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建筑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6755800000027

第27章 世界建筑瑰宝(15)

东京塔在距地面253米的自立式铁塔的顶端,又接上了一个高80米的天线支承塔,距地面的总高为333米,这就是发射和接收电视及期货电波的信号收发塔。铁塔将地下1层,地上5层,总面积约为2.18万平方米的科学馆楼跨于塔下。在距地面120米处的塔上设置2层的瞭望台(约1500平方米),而距地面225米处设有作业台(后改为特别瞭望台,面积约130平方米)。瞭望台和塔下的科学馆楼有可乘23人的电梯和楼梯进行联络,而上部作业台与瞭望台之间则设置的是可乘10人的电梯和楼梯。另外,在距地面66米处,还做了将来可以增设1000平方米瞭望台的设计。瞭望台的各部分装修一律采用重量轻和不燃性材料,并且尽量采用干式施工法。铁塔是由四根正方形截面的主柱和与主柱相连的水平杆及斜杆连接而成的自立式铁塔,构件全是用大型型钢(角钢、槽钢)和钢板组成的组合截面。

由于东京塔是处于风吹雨淋之下的,它的耐久性是靠防锈来保证的。该塔的140米以下部分的构件利用喷砂机清除铁锈和氧化皮等后,涂一道蚀洗用涂料,再涂一道铅丹之后,再涂两道邻苯二甲酸系彩色涂料。塔身的140米以上部分经酸洗后,如前所述,漆以镀锌,然后,再将构件组装起来。饰面则是用与下部颜色相同的涂料上两道。此外,该铁塔的构件几乎全部都是组合截面,所以,应采用雨水不易存留的形式,同时还要便于实施内部涂饰。原则上,不能采用封闭型截面,必须有一部分是开放型的。在实在避免不了的部位也要通过开泄水孔等措施,以免构件生锈。还有,竣工后,每经过5~7年,包括天线支承塔在内,整个铁塔都要进行一次重新涂饰,做一次确保耐久性的维护。

这座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是东京的最高点。棱锥体形的铁塔由四脚支撑,塔身涂成澄黄和乳白相间的颜色,鲜艳夺目。塔的上部装有7个电视台、21个电视中转台和广播台等的无线电发射天线。

塔的上部是整个建筑物的心脏,对外发送无线电波,为日本广播协会、日本电视网、东京放送、朝日电视、富士电视、十二台等电视台的7个频道传送节目。另外,还可以发射侦察、消防等方面的特种电波。塔基底的四只坐脚墩之间各隔80米,四脚之内建有一座5层大楼,里面设有餐厅、百货店等,供应齐全。楼内还开辟了科学馆,展出电视、无线电设备、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丰富多彩的科普图片等。

塔身150米的高处建有一座 2层楼的瞭望台,供来客登高赏景。250米的高处设有特别瞭望台。3台电梯不停地运送参观的人们。从大楼底层到瞭望台,乘电梯只需1分钟,若徒步则需攀登563级阶梯。

瞭望台内是一个20米见方的房间,四周用整块的大玻璃镶装,置身其中,仿佛凌空出世,远离人间。晴天,向下俯视,整个东京一览无余,西边美丽的富士山,淡妆素裹,婉丽多姿,令人赞叹。入夜,塔身饰灯骤然齐明,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愈发显得神奇、雄伟。

塔的下部为铁塔大楼,一楼为休息厅,二楼有商场,三楼是规模居日本及远东第一的蜡像馆。蜡像馆内有数十尊和真人一般大小的蜡像,四周的布景,有神话中的仙境、恐怖的囚室及逼供室等场面,加上灯光及音响效果,使游客宛若置身其境之感。在大楼的入口处右侧,还矗立着参加第一次南极考察队的犬群塑像。四楼是近代科学馆和电视摄影棚,五楼是电台发射台。

东京塔诞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但东京塔超过它13米,高达333米。而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却只有埃菲尔铁塔的一半,造塔费时一年半,还不到埃菲尔铁塔施工时间的1/3。用这样少的材料和这样短的时间,平地竖起这座防台风、抗地震的庞然大物,震惊了全世界。

东京塔这座日本最高的独立铁塔是东京的最高点,是一座是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的红白色铁塔,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铁塔。

鸟巢:运动的圣地

“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由艾未未担任设计顾问。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4年7月30日因设计调整而暂时停工,同年12月27日恢复施工,2008年3月完工。工程总造价22.67亿元,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万个,其中临时坐席约1.1万个。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在这里举行。奥运会后这里已成为文化体育、健身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展览等综合性的大型场所,并成为具有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鸟巢”地势略微隆起,如同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波动的基座缓和了容器的体量,而且给了它戏剧化的弧形外观。“鸟巢”的外观就是纯粹的结构,立面与结构是同一的。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相互支撑,会聚成网格状——就如同一个由树枝编织成的鸟巢。在满足奥运会体育场所有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同时,设计上并没有被那些类似的过于强调建筑技术化的大跨度结构和数码屏幕所主宰。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新颖激进,但又简洁古朴,从而为2008年奥运会创造了独特的、史无前例的地标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

“鸟巢”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比赛时,看台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的,可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奥运期间的2万个临时坐席分布在体育场的最上端,且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整个赛场。入口、出口及人群流动通过流线区域的合理划分和设计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鸟巢”基座与体育场的几何体合二为一,如同树根与树。行人走在平缓的格网状石板步道上,步道延续了体育场的结构肌理。步道之间的空间为体育场来宾提供了服务设施:下沉的花园,石材铺装的广场,竹林、矿质般的山地景观以及通向基座内部的开口。从城市的地面上缓缓隆起,几乎在不易察觉中形成了体育场的基座。体育场的入口处地面略微升高,因此,可以浏览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建筑群的全景。

“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坐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和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鸟巢”的下层膜采用的吸声膜材料、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这三层“特殊装置”使“巢”内的语音清晰度指标指数达到0.6——这个数字保证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还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万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让所有观众都能享有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坐席。这些轮椅坐席比普通坐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许多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将不仅是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的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鸟巢”,这件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见证的不仅仅是人类21世纪在建筑与人居环境领域的不懈追求,也见证着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走向开放的历史进程。

水立方:水上乐园

“水立方”,中国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2003年12月24开工, 2008年1月28日竣工。“水立方”与“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2008年奥运会期间,“水立方”承担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比赛,可容纳观众坐席1.7万个。其中永久性观众坐席为6000个,奥运会期间增设临时性座位1.1万个。赛后将建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

“水立方”,这个看似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中国人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照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设计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与圆形的“鸟巢”——国家体育场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方形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态,它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以纲常伦理为代表的社会生活规则。而这个“方盒子”又能够最好地体现国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善结合。“水立方”不仅是一幢优美、复杂的建筑,它还能激发人们的灵感和热情,丰富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记忆的载体。因此设计中不仅利用水的装饰作用,同时还利用其独特的微观结构。在整个建筑内外层包裹的ETFE膜是一种轻质新型材料,具有有效的热学性能和透光性,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冬季保温,夏季散热,而且还会避免建筑结构受到游泳中心内部环境的侵蚀。

按照设计方案,水立方的内外立面膜结构共由3065个气枕组成,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展开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工程,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由膜结构来进行全封闭的大型公共建筑。无论对设计还是施工、使用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ETFE膜的材料、通风空调、防火、声、光、电的控制等技术提出了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游泳中心内的游泳池应用了许多创新式的设计,如把室外空气引入池水表面,带孔的终点池岸,视觉和声音发出信号等。还有一些高科技设备,如确定运动员相对位置的光学装置、多角度三维图像放映系统等,这些装置将帮助观众更好地观看比赛。

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了环保的需要。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在设计中减少了电的使用。利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力。幅地使用了新型材料,使空调和照明负荷降低了20%~30%。另外,游泳中心消耗掉的水分将有80%从屋顶收集并循环使用,这样可以减弱对于供水的依赖和减少排放到下水道中的污水。系统对废热进行回收,热回收冷冻机的应用一年将节省60万度电。还有为建筑量身定做的现代化消防装置,比常规设施节约74%。

在建筑节能上,“水立方”的设计也有独到之处。在“水立方”总共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3万平方米屋顶将使雨水的收集率达到100%,而这些雨水量相当于100户居民一年的用水量;在光的利用上,由于“水立方”采用了特殊的膜材料和相应的技术,使得该场馆每天能够利用自然光的时间达到了9.9小时,一年下来,8万平方米的“水立方”将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

科研创新是“水立方”建筑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它所采用的特殊膜材料、钢结构以及室内环境设计,在奥运场馆建筑历史当中很多都是空白的。因此,科技创新成为“水立方”建设工作中的重头戏,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水立方”项目中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达到了10多项。此外,“水立方”的建设还产生了类似项目的施工验收标准。

“水立方”设计注重细节,充分考虑运动员和观众需求,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作为奥运会的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首先要满足奥运会期间的比赛需要。“水立方”的设计将尽可能地让运动员感到舒适,让观众感到舒适。而这种舒适往往来自很小的细节。“水立方”拥有跳水池、比赛池、热身池,这些池子的水温及其所在厅的温度没有太大的差异,这就为运动员稳定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水立方”在地面的设计上也花费了不少心思,由于比赛池和热身池中间有一定距离,运动员在这两池之间往往是赤脚往返,“水立方”对这段路程的地面做了特殊、细致的处理,所以“运动员走过去都很舒适”,不会觉得脚凉。

“水立方”与“鸟巢”相似,也是采用了传统的防雷技术。“水立方”的地下及基础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是钢网架,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通过焊接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立方体的笼子。屋面上,镶嵌、固定一块块充气枕的是槽形的钢构件,钢构件又宽又厚,与“水立方”四壁的钢网架焊接为一体,支撑着整个屋顶。雷雨天气里,这些钢构件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它们一方面作为天沟,收集、排除屋面的雨水;同时又充当了接闪器,及时将雷电流引到“笼式避雷网”,保护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笼式避雷网”,完全依靠建筑物自身结构中的材料,无须单独架设避雷针、做引下线或接地体,屋面没有突出的避雷针或避雷带,既经济美观又安全可靠。

“水立方”是典型的外柔内刚。外部只看到充气薄膜,好像弱不禁风,而支撑这些薄膜的是坚实的钢结构,里面观众看台和室内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立方”的墙壁和天花板由1.2万个承重节点连接起来的网状钢管组成,这些节点均匀地分担着建筑物的重量,使其坚固得足以经受住北京最强的地震。“水立方”的地下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在每根钢柱的位置都设置了预埋件(上部为钢块),钢结构的钢柱与这些预埋件牢固的焊接在一起,就这样,地上部分的钢结构与地下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整体。正是靠着优越的结构形式和良好的整体性,“水立方”才拥有了“过硬的身体”,达到了抗震8级烈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