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重生之铃儿的淡然人生
6769500000016

第16章

这段时间林玲早起卖书也小赚了一笔,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钱也有一千左右,在这个时候一千元就已经是很大的数目了。这段时间林玲又想到了一个后世赚钱的法子。林玲在市集上找了个地儿,从大布袋里拿出了个小折叠小椅子坐了下来,面前铺了两张油纸,一张上面摆着肥皂,雪花膏,头油,牙刷,牙膏这些体积小的生活用品,另一张上摆着糖块儿,铅笔,小刀,橡皮,文具盒,算术本和几本小人书这样的小孩儿的东西,关是卖书赚不了什么钱,何况书总有卖完的时候,书的进货渠道自己又没有,只能从别的小贩手上批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小玩意儿卖。在旁边又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兑换粮票,肉票,布票等各种票,还有铜钱,小洋钱,银元等各种钱币,但凡能想起以后能增值的东西,都在兑换范围内。

在这个时候来说,这些东西是家家都有,只不过前者在T市还能用上几年,全国还算能用上一段时间,就是政策发布了,还会有些城市在用,很多人一时没从那个光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时代里走出来,觉得手里握着这些票心里才踏实,说不准什么时候还能用上。以至于现在几乎没什么人愿意换,林玲也不着急,这些还需要时间,再过七八年左右才停用,T市现在很多人都用钱买东西,就是粮票各种票大家都是紧紧握在手上。直到一九九三年国家停止发行,人们才完全接受这个时代的结束。

不过,这些也只是对全国粮票而言,地方粮票则好多了,T市既然无法使用,就算拿到别的地方也无法使用,与其扔掉还不如拿来换些钱好了。

相比起来,拿铜钱,小洋钱来的人较多。尤其是前者,在人们眼里根本就没什么用处,哪家都能翻出一大堆来,平常小孩儿都拿这些做毽子玩儿。大人眼里的破烂货儿,冷不丁出现个可以拿着这个破烂货儿换钱的地方,自然乐得拿来换钱。

有次林玲遇到个夸张的大叔,用牛车拉了好几袋铜钱过来,一问之下才知道,他祖上是有钱的主儿,留下的东西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尾巴给毁了,倒是剩下这些破烂玩意儿没人要,索性全运来了。

林玲心里头暗喜,按照兑换的标准给他兑了十块肥皂,三盒雪花膏,一瓶蚝油,另外还送了他两包糖块儿和十只铅笔和两本小本儿,两本小人书。

这些没用的破烂玩意儿能换这么多的好东西,这大叔自然高兴,直嚷嚷着下次在翻到什么破烂玩意儿一并送过来。

集市上人很多,消息也流通地快,没几天人们都知道赶集儿有个大姑娘这儿可以用这些破烂玩意儿换些好东西。少得是几枚,多得是好几大袋,没几天就把煤厂这边的屋子堆满了,秦挚东看到这情况,也没说什么只要媳妇儿高兴就行,又指挥这兄弟把这些玩意儿全都搬到屋子后边的仓库里。至于银元则比较少些,价格上就比较高些,五个袁大头可以换一盒香脂,那些女人当然乐意换了。

这天天气好,又是个赶集的日子,林玲早早的摆好摊子等着顾客上门。接连有几个人拿铜钱换了些肥皂和糖块儿就离开了。正觉得今天生意清淡的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站在摊子前,脸上脏兮兮的就是连衣服也是脏的,流着两条儿大黄鼻涕儿,眼看马上就到嘴边儿了,把林玲恶心地直皱眉,看他眼睛一直盯着糖块儿,就随手递了一块儿给他,“那,拿去吃吧。”她就寻思着这小孩儿拿了糖块儿就走,别在面前恶心自己就成,可没想到这小孩吃了糖还站在这儿。

“怎么拿了糖儿还不走呢?”林玲觉得这小孩不仅埋汰还贪心,白拿了糖儿还不肯走,挺生气的。

正在她闹心的这会儿,小孩儿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打粮票:“我······我这里也有,你看能换吗?”

林玲本来也没太在意,随手接了过来,等她看清这些斤两不一的粮票上面都方方正正的鲜红色的“票样”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

小孩儿见她不应声儿,心虚地低下了头,声音小得跟蚊子似的,“我就只有这些儿······”

估计这小孩儿家里能用的粮票都已经没有了,就只剩下这些没有流通的票样了,林铃不知道这些票样他是打哪儿来的,只知道这可比一般流通票更有价值。不过,在别人眼里却是比废纸还不如。

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问道:“那你想拿这些换什么?”

一听这话,小孩又燃起了希望,带着期盼的目光指了指摊子:“我、我能不能要个铅笔?”

林铃没说什么,拿了两根铅笔递了过去。

“不、不用,一根就行。”小男孩结结巴巴地推迟。

“行,你拿着吧。”林铃已经知道自己其实是占了个大便宜,自然不会在乎多送一根,如果不是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再多给几根也不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