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6703700000014

第14章 中国民间传说(13)

洪阿毛高兴极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烟奔回家去,拿来二十把白折扇交给苏东坡。苏东坡将折扇一把一把打开,摊在案桌上,磨浓墨,蘸饱笔,挑那霉印子大片的,画成假山盆景;拣那霉印小点的,画成松竹梅岁寒三友,不一会儿,二十把折扇全画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给李小乙,对他说:“你娶亲的十两银子就在这十把折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门口去,喊‘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马上就能卖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给洪阿毛,对他说:“你也拿它到衙门口去卖,卖得十两银子当本钱,去另做生意吧!”

两个人接过扇子,都似信非信地到衙门口去叫卖。谁知只喊了两声,二十把折扇就被一抢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每人捧着十两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人们都把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新鲜事到处传颂,你传我传,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讲呢。

民间小语

一把小小的画扇解决了两个人的争端。是画扇神奇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苏东坡有一颗仁慈的爱民之心!

扇子

我国古代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折扇一名“折叠扇”,又名“聚头扇”。折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故又称“撒扇”。折扇携带方便,出入怀袖,扇面书画、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宠物,所以又有“怀袖雅物”的别号。团扇产生远早于折扇,因形状团圆如月暗合中国人合欢吉祥之意,又名“合欢扇”。

白牦牛的传说

天下牦牛多为黑色和杂色,而天祝高原的牦牛却是白色的。关于天祝白牦牛,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由于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华秀和弟弟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华秀告别弟弟,去祈祷山神给他和部落指出一条生路。

这时,一个身穿战袍,骑着白色骏马的神灵出现在天空中,他在半空中随一朵五彩云向东方飘动。华秀便告别故乡,带领本部落的老老少少赶着大群牛羊向着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了。华秀和他的部落跟着那朵五彩祥云走了好久好久,当他们快要走出一个石峡的时候,那些黑色的牦牛们,哞哞地大叫起来,声音非常痛苦悲切。人们知道这些牲畜留恋故土,不愿前行。牧民们见此情景,也禁不住泪流满面,放声大哭。

这时,从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色的牦牛。它的身上要比雪还要洁白,就像一团圣洁的云团。只见这头白牦牛大声吼着,向石峡口奔去。说来也怪,其他的牦牛见了它,就停止了哀叫,随着白牦牛一齐向峡口奔去。整个部落便又开始前行了。

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出峡口时,却被眼前的惨景惊呆了。其他的牦牛全部惨死,而那头白牦牛正在和一头黑色的巨怪搏斗。人们只觉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惊恐万分的人们都在为白牦牛担心。突然,黑色巨怪惨叫一声,不知去向。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这时,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头受伤的小母牛不停地哀叫着,白牦牛看见了,便走过去,伸出舌头,一下又一下地舔着那头可怜的小母牛,舔着舔着,黑色的小母牛突然变得通身雪白。

突然,天空中传来了骏马的嘶鸣声,大家仰头一看,那穿白袍的神灵又重新出现在头顶。痛苦绝望的华秀和部落的牧民们,便又随着他继续前行。走啊走,不知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有一天,天空中的山神和白马突然降到地面上,人们的面前便横亘起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华秀对大家说,这雪山下就是我们的家乡了!大家便不再前行,永远在这儿定居下来。这儿草场广袤,草盛林茂,溪水潺潺,山泉叮咚,确实是一块放牧的好地方。从此,华秀和他的部落便很幸福地生活在这里。那些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变得更白了,一群又一群,像天上飘荡的白云。

从此,天祝便成了白牦牛的故乡,白牦牛更是华锐人的骄傲。

民间小语

圣洁的白牦牛带领着华锐人走出困境,帮助华锐人战胜了邪恶的恶魔,寻到了幸福的家园。白牦牛当然也就成为华锐人吉祥幸福的象征。

嘎仙洞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嘎仙洞一带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每当春天到来,这里便会开满野花,一片大好春光;每当夏天到来,这里便会苍松蔽日,一派生机盎然;每当秋天到来,这里便会满山野果,一片秋色金黄;每当冬天到来,这里便会白雪皑皑,一派素裹银装。这里不仅山清水美,而且野兽也很多,世世代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在这片土地上过着幸福而和平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一个身高体大、面目狰狞,名叫“满盖”的恶魔闯进了这里。它就住在山腰间的一个山洞里,只要发现有猎人进入森林,它就张开血盆大口将猎人吃掉。为了除掉这个吃人的恶魔满盖,勇敢的鄂伦春猎人便组织起来,多次上山去和它搏斗,但都因满盖力大无穷而且有着可怕的妖术而屡遭失败。但是,鄂伦春猎人们没有丧失斗志,也没有丧失信心,一直和恶魔满盖斗争了很多年。

鄂伦春猎人不屈不挠,团结一致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天上的嘎仙。于是,他来到人间帮助鄂伦春的猎人们。嘎仙找到满盖要和它比武,并提出如果满盖输了就必须远离这里。满盖自恃身高力大,便满口答应。他们先比投石,谁投得远谁就获胜。他们就用挡洞门的巨石来投。满盖先投,它用尽浑身的气力,只把巨石投到了甘河的边上。轮到嘎仙了,只见他用右手托起巨石,奋力一投,巨石就越过甘河,稳稳地落到了对岸的一座山上。满盖耍赖不认输,提出要比试射箭,就射刚投过河去的那块巨石,射得准者胜,勇敢的嘎仙答应了。射箭还是满盖先来,只见它拉开了弓,搭上了箭,瞄了又瞄,可射出去的箭擦着巨石的边缘而过,只崩下几块小石头,滚到了山下。这时嘎仙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只见他拉开了弓,搭上了箭,射出去的箭正中巨石的中心,将巨石的中心穿出了一个车轮般大小的窟窿。这回恶魔真的害怕了,它只好服输,逃之夭夭。从此,鄂伦春的猎人们又重新在大兴安岭的崇山密林中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为了纪念替鄂伦春猎人除掉恶魔的英雄嘎仙,人们把恶魔住过的山洞改名,叫做嘎仙洞,把洞前的那条小河叫做嘎仙河,把大石头上留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

民间小语

嘎仙洞的传说体现了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对于大自然的探索。美丽的传说正是鄂伦春民族丰富想象力的体现,也说明鄂伦春人对于智慧和勇敢的崇拜。

一文钱

清代康熙年间,北京城里有一个廉记书铺。这一天,廉记书铺的店堂里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站在离账台不远的书架边看书。这时账台前一位少年付书款时,不小心将一枚铜钱掉在了地上。这枚铜钱不偏不倚地滚到了这个青年的脚边。青年斜睨着眼睛扫了一下周围,见没人看他就赶紧挪动右脚把铜钱踏在了脚底。不一会儿那少年付完钱离开了店堂,这个青年就俯下身去拾起脚底下的这枚铜钱。

凑巧这个青年踏钱、取钱的一幕被坐在店堂里边的一位老翁看见了。老翁见此情景,盯着这个青年看了很久,然后站起身走到青年面前同青年攀谈起来。从而,老翁了解到他叫范晓杰,还了解到范晓杰的父亲在国子监任助教,他跟随父亲来到北京,在国子监读书已经多年。今天偶尔走过延寿寺街见廉记书铺的书价比别的书店低廉,所以进来看看。老翁冷冷一笑,就告辞离开了。

后来范晓杰以监生的身份进入誊录馆工作。不久,他到吏部应考合格,被选派到江苏常熟县去任县尉官职。范晓杰高兴极了,水陆兼程南下上任。到了南京的第二天,他先去常熟县的上级衙门江宁府投帖报到,请求谒见上司。当时江苏巡抚汤斌就在江宁府衙,他收了范晓杰的名帖却没有接见他,范晓杰只得回驿馆住下。一天后,范晓杰又去拜见汤大人又没得到接见。这样一连过了十天。

第十一天,范晓杰耐着性子又去谒见。威严的府衙护卫官向他传达了巡抚大人的命令:“范晓杰不必去常熟县上任了,你的名字已经写进被弹劾的奏章中,被革职了。”

“大人弹劾我,为什么?”范晓杰觉得莫名其妙,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贪钱!”护卫官从容地回答。

“啊?”范晓杰大吃一惊,自忖道:我还没有到任,怎么会有贪污的赃证,一定是巡抚大人弄错了。他急忙请求当面向巡抚大人陈述,以澄清事实。

护卫官进去禀报后又出来传达巡抚大人的话:“范晓杰你不记得延寿寺街上书铺中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爱一枚铜钱如命,今天侥幸当上了地方官,以后能不绞尽脑汁贪污而成为一名头戴乌纱帽的强盗吗?请你马上解下官印离开这里,不要使百姓受苦了。”

范晓杰这才想起以前在廉记书铺里“拾”到的一文钱。原来当时他遇到的老翁正是在私巡察访的巡抚大人汤斌。

民间小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透露了一个人的修养与品质。所以细节决定成败,往往一个生活中的细节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鹿邑酒的传说

在鹿邑,人们常说:“枣集美酒似琼浆,喝上一盅三日香。”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枣集酒不但像琼浆玉露,甘醇味美,而且还窖香芳浓,绵甜醇正。但是,人们只知道枣集酒好喝,枣集人擅造酒、爱喝酒、能喝酒,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说起来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哩。

相传在很久以前,鹿邑枣集镇的村东头住着一位赵员外。这位赵员外家有良田百顷,家财万贯,膝下儿孙满堂,在枣集镇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福寿之人。他虽已年过七旬,却仍旧红光满面,眼不花,耳不聋;说话声音洪亮,走路健步如飞,看上去好像一位仙山道长。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秘方,他捋着胡须笑呵呵地说:“没什么秘方,我就是平时爱喝几盅酒。”

赵员外的确生性好喝酒,整天手不离壶,嘴不离盅,一日三餐,顿顿都离不开酒,所以他家的仆人赵祥要经常到枣集村北头的一家酒馆里去给他打酒。可是这个赵祥是个馋鬼,他每次在打酒回来的路上,都情不自禁地想尝尝,时间长了也慢慢地染上了酒瘾。可是他家境贫寒,哪里有钱买酒喝呀,只好在给主人打酒回来的路上,抓起酒葫芦偷偷地过把瘾。有一次,他一不留神喝得太多了,葫芦里的酒只剩下一半。回去怎么向主人交代呢?赵祥在路上犯起愁来。这时,他突然发现路边不远处有一个深水潭,潭虽然不大,但碧绿的潭水清澈无比。赵祥眼睛一亮,有了主意。他快步跑到潭边,一股脑儿地把酒葫芦灌得满满的,然后提心吊胆地拿回去交给了赵员外。赵员外喝了这酒,不但没有怪罪赵祥,还连夸酒好喝,并说今天打的酒比以往打的酒都香。从此,赵祥就大着胆子喝起来。他喝的酒越多,加的水就越多,而赵员外还是一个劲地直夸酒香。赵祥也纳闷,他想自己明明加了那么多的水,员外怎么会越喝越香呢?

有一天,赵员外把赵祥叫到跟前,说:“赵祥啊,你给我打了这么多年的酒,跑了不少的腿,受了不少的累。而且打的酒一天比一天好喝,也不知道是从哪家酒店打来的,今天你就领着我去那家酒店,看看他们是用啥法子做的酒,竟然这么好喝。”听员外这么一说,可把赵祥吓坏了。赵祥心里嘀咕道:我明明加的是潭水,哪里有什么好酒,让我把你往哪领呀。无奈之中,他只好说了实话。赵员外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觉得稀奇,便要赵祥领他去找那个水潭,要亲口尝尝潭里的水。迫不得已,赵祥把老员外领到潭边,谁知潭水绵甜可口。赵员外心想,既然此水似酒,何不取之卖钱?于是,他便叫家人取来器物,在潭边设摊卖酒。赵员外卖的酒既便宜又好喝,而且源源不断,附近村民都来买,一时间生意兴隆。数日之后,终于有人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秘密一被发现,这潭里的水喝着就再也没有酒香味了,但这水比起别处的水仍是甘甜得多。

赵员外感念天赐酒泉之恩,就带领全家人彻底弃农经商,在潭边建起酿酒作坊——赵记老酒坊。取潭水和小麦、大豆、高粱等为原料酿酒,味道格外醇香。后来,当地商家看到赵员外取潭水造酒发家,就纷纷到此潭周围建造作坊,最盛之时,全枣集镇上的酒坊多达十八家,被当地人称为“十八家老槽坊。”

人们会问,那潭里的水为什么有酒香呢?据传说,有一次,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偷地装了一葫芦天宫琼浆带回了下界。行到鹿邑枣集时,只觉口渴难忍,寸步难行,忽见路边有一潭清泉,就急忙来到泉边饮水解渴,不慎将酒葫芦滑落水中,因潭水较深,他费尽周折也没能捞上来。从此,一潭水就变味了。而赵祥加水的深潭,正是铁拐李掉进酒葫芦的那个潭,并且这个潭底的泉水又和水质优良、清醇甘洌的古宋河相通。

民间小语

神奇的大自然处处充满奥秘,美丽的传说更是赋予了它传奇般的色彩,鹿邑潭与枣集酒的故事也因此而变得多姿多彩。

鹿邑

鹿邑古称“鸣鹿”、“苦”、“真源”、“谷阳”、“仙源”,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为鹿邑县,县名沿用至今。鹿邑县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东部,属河南周口市。鹿邑县东邻安徽亳州市,北与商丘市柘城县相连,是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和宋初著名学者、道家修士陈抟的出生地,自古被称作“道德真源”。

虎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