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店生态位
6752600000005

第5章 两耳需闻天下事(3)

在美国,drugstorecom公司2008年销售额达近5亿美元。这一数字与中国的电子商务药品网络相比,那简直是大得惊人。但这与Walgreen、CVS超过6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说明空间很大。有专家预测,网上售药市场的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

钢筋水泥+电脑鼠标,既是售药技术的革新,也是运营技术的变革,世界级药品零售商中有超过90%都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这一类别。

与运营相关的技术革新更是五花八门。ERP、CRM、收银、电子啄木鸟、网络调研、网络营销等都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而比如物流、商品管理的技术发展虽然需要电脑技术支持,但更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

运营技术的提升使药店能提升销售额,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营费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加快药店运营效率。改变是无止境的,只要技术不停止发展,药店的提升方向就是无限的。当然有时候观念的更新可能比技术本身更重要。这是后话,在后文中有详细阐述。

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处于战国中后期的列国间战争频繁,吞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均在发愤图强,以图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赵武灵王即位前,赵国很弱,在诸侯国中地位低下。即位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因为他看到他们国家的衣服是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而湖人的短衣窄袖、脚上皮靴,使其灵活自如。于是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服装上。虽然有人认为这种改变只是形式,有人认为这种改变有些愚蠢,但是看起来简单的改变,使得赵国实力大增,多年来被动挨打的局面为之一变。赵国攻灭了中山国,打败了林胡、楼烦,从一个弱国一跃成为军事和经济强国。

技术变革和战略转变看似不在一个层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统一的。赵武灵王推行的技术变革,表面上只改变了服装,实际上改变了赵国的斗志、改变了军事战略、改变了整个国家上上下下人们的思想。

技术革新有时是自发的,有时是被动,有时是自我创新,有时是拿来主义。对于医药零售企业来说,要关注外部的技术环境变化,把握其中的机会,发现其中的某些变化对自己造成的威胁。如果是机会就要敢于变革,成为弄潮儿,走在行业的前列。如果是威胁就要通过改变来避免因技术的落后而被淘汰的尴尬到来。

技术环境中的变化层出不穷,每一个药店或医药零售企业要适应变化,善于在变化中寻求突破。

医药行业全扫描

医药是21世纪朝阳产业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产业,被比尔盖茨认为会造就比他更富的世界首富的行业。

从国际环境看,由于全球经济整体的增长、由于医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自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将近十多年时间,世界药品销售额从2千多亿元增长到4千多亿元,再增长到6千多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6%以上,远远超过世界经济的3%~4%的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是药品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其市场份额约占全球规模的一半。美国药品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药品的创新和更替。另一个驱动力是美国药厂、药商在零售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些外因都离不开更重要的内因起作用。美国药品人均消费高达300多美元,这与美国民众对健康的重视、美国的收入水平、美国的医疗体系是紧密相关的。

欧盟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行老二,仅次于美国。欧洲拥有世界顶尖的药品生产企业和非常发达的医药流通体系。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西班牙是欧洲药品消费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他们占了欧盟的绝大部分市场。欧洲药品市场的发达得益于其先进技术、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高额人均药品消费,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作为经济同盟,实现经济多重政策的统一化,欧盟地区对药品的审批实行相互承认程序,所以降低了药品的研发费用和进入市场的门槛。

日本具有亚洲最大的医药市场,在全球药品市场中排在美欧之后。日本不仅现有市场大,而且潜力巨大。近些年一直吸引着各国医药企业参与角逐。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成为日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中国的现代制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相比世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落后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市场以每年177%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经济整体的增长速度很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医药市场正在与国际相融,中国药品市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行业是增速稳定的非周期行业,所以即使有经济危机的到来,其增长还是可以预期,并不会过多的受到大环境的剧烈影响。

医药行业是非常吸引人的行业,无数行业新资金前赴后继进入医药市场,希望能在其中分到一杯羹。

医药行业六“高”

1.高增长:这一定是毋庸置疑的,从上文中国外国内的市场分析就可见一斑,相对于传统的其他行业来说,这里的机会真是非常诱人。

2高管制:医药工业企业需要GMP认证,医药商业流通企业需要GSP认证,中药种植企业需要GAP认证,以上主要是质量方面管制。其他的还有价格的管制、流通秩序管制、广告管制、新药管制等。这么多的管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药安全,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经营的难度,提高了运作的成本,而且动不动可能就会被限制经营。

3.高投入:由于上面的管制和医药行业本身的资金需求量大这一特性,唯有较高投入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在技术、人才、营销、管理等方面,无不需要大量的投入。

4.高壁垒:投入要高、管制严格,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想进入医药行业的企业都是那么顺利。这一壁垒的设置某种程度上是“围城”,行业外的企业想冲进来,行业内的企业不断挣扎。医药行业是一个细分领域广泛、产品众多、经营分散且竞争激烈的行业。其中任何一个子行业都不是随随便便能进入并成功的,医药工业这一子行业还能细分出原料药、中药材、中成药、生物制药、西药、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即使在医药还没分家的前提下,除了原料药不是医药零售企业的供应商,其他子行业的生产厂都能成为重要零售供应商。

5.高风险:竞争的激烈、市场的不确定、政府的管制使得医药行业风险很大。看似较为传统的行业、看似风平浪静的市场,有可能蕴含着很大的风险。

6高收益: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如果没有较高收益,谁愿意把钱白白地投进来,高盛能以4000万美元参股海王星辰,就是看好医药零售的高回报。

医药行业价值链和赢利模式

医药行业有很强的特殊性、专业性。从新药研发开始一直到药品被消费者使用,其中有许多的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下一个环节的供应商从而创造价值,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价值就有存在的必要。下面是医药行业的纵向价值链图。

这是一张简略图。因为单是研发这一环节又能派生出很多细小的环节,比如有基础研究,分子结构发明,药物筛选,临床试验,剂型开发,包装改进等。许多公司因为看到这些环节的重要价值而纷纷设立中小型研发公司,为大中型药企提供研发的专业化外包服务,毕竟研发需要的是人才,硬件设备的重要性相比人才那是小很多的。

生产这一环节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中国现有4000多家药厂,他们在生产的上下游两个环节方面建树不大。唯有在生产方面大张旗鼓,无论从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等方面来说都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药厂媲美。海正、华海等药厂早已成为世界知名药企的重要原料药供应商。当然他们提供的主要是原料药。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国内药厂获得美国和欧盟的GMP认证以后,制剂的出口会和原料药出口一样红火。中国在药品方面成为世界加工中心的距离并不是很远了,前提是世界药品市场持续增长,中国药厂在成本控制、质量标准方面符合国际上的要求。由于竞争激烈,壁垒相对较低,所以生产方面的盈利状况并不会很好,利润空间会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药价受到限制的双重因素影响下而被压缩。

药品生产出来需要通过营销来让消费者知晓、了解、购买和使用。在市场经济中,营销的重要性早已经超越生产,成为和研发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环节。如果细分的话,营销中可派生出至少三个环节:营销推广(或者代理)→物流和批发→药品零售。营销推广可由药厂自己完成,也可通过专业的药品代理公司完成,主要任务是宣传公司和产品品牌,让批发商、零售商、医生、消费者接受。有的采用人海战术,有的采用广告轰炸,有的更是回扣贿赂,真是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物流和批发环节则是将药品从生产企业转移到医院或者零售终端。在传统的药品流通体制影响下,现有中国医药物流和批发公司超过7000家。这是经过了SPDA的GSP洗礼剩下的。在几年前这一数字达到12000多家。即使减少了将近5000家,每个省平均还是超过200家。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中,药品批发公司数量很少。美国的药品批发公司主要有三家:McKessen、Cardinal和AmeriBergenSource,其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超过90%,全部药品批发企业的数量为70家。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药品市场,只有147家分销企业,法国有8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3家就占了95%。德国现在只剩10个大的药品批发商,其中3家所占份额达70%。

中国现在这么多的药品批发企业与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有关,虽然改革开放30年了,虽然早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这些企业没有随之消失,还是艰难地存活着。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药品批发企业将进行大规模的整合,直到留下少数具有核心生产力的强者。

药品批发企业的盈利模式是薄利多销,提供快捷、便利、准确的物流配送服务。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实现成本的降低和其他规模效应。为了提升服务,就需要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的物流配送系统。从仓储到运输到支付等,无不需要低成本、高效率方能战胜对手。

从数量上来说,药品批发企业要减少;从规模上来说,药品批发企业要扩大;从能力上来说,药品批发企业要提升。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尤其在中国这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市场上,唯有朝着顺应趋势的方向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批发药商是零售连锁药店的上游供应商。它们格局的变化必然影响零售行业的发展。从采购成本、库存管理到药品选择等各方面都会随之产生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已经行不通。零售药店应该时刻关注供应商格局的转变,与其中有实力的企业多多合作、尽早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发展和进步。不要因为同情和关系寻找了没有竞争力、将会被淘汰的供应商,等到它们被淘汰的那一天,那很多的转变都已来不及适应,等待药店的唯有增加无穷的麻烦和利润的损失。

药品零售环节既是营销中的最末端环节,也是整个医药价值链的最末尾。零售药店最直接的接触消费者。假设把价值链比作足球赛的话,前面诸多环节是传球和过人,零售药店这一环节才是最终的射门,射门的另一个前锋是医院,医院在中国药品市场中的地位现在来看难以撼动,是绝对的主力。但未来怎么样,我想医改的迟早出台会使其地位受到影响。从政策来看,零售药店成为主力前锋是必然;从国外情况来看,同样是零售药店在药品市场的地位更高。美国零售药店的销售比率为749%;法国847%的药品通过药店销售;德国84%的药品通过药店出售。中国的改革总归是会顺应规律的,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数字最能代表其中的规律。

药品零售环节的盈利模式是提供药品,赚取药品的买卖差价;第二种盈利模式是提供药学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第三种盈利模式是帮助上游的药厂进行企业和产品品牌的宣传,赚取类似广告媒体的收入,比如说橱窗广告、陈列位置等。现在更是出现了药店店堂内的视屏播放器。

不同零售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不同。从超市零售行业上来看,沃尔玛是第一种模式,以赚取差价为主;家乐福是第三种模式,以营业外收入为主,商品销售只是为了带来客流能更好地带动厂家进行品牌宣传。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忘记零售属于服务行业,服务是我们药店的立足之本。服务既是药店自发的需求,也是能直接产生利润的。

21世纪,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作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末端,零售药店将越来越体现出其价值来,将在整个医药价值链中不断提升地位,成为药品B to C 的最重要环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每位药品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庆幸自己没有选错行,这是最能体现价值的。

洞察医药零售行业

医药零售是什么

表面上,每个人都非常清楚“医药零售”这四个字的含义。可能从来没有人去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更多的人是在思考怎么去把医药零售做大做强。

首先我们来讲讲医药。医药零售行业是医药行业的子行业,承担药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最终端环节作用。医药行业的前景、特征在前文中已经有较多的阐述。我想没有人会怀疑医药行业的发展潜力,所以作为子行业的医药零售自然会水涨船高、一同增长。

药店卖药天经地义。记得小时候去药店,无论是中药店还是西药店,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药品,所以“药店”这两个字名符其实。然而现在您再去看看大街小巷的药店,有多少还是纯粹销售药品(即使把医疗器械也并进药品相关行列)。可以肯定的是,几乎看不到纯粹意义上的药店了。医药零售这四个字的前两个字已经没法包涵现在药店的经营范围。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在短短几年间就被完全打破。这应该是一种时代前进的信号。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改变是好是坏有待商榷。但从商业的角度、从企业赢利的角度来看,这是完全有必要的。既然这种转变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受到市场的青睐,受到几乎所有药店经营者的认同,那就能说明这种变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