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回看一百七十年:重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6746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爱国主义,在很多人眼里是空谈,是很空洞的说教。其实并不然。我们不妨先从“爱”开始说起。爱,是人类很朴素的情感。要我说爱从何来,那必然是我爱的这个东西好,所以我才会爱(在我的逻辑里,爱一个人或者东西是需要理由的)。那么作为中国人,爱中国,除了对故土的天然的依恋以外,也应当是因为中国好。那么中国好在哪呢?如果我在近两百年前问这个问题,那答案简直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我们站到了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巅峰,我们是天下第一的中华帝国!然而在那之后,我们开始怀疑自己了。更甚,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化下,我们成为了“理性的经济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我们追求的是更高的经济成果,更高的经济成果应当是所谓的“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是在最近的这一百七十年中,这个“更高的经济成果”或者退一步说“较高的经济成果”似乎已经不再存在于中国了,我们说到爱国,也似乎不那么底气十足了。其实,在我的眼里,即使就看这一百七十年,经济增长也是成果斐然的,再加上在人类范围内对经济增长路径的一种全新的探索,以及民族精神被压至底部还能反弹这一过程中所积蓄的勇气与能量,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怀疑自己不“好”了。甚至,在我的浅薄的认识中,理想国大约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怎么讲?拿我一个女人找对象来说,理想当中的爱人应当是这样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博大的度量胸怀,经历过人生的坎坷,给予我一定的自由,目前发展良好,未来还有更大的前景——这样的才叫“理想”。那么说到“理想国”时,就把这个框框扣到国家上,我的祖国好像真的都符合。当然,说完这种庸俗的例子,我会写更有说服力的东西,来说这不长不短而又惊天动地的一百七十年。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就从“痛”开始的地方,也是这一百七十年的起点——鸦片战争说起,因为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必说,中国自然是“天朝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