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趣味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密码
6749500000007

第7章 思维定势:别让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1)

为什么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智商高达160,却被一名修理工叫成“笨蛋”?

为什么着名企业家米尔顿·雷诺兹能够制造5000人争购圆珠笔的壮观场面?

为什么太史慈能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成功突出重围?

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是“笨蛋”?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它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有些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惯性思维”等。

阿西莫夫是俄国血统的美国人,一生中撰写了400多篇科普文章,算得上世界知名度极高的科普作家。

在《智力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中,他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他说自己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有一位既聋双哑的人,想买几根钉子,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所致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看样做?”

阿西莫夫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便顺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阿西莫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开心地笑起来:“哈哈,你这笨蛋,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你要答错,因为,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了,不可能很聪明。”

其实,修理工所说的受教育多与不可能聪明之间关系,并不是因为学的知识多了人反而变笨了,而是因为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会在头脑中形成较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束缚人的思维,使思维按照固有的路径展开。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定势的形成一般有两种因素:一是刚刚发生的感知经验。比如:一个“0”,如果它的后面出现一组数字,你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它是数字“零”;如果它后面出现一组英文字母,那么你会毫不犹豫地认为它是英文的“O”,此时你就不会把它认为是“零”了;二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或者意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形成一些习惯,这些习惯或者无意识的动作也会形成思维定势。人们常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职业习惯,正是人们长期接触或者从事的工作影响了人的思维习惯,使人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都习惯于从自身的职业出发,因而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敏感。

同时,即使对于同一客体对象系统,由于每个人的年龄,经历与知识,经验的不同,则会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感受或印象,导致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发生。

一般来说,思维定势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1.积极作用。

定势效应能使人在客观事物、客观环境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从事某些活动时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个体在认识新的事物时,头脑里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正是凭借这些知识、经验,才使个体对新事物认识的迅速、有效,而不至于需要长时期的摸索。这样虽然不能形成对新事物的正确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认识过程。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就是例证。

2.消极作用。

定势思维一旦形成,人的思想就会出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一情况出现,人们就会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想当然”、“拿老眼光看人”、“按老皇历办事”,这些都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

有这样一个着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的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

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定式,它们才没能“走出囚室”。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式,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囚室”。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在偶然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客观事物千差万别,情况又总在不断变化,因此仅仅凭借已有的经验,知识、认识去认知新的事物,往往容易使人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所以,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思维定势。这样才能使思维更开阔、更深刻、更灵活、更敏捷,才能使我们少犯判断上的错误。也只有这样才能借助思维定势摆脱困境。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曾经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而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

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提出来?难道是他们比这位员工笨些?肯定不是这样。这显然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都是黑色的,他们没有摆脱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像曲别针一样,至少有亿万种可能的变化。也许我们正在被困在一个看似走投无路的境地,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一定要明白,这种境遇只是因为我们固执的定势思维所致,只在勇于重新考虑,一定能够找到不止一条跳出困境的出路。

太史慈成功破解都昌之围的秘密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不会产生疑惑。所以可以利用了这一点,以熟视无睹的常见现象来麻痹对手,扼杀对手思想的灵敏性。

东汉末年,黄巾军进攻北海。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在都昌。孔融打算向平原太守刘备求救,但敌人围兵重重,无法出城。这使得孔融一筹莫展。正在这时,名将太史慈求见,请求突围。他胸有成竹地对孔融说:“现在敌军围困严密,如果硬往外冲,那无异于羊入虎口,要想成功,须用奇计。我如今已想出了一条妙计,定可为您搬来救兵。现在军情紧急,请您别再犹豫了。”孔融虽不愿让太史慈去冒险,但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天刚亮,太史慈匆匆地吃完早饭,然后提了弓箭,骑上快马,扛起一个箭靶,打开城门冲了出去。城外的敌军见城中有人冲出来,以为是来挑战的,便急忙调动人马准备迎战。谁知太史慈下了马,来到城边的一个壕堑里,栽好靶,一个人不慌不忙地练起箭来。太史慈练了好一阵,然后扛起箭靶,进城去了。围观的人嘀咕了一阵子,起初都感到奇怪,便远远地站着不动,后来见他只是练箭而已,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太史慈骑上马,又扛着箭靶来到壕堑里练箭。这一回,围观的敌兵对太史慈不那么警惕了。他们有的躺着不动,有的还围上来闲看,相互间耳语一番,评论他的箭法如何如何。太史慈足足练了两个时辰,最后又扛起箭靶,骑马进城去了。

到了第三天,太史慈又扛着箭靶出城了,围观的人以为这个古怪的人物又出来练箭了,便不再理会他。谁知太史慈这次却把箭靶一丢,扬鞭策马,径直冲向城外。当围城大军清醒过来时,太史慈已经冲出重围。他们气急败坏地派人追赶,太史慈却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太史慈来到平原郡,向刘备求救,请他发出救兵。刘备于是派出精兵强将3000名,跟随太史慈去解都昌之围。围城大军得知刘备的援兵到来,再也无心攻城,四散退去了。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常常不会产生疑惑。太史慈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熟视无睹的常见现象来麻痹对手,扼杀了对手思想的灵敏性,而后突然行动,突出重围。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同样的计策应用于商场上也可以出其不意地打击对手,就像处于弱势的顾尔德最后却控制了西联电报一样。

顾尔德是美国商场大玩家。1878年,他投资100万美元成立了一家电报公司。在此之前,西联电报公司一直独占着电报市场的生意,因而顾尔德的这家电报公司直接威胁到西联电报公司的利益。

面对顾尔德的威胁,西联公司的董事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收购顾尔德的公司。他们认为这么一来就可以除掉这个恼人的竞争对手。

然而过了几个月,顾尔德又开了一家电报公司,再一次和西联电报公司展开了竞争。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西联又出资买下了顾尔德新开的公司。不久后,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可是这一次西联电报公司却吃惊地发现,西联公司的经营权已经落入顾尔德的手中。

西联公司的董事们以为顾尔德的目标只是等着被高价收买,从中赚取利润。其实顾尔德是在转移西联的注意力,并通过西联公司的收购行为在西联内部安插自己的人马。与此同时,顾尔德出高价在西联公司之前购买了爱迪生的四重发报机专利,进而在故伎重演的掩护下,以内部蚕食和专利权作为要挟一步步控制了西联的经营权。

顾尔德使用的就是一个反复模式的诡计。他以重复的行动展现在对手面前,让他们相信自己会继续保持同样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掌控着西联电报公司的心理预期,他们认为顾尔德的行为会遵循一个固定的模式。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他们落人顾尔德设下的圈套。

5000人争购圆珠笔的壮观场面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成正比的,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自然越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一分钱一分货”,“昂贵=优质”。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一分钱一分货”,“昂贵=优质”。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成正比的,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自然越高。因此,精明的商家便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提高定价,厚利也可多销。着名企业家米尔顿·雷诺兹就是靠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

1945年6月,雷诺兹到阿根廷商谈生意时,发现了圆珠笔。当时,雷诺兹看准了圆珠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他立即赶回国内找人合作,昼夜不停地研究,只用了一个多月便拿出了自己的改进产品,抢在了对手的前面。他还利用当时人们原子热的情绪,将这种笔取名为“原子笔”。

随后,雷诺兹立即拿着一支样品笔来到纽约的金贝尔百货公司,向公司主管们展示这种“原子时代的奇妙笔”的不凡之处:它既可以在水中写字,也可以在高海拔地区写字。这些都是雷诺兹根据圆珠笔的特性和美国人追求新奇的性格,精心制定的促销策略。果然,公司主管对“原子笔”深感兴趣。一下就订购了2500支,并同意采用雷诺兹的促销口号作为广告。

当时,这种圆珠笔生产成本仅0.8美元,但雷诺兹却果断地将售价抬高到12.5美元。他认为只有这个价格才会让人们觉得这种笔与众不同,配得上“原子笔”的名称。

1945年10月29日,金贝尔百货公司首次销售雷诺兹“原子笔”,竟然出现了5000人争购“奇妙笔”的壮观场面。大量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雷诺兹的公司。

短短半年时间,雷诺兹生产“原子笔”所投入的2.6万美元资本,竟然获得了155万美元的税后利润。等到其他对手挤进这个市场,杀价竞争时,雷诺兹已经赚了大钱,抽身而去了。

聪明的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