对不能见光。所以要用可以吸收一切光线的黑色纸来保护胶卷。

变黑的白炽灯

如果你留意观察一下家里的旧电灯泡,就会发现电灯泡的底部变成了黑色的。这是灯泡中钨丝的挥发造成的。钨的熔点高达3380℃,是最难融化的金属。但是,当钨丝达到白炽程度的高温后,钨丝表面就会有一小部分变成蒸气挥发出去,当遇到比较冷的灯泡玻璃罩后,就凝结在玻璃上。时间长了,电灯泡底部就变成黑色的了。

铝会生锈吗

你见过生锈的铝吗?铝生了锈,不会像铁那样满身花花点点,而是漂漂亮亮的。金属生锈,大都是被潮湿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铝生锈后,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层氧化铝紧紧地贴在铝的表面,可以防止里层的铝与氧气化合。所以,铝看起来总是很白净。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氧气是生物存活的必需物质,人和动物要想生存,每天必须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球上的氧气会不会被用光?世界会不会变成二氧化碳的世界?其实,只要人类注意保护环境,氧气是用不完的。首先,地球上的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其次,岩石的分化也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只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氧气是不会被用完的。

新鲜的雨后空气

雨后,你漫步在街头或田野,总会感觉空气格外的新鲜。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空气中的灰尘被雨水冲洗掉了;二是因为下雨时雷电产生的电火花,把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雷雨后产生的少量臭氧,能净化空气,使空气清新。

氮气有用吗

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存在,约占空气总量的78%。但这种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能维持生命,那么,它的存在就没用了吗?其实,氮气的用途非常大。生活中,家用电灯泡里因为有了氮气,钨丝才不至于挥发;博物馆里,因为有了氮气,蛀虫才不能把书弄破;粮仓里因为有了氮气,粮食才不容易生霉。化工里因为使用了氮气,才能制造出各种肥料,合成各种纤维;雨水里因为有了氮气,庄稼才能获取养料,茁壮生长。

五颜六色的霓虹灯

城市的夜晚,我们常会看到美丽的街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给大街穿上了漂亮的晚礼服。霓虹灯的颜色为什么不是红的,而是五颜六色的呢?其实,最早发明的霓虹灯颜色是红色的,之所以会有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是因为人们觉得单有红色太单调,后来,人们又发明了五颜六色的荧光粉,把这些颜色各异的荧光粉涂在玻璃的内壁,霓虹灯的颜色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

水是什么

水有很多名字,有雨水、河水、湖水、海水、泉水、井水、自来水等。我们天天和水打交道,知道水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吗?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最早把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现燃烧后的物质变成了水。后来,为了证明水的组成,人们用硫酸来拆散水分子,把一个水分子拆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证明了水的组成。水之所以不容易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它有很强的稳定性。

水垢是怎么形成的

仔细观察水壶的内壁你会发现,水壶用的时间长以后,壶内会覆盖一层厚厚的白色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垢。水垢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用的水中大都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当我们把水烧开后,这些物质就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镁,这些不溶物会沉淀在水壶内壁,就产生了水垢。

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我们都知道,酒精、汽油、煤油这些液体都能燃烧,但为什么水不能燃烧呢?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能够燃烧的碳、氢两种元素。水不能燃烧,是因为它是氢气燃烧以后的产物,没有再和氧气结合的本领,所以它就不能燃烧了。

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天气干旱的时候,政府往往要采用人工降雨的办法来帮助农民渡过难关。那么,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呢?人工降雨一般都是通过从飞机上往云朵里撒干冰来实现的。干冰外形像冰,但它不是冰,而是二氧化碳气体凝结而成的。干冰的温度很低,常用来做灭火剂。另外,由于它的温度低,在升华的时候,会使周围空气的温度迅速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所以,它也常被用于制造电影中云雾缭绕的场景。

容易变潮的粗盐

粗盐放上几天,就会变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粗盐的主要成分除了氯化钠之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镁是一种很喜欢水的物质,它经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且它也很容易溶于水。这就是粗盐易变潮的道理。因为氯化镁有这一特性,所以它也经常被用作干燥剂。

钢刀具能切动钢吗

在一些钢铁加工厂,钢刀具切钢是很常见的。为什么两个都是钢,用钢做的刀具能够切削钢料呢?原来,做刀具用的钢,硬度比要加工钢材的硬度高,含碳量比较大,而且经过了热处理,它们的耐热性、耐磨性都比钢料高,所以才能做到“切钢如泥”。

黑色金属铁

金属是一个大家庭,通常人们把金属分为两类: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铁被称为黑色金属。黑色金属是黑的吗?其实,纯铁并不是黑色的,而是银白色的。但为什么把铁称为黑色金属呢?这是因为铁的表面常常生锈,上面覆盖着一层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和棕褐色的三氧化二铁的混合物,看上去是黑色的,因此被称为黑色金属。

珍珠发光的秘密

你听过“珠光宝气”这个词吗?这个“珠”是指珍珠。珍珠为什么会闪闪发光呢?原来,珍珠的表面包着一层光滑的珍珠层,珍珠层中含有各种珍珠质,珍珠质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碳酸钙,另外还有少量的有机质、一些金属元素和细微的水滴。这些微粒使光滑的珍珠层具有良好的折光性,在阳光的照射下,珍珠就会闪闪发光。

会生白沫的酱油和醋

醋和酱油都是厨房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是我们经常看到在醋和酱油瓶里会生成白沫。白沫的产生是因为醋和酱油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很有吸引力,这些微生物一旦进入醋和酱油中,就会落地生根,生子生孙,这样,过不了几天,醋和酱油里就会生成大量的白沫。

滴油的咸鸭蛋蛋黄

经常吃鸭蛋的人会发现,一个正常的熟鸭蛋,剥开以后很难在蛋黄中找到油迹,而一个熟咸鸭蛋剥开后就会有油往外流。这是什么原因呢?咸鸭蛋蛋黄中的油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些油都是从蛋黄里冒出来的。蛋黄中不但含有蛋白质,而且还含有脂肪,熟鸭蛋之所以看不到油,是因为蛋白质把脂肪分散成很小的油滴,肉眼看不到这些油滴。咸鸭蛋中因为有盐,盐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蛋白质被析出后,小油滴就会聚集起来变成大油滴流出来。

洗后的鸡蛋易变坏

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便于保存。但为什么鸡蛋洗了以后反而更易变坏呢?这是因为刚生下来的鸡蛋,表面有一层胶状的物质,它能起到保护鸡蛋的作用。鸡蛋洗了以后,这层薄膜被洗掉,鸡蛋没了薄膜的保护,表面就会露出大量的小洞,这样,细菌会乘机而入,鸡蛋就容易变坏。

易变成糊状的动物油

在农村,很多人家都会在冬天把动物油熬好后装缺罐,冷却以后,它就会结成固体油。但是到了夏天,油就会变成糊状的。这是因为油里含有油脂,当遇到光照、高温、水分的时候,油脂就会加速氧化,变成糊状。

煮熟的柿子比生柿子酸

我们经常吃柿子,总觉得熟了的柿子比生柿子吃起来酸很多,同是柿子,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味道呢?这是因为生柿子里有一种果胶元的东西,它是一种胶状物质,在水中不易溶解,它里面的有机酸溶到果汁中的数量也不多,酸味不明显。如果把柿子煮熟,原来的果胶元就变成了果胶,果胶溶于水,有机酸也跟着溶于水,吃起来就会酸很多。

报纸怎么会变黄

图书馆或书店里,常能看到一些变黄的报纸。这是由于报纸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从木材中转移过来的雪白的纤维素和氧气接触以后会慢慢变黄,报纸的脸也就跟着变黄了。另外,报纸中的纤维素还能和光发生光化学反应,时间久了,报纸也就失去青春变成黄脸婆了。

白糖从哪里来

大家都知道糖是由甘蔗、甜菜等一些糖料作物加工而成的。但最初通过蒸发甘蔗汁或甜菜液加工出来的糖,颜色都是红棕色的。那么雪白的白糖是怎样得到的呢?其实,白糖是从红糖里提炼出来的。红糖是怎样脱掉红衣穿白衣的呢?在制糖过程中经常使用活性炭来脱掉红糖的外衣。因为活性炭里有许多小孔,具有很强的吸附性,红糖水中的色素遇到它后,就会被吸附,把吸附了色素的活性炭过滤出去后,红糖就自然变成白糖了。

能制炸药的棉花

棉花是软绵绵的东西,但它为什么能够制造出威力很强的炸药呢?这与它的化学成分有关,棉花的成分几乎是纯净的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很容易燃烧,但并不发生爆炸,不过,当它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共同作用时,就能制成威力十足的炸药。这是因为浓硝酸能提供大量的氧气,促使棉花剧烈地燃烧。

肥皂怎么去污

身上的衣服沾上油污用清水是洗不掉的,但擦点肥皂搓搓,用清水一洗,就会干净如初。为什么用水和肥皂可以去除污物呢?因为肥皂中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两种分子,当肥皂和水相遇后,亲水基溶于水,亲油基溶于油,这样,油污就被肥皂分子和水分子团团包围,油污逐渐溶解,最后经水冲洗掉。肥皂的这种特性,使它具有良好的去污作用。

肥皂产生的泡沫越多越好

为什么我们常认为肥皂产生的泡沫越多,肥皂就越好呢?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当我们把肥皂溶解于水时,它部分被水分解成氢氧化钠和硬脂酸。氢氧化钠能与衣服上的油脂发生化学反应,大大降低了油污与衣服纤维的亲和力。硬脂酸很容易使水起泡沫,洗衣服的时候,泡沫越来越多,能把衣服上的脏东西拉下来,这样,脏东西就会随它一起浮在水面,衣服也就干净了。肥皂的泡沫越多,它吸附脏东西的本领也就越强。

水里的鸭毛不会湿

你听过小鸭救小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鸭子救一只掉在湖里的小鸡。为什么鸡在水里不会游泳,而鸭子在水里浮游自如呢?而且,鸭子出水时,浑身羽毛不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鸭子的尾部有个“皮脂腺”,能够经常分泌出脂肪,分泌出的脂肪能使鸭子的羽毛涂上一层油,所以鸭子的羽毛才能沾水不湿。

衣服颜色的形成

我们天天在更换不同的衣服,但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衣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从衣服最初的产生来看,衣服是取材于动植物纤维,这些动植物的纤维中含有不同的脂肪,要想做成颜色各异的衣服,必须把这些纤维进行脱脂处理,经过脱脂处理后的纤维才容易染色,染色后的纤维就可以织出不同颜色的布匹。

白衬衫怎么变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