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每天学点人生经验
6749000000004

第4章 20几岁,一定要找准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2)

有的工作,你感觉自己不能胜任,有点心怯,你觉得这不是你的特长。但同事们以他们长期的感觉,却觉得非你不可,只有你可以做到。他们这样推荐你必定有其可行的道理,因为他们基于自身的判断,发现你更优秀,而你却常常忽略这一点。这就是“他我”比“自我”更容易真实的一面。

那么,如何让自己在别人眼中更优秀呢?首先就要提升你在他人眼中的第一印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印象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交往命运。你装扮得非常得体,言谈举止让人如沐春风,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接下来谈什么都很容易。你去找工作,见客户,第一印象就更加重要了。如果一见面就让人讨厌,心里盼着你快点走开,那就什么事都谈不成,因为失去了继续合作的良好基础。

虽然仅凭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交往和合作价值,难免有失偏颇,但是有个成语叫“先入为主”,你在人际交往中被对方看到的是最初印象,而这第一次印象又往往决定着他们对你的判断和定位。所以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懂得提升自己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永远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别人眼中的你,才更贴近于真实。

虽然也会有很多人经得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考验,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决定了不可能给我们太多弥补形象损失的机会。很多事情,一次见面就会决定结果,根本不会给你第二次见面的时间,比如营销和广告行业与客户的谈判,就具有这种性质。客户跟你谈两句,感觉不好,扭头就走,去找别人。你还有多少机会让他回头?没有机会。

三国时的庞统,号“凤雏”,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死后,前往投靠东吴,孙权见他相貌极丑,傲慢无礼,登时心里不悦,心想这么个丑八怪,居然到我这儿来混饭吃。任凭鲁肃苦劝,孙权也不想收下他。庞统只好去找刘备了。这么有才华有名气的一个人物,尚且被以貌取人,可见形象的重要性。

完善自己的第一印象,就需要做到提前准备,不能等到别人对你的不满写在了脸上,再亡羊补牢,那就晚了。纵使你才华出众,如果形象不佳,也不容易被认可。

让人接近你的基本条件就是你的第一印象,只要别人能看到、闻到的,各个细节都很重要。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衣着、体味,保持干净、舒服的形象。并不一定全身名牌,即使平实朴素,整洁大方,也可以让对方自然地亲近于你。

另外就是言谈举止,说话得体,谈吐自然,给人亲切和风趣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感觉你是有修养的人。这是交际的敲门砖,也是成功的翅膀。

其次,他我又是在长期的相处和交往中,别人对你的综合评价。这时你给人的印象,已经与“第一印象”有了很大的不同,别人更注重你的品格、能力和性格,因为大家对你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有的人觉得自己很外向,话很多,也非常善于言谈,但是在同事和朋友眼中,却可能是一个标准“内向”的人。为什么反差会这么大呢?因为别人对你的解读,建立在是否能够看透你的内心的基础上。

相处十年、八年的朋友,他觉得仍然看不透你,就会把你与“孤独”、“自闭”,甚至“城府很深”这样的评价联系起来。

被人评价为“孤独”的人,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他写了大量流传百世的作品,才思敏捷,创造力惊人,他的“自我”一定是坦然和充满激情的,但在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都认为他是孤独的“疯子”。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他。这就是“自我”与“他我”的矛盾之处。

所以,不要过度迷信自我的感觉,自我有时会把你麻醉,会欺骗你。如果你了解别人是怎么看你的,能够发现你在别人眼中的优点和缺点,你才能更清醒地对自己的处境做出判断,往往更容易找到真实的自我。

穷人最缺的是野心——一个人的价值永远超不出他的雄心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没有抱负,你将无所追求。不努力工作,你将一事无成。回报不会自动送到你手上,而需要你去努力赢得它。知道怎么做的人能一直找到工作,而同时也知道为什么做的人就会成为自己的老板。”

古罗马的皇帝和哲学家说:一个人的价值永远超不出他的雄心。

在这里,野心不是贬义词,它是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和渴求,没有期望我们就会目光短浅,就会安于现状缺乏开拓。没有什么期望,自然就很难得偿所愿。我们如果对命运只有乞求,却没有野心和激情,它不会给我们回报。

小时常听前辈讲:“你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夜间走山路,去很远的地方,人们举着山灯,只能照到脚下方圆几米的地方,在陡峭的山道蹒跚前行。很多人坚持不住,走到半路就折返回来。

他们战胜不了内心的恐惧,因为他们只能看到脚下灯光映照的地方,那些尖利的石块,道旁隐若可见的悬崖绝壁,对他们来说这是难以击败的困难。但是另一部分人,他们在出发前看到的就是终点,对他们来说,只有走到终点才是成功。所以,路上遇到的一切,都不会成为半途而废的理由。

你所期望的,就是你能够得到的。你能看多远,就决定你能走多远。有两句很好的广告词:“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你实现了这个自己期望的目标,你会发现还可以看得更远,走得更远。这就是积极的人生观给我们的丰厚赠礼。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走在最前面,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同理,只要你稍有懈怠,你也会落在人群的最后面,即使别人想帮你,也无法帮你摆脱人生的困局。

有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在疗养院里,每到重要的节假日或特殊的日子,像生日或结婚纪念日,老人们的死亡率会大大的降低。每年都是这样,从不例外。因为许多老人都为自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再多过一个纪念日,一个国庆日或者一个圣诞节。可是等这些日子一过,目标实现的老人们继续活下去的愿望就下降了,意志就薄弱了,死亡率马上就急剧地上升,很多老人都是死在重要节日过后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

可见,生命的可贵就是因为它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需要去做。我们为自己树立的目标的太小,实际上决定着我们人生的价值的大小。定的目标越大,我们将来迈出的人生步伐就越宽广。

美国诗人爱默生说:“没有抱负,你将无所追求。不努力工作,你将一事无成。回报不会自动送到你手上,而需要你去努力赢得它。知道怎么做的人能一直找到工作,而同时也知道为什么做的人就会成为自己的老板。”只要你充满信心地去追求一个目标,你的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要相信自己绝不会失败,即使失败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你失败是成功之母。

当然,有野心不能自大,不能被自己的狂热给迷惑,你所制订的目标还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客观条件来制定,不能过于强求自己,也不能漫无边际。开玩笑地说,身为一个中国人,定下将来当美国总统的目标,就有点不合时宜。或者说,在可预期的科学发展水平下,想做银河系一日游也只是一个美丽而天真的梦想。

就是说,我们既要看得远,也要看得真实,具备可行性。

哈佛商学院的一个行为问题调查组,对1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了一项调查,让他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十年以后,你希望在什么地方工作,希望从事什么工作?”这些人都回答说,要发财,要出名,要经营大公司,影响这个世界。但其中只有10人明确地写出了心中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而其他的学生却没有。

10年之后,调查组重新拜访这一百名当年的毕业生,进行广泛调查,发现当年写出目标的那十名学生的财产竟然占100名学生总财产的96%,而且这种财产上升的趋势仍在加快。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当年这些学生写出的目标大多是不明确的,缺乏一定的可行性。而且他们中执行自己梦想的人也不多,这导致了他们的一生最终碌碌无为,毫无建树。但那些只有那些用心制订目标和用心去做的人成功了,这说明期望不等于现实,在这过程中要付出汗水和努力。

还有很多时候,那些制订了目标而没能实现的人,往往是因为别人的影响,而放弃了对目标的追求,最终和大多数人一样毫无目的地虚耗时光,在碌碌无为中终老一生。

只要你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热烈期望的目标,它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作为一个怀有强烈成功渴望的人来说,一定要敢想敢做,胆大心细,在这种心态下制订的目标才是可行的,才是我们一生努力的方向。

20几岁必须解决的人生课题

潜能是一座蕴藏丰富的金矿,善于利用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就可以超出他人一步。挖掘内心巨大的潜能,就成了我们面临的重大的人生课题。我总结了几种方式,供读者参考,效尤。

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事,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自信永远是做任何事的基础,开发自己的潜力同样如此。有些人总是怀疑一切,包括自己,在困难面前,总是被自己吓倒。这样的人,不要说做事业,就是做一个合格的人,都很难。

有一位喜爱文学的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非常想写一本书,给我发邮件,打电话,向我请教怎么才能写一本书出来。他说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文学,特别羡慕那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可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我告诉他:“您先写一件作品出来,哪怕是几百字的日记、散文。”

几天过去了,他打电话过来。我问他写了没有,他说没有,问他为什么,他还是那么不自信:不知如何下笔。我说:“您已经不自信了二十几年了,浪费了多少光阴?就算写的不成功,又能怎么样?生命会给您几个20年?”

后来他就没再跟我联系。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否定自己人生的典型例子,既想做成某件事,又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就算他有成为著名作家的潜力,又能怎么样?

面对一座矿山,你连扛起铁锹的勇气都没有,何来开发之说呢?所以勇气是第一位的。有时候,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工作,会听到别人对你表示惊讶:“哎呀,真想不到这样你也能做到!”原因不过是老板对你的催促,或者努力工作的同事给你带来的压力,但正是这种压力,激发了你不甘平庸的勇气。不经意间,你就迸发出了体内的潜能,事后让你都不敢相信,原来我还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