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族,简单的两个字简短的一个词。
这两个字并不为人们所熟悉,大多数人没有听过,甚至连许多修炼者也没有耳闻。
但我爷爷不仅听过,还与他们打过交道。
古族是什么?
这是个极难描述的问题,哪怕是我爷爷与他们有过许多交锋,对他们颇多了解,但他也很难用一句话说明古族是什么。
如果一定要用最简单的词句定义古族是什么,那只能说,古族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一群人——这个定义的前提是,将古族算作人类。
人类是什么?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根据古人类学家的考证,最古老的人类很可能是由非洲的南方古猿纤细种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化,进化而来的。遗憾的是,这只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猜测,而在这长达三百万年的漫长时间里,许多具有决定意义的证据,已经灰飞烟灭。
古人类学家最为费解的问题,是进化链条上关键环的缺失。
进化之路上有许多曲折,我们可以将它们看做是一片树叶的脉络,会有许多旁支,但这些旁支一般都会被时间所淘汰和遗忘。最后留下来的,就是那树叶最粗的主要脉络。
所以,这个主要的脉络应该是清晰的,它不应该有间断——那样的话,这片树叶都不会完整。
打个更好理解的比方,如果我们回首百年,看到汽车的进化史,我们就会发现,一百多年前的汽车,与现在的汽车仍是非常相似的。
虽然它们的燃料由煤换成了汽油柴油,轮胎由实心换成了充气,又加上了许多人性化便利配置,但将一辆一百年前的汽车与一辆今天的汽车放在一起,大多数人仍会觉得它们是同一种东西。那些三轮的、带辅助轮之类的非主流,就像是支脉一样,已经渐渐消失了。
而在专业人士眼里,汽车的历史是一部非常详细的发展史,它的每一个改进,都是有迹可循的,例如一个发动机,是怎么从蒸汽机改进成内燃机,又是怎么加上了涡轮,使之更为强劲……
汽车从出现到现代也不过是一百多年时间,人类与其祖先,却远隔了三百万年。
三百万年的时光会摧毁多少东西,没有人知道。在这其中,关键环的缺失是古人类学家最难理解的问题。
还是拿汽车打比方,如果一场灾难摧毁了所有的汽车博物馆中的内燃机原型,后人就会发现,汽车是怎么一下子从蒸汽动力变成内燃动力了?
古生物学家对着那些化石,也会有如此费解。古人类仿佛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堆猿猴表亲中分离出来,成了我们的祖先。
这个问题科学目前还解决不了,祝融官遗留下的档案也解决不了。但祝融官的档案里却记录着我们的另一种近亲:古族。
古族与我们,是人类进化脉络上的两个方向。这场演进之路如此漫长,产生了许多旁支,随即又无情地将他们摧毁。
比如与三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其实一类比较纤细,一类比较粗壮。纤细的那一支成了我们的祖先,而粗壮的那一支,已然灭绝。
在这条进化之路上,我们还诞生了无数的表亲,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绝灭了。可以说人类进化到现在,伴随着无数奇迹。
因为关键环的缺失,带来了许多猜测,其中有一种猜测影响巨大,那就是多源进化说,它假设人的进化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从几个地方开始进化,比如大海,江河,雪域,高原……最后殊途同归或者互相交融,终于造就了现在的人类。
还是拿汽车发展史打比方,那就是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以及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时造车,互相参照,最后有了后来的汽车。
多元进化假设虽然也有许多漏洞,但是它也解决了不少问题。
如果它是真的,那么,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盟友和对手,几乎是与人类一起诞生的。他们跟人类极其相似,远超过我们与其他亲缘物种的关系。
古族自然也和人类有所差别,他们与人类并非完全相似,但通常有一个或者几个特征。
有些古族的眼睛有一层透明的瞬膜保护,就像青蛙与鳄鱼那样,他们在水里可以睁开眼睛视物而不受影响。
有些古族的皮肤十分光滑,没有毛发。皮肤是他们的另一个呼吸器官,他们可以通过皮肤呼吸水中的氧气,不至于窒息。
还有些古族的身上覆盖着鳞片,不仅在水中如鱼得水,更是坚硬惊人,刀斧看上去都难以攻破他们的防御。
他们身上非人的特征如此明显,以至于许多祝融官的内部档案中,都不把他们当做人类。
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别,最多不过2%,人显然不会把黑猩猩当做自己的同族。而许多古族与人类的差别,已远远大于人类与黑猩猩的差别。
所以,我爷爷无法简单地将他们定义为和我们不太一样的人类——古族是和我们不太一样的人类,这个判断的前提,就是他们首先是人类。但由于这些差异,祝融官的档案中,通常不会将古族当做人类。
反过来说,古族也从来没有将自己纳入人类的范畴,他们对自己的称呼,便是古族。
而古族身上时常出现的水族特征,让知晓内情的人将他们归于人类另一个可能的起源。
水猿。
总所周知,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非洲大裂谷附近草原上的古猿。因为附近没有高高的树木可供攀爬,我们的祖先没有像表亲猩猩和长臂猿一样,进化出擅长攀爬的特征。他们走的是另一条荆棘之路:习惯地面上的生活,并渐渐开始用工具补充自己的缺陷。
而古族的起源,可能并非与我们相同,而是起源于水中。这不仅可以解释他们身上时常出现的水族特征,还因为他们总是围绕大江大河大海活动。
为什么大江大河大海附近都容易发生诡异事件?用风水的观点来说,那是因为水属阴。但祝融官内部的档案还带来了一个说法:水域,通常是古族选择的活动范围。
那是他们生存的领域,在那里,他们真正是如鱼得水。
地球表面积的70%是水面,水的涵盖部分远比陆地要多得多,而谁也不知道水面下藏着什么。
但所有与大江大河大海有过接触的文明,都会描述一个水下的世界。这些古代没有交流的文明都会有如此相似的想法,很难解释为那是古人的集体癔症或幻觉。
对我们的祖先来说,这是一个来自近亲的挑战。更可怕的是,古族可能远比我们的祖先早慧。
食物结构与每天要面临的挑战,都能大大增加智力的发展。日本有一个小岛,岛上的猴子食物匮乏,不得不下海去捕捉鱼虾和贝类。几十年后,它们与丛林中的亲族表现出了明显的智力差距。
它们不仅会使用简单的工具砸开贝类的外壳,打晕海边的鱼虾,还学会了用水流清洗食物。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用含有微量泻药的番薯分别给海滩猴子和丛林猴子投食,结果丛林里的猴子纷纷中招,而海边的猴子会将番薯洗净后再吃,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倘若遇到火山喷发之类的天灾,食物被污染,谁更能生存下去,不用多说。
海滩猴子与它丛林亲族的智力区别,只用了几十年。而在三百万年的进化中,会产生多少变数,累积出何等可怕的优势?
那一批早慧的种族,终于拉开了文明的序幕……
如果你打开一幅五千年前乃至更早的地图,你会发现,几乎所有闪耀后世的文明,都诞生于大江大河大海。
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地中海的古罗马文明……就是远离旧大陆的玛雅、阿兹特克文明,也是诞生于两洋相夹的中美洲地峡。
雄踞东亚,五千年不曾断绝的中华文明,亦是诞生于两条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两岸。
这难道是一种巧合?
最可能的一种猜测,那是因为这些文明的建立者,与大江大河大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祝融官当然不是考古学家,不需要事事穷根问底,寻找文明的证据。海猿的进化是否真实,是否还融入了其他许多生物的基因,这些都无从考证,因为大海向来是最残酷的,潮起潮落,会抹掉所有的证据。
但文明起源的痕迹,却不会撒谎。根据祝融官掌握的资料,可以做出的最大胆推测,无疑是极具颠覆性的:
文明的发源,可能源于诞生于江河大海的古族!
每个文明中,都留下了一些神话传说。而许多神话传说,都与江河大海有着紧密的联系。
巴比伦的三大主神之一埃阿,巴比伦城的奠基者,是水与智慧之神。
印度的三大主神中地位最高、专司创造的梵天,诞生于洪水中的金卵,用恒河水衍生万物。
埃及的智慧之神透特长着水鸟朱鹭的头,而护法神苏贝克,则是鳄鱼头人身。
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伏羲与女娲,其母亲在雷泽踏巨人脚印受孕,他们又都是人面蛇身……
这很难用一句巧合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