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6775000000020

第20章 追寻千古的名人迷踪(4)

释迦牟尼被认为是佛教的创始人,而关于释迦牟尼的身世,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无法窥视其真实的面目。

有些学者认为释迦牟尼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们甚至指出今天尼泊尔泰米地区的梯罗拉柯提废墟就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直到今天阿育王在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立了一个石柱还矗立在那里,表明此处是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并且埋有佛的舍利。佛经中还有关于释迦牟尼结婚的记载。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释迦牟尼在佛教传说中完全是作为一个神仙出现的。在降临凡间之前,他就是菩萨,即“佛的候补者”。有一日,他得知已经到了脱胎的日子,便召集天神鬼众,介绍他的后继者弥勒,然后就离开了天界。诸神为佛选中迦毗罗卫国为佛降世的国家,王后摩耶则是脱胎之人,菩萨化作一头白象来投胎。

王后在梦中感到一股气进入了她的腹中,她醒来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后来王后在无忧树的树枝下分娩,一个小男孩从她的右肋下生了出来。小孩一生下来就能行走,并熟谙各种故事和道理,他的父王给他取名为“悉达多”。

不久老圣者阿私陀对悉达多的未来进行了一番预言,称他在家则会统治天下,出家则会成佛。为了让他放弃出家的念头,他的父亲用尽各种办法,让他尽情享乐。成年后,他父亲又为他选了完美的女子与他成婚,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取名叫“罗睺罗”。

但在神的指引下,悉达多还是得到了出游散心的机会。他看到人世间的老人、病人和死人。这使他明白了富贵欢乐不过是虚幻的过眼云烟,人都无法逃避生老病死。于是他决心出家。一天夜里,在诸神的帮助下,守城卫士都昏睡不醒,城门也大开着,他骑着马离开了城市。四天王使他悄无声息地奔驰而去,无人知晓。

悉达多出国境后削发为僧,从此成为林中的隐士,这年他29岁。6年后他身体衰弱,形同骷髅,然而却毫无成就,于是接受了一少女奉献的乳糜,然后在尼连禅河中洗去身上的污秽。他来到一棵菩提树下,他审视过去,开始重新整理思绪,参悟怎样拯救众生。在这一过程中,他抵御了魔军的强攻和诱惑,最终悟得正道成为佛陀。

80岁时,佛陀在拘尸那迦的双树间入涅盘,火化后许多国王来抢分佛陀的骨灰,也就是舍利。

要想真正了解释迦牟尼的身世,还需要更多的慧心和努力,因为记载释迦牟尼生平的佛经是在佛教产生很久以后才编定的,关于他的事迹究竟是否真实,有待更全面的研究。

耶稣是否真有其人

从2000年前基督教创立伊始,至今已有数以亿计的基督徒遍布世界各地。基督教的教徒们都虔诚地奉耶稣为其始祖。然而,耶稣是否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关于这一问题众多学者各持己见。

有的学者认为:耶稣这个人的确存在过,但是被基督教徒奉为“救世主”的耶稣是一位凡人而不是神明。在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奥古斯都和提比留时代,在巴勒斯坦有一位拿撒勒人名叫耶稣,是他创立了基督教。后来的基督教徒崇奉他为“救世主”,基督由此得名。

历史学家们则认为耶稣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他只是人们塑造出来的一个美好的形象而已。被基督教奉为经典的《圣经》有许多虚构的神,迄今为止,不但所有的历史资料都不能证明确有耶稣这个人,换句话说,还没有史料能够证明耶稣曾真实地存在于世上。

首先,遍览与基督教产生同时代的各种史籍著作,其中有关耶稣本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创建基督教的材料几乎没有。而且,12月25日并不是耶稣的诞生日。同样的道理,说基督独创了“圣诞节”也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基督教产生300多年后,教会才逐步确定了12月25日作为耶稣的诞生日。以上材料说明,基督教是“人工塑成的世界宗教”。

再次,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这是由于基督教受到了犹太教的影响。追溯基督教的源头,其原本就是犹太教的一个新宗派,而且最早的基督教徒中犹太人占了绝大多数,从种种福音书的记载中就能够看出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非常深远。

最后,把耶稣说成是全人类的“救世主”是随着基督教在全世界的传播、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说法。记录在《马太福音》中的耶稣家谱为了使耶稣成为救世主的说法具有合法性和神圣性,就把耶稣说成是犹太国王的子孙。

由于基督教信奉上帝耶和华的“一神论”,所以基督教徒又将耶稣说成是上帝耶和华的独生子。而这与上帝的威严神圣和高尚纯洁又有了矛盾之处,他怎么可能与凡人结合生子呢?写福音书的人只好挖空心思地将耶稣的母亲说成是“玛丽亚未出嫁就受圣灵感召而怀孕”,以此来弥补其说法上的漏洞。

以上这几种观点,基本否认了耶稣真实存在和他创造基督教的这一说法。但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耶稣的真实存在与否还难成定论。

千年不腐的无际大师肉身

无际大师是唐代的著名高僧,他法名希迁,生于公元700年,卒于公元790年,活了91岁。

他43岁时云游到了南岳衡山,在前山一块巨石上结庐而居。到他91岁去世后,被保存下来的肉身一直不腐,且散发着香气。抗日战争时期他的肉身被日本侵略者偷运到了日本,至今仍被完好地供奉在日本横滨市鹤见区曹洞宗总部。

迄今为止,无际大师的肉身已经经历了1200多年,而且一直不腐,这是为什么呢?据分析,这除了与无际大师一生修心行善不辍外,还和他临终前的行为有关。当他自知不久于人世时,即停止进食,只服用由百余种草药炮制成的奇香无比的汤剂。

一个多月后,他面色红润,两眼炯炯有神,直至一日端坐而终。那么他服用的是一种什么汤剂呢?至今仍不得而知。

是否真有济公其人

有关“专管人间不平事”的济公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济公到底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人们根据自己愿望造出的神,这桩历史公案至今仍没有了结。

认为济公确有其人其事的,如明代田汝成,他在《西湖游览志余》十四《方外玄踪》中明白无疑地断定,南宋确有其人,名为济颠。始于清代就着手编纂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大型工具书《辞源》,对济公的生卒写得更是翔实。这部我国最大的辞书在“济颠”条目下,作了确凿的认定,其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当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断定,济公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在嬉笑怒骂中扶贫济困、抱打不平,而又酒肉不忌,玩世不恭的“疯”僧,的的确确生活于南宋时期。济公的故事至今仍活在民间。

同时,以济公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也矗立起一座艺术丰碑。据孙楷第、傅惜华先生查考,较为著名的有这样几部:王梦吉撰写的《济公全传》三十六则;务世堂刊本《济公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日本宫内省收藏的《济公传》十二卷等等。所有这些传世之作,都集中写了南宋时济颠济困扶危、嘲弄官府的故事。

人们为纪念这位“哪里不平哪有我”的活佛,在西湖的虎跑泉附近还建有“济颠塔院”,并塑有半立体的济公石雕。雕像左右还有四幅浮雕《济公斗蟋蟀》、《古井运木》、《飞来峰传说》、《装疯扫秦》。苏州的西园寺也有济颠塑像。

尽管权威性的典籍辞书对济公的存在作了认定,但历史上对这一结论还是有人表示怀疑,学术界争论更烈,众说纷纭,有人疑信参半。

更有人完全否认有济公其人。《花朝生笔记》说:“实则南宋初无是人,乃因六朝释宝志而讹传者也。”释宝志何许人也?据《南史》卷七十六载,释宝志是南北朝时期大名鼎鼎的和尚。

关于释宝志和尚的行踪和事迹,《南史》记载得十分详尽:“齐宋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默不伦。或被锦袍,饮啖同于凡俗。恒以铜镜剪刀镊属挂杖,负之而行。或征索酒食,或累月不食。预言未兆,识他心智。”

从中可以看出,他有时披头散发,有时穿起锦袍,有时胡说八道,有时饮酒食肉,于是人们称他为颠和尚。此后宝志误传为宝济,志公便演变为济公、济颠。

济公到底有无?认定有者,是经典性的辞书;推断无者,也有史料并作过考证。因此,很难定论。要彻底解开这一历史哑谜,一时恐怕很难。

马可·波罗中国行之谜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在历史上影响很大的学术文献,但是自从它问世以来,许多学者就不断对它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们在阅读这部文献并查阅一些历史资料之后,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

据史书记载,马可·波罗是威尼斯商人,1271年随父亲与叔父来中国。1275~1291年的17年间,马可·波罗在元朝一直以客卿的身份供职。他把许多被当时欧洲视为奇异的东西和知识介绍过去,为欧洲知识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东方的窗户。

但是,仍有许多人对于书中的记载表示怀疑。在众多怀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学者当中,英国人克雷格·克鲁纳斯是提出证据最多的一个。他有4条根据:第一,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没有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史料可供考证;第二,书中很多地方的统计资料都值得怀疑,中国丰富多彩的景象变成灰茫茫的一片,书中模糊地记录了蒙古皇帝家谱的情况,很不准确;第三,书中没有关于中国茶、汉字及重大发明印刷术的记载,而它们在中国却是最具特色的;第四,许多中国地名被写成了波斯叫法,马可·波罗有可能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国家。

我国学者杨志玖教授撰文肯定了马可·波罗确实到过中国的结论,杨教授认为,早在1941年,一条研究马可·波罗来华的珍贵史料就在我国《永乐大典》中被发现:元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等人的奏折中提到“今年三月奉旨,遗兀鲁鹪、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往阿鲁浑大王位下”,这个记载与《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载的情况完全吻合。当然杨志玖的论文也不否定《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存在错误以及夸大的成分。

1991年10月,中国学者蔡美彪在北京召开的马可·波罗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了《试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长篇宏文,指出马可·波罗其书虽然夸张了某些记述,但却是对中国的热爱与友好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历史上有过影响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是一部学术文献,而且还记录了他与中国人民的友情。蔡美彪延续和发展了杨志玖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相关观点,也是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给出的最新的说明。

哥伦布国籍之谜

哥伦布由于发现了美洲这一“新大陆”而举世闻名,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哥伦布的身世仍然无法确定。

迄今所知的是,哥伦布拥有一头红发,脸上有雀斑,身高6尺,有两个儿子,在1492~1502年间4次到达新大陆。但是,他的国籍,却无从知晓。

正史中说哥伦布1451年生于意大利的港口城市热那亚,父亲是一名纺织工人,叫多梅尼科·哥伦布,母亲叫芬塔罗莎。在现在的热那亚,也还留有哥伦布的故居。

但是,西班牙却不承认这种说法,一位名叫内克塔里奥的委内瑞拉历史学家经研究也认为,哥伦布是一名西班牙籍的犹太人。他出生在西班牙的马洛卡岛,生于贵族家庭,父亲是维亚纳的卡罗斯王子,母亲是玛格里塔。

有趣的是,哥伦布在被问及其身世时,他总是顾左右而言地说:“我不来自任何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1506年,哥伦布逝世后,其遗体的存放地点也是一个谜。有的说他的遗体保存在加勒比海的圣多明各,有的说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有的说他的遗体分成了3份:一份在委内瑞拉(哥伦布发现美洲的第一站),一份在热那亚(哥伦布的故乡),一份在帕维亚大学(哥伦布曾在这里学习过)。

那么,哥伦布究竟是哪国人呢?看来只有对其进行DNA检测才知道答案了。

莎士比亚身世之谜

威廉·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集大成者,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他的身世,却一直是一个谜,直到今天仍没有确定的答案。

有种说法认为莎士比亚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化名。伊丽莎白女王以广闻博见、智慧过人而闻名,她的词汇量也极为丰富。

巧合的是,1603年,女王去世以后,莎士比亚的作品数量就呈直线下降趋势,而且其质量也有所下降了。所以人们猜测,这段时期出版的可能是由他人整理的女王早期的作品。更巧的是,莎士比亚第一本戏剧集的出版者潘博卢克伯爵夫人,正是女王的亲信和遗嘱执行人。

还有种说法认为,大学问家弗朗西斯·培根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亚。培根博古通今,艺术功底异常深厚,但那个时候,写戏剧被认为是一件有伤风化的事情,因此也可能是在社会压力之下,培根不得不借莎士比亚之名来创作戏剧。

牛顿为何精神失常

依萨克·牛顿,英国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近代力学的奠基人,18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开始了他的科学生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他显示出了惊人的禀赋。从此,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对人类世界的进步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他50~51岁时,却突然精神失常了一年。他的这一特殊经历,在以后的200多年里,引起了无数科学家的研究兴趣。

多数人认为,牛顿之所以突然精神失常,是因为长期用脑过度,精力和体力都高度透支所致。观点的主要论据是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年7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终于完成并发表。但牛顿并未因此放松自己,给自己一个假期休息,而是迅速转入了下一项工作进程——进行光学研究。长期处于如此恶劣的工作、生活状态,致使牛顿才40岁出头就须发皆白了,同时也造成了他的植物神经系统严重紊乱,最终导致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