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6754000000020

第20章 从东北到湖南(2)

在剿匪的同时,我军在西满地区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造运动,据黄克诚回忆:至1946年10月中旬,西满地区已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村开展了土改运动,已有15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经过一个时期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人民群众对我党我军有了实际的了解,认清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大不一样,是真正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是来解放东北人民的,这样,党群关系、党政和军民关系就密切起来了,人民群众把我们的战士看做是自己的子弟兵。

1947年3月,李富春调到东北局负责财政工作后,由黄克诚代理中共西满分局书记,全面负责西满的各项工作。黄克诚进一步发动干部和群众,广泛深入地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不失时机地组建地方武装,发展当地经济,积极支持前线作战,为前方将士提供了巨大的物质保证。

一个月后,邓华率第七纵队打开了通辽城,歼灭了盘踞在通辽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至此,整个西满地区被完全打通,成为联成一片的巩固的根据地。此时黄克诚考虑到我军建设西满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遂建议中央和东北局:撤销中共西满分局和西满军区,原来由西满分局领导的各省直接由东北局领导。黄克诚说:“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根据地支援前线作战的作用。”

四个月后,中央军委任命黄克诚为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统辖整个东北我军的后勤工作。

1946年3月,苏联红军奉命从东北撤走。黄克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可以放开手脚夺取城市,发展壮大我们的力量,扩大影响。

3月12日。苏军撤出沈阳,黄克诚立即命令钟伟将十旅带到四平附近待命,相机攻占四平。十旅立刻发起攻击,占领了四平,俘虏了几千伪军。接着,黄克诚命令十旅在开原一线布防,阻击敌人北进。4月中旬,苏军开始从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撤退,黄克诚立即电令刘震率三师一部和特务一团,在东满部队一部的配合下,于4月18日攻下长春,消灭伪军“铁石”部队1万多人。接着,又命特务团北上,攻克了齐齐哈尔,歼灭伪军数千人。

黄克诚挥师发动这一系列攻势作战的胜利,不仅缴获了大量武器和战略物资,充实和改善了部队的装备,而且促成了部队进占东北重要大城市的局面,对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起了巨大作用。

就在苏联撤兵的同时,蒋介石也开始调集兵力向东北大举进犯,企图夺占四平并向北推进,将我军消灭在松花江南岸地区。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与国民党进行的谈判,3月24日,毛泽东给东北局和林彪、黄克诚、李富春发出指示:“用全力控制长哈两市及中东全线,不惜任何牺牲反对蒋军进占长、哈及中东。”并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控制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

四平位于东北平原中部,系中长、四洮、四梅铁路交通的枢纽,是东北地区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战略要地。3月中旬我军夺取四平后,蒋介石非常恼火,“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一定要把四平夺回来。国民党军队倚仗其军事上的优势,狂妄地宣称:“4月2日前,一定要克复四平”,于是,国共两党军队围绕四平,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争夺战。

为了执行中央指示,黄克诚把西满部队全部交林彪指挥,他还给所属部队发出动员令,指出:“四平地区战斗,是决定现在和将来局势变化的关键,必须动员全体军人在林总司令决一死战的决心下,以最主要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来进行作战,不惜任何牺牲和疲劳来达成争取决战胜利的光荣任务。”

4月18日,敌人倾其全部主力约30万人向四平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国民党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全系美械装备,曾在缅甸参加过对日作战,有较强的战斗力,其他的5个军也都是半美械化装备,而我东北民主联军只有10万人,装备上的差距就更大了。

我军就是在这种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与敌作战的,广大官兵发扬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依托工事顽强防守,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在百余里的战线上,我14个师(旅)与敌形成对峙状态。

毛泽东非常重视四平之战,从4月6日起到5月19日先后给林彪和东北局发过10余份电报。在4月6日的电报中,毛泽东指出:“集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如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队的全部或大部,我军即有数千伤亡,亦所不惜。”只有打赢四平之战,才能打开东北的新局面。

4月26日,党中央指示东北我军:“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平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2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

4月20日,毛泽东要求林彪“死守四平,寸土必争”。5月1日,毛泽东指出:“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停战,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消耗敌兵力,挫其税气,以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5月14日,敌人以10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火炮掩护下,对四平展开了轮番攻击。战至18日,敌右翼兵团已迂回到四平东北,企图封闭我四平守军的退路。鉴于这种危险情况,考虑到我在一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已伤亡8000余人,为摆脱被动,保障军力,我军于18日夜至19日凌晨从四平地区主动撤退。

四平保卫战,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毛泽东认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的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但他同时也强调,“四平街之所以能久守,主要是因敌未料我军有防线,故逐次增兵,便于为我各个击破,使敌遭受我军重大打击。故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

四平保卫战时,黄克诚担任西满分局书记、西满军分区司令员,没有参加这一作战行动。前方的战事时时牵动着他的心,早在4月初,他就在四平附近对林彪谈了自己对形势看法,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固守大城市没有意义,应该避开强敌,暂时让出大城市,让敌人背上这个包袱。

4月10日前后,黄克诚给林彪发电,建议适可而止,不要与敌硬拼。他的看法是,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它一下子,以挫敌锐气,这是可以的。现在敌军倾巢而出,与我军决战,而我军尚不具备决战的条件,因此应当让出四平及其他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和乡村去建立根据地。等到敌人肩上的包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去消灭他们。

黄克诚连续给林彪发去好几封电报,建议他从四平撤退。但林彪不回电,也不撤兵。前方激烈的战斗,我军重大的伤亡,使黄克诚忧心如焚。

12日,黄克诚致电中央,建议撤出四平。

但这封电报发出后,也是始终未见回音。黄克诚不明白,依林彪的军事才能是不该死守四平的,林彪不答复,也许是有难言之隐,那么毛泽东又作何解呢!一直到13年后,黄克诚才解开这个疑团,那是在庐山会议开始不久,毛泽东请黄克诚吃饭,两人谈起四平之战,黄克诚说:“当时不该硬顶下来。”

毛泽东反问道:“难道说四平保卫战打错了?”黄克诚答道:“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时,我们打他一下子,阻击他前进,这是需要的。但是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与我们决战时,我们就不该死守四平了”。毛泽东沉吟一会儿,说道:“固守四平是我的决定。”黄克诚这才明白当年的林彪为何既不回电也不撤兵的原因。他沉默了一会儿,对毛泽东说:“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毛泽东一时没再说话。过了一会儿,像是对黄克诚,也像是自言自语道:“那就让后人来评说吧。”

黄克诚到哈尔滨主管东北民主联军的后勤工作。军队的后勤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在多次重大战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他是首任天津市委书记,后又任湖南省委书记。

1948年4月,毛泽东的案头放着一份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电报,“冀热辽是今后作战要地。需要做好群众工作,负责繁重的补给和战勤任务,又要指挥地方兵团作战。因此,我们一再考虑结果,认为派黄克诚到冀热辽任书记兼政委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