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6775000000029

第29章 发现地外的宇宙空间(3)

原来,太阳黑子只是太阳上温度较低的一个区域。尽管它仍然高达4000℃以上,但同6000℃以上的其他区域相比,就显得比较黯黑了。太阳黑子有时大,有时小。小黑子直径不过几百千米,而个别大黑子的直径可达20万千米以上。现知的最大的黑子出现于1947年4月8日,其纵长30万千米,最宽处则有14万千米,它的表面积达170亿平方千米,是地球表面积的34倍。

太阳黑子常常成对、成群地出现,它的数目同太阳的磁场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黑子大而多,磁场活动就强;黑子小而少,磁场活动就弱。黑子的数目总是从多到少,又从少到多,大约11年一个周期。

研究表明,黑子活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1926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就发现,黑子活动同降水量有密切的联系。黑子多的年份,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就比较多;黑子少的年份,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就比较少。黄河流域则正好与此相反。

黑子的活动周期还会对气象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吉林省大致是11年左右多雨,11年左右少雨;美国中西部的大面积干旱大略是22年左右一个周期。美国天文学家根据这一规律,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的中西部大旱。

1978年12月,英国赫赫有名的《自然杂志》刊登资料说,历史上的流行性感冒,大多与黑子活动有关。从有黑子活动记载的1700年算起,遍及世界的流行性感冒12次,除1889年外,其余11次都发生在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又有资料表明,皮肤癌发病周期曲线,同黑子活动周期曲线大体吻合。可见,它是诱发皮肤癌的重要因素。

太阳黑子为什么会有时多,有时少?有时强,有时弱?太阳磁场活动又受着什么因素控制?人们仍然不得其解。它为什么呈周期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着什么影响?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太阳有伴星吗

根据天文学家的发现,银河系中的恒星大多是成双成对的,甚至还有“三合星”和“四合星”,然而太阳却是一颗单星,虽然有着数量不少的卫星,但总还是显得有些孤独。

198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劳普在编纂化石资料时发现,大约每隔2600万年,古代生物就会发生一次大灭绝,每次大灭绝都会造成地球上70%~90%的生物永远消失。他认为,造成大灭绝的祸首就是彗星群。但为什么有这么多彗星同时光临地球呢?他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

与此同时,美国物理学家穆勒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太阳有颗伴星,它是一个很歹毒的“杀手”,每隔2600万年,它就派出大量的彗星轰击太阳的儿女,轰击地球。穆勒等人将它命名为“复仇星”。

人们推测,“复仇星”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7%,是一颗漆黑无光的白矮星,它沿着一条椭圆形的轨道围绕着太阳旋转,轨道半径是1.4光年,周期约2600万年。

科学家们还认为,在遥远的宇宙中,有一个彗星的大本营——奥尔特云,那里聚集着约1000亿颗彗星。每隔2600万年,“复仇星”来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它巨大的引力虽不足以影响太阳,但却能对奥尔特云中质量轻微的彗星产生巨大影响,迫使它们飞出轨道,四散逃逸,引发密集的彗星雨。

据估算,那时将有10亿颗彗星掠过太阳系,而这其中,至少会有20~30个星体与地球相撞,致使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

这种伴星扰动理论得到了许多事实的支持。美国伯克利大学的阿尔沃教授指出,全球陨石坑的形成年代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600万年出现一次高峰。

耐人寻味的是,陨石坑形成高峰正好与生物大灭绝高峰处在同一个阶段。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在大灭绝地层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石英晶体,这种石英晶体只有在核爆炸或者天体撞击的条件下才可能产生。核爆炸是本世纪的事,显然,它只可能是天体撞击的产物,

地质学家还在大灭绝地层中找到了丰富的铱。据研究,它是天体撞击爆炸所造成的尘埃降落而形成的,因为,有许多天体上有着含量十分丰富的铱。

现在,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在寻找这颗推测中的伴星。因为,归根结底,这颗伴星到底存不存在,靠推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必须要实际发现它才能让人信服。

太阳末日之谜

太阳上的氢聚变反应至今为止已经历了几十亿年,从不间断。氢持续减少,氦不断产生,太阳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几十亿年后,太阳会在快要灭亡时迅速膨胀,所有太阳系内的星体和星际物质都会被“吞噬”掉。到那时,太阳会剧烈地抖动,大量物质在脉动过程中被抛入星际空间,而太阳会失掉大部分的质量,其余部分则缩为白矮星。银河系中发现的大量变星表明,恒星死亡过程中脉动和质量的抛失极为普遍,一些变星每年能够抛出等于地球质量的大量物质。为了更好地了解包括太阳在内的恒星如何灭亡,可以研究这种质量的抛失。

一些科学家认为,虽然目前还不太清楚恒星的演化过程,但50亿年后,可以基本肯定太阳会成为红巨星。随之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灭亡,地面温度将高于现在两至三倍,北温带夏季最高温度会达到100℃;而地球上的海洋也会蒸发成为一片沙漠。太阳大概会在红巨星阶段停留10亿年,光度会提高到今天的几十倍;体积也将会极大地膨胀,若从地面观察,会看见整个天空都是太阳。

当然“太阳末日”距现在还很遥远,但因为提前几十亿年了解这样的“大结局”,人们不禁会疑惑:“生命的进化必将是一场悲剧,那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水星为何行踪难觅

据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去世前曾经表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到过水星。

那么,水星为什么这么难得一见呢?

这是因为水星距离太阳太近,所以围绕太阳公转的圈子就很小,再加上它个头又小,直径约4880千米,不到地球直径的38%。所以,它总是被强烈的太阳光所淹没,人们很难看到它的身影。

天文学上通常把水星公转时同太阳构成的角度叫做“距”,从地球上看去,它的最大角度不超过28度,被称作“大距”。

当水星处于“东大距”时,太阳升起约一个小时后,它才从东边升起,但此时已是白天,阳光普照,天宇通明,它被淹没在灿烂的阳光里,人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而在傍晚太阳落山时,尽管它比太阳晚落约一个小时,但因为落日余晖的映照,天还没有全黑,人们也不容易看到它。

当水星处于“西大距”时,它赶在太阳之前,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不过,此时曙光已现,转瞬间朝霞满天,人们能目睹它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而到傍晚,它已经急匆匆地在太阳之前“下山”了,根本就没有看到它的可能。

水星上究竟有没有水

看到水星的名字,人们脑海里总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水星上面有水吗?水星和水有何关联呢?

近代探测表明,水星的表面和月球很相像,有环形山、尘土。地表干燥,没有水。

水星离太阳最近,自转周期长达58.6天,这就是说,它连续接受日照的时间一次长达29天,而且温度持续在400℃以上,就算我们给水星送去水,水星表面的高温也会使液体和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足以逃出水星的引力场。也就是说,要不了多久,水和蒸汽就会全部跑到宇宙空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背着太阳的一面,由于长期见不到太阳,温度常年在—170℃以下,因此,也不可能有液态的水。

那么,水星大气中有水蒸气吗?

水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大气压力的一百万亿分之一,水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氢、氧、碳等。水星质量小,本身引力不能把大气保留住,大气会不断地向空中飞逸。现在的稀薄大气可能靠了太阳不断地抛射太阳风来补充。从成分上,也有与太阳风相似的系统,即大部分成分就是氢、氮的原子核和电子。

从水星光谱分析来看,水星有点大气,但大气中没有水。这已是普遍公认的事实了。

然而,宇宙的奥妙是无穷的——没有液体水和水蒸气的水星,却“发现了冰山”。

1991年8月,当水星飞至离太阳最近点时,美国天文学家用具有27个雷达天线的巨型天文望远镜对水星进行观测,得出了一个破天荒的结论——水星表面的阴影处,存在着以冰山形式出现的水。

冰山直径约15~60千米,多达20处,最大的绵延130多千米。都是在太阳从未照射到的火山口内和山谷之中的阴暗处,或者是处于极地,温度通常在—100℃~—170℃之间。冰山大多生成于30亿年前。由于水星表面的真空状态,冰山每10亿年才融化8米左右。

1994年5月25日,新华社从伦敦也发回了水星有水的报道。但是,这些区域,“水手10号”没有探测过。

至于水星的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由陨星和彗星带来的,看法上还有许多分歧。

虽然,水星有水的说法尚待证实,但有水就可能有生命。美国科学家们的新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

金星——最亮的星星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仅次于太阳和月亮。有时,我们在白天也能看到它的踪影。金星最亮时,亮度是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10倍。

早晨,当它在黎明前出现时,我们叫它“启明星”或者“太白星”;傍晚,它出现在西方日落时的天际,我们叫它“长庚星”。它晶莹闪亮,灿烂夺目。

金星为什么那么明亮呢?

其实,我们看到的不是金星本身,而是蒙着金星的一层“面纱”。多次探测表明,这层“面纱”是笼罩在金星外围的一层浓密的云雾。这层云雾厚约20~30千米,离金星地面大约48千米。

这是一层由飘浮在大气之中的浓硫酸微粒组成的云雾。这层云雾可以把75%以上的光反射回来,反射日光的本领很强,而且对红光反射能力又强于蓝光,所以,金星的银白光色中,多少带点金黄的颜色。

另一方面,金星距离太阳很近,除水星以外,金星是距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到太阳的距离是10800万千米,太阳照射到金星的光比照射到地球的光多一倍,所以,这颗行星显得特别耀眼明亮。

那么,为什么我们既能在早晨,又能在夜晚;既在东方,又在西方看到它呢?这是因为金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的内侧,它同太阳比较近,因此,在地球上看来,它老是在距太阳不远的东、西两侧的天空中来回移动。这一点,同水星很相似。

金星为什么逆向自转

金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只需224.7天,自转一周却需要243天,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自转最慢的行星。

更有趣的是,金星自转是太阳系行星中最独特的,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反,是逆向自转。换句话说,从金星上看太阳,太阳是从西方升起,在东方落下的。

它为什么成了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呢?有的科学家推测,金星原本是正向自转的,一颗外来的大行星闯入了它的轨道,并且撞击了它的北半球,使它改变了自转方向。

这个推测是否正确,现在也没法证实。

另外,在金星上观看星星,每过243天,才能在天空看到同一幅恒星图景。如果我们以太阳为基准测量金星的自转周期,是116.8个地球日。因为,在这段时间,金星沿公转轨道前进了很大一段距离。在金星自转的243天中,可以看到两次日出和日落。所以,一个金星日是116.8个地球日,金星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116天多。

“金卫”失踪之谜

1686年8月18日,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巴黎天文台首任台长卡西尼发现了一颗金星卫星。这颗卫星很大,他推测它的直径约为1500千米,是金星直径的1/4,同月球、地球的比例相似。它位于距金星3/5个金星直径处,这颗“金卫”的相位与其母行星金星的相位相同。卡西尼对这一天体研究了15分钟,并作了完整的记录。

1740年,一位名叫肖特的英国望远镜制造者也在金星附近发现了一个天体,他说这一天体有1/3个金星那么大。

1761年,英国天文学家蒙泰尼公布了他对金星卫星的位置、亮度的观测记录。与此同时,一位名叫朗伯的德国数学家还计算出了“金卫”的环绕轨道,半径长约40万千米,周期为11天5小时。

但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天文界就再没有出现过有关金星卫星的报道,尽管望远镜能力增强了,探测手段提高了,人们依旧没有发现这颗“金卫”的踪影。

“金卫”竟然背叛了金星,不辞而别了吗?

是不是“金卫”根本就不存在,卡西尼看到的只是一个光学幻影呢?这是不可能的。卡西尼是功勋卓著的天文学家,在观测领域占有显赫的地位:是他,第一个证明了木星的自转,描述了木星表面的带纹和斑点;是他,发现了暗至10等以上的4颗土星卫星,并且最早测出了火星的自转周期……

更重要的是,发现“金卫”的不只是卡西尼,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发表过连篇累牍的观测记录。难道这一切都是错觉吗,显然不可能。

但是,现在金星的周围确实没有卫星!

金星的卫星到底到哪里去了?它是什么时候离开金星的?又为什么离开金星?这成了金星探索中的一个最有趣而又最难解的谜团。

金星上曾经有过文明吗

1988年,一艘苏联的无人太空飞船在穿过金星表面浓密的大气层时,拍下了一组照片。照片显示,金星上大约有2万个左右的“古代城市”遗迹。这真是骇人听闻,如果金星上有古代城市,那不就等于表示金星上曾经有人吗?

科学家们开始以为那只是大气层干扰造成的幻象,但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后确认,那确实是一些呈倒塌状态的城市遗迹,可能是由一个绝迹已久的古代金星民族留下的。

发布这一看法的利云捷高博士说:“那些城市的形状很像马车车轮,中间的轮轴就是城市的中心……我们估计,那里有一个庞大的公路网,将所有的城市都连接起来,直接通向它的中央……目前,那里没有任何生物存在的迹象。”

金星的条件有些与地球是比较相似的。它的体积同地球相仿,半径61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96%,质量是地球的82%,密度比地球略小,表面重力是地球的88%,引力强度与地球差不多,因此,它也有同地球一样多的大气,而且,水蒸气的含量绝不比地球少。它的北极四周有一个暗色的云带,很可能是由水汽和冰晶凝聚成的卷云。

最重要的是,金星上有沉积岩。一般来讲,沉积岩是水把沙石冲进江河,冲入海底,经压固、胶结形成的。可见,金星上曾有过江河湖泊。

另外,金星的大气又厚又重,大气中的重氢浓度高出地球100倍,那也是因为金星有过大量的水,蒸发分解后,比重较重的重氢没能逃逸,所以才残存在金星大气之中。

水是生命起源和演进的重要条件之一。有水的金星,在与地球相近的环境里,是有可能诞生生命的。

但目前的金星环境,却又不容许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