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下册)
6754000000059

第59章 红军中的英雄(3)

红军组成西路军,进行西征,西征军遇到了强悍的马家军和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最后兵败高台。王树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延安,进入抗大马列学院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军政素质。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结束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时王树声由于长征的积劳,已是疾病缠身,病倒了。

但对于王树声和他的战友来说,不仅尚未尽情享受长征胜利的喜悦,甚至是征程未洗,他们又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最为悲壮的任务,那就是西渡黄河,先北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再“打通国际路线”。

出征前,徐向前曾征求过王树声的意见,怕他身体不行。但王树声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命令,一再坚持要去,他希望借此机会,到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

当时西行计划的确立主要是针对蒋介石的剿共部署,蒋介石的剿共部署分为两步:第一步,组织通渭会战,主要在西兰大道地区,给红军主力以致命的打击,防止红军西渡黄河;第二步组织最后围剿,集中几十万大军,配备一百架新式战斗轰炸机,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战术,将红军主力压迫至黄河以东、西兰大道以北地区,一举消灭。

1936年10月上旬,张学良把蒋介石的通渭会战计划秘密通报给中共中央,提议红军及早进行宁夏战役,打通苏联通道。中共中央在征求了各方面军领导人的意见之后,决定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提出《十月份作战纲领》。10月23日,朱德、张国焘电令徐向前、陈昌浩:“红军三十军首先渡河,红九军跟进。如渡河不成,南敌突进,则以红九军配合南线部队击敌。”10月25日,红三十军二六三团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虎豹口偷渡成功。接着,后续部队迅速抢渡,锐不可挡,摧毁马家军沿河防线,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带。

红三十军、红九军和红五军团共约2万余人渡过黄河,时称红四方面军河西部队。他们一登岸,立即向北展开了全面进攻。

王树声当时仍旧担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团长,随红九军行动。首战一条山、锁罕堡,再战拉拉牌、镇虏堡。这几仗,红军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也打得相当艰苦。11月8日,中共中央根据情况的变化,放弃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电令徐向前、陈昌浩指挥已过黄河的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在河西创立根据地,以直接打通苏联国际路线,并任命陈昌浩、徐向前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正、副主席。

11月上旬末,西路军分三个纵队向西进发。第一纵队为红三十军,在右翼由一条山地区向大靖前进;第二纵队为红九军,在左翼由镇虏堡地区经松山城、干柴洼向古浪前进;红五军团为第三纵队,经吴家川等地在红三十军之后跟进。总指挥部直属队和王树声,仍随红九军一起行动。

11月中旬,西路军相继克永昌、山丹等县,占据了永昌迄凉州西北四十里铺一线。但胜利只是暂时的,西路军立即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古浪城一战,红九军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战三日,才在红三十一军的一个团的接应下突出重围,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于危难之际,王树声受命担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红九军军长。当红九军到永昌时,红三十军已向山丹挺进只留下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会合,由于战线过长,兵力过于分散,我步兵活动受到巨大限制,而敌人却是视红军为不共戴天之仇的马家军匪帮。

果然,红军还未立稳脚跟,敌人便以数倍于红军的兵力,气势汹汹地猛扑过来。疯狂的马匪在炮火掩护下,猛冲猛砍,形势相当危急。

王树声冷静地指挥部队应战,据城抗击,死死抵住了敌人的数次进攻。但终因敌众我寡,力量对比悬殊,王树声为保存有生力量,将部队撤出了永昌城。

1月20日,红五军团与敌军血战高台,结果力竭援绝,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红十三师师长叶崇本以及3000余红军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

次日,救援高台的骑兵师,半途遭敌军围截,师长董俊彦、政委秦贤疲等,都在激战中英勇献身。

南流沟一战,持续五天,已不满3000人的西路军才脱险而出,部队来到了祁连山下,疲惫不堪地行进在冰天雪地的河西走廊上。

西路军艰难地行进至石窝子地区,西路军总部召开了一次前敌委员会。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李卓然、熊厚发等领导看到眼前的景象,都禁不住热泪横流。望着伤痕累累的战士们,总部首长控制住了内心的悲痛,经过讨论,作出了几项决定。

会议决定,部队改变原来的组织机构,徐向前、陈昌浩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西路军的情况。由李卓然、王树声、李先念等组成西路军工作委员会,以李卓然任书记,统一领导。

李先念和红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政治部主任李天焕等率领的红三十军千余人组成的一个支队,于3月4日晚向南行动,深入祁连山区打游击。

王树声率领红九军和骑兵师担负起了最艰苦的任务,一是要掩护红三十军进入祁连山腹地,二是要坚持打游击战,保证革命的火种不会在祁连山区熄灭。

1937年3月13日,红九军剩余的300多人和骑兵师剩下的100多骑兵,编为右支队,在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红九军代军长王树声等率领下,沿祁连山深处向东跋涉。

王树声和骑兵师部走在一起,由于连续行军打仗,部队过于疲劳,不少战士骑在马背上睡着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发觉部队前后失掉了联系,只剩下王树声代军长和骑兵师师长杜义德、参谋长李彩云、作战科长李新国及其他几个干部和警卫员、通讯员,共24人。大家立即爬山占领山头,查找失散的部队。爬上山顶,天已经大亮了,前后都不见一个红军战士的踪影,只听到后方的远处响着枪声,是敌人的队伍追上来了。大家赶快翻过一个山头,沿着另一条山沟转移,这才摆脱了尾追的敌人,但是,从此与失散的部队再也联络不上了。

此后,右支队的24个人,在王树声和杜义德的带领下,在无穷无尽的祁连雪山中,翻山越岭,穿越深谷和密林,像林海雪原中的一叶孤舟,在雪峰狭谷间飘游。第三天,敌人又沿着马蹄的印子追上来了,5个同志断后狙击。王树声等19名同志绕了个大圈子,终于摆脱了敌人,担任掩护的同志却再也没有回来。

19人小队继续在祁连山中兜圈子。一天,走到一条岔河沟,又和敌人遭遇,大家立即调转马头,边打边退。等摆脱了敌人,查点人数,仅剩下11人,其余的8名同志在这次遭遇战中牺牲或负伤被俘了。

11个人的小支队在山里与敌人周旋着,试图走出祁连山口,从蒙古方向绕道回陕北。但敌人在每一个山口布置了至少一个排或一个班的哨卡,几次试探,都没有成功。

又过了一段时间,王树声和战士们从路人口中打听到,敌军已经撤兵,停止封山。他立即作出了决定,走出祁连山,东返陕甘!

历尽千辛万苦,王树声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这位铁打的汉子,又一次流下了热泪。

听说王树声回来了,毛泽东要亲自请他吃饭,为他洗尘。长征路上,王树声在毛儿盖曾经拜见过毛泽东,当时,由于战事紧张,未及畅谈。现在,再见到毛泽东,他又是另一番的感受。

王树声怀着沉痛的心情详细汇报了西路军的作战经过,并深刻地对自己在作战中的过失和应负的责任作了检讨。

毛泽东没有责备他,反而表扬了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说道:“西路军是党的军队,他们为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

“树声同志,你是党的好干部,在工作中也许有缺点、有毛病,但哪一个同志在工作中没有错误、没有毛病呢?我们不能以老眼光看人。人嘛,应该向前看!”

毛泽东随后还亲笔写了信,介绍王树声到抗大里去学习。王树声非常珍惜这个学习机会,抗大毕业后,为了更进一步完善自己,他又申请到马列学院继续深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