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未解之谜和神秘现象大全集
6775000000007

第7章 再现古老的文明遗迹(6)

在南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名为纳玛托岛,岛上有无数巨型石柱整齐地码放在那里,堆成了一座十多米高的石头山。

经考察证实,这是一处远古时代的建筑废墟。这些石柱是加工过的玄武岩柱,由冷却的火山熔岩凝成,每根重达数吨。瑞士人冯·丹尼肯研究发现,这座石山共由4328根石柱组成,连同各处地上散乱的石柱、若干墓室和一道860米长的石砌围墙,岛上的古建筑废墟总计共用了约40万根石柱。

岛上的建筑没有浮雕,没有装饰,没有南太平洋建筑常见的雕刻花纹。只有数不清的玄武岩石柱和纵横交错的运河水道,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呢?

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纳玛托岛本身并不产玄武岩,这些石柱是从波纳佩岛运来的。两岛之间只有水路通航,人们认为是用当地一种叫卡塔玛兰斯的独木舟运输的。这种独木舟一次只能运一根石柱,据计算,如果一天运4根,波纳佩的岛民就需要工作296年,才能把40万根石柱运完。

但是,太平洋岛民向来慵懒、散漫而自足,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对于他们来说,没有特殊的动力是难以想象的。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岛上的建筑显然并未完工,一部分城墙还未来得及建好,就由于某种原因突然放弃了,因此在纳玛托岛到处可以见到散乱在地上的石柱。

到底是谁在这个岛上建造了这样奇怪的建筑?它是什么时候建造的?有什么用途?为什么尚未完工又被突然放弃了?这些疑问一起,构成了纳玛托岛石柱需要可被解的谜团。

马耳他岛史前建筑之谜

马耳他岛位于利比亚与西西里岛之间的地中海上。在这个岛上,有着众多的史前地下建筑。这些不可思议的史前地下建筑的设计者是谁?在石器时代,他们为什么花费这么大的精力来建造这些巨大的地下建筑?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最令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蒙娜亚德拉神庙,这座庙宇又被称作太阳神庙。一个名叫保罗·麦克列夫的马耳他绘图员仔细测量了这座神庙后发现,这座神庙实际上是一座相当精确的太阳钟。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神庙内的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一年中的主要时令。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从太阳光线与祭坛的关系推测,可以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这座神庙是公元前10205年建成的,离现在已经超过1.2万年了。

这座神庙的存在,又一次打乱了人们的正常思维方式。1.2万年以前,神庙的建造者们居然能有那么高深的天文学和历法知识,能够周密地计算出太阳光线的位置,设计出那么精确的太阳钟和日历柱。这一切该怎么解释呢?

石器时代的马耳他岛居民真有这么高的智慧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为什么他们在其他领域却没有相应的发展?是什么因素激发了他们建造巨石建筑的疯狂热情?而这些知识又为什么莫明其妙地中断了?这一切至今仍没有人能够回答。

巨石建筑如今仍旧无言地耸立着,把一切高深莫测的疑问保持在一片沉默中。

印第安人的“峭壁王宫”之谜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梅萨维德地区的沙漠、峡谷之中,有一片神奇的建筑群落。从它被外界发现开始,就吸引着无数学者、游人前来观光、凭吊。这些神奇的建筑就是北美著名的文化遗址——印第安人阿纳萨扎伊部落的峭壁建筑群落。他们的所有建筑都建在峭壁之上,这足见他们文化习俗的奇特。

阿纳萨扎伊部落在13世纪遗弃了这片生存之地,不知去向。人们面对着这些空荡荡的建筑时,总不免会感到一丝神秘。

据考证,这个神秘的印第安部落从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他们的居住地。到了公元1050年,他们就已经在这里建成了12座城镇。从那时起,这里成了这个部落的宗教、政治、商业中心,是一个具有5000多名居民的核心居民点。

虽然这个北美印第安人的古代聚居地已被废弃了700多年,但是,建筑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害。

今天人们看到的峭壁建筑共有500多座。其中,被称为“峭壁王宫”的最大建筑物,约建成于公元11世纪。它有200个房间,用了几十万块扁石头和2万多条松木十分考究地修建起来的。所有石料都凿打得有棱有角,且石块之间用一层薄泥加固。

在峭壁王宫的周围,有着很多地下室。每一间地下室都有一个用木料挤成的蜂巢形顶盖,顶盖的最上端塞满了土块和碎石。唯一的入口是屋顶上的豁口。屋内的地上都有一个神洞。考古学家认为,这种地下室是供部族内部进行社交活动和敬神用的。

在峡谷两侧的坡地上还保留着峭壁居民开凿的梯田,谷底有他们修建的水池。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由他们制作的各种造型精巧、黑白纹的陶器。

大量考古发现表明:阿纳萨扎伊人的创造力十分丰富。他们没有文字和计算方法,可他们同样有着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工艺水平堪称一绝。

这就使人难以理解,阿纳萨扎伊人有着发达的文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频频发生旱情的荒凉峡谷作为本部落的生存之地?为什么要把房屋都建在峭壁之上?后来,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放弃了这块世代居住的地方?

神秘的复活节岛石像

1722年的一天,荷兰一个舰队的司令罗格文率领3艘军舰第一次登上距南美大陆近4000千米、隶属于智利的复活节岛。他们发现,这里耸立着众多奇形怪状的巨大石雕像。而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960年,智利政府委托考古学家对这里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修复。迄今为止,共在岛上发现670个石像。这些石像的造型非常奇特,高翘的鼻子,没有眼珠,眉弓宽大,耳廓偏长,双手按着肚皮,神情严肃。

它们有的站立,有的躺倒,还有的被随意抛置。石像大小不一,最高的有22米,有5层楼房那么高,脑袋长7米,直径3米,躯干长13米。最重的达400吨以上,最轻的也有几吨,平均重量在60吨左右。最独特的一尊是供奉在神庙里的石像,竟然有四只手,全都放在肚子上。

复活节岛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孤零零的小岛,岛上只能维持2000人生存,他们有什么力量来雕凿这近千尊平均重达60吨的石像呢?又是怎样将其运送到海边的?他们长年累月站在岛的崖岸上,期待着什么?这些,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一切,似乎是在一个无法预期的时刻突然结束的。采石场的300多尊石像,有的还未完工,有的等待启运;山道荒野中还有正在运输的近百尊。为什么他们突然停止了呢?是战争?是灾害?这是一个等待破解的谜。

或许,他们是在一个威严的命令下,一天之内,舍弃了这个贫瘠的小岛。但是,他们不仅没有可供远洋航行的船筏,甚至也没有制作这些船筏的材料,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神秘的水下建筑遗址

1958年,美国学者范伦坦博士来到大西洋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海床,发现那里有着许多巨大的各种形态的几何图形结构和长达好几百里地的线条。

又过了10年,范伦坦博士宣布了新的惊人发现:在巴哈马群岛所属的北彼密尼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长达450米的巨大丁字形结构石墙,此墙由一块块16立方米的大石块砌成。石墙还有两个分支,与主墙成直角。

范伦坦博士兴奋不已,经过继续探测,他还发现了几个码头和一座栈桥,这显然是沉没了的港口旧址。

此后,法国工程师兼潜水家海比考夫来到现场,他是水下摄影的高手,用当时最新的技术勘察了这一片海域,并拍下了几张照片。这些照片发表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轰动。

1974年,一艘苏联考察船也来到这里,并进行了水下摄影和考察,再次证明了这些水下建筑遗址的存在。

很快,巴哈马群岛一带便挤满了世界各地赶来的科学家、潜水家、新闻记者和探险者。而围绕着这些水下石墙的争论也越来越多。

有些地质学家指出,这些石墙不过是较为特别的天然结构,并非人工筑成,但更多的学者认为是人造的。对这些建筑究竟是谁造的这一点,人们的看法也很不一致。

有人认为,巴哈马与玛雅人的故乡尤卡坦半岛相距不远,因此这可能是史前玛雅人的古建筑,由于地壳变动而沉入水下。有人则从巴哈马海域陆地下沉的时间上推算,认为这些水下建筑建成于公元前七八千年间,因此应该出自南美古城蒂瓦纳科的建造者之手,但蒂瓦纳科的建造者是谁本身就是个谜。

还有一些人说,1945年已故的美国预言家凯斯,在生前曾作过一个预言,他宣称亚特兰蒂斯将会于1968年或1969年在北彼密尼岛海域重现,如今范伦坦的这个发现,正好印证了凯斯的预言,因此这里就是那个沉没了的著名的亚特兰蒂斯。

当然更多严肃的科学家们拒绝按预言来判断,但人们又无法作出较为圆满的解释,而只能笼统地回答,说这些水下建筑“大概是人造的”,年代“相当久远”。至于到底是谁造的?造于什么时候?则至今仍没有人能够回答。

海底墓群之谜

大约在半个世纪以前,考古学家们就已经发现在西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近海区域内的珊瑚礁群内,有一处用石柱群围起来的神秘的海底墓群。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是在1986年独立的一个袖珍国,人口仅数千人,首都设在波纳佩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相当落后的国家,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渔民,岛国的四周围绕着美丽的珊瑚礁群,是一处旅游胜地。

美国的一个科学调查小组,运用许多先进的科学探测仪器和雷达设备对该地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石柱样本的碳化测定,科学家认为其建造年代为公元1200年左右。石柱的材质与岛北的火山玄武岩相同,由此推测,石柱的材料来自岛北的采石场,就地加工后运到此处安装。在公元12世纪该岛的统治者是兴盛的萨乌鲁鲁王朝,这个王朝共维持了200多年,当时岛上总人口约3000人。

据调查小组估计,如果要在200年内完成规模这样庞大的工程,至少需要动员l万名劳动力。因为单石柱的数量就达上万根之多,而当时岛上全部可以使用的劳动力还不足1000人。这就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

专家们认为,要揭开这个历史之谜,首先必须做到的是取出墓中的棺木和随葬品,经过研究分析后才能进入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工作。