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常识书
6666300000027

第27章 航天科技(4)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12月18日上午11时46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0时46分),国际空间站美国女指令长佩吉·惠特森创造两项历史记录:与飞行工程师丹尼尔·塔尼一起完成空间站第100次太空行走,成为太空行走累计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地面人员称惠特森为太空行走“女王”。惠特森和塔尼当日太空行走耗时6小时56分钟。他们这次行走称为“发现真相”之旅,任务是寻找空间站太阳能电池板相关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

拴在床上睡觉的宇航员

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质量正在逐渐改善,已可携带和加工多种食品、享受分隔式卧室和床,但睡眠时仍须将身体固定在空间站上。宇航员睡觉时必须把自己捆在床上,以免翻身时因失重而飘离。

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

宇航员在太空吃什么,这是人们十分感兴趣的事。有的宇航员要在国际空间站待3个月至6个月,营养跟不上可不行。太空食品不能太干也不能水分太多。如果食物太干,宇航员难以吞咽;如果食物水分太多,在失重状态下又会四处飞溅,让人失去咀嚼的乐趣。太空中也有调味品,不过是液态的。从前,宇航员的饮食很简单。现在,宇航员的食品选择并不贫乏,水果、花生酱、鸡肉、海鲜、巧克力等都有,也有饮料。

太空行走的时间极限

一次太空行走的时间极限是多久呢?太空行走时间最长的两名航天员是赫尔姆斯和沃斯,他俩于2001年3月11日从国际空间站出舱,在太空停留了8小时56分钟。而美国航宇局的要求是6小时。一般航天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是7小时左右,因此,8小时56分已达到了太空行走时间的极限。

首位太空游客

2001年4月28日,60岁的美国人蒂托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TM-32”号载人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两天后,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蒂托在俄罗斯宇航员的陪同下进入国际空间站。6天后乘坐“联盟TM-32”号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结束了这次引起全球轰动的太空旅游。蒂托是目前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第一位私人太空游客。

谁首次提出太空行走

今天,人类进入太空并在太空行走已不是梦想。但是,第一个提出太空行走设想的人是谁呢?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第一个在科学意义上提出太空行走设想。在他撰写的《太空旅行》一书中,不仅提出了人在太空行走的可能性,而且还提出太空行走必须给行走者提供航天服、气闸舱和安全绳索。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他还对航天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迄今为止,人类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美国的约翰·格林。他是美国第一位绕地球飞行的宇航员。他曾于1962年环绕地球飞行,而且从政后并没有放下自己的老本行,1998年,他以77岁的高龄再度飞进太空,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宇航员。2003年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以后,他仍然不遗余力地推进太空计划。他说,纪念死者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进行太空探险。

第一位遇难的航天员

人类从进入太空的第一天开始,就做好了为探索新世界付出代价的准备。那些勇于为人类牺牲的宇航员无疑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同时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为人类探索太空牺牲的第一人是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当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第一位为人类航天事业殉难的宇航员。

太空中的女性

中国古语有“巾帼不让须眉”,在探索太空这一领域,女性丝毫不逊色于男性,她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第一位女航天员是前苏联的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是前苏联宇航员萨维茨卡娅,她也是第一个进行过两次太空旅行的女性;在太空待得最久的女宇航员是美国的露西德;第一位女航天飞机机长是美国宇航员柯林斯。

最大的国际空间合作

太空探索经历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太空探索成本的增加,“竞争”的字眼越来越多地被“合作”所替代。1993年,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空间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开始实施,使合作变成现实。该项目由美、俄、日、加拿大与欧空局共16个国家参与,预计耗资600亿美元。空间站建成后将围绕地球旋转,从400公里高空俯瞰地球。国际空间站是目前为止最大的国际空间合作项目。

军用卫星分几类

军用卫星是指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侦察卫星、军用气象卫星、军用导航卫星、军用测地卫星、军用通信卫星和拦击卫星。侦察卫星又可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炸监视卫星。战时,一些民用卫星也可用于军事用途。军用卫星作为航天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航天技术水平。

日本的“月亮女神”

对于寂寞许久的月球来说,2007年注定是热闹的一年。中国的“嫦娥一号”和日本的“月亮女神”同时升空。“月亮女神”是日本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长宽各为2.1米,高4.8米,大约3吨重,包括一个主探测器和两个子探测器。“月亮女神”围绕月球运行1年,对月球进行了全面的探测。为了使取得的数据精密而完全,“月亮女神”共搭载了15种精密仪器。

雄心勃勃的新太空计划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于2004年1月在美国宇航局华盛顿总部发表演讲,提出一个新太空计划,他雄心勃勃地提出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的设想。在这份登月蓝图里,人类将在2020年之前重返月球并建立永久基地,为下一步将人类送上火星做准备。布什的太空计划包括完成空间站建设、停飞航天飞机、宇航员重返月球、人类登上火星。布什的新太空计划得到了美国国会的积极响应。和新太空计划相比,前总统老布什提出的火星计划,却无人响应。

能带人飞向天空的热气球

气球很轻,里面充满了气体,所以它很容易就能飘起来。但一般的气球是不能把重物带向天空的,能把重物带上天空的是热气球。第一个把热气球升上天空的是法国的蒙哥费尔兄弟。1783年9月19日,在法国凡尔赛宫广场上,带着一只鸡、一只鸭和一只山羊的热气球徐徐飞上天空。这个热气球在空中停留了8分钟,飞行了2500米。这是人类第一次让热气球升空的示范。

降落伞的发明

降落伞是人或物体脱离一定高度时,利用空气阻力减缓下降速度的一种软质器具。最早的降落伞是在中国诞生的。相传尧的儿子舜,为了从烈火熊熊的粮仓上逃命,急中生智,利用斗笠从仓顶跳下,安全落地。舜的斗笠是降落伞的雏形。但人类第一个真正从天空跳伞成功的是法国青年加勒林。1797年10月22日,加勒林从100米的天空摇摇坠落,他用的降落伞是一块白色大帆布。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具载人降落伞。现在降落伞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载人飞船的历史

人类从1961年4月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迄今,已有40多个春秋。载人航天技术一直是当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技术。在载人航天史上,俄美一直走在这个行列的最前面。到今天,俄美都发展了三代载人飞船。俄国载人飞船第一代是东方号,第二代是上升号,第三代是联盟号。美国的载人飞船第一代叫水星号,第二代叫双子星座号,第三代是阿波罗登月号。俄美的三代载人飞船历程有相似之处。

世界上第一首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也叫载人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等的航天器。它一般能载乘2~3名航天员在太空游走几天到半个月。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是“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它由两个舱组成。上面是密封载人舱,又称航天员座舱,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载人舱内有供水、供气的生命保障系统。另一个舱是设备舱,长3.1米,直径为2.58米。设备舱内有使载人舱脱离飞行轨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动火箭系统、供应电能的电池、储气的气瓶、喷嘴等系统。

宇航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