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求真务实:通往中国现代文明社会2
6745700000013

第13章 无所不在,无坚不摧(7)

冷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告别演说中曾发出警告,军事组织和军火工业联合而成的“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存在与扩张将危及美国所珍视的传统价值。军事工业复合体在信息时代的变种便是美国政治权力与互联网高技术公司的“松散联盟”,这种联盟不同于工业时代基于军事、经济实力的压倒性优势建立起来的,而是基于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与操控,实现对权力受体的观念重塑和认知操控,使其“自由而且自愿”地去做权力掌控者希望他做的事。

据报道,2010月1月7日晚,希拉里在国务院举行一场晚宴式会议,邀请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推特董事会主席杰克·多尔西、Mobile Accord的CEO詹姆斯·艾伯哈德、微软首席战略官克莱格·曼迪、思科公司首席市场官苏珊·波斯特伦、手机游戏开发公司SGN创始人施欧文·彼西弗、Howcast公司CEO贾森·利伯曼等十余位硅谷精英人物,商讨如何利用高科技为外交和国家发展目标服务。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共同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打开局面:(1)如何刺激全球各地的公民自创出各种软件来达到这些目标;(2)如何找到一些创新方式,保证互联网随时随地可以自由访问;(3)构建更好的政府与私营公司之间的伙伴关系,让新兴公司可以更容易、更有效率地向美国政府介绍创意;(4)确保美国与全球公民能利用语言翻译工具更好地沟通;(5)探索如何教会人们高效运用所有网络工具,尤其是针对那些刚刚接触互联网的人;(6)利用移动通信手段促进匿名举报犯罪活动,以获得更大的透明度。这六点建议显然是一份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行动指南。仅仅五天之后,12日,谷歌公司就宣布不再接受中国政府的内容审查要求,威胁推出中国,这显然与六点建议中的第二点具有高度的契合。又过了九天,希拉里发表第一次互联网自由演讲,声援谷歌公司、指责中国政府具有非法行为,并高调宣称美国要把互联网带给全世界,连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都惊讶地表示此前从没见过美国政府以这种介入力度在海外推广互联网技术。美国政府与硅谷高技术公司的默契配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异曲同工的是,2010年10月发生的维基解密事件中,解密文件在网上被迅速屏蔽,美国政府发言人马上出面否认政府并没有强制删除该文件,事实上,美国政府可能并没有“亲自”动手阻止文件泄露,正是硅谷的高技术公司们心照不宣地完成了政府也无法干净利落搞定的任务。

基本价值方面,自以为掌握着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硅谷精英们,无论是扎克伯格、埃里克·施密特还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实际上有着非常单纯的美国式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特征是笃信技术的价值中立性,同时又忠实地热爱美国,信奉美国给世界带来自由的使命是“天命注定”。对技术的认识和对美国的态度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就是技术精英们坚信自己掌握的技术能够帮助把美国的福音带给全世界,这就给狭隘的民族主义涂上了一层神圣的救世主义光辉。推特创始人Biz Stone在谈及推特在孟买袭击案中发挥的作用时,就不无自负地说:“Twitter并不是技术的成功,而是人类精神的成功。”

资金互动方面,美国的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之间互相借重、互相支持,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奥巴马参选总统时的主要捐赠者就是谷歌公司,整个硅谷一边倒地支持奥巴马。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大幅度增加对网络信息产业的投入,以至在奥巴马2011年国情咨文故意渲染中国拥有“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计算机”,为增加对信息产业的预算制造借口。我们也看到,无论在奥巴马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还是在希拉里的《21世纪外交方略》中,加强对私营部门在研发上的资金支持都是重要的政策选项。

事实上,互联网这一看似脱离了资本束缚、“头脑第一”、“创新至上”的越来越开放的公共领域,现在越来越成为少数私营大公司的垄断领域。美国政府和这些垄断公司的关系十分紧密十分复杂,因为美国政府就是互联网技术研发的最重要支持者。根据美国政策问题研究专家萨沙·梅恩拉的估算,这些年来,美国政府投入到互联网领域上的花费至少比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政府科学工程——“曼哈顿工程”多出10倍,人们看得见的预算拨款仅仅是冰山一角。考虑到这些,我们不难预见,私营部门将成为美国对外推行民主化的先头部队,各种穿透过滤、突破封锁的软件硬件将层出不穷,不听招呼甚至直接跟中国政府对抗的外国互联网大公司会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既有所谓道义的崇高性,更有美元的合理性。

第四个判断:中国从民间到官方对美国网络战略的实质、规模、机制和功能缺乏清醒认识,更缺乏充分准备,到目前,网络空间对中国政治、社会走向的倒逼机制已经形成。

笔者曾关注过2008年至今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的发展变迁,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一步一步丧失,社会权威一点一点消解,“否定社会、否定自我”成为相当一部分网民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态面临危险“重构”。比照美国2009年初以来网络战略成型和实施的进程,虽然无法精确计算出二者之间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因果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之间必然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度。网络战略已经成为美国执行对华战略意图的首要利器,我们将面对的,是美国发动的一场只有网络技术及应用发展到相当高程度才可能发生的“超限战”,这场超限战的最终目的是瓦解既有社会认同,分化不同群体认知,打消国家上层的抵抗意志,在中国建立美国式价值观,颠覆“压制性的专制政权”。

美国已经将其战略意图与互联网特性、高科技公司的商业行为进行了非常完美的融合与协同,但是我们对美国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措施却缺乏应有的认识。即便是具有奠基和里程碑意义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发布,在中国也没有激起什么波澜,深奥的技术词汇掩藏了美国实则浅显直白的战略意图,中国官方和学者多从互联网安全本身探讨这份战略的含义。就连美国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也对中国这样的反应感到失望——在《战略》发布后的一周之后,5月23日,美国国会对外政策委员会经过多方搜集材料撰写了一份名为“中国对《战略》的反响”的简报(发表在其网站上),简报把中国的反响归结为三类:一类认为战略实质上是关于军事能力和阻断能力的;一类认为尽管美国呼吁合作,但意在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一类认为对互联网自由的推动将导致美中之间发生更多冲突。显然,这些来自中国的反响并没有认识到这份战略是美国建构国际网络空间秩序的蓝本,更没有触及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意识形态意图。而从关于去年11月伦敦网络空间大会的新闻报道来看,在这场由英国首相、美国副总统参加,英国外交大臣主持的会议中,中国并没有高级别官员出席(国内报道没有提及中国代表名字,意味着参会代表应为司局级或以下),也反映出中国官方对美国这一战略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最好的预计是“消极不合作”态度。笔者不得不说,这种态度,于事态发展是不合时宜的,于中国应对是于事无补的。

在中国政府公信力在网络上日益式微的背景下,美国驻华大使馆在网站上公布的“北京PM2.5指数”被网民奉为圭臬,这是美国利用网络建立自身公信力、赢得在中国话语权的典范案例。“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正在变成现实。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而中国不做相应努力的话,美国对中国公众的影响恐怕不会仅仅局限在自然气候话题上,中国政治气候、经济气候、社会气候的话语权迟早会被美国占据。对于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一旦丧失了对社会舆论的控制,丧失了重要社会群体的信任,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苏联的例子并不久远。

当然,有人会说,只要不让脸谱和推特进入中国,当政者就能控制住局面。但一个事实是,国内包括社交网站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有外资背景,软银在2008年注资27亿元入股千橡集团,成为校内网和猫扑社区的第一大股东。另一个事实是,美国“政府—硅谷”联盟完全是一个庞然大物,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潜力是我们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的,正如胡锦涛所说:“关于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知产生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才是真正的恐怖。脸谱和推特的简体中文版早已投入应用,可能不用太久,硅谷精英们开发的更新神速的“翻墙软件”会成为每个中国互联网用户与QQ软件一样的“标准配置”,上脸谱、上推特在技术上不再是禁区。在摩尔多瓦、伊朗、突尼斯发生的事实已经证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在美国的“热情关心”之下,凭借一国之力,切断人与人、人与互联网的连接,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当然,也有人会说,网上的民意并不代表社会大多数,少数人无法左右社会走向和历史潮流。那么,请注意这样两个事实:1911年以后中国国内的动荡多是少数人所为,孙中山参与的四·二七广州起义投入兵力只有120余人,武昌起义参加者不过300余人,配备实弹共计50发;埃及最终导致执政30年穆巴拉克下台的街头运动,其主力大多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对社会强烈不满的高学历年轻群体。

五、余论:中国的应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写道:“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此番场景,与当下以信息技术为框架的现实世界,何其相似!在美国对互联网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当今中国,自上而下的等级结构被平等交互的网状结构所取代,隐忍沉默的表达传统被众声喧哗的网络舆论所打破,默契不语的运行体制被公开透明的社会呼声所挑战,历史面临被篡改的危险,信任面临被倾覆的厄运,价值面临被解构的威胁,互联网正在重新构建中国的政治意识、经济意识、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互联网冲击之下,中国面对的,不亚于千年一遇之大变局。

对于美国的国家网络战略及其对中国业已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影响,中央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从政权兴亡、国家兴衰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努力认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和规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通盘考虑对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平等对话,下定决心、制定方略、采取行动,以长远的眼光、全局的襟怀、负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拿出真正有效而非敷衍了事的中国战略,则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作者系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导读:

在网络空间之外的物质世界,斗争依然精彩。

近日,温家宝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的访问,梅农(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科威特的访问,显示了两国对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是的,波斯湾地区不稳定的政局给两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威胁。

然而这次,美国却有点儿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