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传说经典
6703700000002

第2章 中国民间传说(1)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祝员外,家中有一个掌上明珠叫祝英台,长得美丽聪慧。

那时女子是不能进学堂读书的,祝英台每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心想,难道女子只能在家绣花吗?我为什么就不能去上学呢?她突然一拍脑袋,有了主意!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请求道:“爹,娘,我要到杭州读书去。我可以女扮男装,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真是异想天开!”祝员外夫妇不同意,但禁不住女儿百般撒娇,苦苦哀求,最后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去杭州了。学堂里有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不仅长得英俊潇洒,而且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祝英台想:我要是天天能和他在一起,一定能学到很多东西,还会很开心。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两人一见如故,常常在一起促膝闲谈,舞文弄墨,相互关心体贴,真是有点情投意合,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形影不离。

转眼间,一晃三年过去了,同学们也该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了。三年同窗,祝英台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俩人依依不舍地分别,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

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这时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大姑娘,在相见的那一刻,两人心心相印,都明白了自己心中的感情。不久,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里会看得上一个穷书生呢,他早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了。

祝英台一直在与父母抗争,坚决反对父亲允诺的婚事。然而,当她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后,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坐上迎亲的花轿,迎亲队伍一路上浩浩荡荡,敲锣打鼓,好不热闹!途中经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一阵狂风吹来,飞沙走石,迎亲队伍无法前进,花轿只得停下来。这时,祝英台走出花轿,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刹那间电闪雷鸣,“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自动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着,一对色彩斑斓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自由地翩翩起舞,追逐嬉戏,最后它们向花丛深处飞去……

民间小语

梁祝传说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四大传说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蝶

凤蝶遍布各地,以后翅有尾状突为特点而得名,但有许多种类无尾状突。颜色图案很多,但底色多为有闪光的黑、蓝、绿等色,上有黄、橙、红、绿或蓝色花纹。许多凤蝶会模仿那种对于天敌来说不好吃的蝴蝶的颜色或图案花纹以保护自己。有的凤蝶幼虫的胸部有黑、黄色眼状斑,像蛇头。许多幼虫的颜色图案让它们看起来像鸟粪。有的身体中有臭腺,受惊时会散发出臭气。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期,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叫孟姜女。

有一天,她正在院子里剪葡萄藤时,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她吓了一大跳,张口就要喊叫,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姑娘!别喊别喊!我不是坏人,救救我吧!我是来逃难的,我叫范喜良。”原来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正派人到处抓人做劳工,日夜不休,已经不知有多少人熬不住给活活饿死、累死了!

孟姜女把范喜良带到屋里,给他拿了点饭菜让他吃下,又让他洗了脸。范喜良吃完饭有了精神,便起身谢过孟姜女的救命之恩。孟姜女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不觉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美丽善良、温柔大方的孟姜女,两人心心相印,父母见他们郎才女貌倒也般配,便做主选了个良辰吉日让他们成亲。

大喜的日子,孟家张灯结彩,宾朋满座,喇叭吹得嗒嗒响,好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场面。天渐渐黑了,吃喜酒的人都慢慢散去了,一对新人满怀喜悦和激动正要进入洞房时,忽听得外面鸡飞狗跳,随后闯进来一群恶狠狠的官兵,不由分说,就把范喜良用铁链一锁,连搡带推,硬给抓到长城做苦工去了。好端端的喜事就这样被搅得一塌糊涂,两位老人连气带急,一病不起。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不断地想:他能不能吃饱饭啊?晚上会不会冷啊?

一天,她终于熬不下去了,心想: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带上一些干粮和几件厚衣裳,毅然踏上了寻夫路。

一路上,她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见了长城。这时的长城边上四处都是工地,孟姜女一个工地接一个工地地找,一段长城接一段长城地问,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正当她焦急万分的时候,一个民工说:“范喜良?有这么个人,是个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问道:“那他在哪里?”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在长城脚下了!”

真是如同晴天霹雳,孟姜女猛地听到这个噩耗,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失声痛哭。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最后连天地被都感动了,只听“轰隆隆”一阵震耳的雷声过后,一段长城被哭倒了,范喜良的尸首露了出来,孟姜女悲痛欲绝地扑了过去,眼泪滴在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可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

民间小语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形式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给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

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万里长城”。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劳力来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大量的人力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白蛇传

许仙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就爱读书,由于家里穷,他就一边给人家放羊一边读书。

一天他放羊回家,看见几个孩子捉住一条小白蛇在玩耍,小白蛇受了伤,可怜巴巴地望着他,许仙不觉动了恻隐之心,赶跑了那帮孩子,放走了小蛇。

转眼间,许仙已长成个大小伙子。这天他来到西湖边上,正赶上清明节,西湖处处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织,好一幅如烟似雾的西湖胜景。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美得胜过这西湖美景,惹得人们纷纷驻足!原来,这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便来到西湖边上游玩。她们中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

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刹那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突然间觉得头顶上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这人不是许仙又能是谁?白素贞一愣,原来她正是许仙当年放走的小白蛇。白素贞眼见昔日恩人,不知何以为报,许仙一见这位姑娘欲语含羞,美若天仙,顿时闹了个大红脸,两人四目相交,不觉相互间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鬼心眼儿多,赶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许仙还礼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

从此,断桥上多了三个人的身影,他们经常来这儿约会。白素贞和许仙感情日渐升温,不久,他们结为夫妻,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保和堂”不仅治好了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穷人看病还分文不收,于是生意越来越红火,人们纷纷慕名而来,白素贞也被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生意兴隆却得罪了一个人——金山寺的和尚法海,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于是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因此把法海和尚恨得直咬牙。

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人们都排队等着白娘子治病,心中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好你条蛇精!走着瞧吧!

法海心术不正,一心想拆散许仙和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地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施主邪气冲天,有一蛇精缠上了你,快下决断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许仙非常气愤,心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情深义重。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人,何况她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不过,由于白娘子有孕在身,因此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用卑鄙的手段,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雷峰塔下,把一对恩爱夫妻给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隐居深山数十载,苦苦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娘子。从此,白娘子和许仙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民间小语

《白蛇传》开始是以口头传播,后来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后来又有了小说、歌剧、歌仔戏、漫画、电影、现代舞等形式。故事传播真、善、美的思想,是对至诚爱情的赞颂,是广大民众心中的理想再现,白娘子对爱情的付出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更让千百年来无数人扼腕叹息、感动不已……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西湖古称钱塘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就对它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面被孤山及苏堤、白堤两条人工堤分割为5个子湖区。

臭名远扬的秦桧

西湖边上有座岳坟。前面跪着四个铁铸的人像,其中有两个就是秦桧夫妇。据说,明朝时期,杭州城里来了一个新上任的抚台,是秦桧的后代。抚台带着手下人去游西湖。当他看见自己的老祖宗跪在别人面前,赶忙用衣服把脸遮住,跑了回来。

抚台回到衙门,坐立不安,便和师爷商量,想把铁像搬掉。师爷捋捋胡须说:“明搬,老百姓一定不肯,事情可能会闹大。我看,不如夜里把铁像丢到西湖里,这样大的西湖,上哪儿找去啊!”抚台连声说妙!当夜便派人把铁像丢进了湖里。

哪知第二天天刚亮,就出现了一件怪事:西湖里的水变得臭气冲天,熏得行人头脑昏沉沉,呕吐不止。

人们发觉岳坟前的铁像少了两个,纷纷嚷起来:“铁像不见了,一定是被人丢进西湖里了,要不然湖水怎么会这么臭呢?”

这下老百姓可不干了,便一齐赶到抚台衙门去告状,要求严办丢掉铁像的坏蛋。抚台做贼心虚,便传话说自己生病了,没办法处理此事。

老百姓哪里肯走,人越聚越多,衙门前的石头狮子都快被挤倒了。抚台怕事情闹大,便硬着头皮出来说:“这都是谣言。大家千万不可轻信。”

老百姓说:“是不是谣言,你看过就知道了。”说着,便围拢起来,一定要他亲自去看看。抚台只得坐上八人大轿,赶往西湖边去。离湖边还有几里路,果然有一股恶臭,直向轿门冲来。幸好那天他来不及吃饭,总算勉强忍住了呕吐。

到了湖边,抚台从轿帘的缝隙里往外一张望,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人。他心里突突直跳,慢慢地走出轿门,干咳了几声,说:“湖水一时发臭,也是常情,不必大惊小怪。依我看,这事与铁像失踪无关。”

这时,人群里有人不干了,便问道:“你是秦桧什么人?居然袒护他!”

抚台一时呆住了,他不断安慰自己:莫慌!铁像已沉在湖底,谁还能找到?想到这里,便神气地说:“不要胡闹!如果有人真能从湖里捞出铁像来,本官甘愿辞职请罪!”

话音刚落,只见墨黑的湖水一下子变得清澈见底。接着从湖底缓缓浮出一对铁像,像有人托着似的,直向抚台漂来。

抚台吓得面如土色,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钻进轿子里,连声喊道:“快跑!快跑!”

老百姓跟在他后面用路边的石头一通乱砸,等他跑回衙门,轿顶被砸个乱七八糟。他的脑袋也被砸了好几个大包。于是他连官帽也没敢戴,连夜逃出了杭州城。

老百姓把铁像捞了上来,重新搬到岳坟前跪着,一直跪到今天。

民间小语

这是一则西湖民间故事。它反映了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情感,说明:在人心所向的立场上,一切挑战者都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故事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不要像秦桧一样遗臭万年。

隐身草

从前,有个老财主,天天做着发财梦,就连衣服上也绣着钱的花样,张开嘴三句不离“钱”字,人送外号“老财迷”。

老财迷虽然家有万贯,富得流油,但对长工们却十分苛刻。长工们累死累活干一年,一分钱也拿不到,个个恨得咬牙切齿。

老财迷的院子里有棵老槐树,树上有个大老鸹窝。他老婆整天夸这个老鸹窝是他们家的聚宝盆。时间一长,长工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一天,张三、李四、朱五、杨六四个人凑到一起,商量一通,想让老财迷自己亲手把这个“聚宝盆”拆掉。

这一天天还没亮,老财迷就起来催长工们下地干活,刚一出门,就见老槐树下有几个模模糊糊的人影,在嘀嘀咕咕的,不知说些什么。他连忙躲到假山后面,竖起耳朵,想听个究竟。只听张三说道:“咱们又不知道隐身草长什么样,怎么找呀?”李四说:“听说,是被编在了老鸹窝上,实在不行,我一根一根地挑。”朱五说:“不行!老鸹一叫,东家被吵醒了怎么办?”杨六说:“咱先用长竹杆把老鸹赶跑,然后躲到一边,东家起来一看没人,肯定又回去睡觉了。等他一走,咱就行动。就定在明天半夜动手。”停了会儿,又听杨六说,“刘老道说这棵隐身草可是无价之宝。有了它,谁也看不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咱先说好,不管谁用这棵隐身草发了财,可千万不能忘了咱弟兄们。”

老财迷又听他们唧唧喳喳了一阵子,可没听清说什么,只看见他们下地干活去了。老财迷是又气又喜,气的是这帮长工竟敢偷他的东西;喜的是他马上就要拥有一件无价之宝。他急忙回到屋里,把这事跟老婆说了。俩人商量了半天,决定趁着天还没亮,赶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