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6775000000054

第54章 揭秘独特的动物世界(1)

成群的动物为什么会选择集体自杀?他们难道也有想不开的烦心事吗?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大象真的会埋葬自己的的同伴吗?“彩蝶王”迁徙的路线在哪里,它们是靠什么来做飞行指南的呢……

地球上的生物早在30几亿年前就已出现,生物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化,此衰彼兴,依次扮演着地球上的主角。动物世界中有很多奇特的事情发生,有许多怪异的现象令人类叹为观止。团团迷踪吸引着我们不停地探索,揭开动物的神秘面纱,寻找动物之谜的真相。

动物智慧之谜

尽管人类用了许多理论和方法来证明动物只有本能和条件反射,没有思维,也没有智慧。但动物们在同严酷的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却又不能不让人称奇。

大农场主布里特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家庭成员——一只10岁的黑猩猩。白天,它会把收割好的小麦捆起来,装上车,然后把车开到晒场上。到了秋天,它可以自己驾驶拖拉机耕地。吃饭时,它和主人一家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吃,甚至和他们一起看电视,还不时地叫两声,发表自己的“意见”。

美国一个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每次都喂一只黑猩猩10只香蕉。有一次饲养员故意逗它,只给了它8只香蕉。黑猩猩吃了之后,接着到处寻找,饲养员又给了它1只,它还不罢休,直到再给它1只,吃满了10只之后,它才心满意足地离去。可见,这只黑猩猩是“心中有数”的。

有一次,饲养员把一串香蕉挂在高高的天花板上,这是黑猩猩无论如何蹦跳都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后来,它发现近旁有两只木箱,它首先用一只木箱垫着,站上去,够不着;接着,它又垫上一只木箱,站上去,还是够不着;最后,它把第二只木箱竖放在第一只木箱上,这下就够着了。

有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请了4位拿枪的猎人试验乌鸦。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来了,就惊慌失措地躲到大树顶上观察猎人的行踪。然后,4位猎人当着乌鸦的面进了草棚。

一会儿,走了一位猎人,乌鸦不飞下来;过一会儿,又走了一位猎人,乌鸦还是不飞下来;到第3个猎人走后,乌鸦才飞下来,它大概以为猎人全走了。这说明,这只乌鸦在“思考”,也在“判断”,只不过它的智力有限,也许是没有看清猎人的数目,或者是它的识数能力只能达到“3”。

因此,能说这仅仅是动物的本能,而没有一点儿智慧的火花吗?

动物中的伟大建筑师

很多动物的巢穴相当精美,令一些高级建筑师也惊叹不已。如蜜蜂的蜂巢造型之奇特,结构之巧妙,就可谓巧夺天工。

早在18世纪初,法国科学家马拉尔狄就对蜂巢进行了细心的观察研究。他发现每个蜂房的孔洞和底部都是六边形,如果将一个蜂房底部分为三个菱形截面,则每个锐角的度数相等(约为70°),每个钝角的度数也相等(约为109°)。蜂房建成六边形既可以节省材料,同时又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增加容积。

生活在云南西南部及西双版纳一带的织布鸟,它们的巢高悬在树枝上,像空中的摇篮。织布鸟体长仅40厘米左右,而巢却要做成几百厘米长。巢的样子像一只蒸馏瓶,或者像只悬在树枝上的梨。

它们做巢时,一般是先选好树枝,把衔来的细草紧紧地系在树枝上,然后往下做成一个轻巧的实心巢颈。巢颈往下,外壁增大,中间形成空心的巢室。在巢的一侧底部留有巢口,直通巢室。巢室里常常有整块泥团,其目的是增加巢的重量,以免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

它们撕裁树叶,折拗树枝,用嘴衔着纤维像织布穿梭一样地内牵外引,编结方式同人类相近。

而山雀的吊巢则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挂着树叶的洞口是个假入口,通向一条死胡同。而真入口却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

生活在南美的拟掠鸟也以能编织精美的袋巢而闻名。

奇特的动物语言

各种动物之间也有着不同的语言,它们或用以招呼同伴,或用以求爱,或用以报警……

蓝鲸的歌声可高达188分贝,和火箭发射时的噪声不相上下。

狼喜欢成群猎食,因而有效的狼群沟通必不可少。狼会用不同的叫声让其他狼知道情况。但在四面环山的山谷中,回声会传错信息,因此狼嗥不会产生回音。

长尾鼠发现强敌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8分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7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和儿女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等等。

动物在求爱时,常常发出抒情而悠扬的声音,许多鸟儿都是这样。然而,一旦求爱不成,则发出感伤的声音,悲泣的声音,狂怒的声音。

有些动物不会言语,连最起码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但它们会采用其他方法让同类知道自己的方位。如动作、行为、色彩、气味等,来传递各种信息。

有些动物的尿液中含有信息素(一种能影响同类行为的物质),它们会留下痕迹以便同类跟随。有些蚂蚁就是这样的。它们只需要留下1毫克的信息素,就足以让其他蚂蚁尾随在后,哪怕是环游世界3圈。

雄蚊通过分辨振动翅膀的声音来寻找雌蚊。雌蚊振翅的速度比雄蚊要快得多。而且,就算一群蚊子有数千只之多,但所有的蚊子只需振动翅膀就能立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这算不算语言呢?有的人说,不算,那只是一种天赋的本能而已。然而,从它确实能传递某种信息的功能来看,把它叫成“语言”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动物合作之谜

有许多不同种的动物,它们互相合作,互相利用,彼此相安无事,特别有趣。

非洲尼罗鳄素以贪婪、残忍闻名于世,它们甚至连自己的幼鳄都要吃掉。这种鳄白天喜欢在河滩上张着嘴巴睡大觉,这时候,常有一种埃及千鸟毫无畏惧地飞进长满利齿的鳄口,从容不迫地啄食嵌在牙缝里的肉屑和寄生在嘴里的小虫,享受一顿丰盛的美餐。

尼罗鳄从不伤害这种千鸟,千鸟也以德报德,一旦出现险情,千鸟就发出骚扰性的尖叫,并飞上飞下,向感觉迟钝、正在闭目养神的尼罗鳄紧急报警,使尼罗鳄警醒,迅速逃离。有时鳄口偶然闭合,在鳄口中忙于啄食的千鸟,只要轻击尼罗鳄的上下腭,平时暴戾无比的尼罗鳄马上就乖乖地把嘴张开,让千鸟飞出。

蚂蚁和蚜虫的关系非常密切,蚜虫多的地方蚂蚁必然也多。蚂蚁会把成群的蚜虫养在蚁穴中,每天晚上都把这些蚜虫驱赶到植物枝叶上去吃食,就像人们每天要把家畜放到草地上去吃草一样。为了安全起见,每次“放牧”之前,工蚁总是先爬到树枝上把甲虫、草蛉之类的昆虫赶走,好让蚜虫高枕无忧地吃食。

蚂蚁为什么要如此卖力地保护蚜虫呢?原来,蚂蚁喜食蚜虫的粪便——蜜露。蜜露富含氨基酸和糖分,蚂蚁非常爱吃。

同样的现象还有很多:鞭毛虫在白蚁体内寄生,却能为白蚁把纤维素发酵成可吸收的葡萄糖;犀牛鸟在犀牛皮肤上啄食寄生虫充饥,却能为犀牛通风报信;蜂鸟侦察到蜂巢就引来蜂獾,蜂獾挖出蜂巢后,就同蜂鸟共同享用蜂蜜……

此外,海边的蜥类常常爬到海鸟穴里借住,小鱼、小虾常常躲在贝壳里藏身,许多高原和沙漠中的鸟类,又常常钻进兔鼠洞里生儿育女……从而组成互相利用、互相帮助、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种种关系。这在生物学上叫做“共生”或者“共栖”。

从本质上讲,它们的互助合作,不是出于友善和本性,而是生存的需要,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存竞争。

动物的预报能力

在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是破坏力比较大的一种。因此,预报地震就成了首要的研究课题。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找到能完全预报地震的有效方法。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大地震发生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

1967年7月18日上午,天津人民公园的管理员发现,平时生活在水底的泥鳅、甲鱼等上下翻滚不停;天鹅两脚朝天,就是不下水;东北虎精神不振,呆头呆脑;西藏牦牛则躺在地上打滚。结果就在当天下午,渤海发生了7.4级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的前一天,也有动物出现异常反应的报告。

那么,震前动物为什么会发生异常反应呢?

地震前,震源区的岩石在强大的地压力作用下,发生着剧烈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同时会产生声(机械振动)、光、电、磁和热等物理现象。

地震前的地声现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震源区岩石破裂而发出的。所发出声音的频率不仅有20~20000赫兹的人类可以听到的声音,也有20000赫兹以上的超声波和20赫兹以下的次声波。人耳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作用是毫无反应的,但有些动物对它们的反应相当灵敏。例如,鱼类就能感觉到1~20赫兹的次声波。

而在地震前,金鱼惊慌不安,发出“尖叫”声,甚至跳出鱼缸,可能都与震源发出的次声波或超声波有关。

地光也是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地光耀眼夺目,五彩缤纷,它对动物很可能是有刺激的。鸟类的视神经特别发达,善于远视,而且它们对从未见过的色彩特别恐惧。鸟类的异常反应,在震前是很普遍的,很可能与地光有关。

动物能够预先感知地震,这是事实。对于动物与地震关系的研究,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因果联系,但距离把其中的奥秘完全搞清楚还差得很远。

动物的自我治疗

自然界里的野生动物得了病,受了伤,谁能给它们治疗呢?

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终于发现了很多动物都会给自己看病。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动物的自我治疗”。

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如果出现了怕冷、战栗的症状,是得了疟疾,它就会去啃金鸡纳树的树皮。因为这种树皮中所含的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良药。

贪嘴的猫吃了有毒食物,或者患了肠胃炎之后,又吐又泻,就会急匆匆地出去找藜芦草。藜芦草是种有毒的野草,吃了会引起呕吐,但在吐过之后,病也就好了。

春天来了,当美洲大黑熊刚从冬眠中醒来的时候,身体总是不舒服,精神也不好。它就去找点儿有缓泻作用的植物根叶吃,这样一来便把长期堵在直肠里的硬粪块排泄出去。从此以后,黑熊的精神振奋了,体质也恢复了常态,开始了冬眠以后的新生活。

鳄鱼在冬眠之前,要吃一些硬实的东西,如粗木节、石头等,为的是防止在冬眠时消化器官功能衰退,吃进硬东西后,就能让胃不停止地工作。

有人看见一只野吐绶鸡,一再强迫它的宝宝吃安息香的树叶。安息香的树叶并不是吐绶鸡的食物,所以它的宝宝是不爱吃的。野吐绶鸡坚持让它的宝宝吃下去,是因为小吐绶鸡“感冒”了。中医告诉我们,安息香树叶是解热镇痛的,小吐绶鸡吃了它,当然就没事儿了。

1988年1~2月间,在甲肝病肆虐上海的时候,一群飞鸟竟鬼使神差地把上海植物园草药园中的中草药——大青叶一啄而尽。大青叶略含苦味,这些鸟儿从不问津,是不是鸟类也在用大青叶防治甲肝?这叫当时的医务工作者迷惑不解。

动物是怎么知道这些疗法的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种恰当的解释。特别是动物的很多治疗方法和人类相同,是人类观察了动物的治疗方法,向动物学习的呢,还是动物观察了人类的治疗方法,向人类学习的呢?则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了。

动物的魔力圈

生活在南美洲热带丛林里的夜猴,是唯一在夜晚出没的高灵长目动物。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由雄猴负责划分和保卫地盘。如果发现了一处适合安家的地方,并打算在这里长久住下来,雄猴就在周边的树枝上撒尿,划定它们的地盘界线。一般来说,别的猴类也就不再闯进来了。有趣的是,其他大型猛兽也尊重夜猴的尿液疆界,不会随便闯进来。

无独有偶,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环尾狐猴,也是以尿液划定势力范围的。它们常常是集体行动,用尿液和汗液涂搽四周的树枝、树干,将这一群落的领域圈划出来。

在莽莽的大兴安岭林海中,貂如果发现了猎物,比如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它就会用尿液划一个大圈,将这些动物整个圈在里边。于是,这些小动物就像是中了魔法似的,怎么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只好坐以待毙。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此时若有狼、熊、豹等凶猛野兽从圈外经过,也无法闯进圈里,只好眼巴巴地站在圈外,望着貂撕食猎物。

黄鼠狼是蛇的天敌,有趣的是,它有时使用尿液“划地为狱”,把毒蛇先囚禁起来,然后再慢慢享用。比如说,一条1米长的青蛇顺着葡萄藤往下滑行,黄鼠狼发现了,却并不急于捕食,而是蹿上前去,绕着那条青蛇洒下一圈尿液,然后退到一边,悠闲自在地观察。

这时候,那条蛇像是着了魔一样,僵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只是无奈地吐一吐信子,等待黄鼠狼发落。不管是被对它施魔法的黄鼠狼独享,还是被随后赶来的几只黄鼠狼分食,对这条被尿液囚禁的蛇来说,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只是尿液,一些动物的体液也似乎有这样的魔力。

有位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见到一只田螺用体液围着一只气势汹汹的螃蟹画圈儿,开始,那只目中无人、“横行天下”的螃蟹根本没把田螺放在眼里,东瞅瞅,西望望,但是不知是中了什么魔法,过一会儿螃蟹就伏在那儿不动了。

过了几天,农民见到那只螃蟹时,螃蟹已经腐烂了,早就成了田螺的美餐。

这些动物的尿液、体液到底含有什么成分?用它划出的“魔力圈”居然能使弱者俯首就擒,使强者望而却步!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这些问题真叫人迷惑不解。

动物的自卫能力

自然界的动物,每天都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线上挣扎。为了生存,它们渐渐产生了保护自己的武器和技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自卫方法。

有的动物可以把自己打扮成另一副模样,让敌人视而不见,从而获得一条生路,这种方法被称为“拟态”。比如枯叶蝶停在树上就活像是一片枯叶;竹节虫长得就像是一段细小的竹枝;而兰花螳螂停在那儿,就活像一朵鲜艳的兰花……

有的动物可随环境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色彩使敌人视而不见,像著名的变色龙、比目鱼等。

此外,鸭嘴兽、毒蛇、狮、豹等动物具有毒爪、毒牙、利爪;穿山甲、刺猬、豪猪、犰狳等身披鳞甲、刺针;龟、海胆等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活堡垒,让敌人无从下口;松鼠、猴子、鼠类、沙蜥等以上树、入地逃避敌人;有蹄类动物羚羊、斑马等能高速奔驰摆脱敌人;岩羊、鼯鼠等动物能登高履险泰然自若,使敌人无可奈何;打屁虫、乌贼等则通过放“烟幕弹”来迷惑敌人,使自己免遭侵害。

最奇怪的自卫方法,是有些种类的动物,每当它遭受到敌人侵害时,到了无处可逃的危急时刻,它们会慷慨地献出身体的一部分抛给敌人,而后乘机溜之大吉。

章鱼的触手被敌人抓住不得脱身时,它的触手会自动断掉;螃蟹受到攻击时,它的螯、腿会自行断掉;壁虎被抓时,它的尾巴会突然自己掉下来,并且长时间地在地上扭动、翻滚不停,等等。

动物雌雄互变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