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考古探索发现全纪录
6756200000009

第9章 考古之谜(3)

于是,考古队开始正式挖掘,田亚歧是当时的考古队副队长。他寄希望于大墓能够出土带有铭文的青铜器,那样研究起来会极为方便。但是此时,从南指挥传来一个消息,考古现场发现了一些奇怪洞口,那些洞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几天时间,就清理出240多个。仔细查看之后,田亚歧明白,大墓已经被盗,洞口是盗墓者留下的盗洞。最让考古队员忧虑的,就是大墓是否都已完全被盗。盗墓的破坏,使许多史实,都无法索解。当时的盗墓人,进入墓室以后,肆无忌惮,进行了无限的扩张与搜寻,贵重的青铜器,是盗墓贼首选的对象,田亚歧最初寻找相关铭文的计划,面对如此严重的盗扰。可行性显然大打折扣。关于巨墓墓主以及年代之谜,考古队只能寄希望进一步发掘,或许可能发现新的线索。但是,接下来的发现,使这座神秘古墓变得更为扑朔迷离。

在大墓第二层台基处,考古队员发掘出了一个头骨,他的嘴大张,死前像是在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什么。又过了一会儿,距离头骨不远,人们又发现了一节折断的胳膊残骸。考古队员连夜工作,随后共清理出人骨遗骸20具。这20具神秘尸骸都无棺无椁,位置杂乱无章。尸骸的发现,带来一系列疑问:这个豪华墓葬里,为何埋葬的竟然是这样一些人?这些尸骨,为什么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而这一切对破解墓主及古墓的年代之谜,又能提供什么线索?这些疑问,事关古代一种恐怖的丧葬制度——人殉。此前,在河南殷墟商代王陵里,就曾发现过大量殉人。我们知道,在奴隶制社会,包括国家的一切用物和人在内的一切都是奴隶主的,当时的人有一种观念,他们的主人死了,那么他们也应该和奴隶主一起到阴间去继续侍奉奴隶主。神秘巨墓中发现的这20个殉人,是作为人牲的殉人,他们生前可能是战俘或者奴隶,大墓封埋时被砍杀用以祭祀,凌乱尸骨折射了当时残酷的场景。这种残酷的殉葬制度,自殷商时期开始,至秦以后都有存在。其中最为惨烈的就是人牲,而人牲主要出现的时代,是在先秦。从已有的考古发现可知,自秦朝建立之后,残酷血腥的人殉制度,才逐渐被陶俑所替代。由此可以断定,古墓应该是一座先秦墓葬。但是,它究竟属于先秦的哪个年代,人们依然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发掘工作进行得异常迅速。在这20具骸骨下面的土层里,考古人员很快又发现了一具棺木。打开棺盖,里面赫然又是一具人骨遗骸。这样的木棺,之后又发掘出160多具!显然,他们也是殉人。田亚歧介绍说,除过二层台发现的那批杀生作为牺牲的战俘或者刑徒以外,这160多具人殉他们都是自愿的殉人。那么这个大墓里殉人的总数已达186具。如此恐怖而奢华的排场,进一步证明,墓主必定极有来头。不仅如此,进一步清理棺木时,考古队员又有惊人发现,这些躺在棺木里的自愿的殉人,他们的下肢,全部诡异地蜷曲着!考古专家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人中盛行屈肢葬,即在人刚死之时,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这种独特的葬式,将目标进一步明确指向了秦人。但是,西藏阿里高原的古象雄文明,和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岭南早期文化,以及距今约4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的马家窑文化,这些古老文明所遗留下来的墓葬里,都曾发现过屈肢葬。所以还不能据此断定这座巨墓就是一座秦墓。

考古队员发现,这座古墓中已出土的所有棺木,均有规则地东西向摆放。田亚歧介绍说,墓葬的方向也是判定墓葬的族属以及时代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在整个关中地区,以及甘肃,发现了几千座秦墓,但是基本上都是东西向的。就在此时,陕西省考古所另外一只考古队的工作,获得重大突破。雍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列国都城里面规模最大的一座城,这个城的范围一共是11平方公里,城内有寝宫陵园,那么这个寝宫陵园在南指挥一带的布局,经过多少年的考古工作,面貌已经很清楚了。这个神秘的大墓,就处于雍城遗址范围之内,而且和这个神秘巨墓同样“中”字形的大墓,又陆续出土了18座,由此可以确定,眼前的大墓,是秦墓无疑。

在3000多年前的周王朝时代,秦人的祖先还是一个部落,游牧于广袤无垠的西北塞外边陲。他们后来来到今天的咸阳一带,经过残酷征战,最终霸中原、灭六国、统一中华。从秦庄公算起,其间,经30多代统治者,历时600余年。史书中大致地勾勒了一个秦人东进的路线,但具体走过今天的什么地方,一直缺乏考古实证。雍城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不小的惊喜,毕竟,这里曾留下了秦人250年的岁月。现在,这个巨大墓葬,给了考古专家更多的希望。

确定古墓为秦墓之后,考古队最想知道的就是古墓主人的身份了。然而,这个谜底10年后才被揭开。直到1986年,在墓室中部,主棺棺顶才露出土面。构成主棺的东、西壁及棺底、盖的所有南北向柏木,两端均有榫头伸出,在主棺南北两侧,凑成长方形的如同柜子一般的形制。这个不同寻常的木棺造型,让考古专家想起史料上的记载,按照周礼,南北向各有椽头伸出的棺葬方式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这让考古队员大惑不解,按照周礼,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骤然出现的疑问推翻了先前所有的假设。一切疑问,也许只能等开棺之后看到墓主才会最后明白。但是,由于盗扰,当考古人员打开棺盖后,在其主棺内,只发现了一段股骨,除此之外,棺内空空如也。

考古队员继续挖掘,在大墓底部,他们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石头的残片。在主棺棺顶上发现的石头残片,拼凑出一双长约一尺的石鞋底,石鞋底东西向放置,底下是鲜红的朱砂!这双石鞋的来历和用意是什么?考古队员老赵说,这个鞋在这里摆着,它的意思就是这只鞋,可以用来保护他的权力。对墓主身份的确定,石制鞋底并不能提供更多线索。但是接下来的发现就有着突破性的意义。考古队员清理出的另外一些石头残片,发现它们是石磬,一种古代乐器,而且,在石磬边缘,竟然有铭文。早先试图在青铜器上寻找的铭文,意外地出现在了石磬上。铭文后来被小心拓印下来。专家破解的结果,认定铭文记载了一次宫廷宴乐活动,大墓的主人,是活动的召集者。铭文里“共桓是嗣”几个字,说明了他的身份。“共桓是嗣”就是说共公和桓公的继承人,那么按照这个推测的话,它的继承人就是景公。景公是秦第14代统治者,始皇嬴政的第18代先祖,自公元前577年起,在位40年。那时的秦国,已在雍城雄踞百年,国力也日渐强大,从景公死后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终于,这个躺在黄肠题凑内的巨大棺木里的墓主人身世被人们破解。景公墓后来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

至此,这个中国迄今发掘的最大古墓,终于确定是秦第14代统治者景公。

点评

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确定了墓主人身份的同时,也重新审视了那个动荡的时代。

亚历山大一世死因成谜

亚历山大一世,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皇之一,曾经三次打败野心勃勃的拿破仑。他的一生充满了神秘和离奇,他的死因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亚历山大出生于1777年12月12日(俄历),他的祖母是俄国著名女沙皇叶卡捷林娜二世。叶卡捷林娜二世很疼爱亚历山大,但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晨,祖母都要求亚历山大在低于15℃的房间里开着窗户洗冷水澡,以磨炼他的意志。在他6岁时,祖母将家里的女保姆赶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师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坚定的性格。

亚历山大的父亲保罗大公任沙皇当政时期,暴虐蛮横,喜怒无常,亚历山大也不得不对父亲唯命是从,甚至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在半数情况下,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沙皇保罗的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

1801年的一天夜里,反对党冲进沙皇寝室,将保罗杀死。当夜,亚历山大躲在一个套间里,战战兢兢地守在妻子身旁。当父亲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号啕大哭。尽管父亲暴虐无道,但是父亲之死让他仍然感到负疚。这时,反对党的首领进来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脾气了,登基去吧!”就这样,亚历山大成了新的沙皇。

19世纪初,雄心勃勃的拿破仑一心想称霸欧洲。1812年,拿破仑发动了对俄国的进攻,攻占莫斯科。起初,拿破仑军队势如破竹,但随着隆冬的到来,法军缺少住所和补给,拿破仑无意再战,决定向亚历山大求和。亚历山大对拿破仑的要求不予理睬,决心将战争进行到底。拿破仑不得不撤出莫斯科,亚历山大命令俄军全线追击,法军伤亡惨重。拿破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经过几个月的厮杀,法军开始溃退。1814年1月,亚历山大率大军进入法国境内。3月31日,攻占法国首都巴黎。拿破仑大势已去,被迫退位。尽管一年以后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逃脱,又重整旗鼓,但在俄军为首的反法同盟军打击下,拿破仑惨败于滑铁卢,第二次退位,从此一蹶不振。1815年7月,亚历山大第二次进驻巴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他的军队通过检阅台时,同盟国的首脑们都赞不绝口,亚历山大为俄罗斯帝国赢得了无限的荣耀。

1825年,亚历山大遵照医生的嘱咐,到气候适宜但位置偏僻的亚速海上小镇塔甘罗格疗养。可去了不到两个月,俄国皇宫突然宣布,亚历山大一世于11月19日在疗养地驾崩。亚历山大的突然死亡,引起人们的纷纷猜测。有人说,他的确是死于疾病;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借疗养之机遁入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亚历山大的死就这样成了一桩悬案。亚历山大去世10年后的一天,在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出现了一位雍容高雅、仪表超俗、自称费道尔·库兹米奇的老人。由于他说不清自己的来历,被警察局驱逐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他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深得当地群众爱戴。人们慢慢发现,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他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一个一个地说出当时沙皇身边的随员。有人说他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亚·费多罗芙娜(这是亚历山大一世母亲的名字)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1864年1月,费道尔·库兹米奇以87岁的高龄寿终正寝,他的死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一位曾参与医治亚历山大疾病的医生,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自领着大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而在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

那么,亚历山大一世究竟是不是费道尔·库兹米奇?难道他真的看破红尘,四海为家?可是,是什么使正处于鼎盛时期的亚历山大一世放弃了一切,是因为他与亲妹妹的尴尬感情还是另有原因?我们都无从知晓。

点评

皇室内部的斗争始终是不可避免的,能超脱于权力之外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吧。亚历山大一世究竟是不是隐姓埋名四处漂泊,我们不得而知,只能对他传奇般的人生唏嘘感叹。

考古学家解密李莲英之死

1984年7月的一天,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佟洵来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借阅档案,她要研究的对象是清朝太监李莲英。实际上,对于李莲英离开皇宫之后的生活状况,种种史料都有着几乎相同的记载,那就是李莲英因病而终,并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是,墓中的李莲英却身首异处,这不是很奇怪吗?假如李莲英果真是寿终正寝,又该如何解释其墓中身首异处的现实呢?一天,当佟洵又一次读到李莲英的墓志铭时,发现他的墓志铭用了一个陨字,陨就是死了的意思,但没有病死的含义。此外,佟洵还发现,虽然相关史料中都提到李莲英是因病而终,但对他的病因却只字未提。1985年,佟洵发表文章《李莲英死因之谜》。文章中,不仅首次披露了1966年挖掘李莲英之墓的全过程,以及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更提出了李莲英死于非命的观点。

但是,关于李莲英的死因,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唐益年,几乎翻阅了全部的清代太监档案。对于李莲英究竟是否死于非命,他并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断。在民间,关于李莲英之死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死于革命党之手,因为李莲英正好死在辛亥革命时期。此外,有传言说李莲英被宫中的仇敌所害,也有人说他被杀死在去山东讨债的路上。李莲英的过继孙女李乐正说,祖父死于痢疾,得病三四天就突然死亡。在唐益年眼中,机警圆滑的李莲英绝不可能是被宫中仇敌所杀。因为在清朝开国之初,顺治皇帝就立了一个铁牌,规定了太监不许干预朝政,所以李莲英根本不可能参与朝廷内的党派之争,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得罪革命党人,等他临死出宫时,对于政事更没影响了,所以杀他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唐益年还认为,李莲英被悍匪杀死于讨债路上的故事更是杜撰。无论是李莲英的财富地位,还是他离宫后岁过甲子的年龄,都不可能亲自出门讨要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